有些农村学校一个班才十五个学生,对此你怎么看?

梦里世界是那么美好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读书,此后又常年在山区农村工作,这种情况见得太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失落和惆怅。只能说,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阵痛,随着村镇规划建设的日趋完善,会慢慢得到改变。

历史上的农村学校有过辉煌的教育成果

我读书的地方就是我们村学校,一个坐落在皖南长江之滨的大村落里,有着极富传奇的学校——上高学校。为什么叫学校而不叫小学、中学呢?因为它从小学到高中一应俱全,恢复高考以后,连年有大学生、中专生从这里走向高等学府,曾经轰动一时,但如今早已破落不堪,仅剩残墙断壁,衰草连天了,每每经过母校的门前,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伤感。

诸如此类的学校在全国有很多,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在缺乏人口流动性的过去,一些乡村学校创造过骄人的辉煌成果,但这些都成为过眼云烟,空留遗憾了。

如今的农村学校,师生严重不足,只能是逐步被乡镇学校取代

曾经下村经过一个村小学,十来个孩子,两个教师,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坐在一个教室,一年级到三年级课程轮流上,过去交流了一下,原来是孩子太小,家里没人去乡镇完小带孩子,寄宿又不行,只能暂时在村教学点凑合上课,教师坦言,这种局面也维持不了多久,还是会并到乡镇完小的。

就本地一个乡来看,国土面积38万亩,1.2万人口,一个乡镇完小,两个教学点,这样的配置真的很尴尬。其中只有一个教学点教学正常,另一个也存在不确定性,迟早会被撤并掉。

村民家庭条件好点的去了县城就读,一般的去乡镇就读,剩下的都是没有办法的特困家庭,师生的严重不足,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真的为这些孩子担心,即便长大了去了乡镇或县城,能否跟得上同年级的课程。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不仅仅是师生短缺,农村的常住人口也在快速下滑,个别偏远地带已经出现空心村,人口向城镇、中心村转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更利于乡镇发展的一种趋势,相信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村镇建设日趋完善,完小和教学点的布局也更加科学合理,农村的孩子都会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基层林业


像我们这里,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村里的的小学还算比较大的,周围村庄的孩子都来我们这里上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而且班级里孩子都还特别多。上中学的话就去镇里,我也没有在镇里上中学而是选择去了城里。那个时候还要交借读费。我的小侄女在自己村里上学,每个班级里也是只有十几个学生,而且就剩下幼儿园,一年级和二年级了,而且老师一共就三四个的样子。到了去年的下半学期,村里的小学彻底的消失了。好几十年的学校没有了。孩子们集体去了镇上读书。这边还好,交通什么的都是比较方便的。这个多半是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多数为了孩子读书会在城里买房。为教育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也是最该做的事情,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将来嘛。还有部分已经举家到别的城市生活了,这也是一个原因。





阡陌千言


有些农村学校一个班才十五个学生,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确实很多哦哦农村学生少,而且有很多的农村学校有合并也有关闭的,就拿我家这边的农村学校来说吧,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了都是成群结队的回家,很少有骑自行车的,基本都是走路回家的,而且每个班人数也很多,四十人左右吧,真的很热闹,而现在我家这边邻村的学校都取消了,上学的都是去乡里的学校,而我们村里的学校学生一个班不过十多个人而已,而且这种情况每个农村都有。

一方面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也是早年间计划生育的政策限制!

我国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加上之前一段时期的计划生育限制,还有就是很多农村人迫于生活压力外出务工,现在扶养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本太高,虽说现在国家全面放开二胎,但还是有很多人有所顾忌,毕竟这是一个很大的支出,尤其很多的农村家庭负担不起!

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生活,多数都在城市已经安家立业,而孩子也就就在城市,毕竟在城市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不是说农村的教育不好,但确实和城市相比相差很大,我想教育方面也是很多人更愿意把孩子交给城市的学校,而不是农村的学校!

总之,正因为这些农村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国家也是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只有更加合理的规划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草根小闫


现在农村确实有一些学校都没有什么人了.

我一个小外甥女就是,上小学的时候她们班就是只有十几个人了,后来上初中我姨就给她转学到县里头上了.

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毕竟农村有些地方的教育条件还是跟不上.村里的去镇上上,镇上的去市里上都很正常.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挺好的.



大丽子666


这种情况应该是跟随着家庭主人,有的外出打工把老婆小孩一起带走,有的到镇里面开店做生意,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没有办发照顾等等。所以就一起跟随到镇里面去读书了。还有的就是山区地带,像我们这里上小学从家里到学校4.8公里路程,虽然是水泥路,因山路陡峭,坡度陡湾度急,天天接送小孩读书都要有一个家庭主人,骑车技术好的劳动力在家才有安全保障,把劳动力留在了家里,经济来源又没有了。像我现在的小孩都读幼儿园了。接下来也就是要读小学了。因为路程太远,必须到镇里面租房子住,送小孩上学比较近。村学校学生少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以上所说的情况造成的。


山区新房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就从数据说起:

先说组数据,近日因为连日降雨,我镇一所村级学校围墙垮了,我们下去召开座谈会,协商解决办法。

学校校长介绍了学校情况,一年级12名学生;二年级13名学生;三年级8名学生;四年级15名学生,五年级12名学生,六年级25名学生。

共85名学生,老师8名。

在谈到教学问题时,校长说教师不足。

但有关领导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教师和学生之比是一比二十三。因而学校不是教师不足,而是有余。

校长解释,如果依这种比例,是多了。但如果按年级分班教学,就不够,除非允许开混合班。

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受到村里干部和家长反对。

校长面对此种情况,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就是请民办教师。

这又涉及到工资由哪方出,大家一起扯了一下午。

镇领导表态,围墙由村里组织人先行修复,再依实际开支到镇里报一部分,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请求支持一部分。

民办教师工资由村里和中心学校共同承担。

有人说一个国家强大竟争力形成,从小学教育讲台上就开始了:

这么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之提升,城乡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之进步。特别是硬件之改变更是让普通百姓受惠终身。

近几年,乡村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家长对优质教育之需求,随着生活水平之提高,已经有比过去更强之愿望。而这种愿望随着交通网络之建成,也比原来来得更为现实了。

其他地方不说,就以我县为例,城区学校学位一位难求,乡村学校生源不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县里采取了对乡村教育整合之方法,在每个乡(镇)建立中心高小。

这对离县城比较远之乡(镇)的确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但对于城郊这个区域,作用并不明显。

现在城区学校不但要建教学楼,还要建学生公寓,以安排更多寄宿学生。

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如何转变:

目前乡村还在村里上学孩子,要么是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暂时由爷爷、奶奶照顾,在村里读低年级,因为年龄小,走远了长辈不放心。

这些孩子,年龄稍大些,父母便会帮他们转到县城学校去读,要么在县城租房子由爷爷、奶奶带,要么就直接在学校读寄宿。

上了三年级还在村里读,一般来说,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家长对他们也没抱太大希望。不管小学读得怎么样,义务教育都有学上,只不过读得好,便到县城来读,读不好便到附近读。

初中读完了,小小年纪便出去打工。

这么一来,目前留在农村读书孩子也是越来越少了。由于生源少了,教师积极性也不高,给人感觉就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而教育。


以上是我个人之观点,希望对朋友能有所帮助;若有疑问,欢迎到我作品主页(海峰乡村题材原创作品)评论处留言、探讨。


朋友:看完了,顺手关注;是积善之举,必有福祐!



对于农村里面一个班才15个学生,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应该是城镇化非常严重的地方,基本上农村里面的人都跑去了镇上面的小学上学。

那么这种情况我们如何看待呢?

正是农村里面进行发展,上面也提到了城镇化的地方,很多农村里面会搬迁到城市里面或者搬迁到镇上,然后孩子能够送去镇上面的中心小学进行上学接受教育。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这些地方应该是发展逐渐的起来了,那么农村里面的人生活更好了。

因为搬迁到镇上面生活的条件和生活的需求以及生活的支出,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经济来源。对于孩子在中心小学上学,那么价格会更加高昂。

所以如果这种情况之下,农村里面上小学的孩子逐渐的少了,那么确实是这个地方进行逐步的发展起来,很多人都搬迁出去的情况才会造成这样的事情发生。


有些地方已经取消了农村小学

有的地方呢,为了促进农村里面的人搬迁到城市里面来,所以干脆就把农村里面的小学给取消了

所以在农村里面里面,取消了小学,那么如果没有小学可以上的,那么必须会搬迁到城市里面,这样更加能够推动城镇的发展。

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觉得有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会让农村里面的更加叫无奈

因为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很多农村里面的人更加拮据,甚至沦为更加贫困的家庭。


一个班级才15个学生。

这样足以说明这个学校的老师依然没有放弃农村里面的孩子,依然为农村里面的孩子默默的付出。

因为有的地方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干脆这些老师就不会到这些农村里面任教。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觉得这些地方的老师才是非常伟大的人。为了15个人还默默的留在农村里面,给这些孩子灌输知识和学习的思想。

所以一个班级才15个学生,对于这类的事情在我们这边也时有发生,但是大多数经过几个村庄的合并,还是能够凑够一个班二三十个学生的。


农人莫小道


一班十五个学生,这都算是好的了。我们这的现状是:十个学校九个空,剩的一个没学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足为奇,因为农民是社会地位的最底层,改革开放后,他们为了让自已的下一代不吃驴不吃的苦,能享受到人应该享受的待遇,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自幼儿开始,就进城择校,这是其一。其二屈于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压力(学费、医疗、车、房、婚嫁、赡养……),育龄期年轻人不想也不愿多生,无生源。其三,是前多年雷厉风行,能叫家破不让国亡,上房揭瓦,倾囤装粮,罚款除职给这一代育龄人心理上形成了剧大阴影,有些甚至在胎里已受症,形成了晚生,少生、懒生、不生的局面,致生源断代。

综上所述,国家在某些方面不发生质的改变,中国的老龄化必然!后继乏人亦必然!!


益凡逢顺


农村有些学校一个班十五个学生,大家不必大惊小怪。一个班十人、五人、一人都有可能,甚至有些小学某个年级没有学生,大家可能听说过某乡村小学只有一人或几人。细想,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绝大部分地区早已解决,很多农村居民也过上小康生活,农村居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彻底改变,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于是农村人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上学是家长的不二选择。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家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许多富起来的农村居民(尤其年轻人)都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孩子也随父母在城里就近入学,所以出现了农村居住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因而在农村学校上学的孩子就越来越少。

再者,由于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师资力量也相应流失,农村学校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可能进一步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很多农村学校硬件配置虽然很好,但也吸引不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所以,城市的虹吸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教育更不例外。

当下,由于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城镇学校人数越来越多,城镇部分学校出现大班额,这既给农村学校因生源不足带来尴尬,也给城镇学校因人多带来管理上的压力,这两者之间的不和谐,也许这正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体现吧!


逆时针ZZZ


看见题主所提的这个题目,很想进来答一答。

因为前段时间回到老家,和父母聊天,聊起了以前上小学的学校。说现在小学的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里只有一个学生。不禁发出感慨,太奇葩了,以后长大怀念自己的小学生活,都没有同学可言。每次考试的时候,不论考多少,自己都是第一,也是倒数第一。

为什么乡村里边的学生越来越少?

很多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帮孩子带到务工地上学。

在农村,外出务工的现象很普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留守儿童,同时也想把孩子带到父母身边,从而更好的照顾孩子。

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结果。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城市,县城。在城市买房定居。孩子也到了城市县城上学。

父母们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即使不能到县城里边买房,也想方设法,即使是租房子,也要到县城里边,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城市、县城拥有更加优越的教学设施以及优秀的老师。

城市、县城里的老师更加优秀,到城市县城上学有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乡村的教师和乡村的孩子更需要获得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我们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