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国学大师曾仕强,从变化中领悟不变的真谛

《易经的奥秘》国学大师曾仕强,从变化中领悟不变的真谛

简易,变易,不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易经的奥秘》,作者国学大师曾仕强。我们前几章学下来后也算是对《易经》入门了,但是《易经》为什么叫易经,其中的“易”字又有什么含义呢?《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简易,变易,不易”,可谓是人生三个不同的境界。这也是我们学习《易经》入门容易,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的时候,采取阴阳的观点与自然的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就说明我们已经入门了,但真要从变动中领悟到不变的趋势就需要深入研究了。

《易经的奥秘》国学大师曾仕强,从变化中领悟不变的真谛

筷子

我们中国人天天都要用筷子,你看两根筷子就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简单易用又方便携带,这是它本身的特性,也是我们“易”中“简易”的特性,好的东西不好弄得那么复杂,要让人很容易的接触到并运用好。我们从吃饭常常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夹菜的时候是否很着急啊,菜还没到你你就站起身来夹,这就是不礼貌的体现,也是人品好坏的体现。通常我们拿筷子都会拿固定的地方,不会太上也不会太下,我们第一夹筷子一定夹我们眼前的,这表示我不挑食,我家教很好,也表示我尊重大家。《易经》和筷子都是我们文化中闪亮的星星,也是我们文化的传承。

《易经的奥秘》国学大师曾仕强,从变化中领悟不变的真谛

变化

《易经》的原名不叫这个,最早的时候叫《变经》。因为它就是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的,但是过于强调“变化”的时候,让很多人渐渐失去了本性,变得连根本都没有了,甚至连父母都不认得了,所以后来人们就改了名字。我们生活中也常常听到很多人说世事无常,然后就不停的抱怨,可却不去好好思考怎么适应变化。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变化本是常事,变化只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的存在,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孔子他老人家也常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计较,后悔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未来。现在,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接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一切都还在千变万化中。“易”中的“变易”也就在于此,当我们很很好的看待我们周围的变化,不再抱怨的时候,我们也就对《易经》的理解更进一步了。

《易经的奥秘》国学大师曾仕强,从变化中领悟不变的真谛

不变

一个人看到变的时候,要思考怎么去掌握后边那个不变的常规,太阳每时每刻都在移动,但是每天都是东升西落。我们常常十分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但是我们的视线很容易被蒙蔽,而且还有很多我们根本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不要以为看到了变化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那样吃亏的往往还是自己。我们常说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关注的角度不同,之所以圣人为圣人,就是他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他们能看到变化背后不变的真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易”中“不易”的境界。这不是我们简单的多读几本书就能达到的,是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实践,去考究才能明白的。

《易经的奥秘》国学大师曾仕强,从变化中领悟不变的真谛

原则

我们一直说做人要本分,要有原则,但本分的标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从《易经》中归纳了三条,如下。第一,有原则的应变。你怎么变都不能超越这个规矩,不可以没有原则的乱变,同样不可死守原则,不知道变通。第二,变不可损人。损人不利己的事大家都不会干,但是损人利己的事也不能干。第三,变不多用。事物变化是正常的,但我们天天求新求变那就不对了,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是坏的,这本是就是个危险的观点,常常变只能说明不成熟,还需打磨。

《易经的奥秘》国学大师曾仕强,从变化中领悟不变的真谛

读书分享需要毅力,感谢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