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護真的沒有前途嗎?

崔亞玲


以下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謝謝🙏

1 我國男護士的從業現狀

1.1 在校男護生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擴招男護士,比例雖低,但數量逐年增加。而調查表明,在校的許多男護生對未來的就業存在困惑與心理壓力,對護理專業發展前途和護士地位持肯定態度較少[2,3]。顏琬華等[4]在高等護理專業男生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中,20名男護生在社會觀念、專業認識、自我概念、專業成就感以及群體歸屬感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心理壓力和困惑。謝暉等[5]調查顯示,61名護理系男生專業觀調查中,畢業後很願意從事護理專業的僅佔13.1%,較願意的佔34.4%,而且隨著年級的增加,護理系男生願意從事護理專業的比例逐漸減少。王麗霞等[6]也有類似的調查結果,不但有許多男護生不願意畢業後從事護理工作,而且大量男護士在臨床護理崗位也難以工作長久,較多人脫離了護理崗位。

1.2 註冊男護士的現狀 目前,我國對男護士尚未有明確統計,但從各醫院瞭解的情況來看,在中國128萬護士隊伍中,男性比重遠遠達不到1%[7]。2006年,何國喜等[8]對雲浮地區14所醫院調查顯示僅有9名男護士,佔全區總數的0.29%。有報道顯示,2008年南京1.5萬多名註冊護士中,男護士不足20人,低於0.1%[7]。2009年,張平等[9]對武漢市5所綜合性醫院調查顯示,目前5所醫院共有在崗男護士45名,平均每所醫院只有9名男護士,且大部分是中專、大專學歷,本科生和碩士生則寥寥無幾。陳翠屏等[10]對2006屆—2008屆河南大學護理學院畢業的30名本科男護士調查顯示,有15名男護士已離職,離職率達50%。

2 影響男護士從業的因素

2.1 傳統觀念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長期以來,護理被認為是女性特有的專業,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社會對男性從事護理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偏見,認為男性從事護理工作沒有太大出息,他們的社會地位尚不能被人們理解認可,使男護士在正常的社會交往過程中顯得不自信,內心會不由自主產生一種自卑感,有低人一等的感覺。王玲等[11]調查表明,影響男性從事護理職業的因素中,傳統觀念佔30.8%。池迎春[12]的調查也有類似的結果。

2.2 社會對男護士的態度 社會偏見仍是影響男護士擇業動機的重要原因。在中國,老百姓普遍認為護理專業是女性的“專利”,男護士在工作中常常不為病人、家屬、同事甚至親人理解和支持,還有人認為男性當護士“沒出息”。一些病人及家屬讓男護士護理操作也不是很情願,甚至用鄙視、異常的眼光看待。另外,社會對男性的要求大於女性,男性要承擔事業、家庭的重任,特別是面臨婚姻問題時,大部分女性還不是很願意找男護士作為男朋友結婚。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一傳統觀念還是深深影響著中國老百姓,這讓男護士感覺很困惑。

2.3 專業成就感低及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 由於受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仍以執行醫囑和完成常規護理工作為主,在現行的醫院護理體制下,護士依然處於從屬地位。打針、發藥、測體溫、量血壓、鋪床以及一些瑣碎的生活護理,這讓高學歷的男護士覺得護理工作缺乏成就感,自我價值難以體現,對未來的發展抱有否認、懷疑的態度。程家娥等[3]在對大專護理男生的調查中發現,僅17.3%的男生願意成為一名護士,大部分男生僅將就業作為跳板,原因之一就是對護理工作缺乏成就感,對未來的發展缺乏信心。莊嘉元等[13]對9名男護士工作體驗的現象學研究,男護士的壓力主要為自我實現的受限及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

2.4 對護理專業認識不足 H o l l a n d[14]認為,對職業興趣沒有充分的瞭解認識是妨礙個體做出決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興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是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認知和活動傾向。專業的選擇事關個人前程,應該是學生自己的最佳決策。而有調查顯示,許多男護生在填報志願時並非自願選擇護理專業,他們或者是家屬的意願,或者是被調劑到護理專業[5]。多數男護生對護理專業缺乏認識和興趣,他們的理想專業是醫療、口腔、檢驗等專業,為確保被錄取進入該大學就讀,他們雖然在填報志願時填寫服從學校分配,實際在情感和認識上卻沒有做好被調劑的準備,以至於真正面臨被調劑到護理專業後,產生了強烈的情感落差,甚至帶排斥情緒。丁丁等[15]對57名男護生專業認可程度的調查發現,主動選擇護理專業的男護生僅13名,佔22.81%;瞭解護理專業5名,佔8.77%;對護理專業感興趣7名,佔12.28%。

3 我國男護士的前景展望

3.1 男護士的職業優勢

3.1.1 心理優勢 社會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男性邏輯思維強,應急能力強,遇事冷靜沉著,處事果斷。遇有突發事件,現場搶救時能夠沉著冷靜,應變能力和壓力承受能力普遍強於女護士;面對急救場面,男護士能夠坦然面對,心理素質好,穩重、果斷;當搶救不成功,對病人進行屍體護理時,男護士能夠有效控制局面並解決問題。

3.1.2 生理優勢 男護士在生理和體力上的特點明顯優於女性,體格強壯、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張平等[9]調查發現,身體素質好被認為男性從事護理工作的最大優勢,佔90.1%。如遇心肺復甦、骨折牽引、骨科肢體消毒、手術體位的擺放、術後病人過床等,男護士可發揮體力優勢。對某些持續時間長的手術,男護士能更長時間站立,從而滿足持續時間長手術的需要。另外,男護士不存在懷孕、分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護士生育造成的人員短缺,便於護士長的工作安排和管理。同時,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婦女在工作之餘,還承擔相夫教子的家庭責任,相比之下,男護士畢業後從事全職護理工作的比例要高於女護士,男性受家庭的影響較小,能夠專心工作。

3.1.3 更能體現醫院的人文關懷 現代護理越來越重視對病人隱私的保護,當涉及某些男性病人特殊的護理時,大部分的男性病人更願意接受男護士的護理。有調查顯示,85%的男性病人表示,涉及隱私時較易接受男護士,如備皮、導尿等,可避免操作時男性病人和女性護士所產生的尷尬[16]。同時,男病人更願意向男護士詢問和了解男性健康的問題而面對女護士時,他們難以啟齒了。因此,每個科室都應有一定比例的男護士才能真正體現醫院對病人的人文關懷。

3.1.4 護理科研管理優勢 護理科研是推動護理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然而,國內護理科研開展普遍不理想,總體來看,護理從業人數與發表科研論文數量的比例嚴重低於醫療專業[17]。而男護士邏輯性強,思維理性,接受新信息快、富有創造性與創新性,在科研方面具有較大潛力,在專業深度和廣度方面會鑽研得更深入。男護士的加入有利於護理科研的開展,改變人們將護理事業看做是一門簡單技術操作的職業。男護士在護理管理方面更具有組織計劃,分析決策的能力,他們善於組織、管理,更主要的是,由於男性處事方式,思維方式與女性的差異,使男護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醫院體制的改革和決策的制定,為護理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進而提高護理在我國醫療界的地位。

  總之,男護士從事護理工作具有某些先天的優勢,男護士在臨床護理、護理科研、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的方面與女護士比較有優勢,某些護理崗位由男性來擔當,可以提高護理質量,創造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還可以提高醫院的信譽和知名度。因此,護理專業會因為男護士的加入而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對於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優化護理工作模式、轉變工作思路、促進護理事業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3.2 社會需求

3.2.1 醫療單位 近幾年來,國內綜合性醫院急需男護士,男性從事護理行業,符合現代醫療護理的發展趨勢。楊磊等[18]對9所醫院調查發現,最需要男護士崗位的科室分別是精神科(81%)、手術室(78%)、重症監護病房(71%)、急診科(69%)和普通病房(32%)。張平等[9]對武漢市5所醫院男護士具體需求量的調查表明,這些醫院還需男護士100名左右,平均每所醫院需要約20名。據此可知,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對男護士有較大需求,這也提示今後各院校護理專業招生需擴大對男護士的招生。此外,男護士在精神病院、養老院、急救中心、戰地救護、社區醫院等相關醫療部門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如在某些精神病院,男護士能更好地約束興奮煩躁病人,而女護士則很難對他們實施“保護性約束”,結果被打、被踢的事件常有發生,因此,男護士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3.2.2 醫護人員 R o t h等[19]調查顯示,97.9%的醫生、85.7%的護士認為醫院需要或非常需要男護士。張平等[9]調查顯示, 96.4%的醫護人員認為男性適合或非常適合從事護理工作。一般而言,一個行業中適當的男女比例,既有利於工作協調,也有利於事業發展。王玲等[11]對北京3所醫院醫護人員調查顯示,認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男護士加入護士群體佔83.7%。何國喜等[8]對雲浮地區14所醫院的醫護人員調查顯示,80.5%的醫護人員渴望男護士融入護士群體。此外,女性間易產生矛盾與摩擦,男護士還可減少同性工作人員之間的矛盾,有利於調節工作氣氛,更有利於護士長的管理。池迎春等[20]對北京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107名科室護士長對男護士工作認可度的調查,結果顯示,63.6%的科室護士長對男護士的工作表示肯定,73.0%的護士長願意與男護士配合工作。因此,男護士的加入必然會改變以女性為主的護理。工作方式和習慣,有利於建立一個平衡、健康、和諧、高效的護理隊伍,有利於護理事業的發展,男護士以其自身的優勢必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3.2.3 病人及家屬 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取得優異表現。


EHSManagement


做那個行業都有那個行業的價值,只要努力都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