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江和方腊联手,会推翻大宋江山吗?

顺林海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很理解题主问这个问题的心情,我有时候也会有,当看一本书,被其中的人物深深吸引,又对人物的最终遭遇感到惋惜时,就往往会有这种假设的想法,假设主人公们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结局。

可惜题主的心肠虽好,宋江的季节却依然暗淡,无论是小说还是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宋江都不得善终的。


小说角度

如果从小说角度来分析,就要尊重原创作者的本意。

作者在水浒中设置宋江接受招安,最后火并方腊大伤元气,不得善终的结局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


首先历史上宋江起义是失败的,因此作者给宋江的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

但作者却设置宋江接受招安,可见作者认为接受朝廷招安为国平叛是正确的,因为历史上宋江并没有接受招安,所以作者本来是可以写宋江和朝廷死磕最终壮烈牺牲的,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写。我们现在去说宋江是投降派什么的观点都是不客观的,站在那个时代作者的选择没有错,那时候为朝廷效力建立功名是很光荣的事。

关于宋江打方腊折损大半人马的情节,也属尊重历史,历史上方腊起义规模远大于宋江,作者设定宋江折损大半人马平定方腊,已经算是很照顾宋江了。

而关于宋江的死,原因始终都扣在高俅蔡京那几个奸臣头上,这几个贼人从始至终都作恶。这也是作者的价值观,朝廷永远是好的,但是狗官是坏的。人们要做的是效忠朝廷,清除狗官。

所以水浒是个悲剧故事。



因此,从小说角度来说,宋江若和方腊联手造反,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即便晁盖,也只是坐占山为王,偶尔下山惊扰地界,并未走到造反这地步。宋江如果公开造反打天下,作者是一定不会给宋江一个好结果的。

宋江的结果可参照书中方腊,其实那样作者根本没有写的必要了。


历史角度

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

蔡东藩:“方腊、宋江,虽皆亡命之徒,而非贪官污吏之有以激之,则必不能为叛逆之举。就令潜图不轨,而附和无人,亦宁能孑身起事?盖自来盗贼蜂起,未有不从官吏所致,苛征横敛,民不聊生,则往往铤而走险,啸聚成群,大则揭竿,小则越货,方腊、宋江,其已事也。惟方腊之为乱大,而宋江之为乱小,方腊之作恶多,而宋江之作恶少,本回分段叙述,于方腊无恕词,于宋江犹有曲笔,而总意则归咎于官吏。”

蔡东藩的这段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历史上,方腊作乱的危害远大于宋江。据传方腊聚众百余万,所过州县,朝廷官员尽皆处死,且死状凄惨。


宋江和方腊历史上虽然没有联合,但起事时间线是重叠的。宋江起于宣和元年,方腊起于宣和二年,两家都在宣和三年被剿灭。

虽未联合,但同一时期于宋境内作乱,与联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上记载方腊先于宋江被灭,方腊灭于韩世忠之手,宋江丧于张叔夜之手。


其实不单是这两次起义,宋朝那么多起农民起义,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宋军对外作战往往不利,对内却镇压有方,这也是一个奇特之处。

因此,从历史上来看,即便宋江和方腊联合,也是没有胜算的。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宋江和方腊联手推翻大宋,这个想法不错。只是谁当老大呢?方腊兵多地盘广,自然不肯居人下,宋江表面谦让心里必不痛快,在兄弟们面前搁不住面子。好吧,合并不可能,就算松散式散盟,口号暂定为"倒宋灭金,替天行道"。



就算宋江欲酬"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之志,从绿林好汉变身义军,底下人等却未必放得下招安之心,不过称王封候的诱惑下,还是有愿意拼一下,散伙走路的也不少。

好了来看看联军实力和宋军的对比,虽然宋军给人特别不能战斗的印象,但是战争胜率据考证达到了七成,赢多输少,而且武官的忠诚度相当高,策反的可能性不大。


史上童贯这样的奸臣,率兵十五万南下,打得据有六州五十县的方腊起义军节节败退。宣和三年正月出兵,四月总攻帮源城,七万义军牺牲,方腊被俘八月身死。三个月就搞定了,正规军的战斗力,比游兵散勇的方腊可强得多。

正是看到方腊的下场,先上梁山的宋江,不免胆寒与其战败身死,不若投降求个富贵,不久就率众首领接受了招安。

实际上方腊宋江起义失败后,全国仍有众多大小的起义,如号称有十万之众的张仙,战败后亦招安,还有规模更大的张迪,高托山等均兵败或投降。在朝廷派大军压境,一交手就败下阵来。更别说抗金名将李纲,种师道的部队亲自出马。



还有一条宋朝的臣民,虽痛恨皇帝无能软弱,却有忠君爱国思想。当靖康元年开封被围时,各地乡兵和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勤王,迫使宗颜宗望撤军北归。连宋江都觉得是奸佞当朝,蒙蔽圣听不恨皇帝,若联军真的危协到宋皇,恐怕老百姓又不答应了。

所以宋江即使和方腊精诚合作,要想打下大宋江山,也只是南柯一梦罢了。

当然以《水浒传》书中,梁山108位好汉,破辽平叛都尤如神助,不损一将的传奇,与方腊携手,山东河北华南为据点,神兵天助推翻宋朝的统治,也是有可能的。只怕未入开封,便如项羽刘邦般自顾争斗起来了,各位看官不始预测一下,宋江方腊谁会当皇帝呢?



学有境,思无涯。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闲🐟,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这事得分正史还是小说。首先从正史看,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宋江势力在正史中很弱,所谓“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说穿了就是一支流寇,只有三十六个头目,可能也有些喽啰,但加起来应该最多数百人,并没有梁山泊这样稳固的地盘和数万人的军队。方腊的实力则和正史差不多,几乎占领了浙江全省以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但即使宋江军加入方腊也是微不足道,改变不了方腊被平定的史实。

从小说看,从理论上或许是可能的。因为宋江军对官军是百战百胜,甚至几乎灭掉了和宋朝旗鼓相当的大敌辽国!小说中方腊能把宋江势力打残,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如果两支力量联合起来,甚至再加上淮西王庆和河北田虎,四大寇东南西北同时出动,要灭掉宋朝也并非不可能。其实宋朝当时已经奄奄一息了,即使平定方腊之乱,仅仅六年就被金朝灭亡了。

但是小说不可能这样写,作者为了符合历史结局,反而特意制造了宋江被方腊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样才能起到迅速瓦解宋江集团的目的。最后朝廷要收拾宋江也简单得多了。试想:如果宋江势力还保留了元气。高俅等人怎么敢随便杀宋江?即使如此宋江最后都要拖上李逵,就是怕李逵给朝廷添乱。如果高俅不敢杀宋江呢,那梁山好汉面对六年后南下的金人,是否又会改变历史?


林屋公子


水浒传是以梁山为背景的,固然主角必定得是梁山的人,就连朝廷也是打酱油的,但在最重要的节骨眼上杀出来个程咬金,江南方腊硬是把梁山给拖垮。虽然终极是梁山打赢了,但那也是赢的相称惨,往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108个兄弟健全回来的只需27个,马革裹尸的59位,这就是说刚好牺牲了一半。

我有个大胆的设法,若是宋江没有和方腊开战,非要去拼个令人切齿的,而是联手了,也假设他们没有损失兄弟就推翻了朝廷,那么,他俩谁更合适当皇帝呢?别说都合适,由于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必需只能一小我来做绝对的老迈。

第一,要有影响力,这是取决于民心所向的身分,你再能打,得不到百姓的认可仍是枉然,这就比如李自成和洪秀全,实力已经到达可以灭掉朝廷了,但三几天还不是夹着尾巴滚开了?由于是配角的缘故缘由,书中没有过多的描写方腊的内部人物事迹和南方老百姓对方腊的立场,但可以明晰的看出,方腊凭着步步为营的推进,已经占据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这些省的六州五十二县,并且手下已经具备朝廷的规模和设置装备安排了,本身加冕“圣公”之位,年号“永乐”,这不是后来朱棣的年号吗?这么大的消息,朝廷都没反响过来,可见本地百姓是支撑的。在宋江征讨方腊时本地百姓并不接待宋江,其实宋江是代表朝廷的,百姓根柢没人帮手,这就能看出方腊的影响力已经跨越朝廷了,最最少方腊能让他们过上比朝廷统治时更好的日子,这很关头。干戈,特别是在别人土地上,得不到本地百姓的支撑,是相称被动的,弄不好就会陷入泥潭。

反不雅观不雅观宋江,也就是梁山,他们不外占据一个水泊罢了,就算有八百里,也就是一个县的面积,最多不跨越一个州,这和六州五十二县比起来就是毛毛雨。况且梁山不息在百姓眼里就是匪徒窝,除了朝廷明着叫梁山贼寇,老百姓把揭竿而起的也叫上山作贼,声名梁山铁汉仍是寇,是匪徒。梁山出动根基上都是救人然后杀人,不仅单针对朝廷,像李家庄、扈家庄、曾头市一样被梁山血洗了,这里面根基都是百姓。梁山的人杀气太重,动不动就砍人,尤其是煞星李逵,劫刑场时根柢不看人,傻不拉几的一起砍老百姓到河干,这里面能有几个是官兵?还灭了扈三娘的门,硬是把大佳丽强行给了丑八怪王英,这完全不是起义者的风格。

第二,用人。先来说宋江,他当上老迈后并不所行无忌的来个排坐次,人尽其才的任用,而是和书痴人吴用装神弄鬼的埋石碑。明眼人一看就晓得其中的猫腻,不管是天罡仍是地煞,根基都是各个山头互相牵制,山头人员搭开任用。这本来是防止出现山头主义,但无形中减轻了杀伤力,也就是和谐不一致了,特别是宋江和卢俊义分兵时,各兵种战役力降落。而方腊就不合了,本身心中有个概略的数,其余的完全由手下本身做主,把兵权交给有才能的人,只需大局还在本身掌控就行了。人家已经有了一套完好的体系,文的武的都有人在管,本身在幕后当个皇帝悠哉悠哉,现实证明人家那一套很管用,整个和梁山的战役中方腊从来没出过面,更没有亲自上阵批示,仗一样在人家的意料中停止。除了方腊的儿子方天定,侄子方杰、尚书王寅、国师邓元觉、南离上将军石宝、护国上将军司行方、枢密律师襄,这小我都有必定的兵权,可以不消上报方腊而本身调兵,战术矫捷,可以在败局中很快调解计策。而梁山至始至终都是宋江一小我坐镇批示,就连卢俊义的每一步步履都要报给宋江决计,如许就很僵化,说白了就是宋江除了本身谁都不信托,他要把权利锁在本身手中不放。

第三,人才。梁山铁汉虽然各显神通,但那良多都是估客手法,登不上风雅之堂。做皇帝就必要有一帮惊韬伟略之才,文要能治全国,武要能安外邦,这不再是能砍能杀能坑人就能胜任的。梁山上其实是缺文人。吴用?算了吧,他就是一个代课教员,算计人有两把刷子,大的计策和雄伟目光他不具备,当军师还不如朱武,别把他和姜子牙诸葛亮车一块。除了吴用仿佛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文人了,柴进老是深藏不露,到底有几斤几两无从揣测,他也是属于畏畏缩缩施不开拳脚的人,为难大用。朱武懂兵书阵法,但不懂治国,最多也就一军事参谋。只需一个卢俊义能文能武,较着不够用啊。武的方面,虽然小我才能爆表的良多,但编制兵独挡一方的就不多了,卢俊义天然是可以胜任的,下来也就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有带兵经历,其他的都是些小偏将,冲锋可以,对付高文战和兵书就欠缺了。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些人只是小我武功好,并不会干戈,更别谈带兵了。所以说梁山铁汉中真正可以做大官的不多,其实是找不出几个可以挑大梁的。

相反在方腊这边就不合了,人家方腊已经配好了一帮人手,并且可以安心的做皇帝了。兵部尚书有王寅,颇通文墨,擅长盘算,卢俊义一样的文武全才。日常事务措置的头头是道,并且可以上马提兵,林冲孙立等五小我才合着杀死王寅,可见此人并不在比卢俊义之下。枢密吕师襄,年少就起头饱读兵书,会带兵,手下有“江南十二神”,碰着此人,梁山的噩梦就降临了。但凡开国,武将总比文官要职位高,人数也多,方腊更不缺武将,能带兵的更多,比如国师有邓元觉、护国将军司行方、南离将军加元帅石宝、镇国将军厉天润、还有个庞万春,这些都是能带兵的,这声势梁山也只能望其项背了。

最重要的一点,人员身世。梁山铁汉根基都是断港绝潢才去的,并且大局部人都是抱着躲一躲的心态,网罗宋江当初上山也是想着暂避风头,盼着朝廷大赦全国好回家,从来没有一小我是好好的没摊上事往梁山跑的。有一半人是被情势强逼的,但本身缘故缘由也不成轻忽,那就是犯了法,被官府抓到要砍头的。还有一半是被宋江和吴用设计谗谄骗上来的,这些人有本事,本来或是朝廷的官,或者是地方铁汉,比如秦明、徐宁、卢俊义、李应,除此而外根基上都是朝廷要犯,或者是谋财害命的小人。梁山每次都是对官府洗劫一空,然后逃回山寨,虽然本身分金银,从来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这让本地百姓很反感。方腊没到一处,老是占据土地,然后安抚百姓,和百姓是一家人,如许看来梁山是贼窝,而方腊的土地是按照地,两者有不合的。梁山的人似乎抱团就是想报仇,即便是推翻朝廷,他们仍是感受本身爽了,至于百姓的糊口改没改变,没人会关怀,梁山只需一颗私心。

说是农人起义,梁山上有几个农人?除了九尾龟陶宗旺和菜园子张青,还有谁?押司宋公明?拥有丹书铁券的小旋风?十字坡人肉包子母夜叉?乱砍百姓的黑李逵?仍是宦海失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除了身背人命讼事的“侠客”,其他罗罗也都是想着打家劫舍发横财的,这根柢就不是农人起义!就算他们是替农人在起义,可是他们重新至尾也没有给农人办过半件好事。现实上方腊才是农人起义,手下从不乱杀无辜,也不会抢了官府的工具就跑,人家是想要推翻失利的当局,想替泛博百姓换一个天。

方腊的上风较着超出跨越宋江不止一个品级,那为什么宋江能打败方腊?这是作者编的,历史上两人没碰过面,以实际的声势,宋江连一个回合都扛不住,但主角光环保佑着,死了后面的戏谁来演?举着“替天行道”大旗的宋江在方腊面前根柢没有竞争的份儿!


斜杠先生zy


宋江与方腊不会走到一块儿的,宋江的路线,是早招安,心方足,的投降主义路线,晁盖不死,有可能谈得到一块儿,梁山宋江,视方腊为贼寇,誓不两立,宋江思想存在封建时代的忠君思想,为了是招安,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朝中给他一官半职的出发点带领梁山一错再错,剿方腊下来损兵折将,没有多少实力,处于被奸臣宰割的局面。


14885143955


宋江和方腊不是项羽刘邦,也不是刘备孙权他们有本质上的差别!宋江是保皇派,替天行道这几个字,天是啥?老天爷,也就是统治者!除除方腊也是替天行道!即是两个人联手也是为保命!不会翻天!刘邦项羽是彻底的造反派革命目标是一致的!,与秦始皇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能联手!刘备孙权为了自保共同对付曹操所以联合!宋江是大宋江山即是与方腊联合也是朝廷的卧底早晚把方腊卖给朝廷


一笑君王


我想不会他们做不到,真正的统一,宋江和方腊两个典型不同性格的人,从以前宋江和梁山好汉的相聚中,以及他说怎么样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种种可以知道宋江是一个只会为自己盘算的人.假如他真的和方腊联手,最终方腊也会被宋江吃掉,宋江还是继续会他的招安之路.带领梁山好汉和方腊部下走下灭亡。我上次答题已经说了宋江是被封建思想固化了的人


光辉岁月22185


你在排气,不是说话,水浒故事是虚构的,而且是明朝时写成的,和北宋有毛关系?方腊起义是史实,不是一个概念的比较,先问你爸爸回答你的问题,再来头条嚷嚷


PEAK11159465661


宋江和方腊联手推翻宋朝江山是不成问题的,宋江和方腊都是非常强大的起义力量,单宋江的力量就让宋朝心惊胆战,宋江错就错在打方腊上,确切地说应该被大宋利用了,大宋是利用招安的方式让宋江归顺,然后让他们互相残杀,坐收渔利,结果宋江偏偏中了他们的圈套,宋江有比较浓厚的忠义思想,也就是这种浓厚的以忠义为核心的封建观念,支配他上梁山前后的所有行动,导致他必然走向接受招安的道路。


马兴无


很难推倒,他们没有体系,尤其是梁山,真正有能力的也就是后来上山的几个人,卢俊义,关胜,张青等人,还有就是几个侠义之士,严重缺乏谋略之士。梁山上更有许多的是像周通,王英之类的败类,一点能力没有。方腊的侠士也不少,但是都缺少运筹帷幄的高参,所以说,防守还行,真正打起来,大宋的各类人才远比他们多的多。比如岳飞等,所以说别以为他们打了几次防御性的胜仗就能改变他们实力渺小的现实状况。就像两只比特攻打一只老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