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年和四十年工齡有何區別企業裡?

師哥285942622


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實際上對於企業裡的在職工人差距並不大。

但是對於養老金來說,影響可能不小。

很早以前有人說養老金是5年一檔,實際上是指原先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和最早五六十年代的企業工人養老金計算方式。相關計算方式企業退休人員從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就不再使用了。

到時機關事業單位一直堅持到2014年9月,不過即使機關事業單位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在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期間,仍然使用新老辦法待遇比較的方式進行養老金計算。



雖然說5年一檔,但是老辦法退休待遇最高檔次是35年以上檔次,養老金計發比例是本人退休前工資的90%。39年和40年都是按照90%計發。

為什麼仍然說會影響不小呢?實際上現在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按照養老金繳費年限計算,涵蓋了繳費基數、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等等。

一般來講,39年和40年工齡的老人基本上是沒有中斷社保繳費的。他們真正相差的就是參加工作早一年和晚一年的時間。

由於當時參加工作比較早,大約是1979~1980年前後,這些時候國家還沒有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我們的工作年限是視同繳費年限。這樣在計算養老金時,就會額外計算一年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如果是視同交費一年,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過渡性養老金如果相差一年,則會相差1.3%左右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具體比例跟各地的過渡性係數、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等因素掛鉤。

如果按照兩項退休待遇,合計2.3%左右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現在全國各地普遍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在5000元到7000元之間,差不多每月養老金待遇差距是115元到150元之間,這樣的差距也不少。

除此之外,我們退休之後每年會增加養老金待遇。繳費年限每多一年都會每年額外增長几元錢,另外還有按比例調整,也會適當的增加養老金錢數。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按繳費年限調整是不足一年,按半年或者整年計算。所以,我們繳費年限最好是多出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暖心人社


三十九年和四十年工齡有何區別企業裡?

這個問題想要表述的應該是:企業退休職工,三十九年工齡與四十年工齡在養老金待遇上有何區別,對吧?


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可能沒有任何區別、可能區別不大,還有可能有很大區別。


別不信,我用實例說話:

例一:甲、乙兩人同為1959年1月生,男,於2019年1月達到60歲退休。甲於1979年、乙於1980年進入某國企工作,均為企業固定工。兩人所在地是1996年1月開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兩人之前的工作年限全部被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

甲的養老保險繳費係數一直為1,退休前養老金個人賬戶為42000元;乙的養老保險繳費係數一直為1.065,則歷年繳費係數為1.040,退休前養老金個人賬戶為45000 元。退前上一年度所在地社平為5000元。


我們來看一下他兩人退休時的養老金:

甲的養老金=5000(1+ 1)/2*40*1%+42000/139+5000*16* 1*1.2%=3262元/月;

乙的養老金=5000(1+ 1.040)/2*39*1%+45000/139+5000*15*1.040*1.2%=3248元/月;

看到了,甲是40年工齡退休時養老金為3262元,乙是39年工齡養老金為3248元,兩者的區別大麼?幾乎相同。對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乙在工作時的繳費基數高於甲,所以雖然乙的工作年限少於甲,但兩者養老金有可能是相近或相等的。這也就體現出了多繳多得的政策引導方向。


再來說一個例子:還是前面的甲、乙兩人,但條件發生了一點變化。甲雖然是有40年工齡,可是自1999年就下崗離開了國企,成為了自由職業者,之後也沒有交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本息存儲額為9000元。其他條件不變,我們再來看一下兩人的養老金。

工齡39年的乙,養老金沒有變化,退休時3248元/月,而甲雖然工作了40年,但累計養老保險(含視同)僅為20年,那麼他的養老金為:

5000(1+ 1)/2*20*1%+9000/139+5000*16* 1*1.2%=2024元/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甲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較少,雖然工作了四十年,但除了視同繳費年限外,僅實際繳了幾年養老保險,所以養老金較少。這也就體現出了長繳多得的政策引導方向。

這個例子還不極端,如果甲之前是臨時工,未交“勞動保險”,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又沒交養老保險,那麼,即使他工作了四十年,也沒有養老金。那麼退休後,只能依靠子女或者是個人存款來養老了。


老王觀職場


純粹從工齡的長短來看,39年工齡退休和40年工齡退休的人,是沒有差別的。


估計有的朋友會有一個錯誤的概念,就是40年工齡的退休人員,因為工齡上了一個整數臺階,所以相應的退休金就會比39年工齡的退休人員多。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社保退休金的發放標準,並沒有與工齡長短掛鉤。換句話說,你哪怕工齡再長,也不會因為你的工齡長而增加退休金的起始發放標準。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越高,則計算的基本養老金越高。


退休時每月的養老金是由兩部分組成的:

退休時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所在省上年平均工資*繳費指數(最低養老金基數0.7-最高養老金基數2)*繳費年限(最低15年,最高40年)*1%


簡化公式(如果按照15年來繳納養老金)(最低基數)基本養老金=所在省上年平均工資*0.7(最低基數)*15%(最低繳費年限15年)


——個人養老金=個人養老金賬戶/(男139,女174)


由此,可以看得出,退休人員的退休金,與工齡毫無關聯,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你個人繳交部分的金額大小,繳交的多,退休的時候就領取得多,繳交的少,領取的時候就少。所以,如果說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的退休金有何區別,那就在於40年工齡的人,多繳了一年的個人社保費,自然退休的時候就可以多領取一些了。這就是唯一的區別。


雪天驚雷


在企業裡頭,不管是在職時還是退休後,其實三十九年工齡和四十年工齡的差別並不大。

在職時,工齡正常影響的是年假、病假工資、醫療假期和工齡工資。

年假其實二十年工齡就封頂了,有十五天;而病假工資只要工齡有8年就可以領取100%;醫療假期也是二十年以上就可以有二十四個月。所以對於這三者,其實三十九年和四十年工齡沒有什麼區別。

而工齡工資上,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一年的工齡差距可能也就幾十元吧,而很多企業還設置了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工齡工資的上限,三十九年和四十年完全沒有區別。主要影響工資的還是個人所在的崗位以及級別,特別是不同級別間,工資的差距會拉得非常大。小雷之前呆過的企業,普通員工提拔到部門領導,每年收入增加都能抵上普通員工幾年的收入了。

而退休後,工齡對養老金是有影響的。我國實行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根本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所以對於退休後的養老金,兩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對於一些人來說,工齡就等同於繳費年限,因此工齡越長的人退休後的養老金也就越高。不過三十九年工齡和四十年工齡兩者只相差了一年,所以對於退休後的養老金影響並不是非常大。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樓主您好,39年的工齡和40年的工齡實際上區別並不是很大,因為僅僅只相差了一年的工齡。那麼也就是說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實際上它們相差的這個退休金待遇,我個人估計不會超過100塊錢。

因為這個退休金的計算是根據你實際的一個累積繳費年限來計算的,也就是說你的這個累計繳費年限比別的人就多了一年,那麼實際上你獲得的這個養老金待遇也就按照這個一年的待遇來計算,而不是說40年達到了一個5年的階段,那麼就會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並不是這樣理解的,它是根據每一年來計算的,並不是根據每5年來計算的。

因為我們國家養老保險的制度是多繳多得,所以說你40年繳費的個人相比於39年繳費的個人,他獲得的這個養老金待遇更高,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然要保證一個前提就是說這兩個人在一個工作單位並且繳納的這個繳費指數都是完全一致的,保證這兩個前提那麼40年的個人肯定比39年的個人,獲得的養老金待遇更高。


社保小達人


有人按三倍基數交,有人按一倍交,就可能你多幹三十年,社保還沒別人多


手機用戶53301916846


請問一下檔案社保局丟失了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