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乱出对联,根本就不懂对联的人乱出对联,你怎么看?

用户3388598521


这个问题,关注了好久,问题提得有质量。以个人浅见,略谈谈。

一,很多人都喜欢对联,是好事,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不断代,就要经常“用”。古代吟诗作对,就是文人经常玩的文字游戏,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高写作能力。喜欢“作”,无论水平如何,首先要肯定。高水平的“精”,是建立在大众化的普及基础之上的,参与人越多,对对联的普及提高越有好处。“乱出对联”,多半都是源于不太熟悉联律的规则要求,以为只要是两句,字数一样就行了。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角度出发,要理解原因,加强普及,最好不要“打击”,那样容易打消积极性,适当疏导,在方法上逐渐接受联律要求,慢慢就会上路,作出好联就不远了。

二,现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对宣传、普及、研究、整理对联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很多人喜欢对对联,出上联征下联,或出下联征上联,这样的氛围出现,是提倡恢复传统文化的结果,要符合对联创作的规律,需要将对联的联律广泛宣传,喜欢作对联,也要遵循必要的规则,否则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形式。

三,古代最开始的诗歌,往往是古朴粗犷的,也不工整,经过一定时期发展,才出现了律诗,是自然过程。对联就是律诗中间四句,要求对仗,平仄、词性都要相对,这是基本要求,还有仄起平收,来自于押平声韵的律诗。律诗有少数押仄韵,是古代文人游戏,是特殊的诗歌作品,一般诗都是押平声韵。对联只有两句,上联收笔字是仄声,下联收笔字是平声,还有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对联最基本的规则,需要遵守的。否则就需要斟酌修改,合乎要求,才算是成功的对联。

四,学习对联写作,可以直接按联律要求写,也可以从律诗入手。律诗作好了,对写对联帮助很大。律诗有八句或四句,对联只有两句,除了长联,一般情况下,字数比律诗少,难度会更大。从作文角度看,精炼比铺叙更有难度。有作诗的基础,学对联,容易作得文雅有意境,所谓诗情画意,都是不断磨练出来的。怎么学,这要看个人习惯,就是直接写对联,学习下诗词,也有很多好处。

五,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多看、多写,读那些经过历史检验流传下来的精品,精读,深入研究,了解越透彻越好。博览与这相关的书籍资料,勤于动笔写作,多交流,多向高手请教。喜欢传统文化的,多半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士,只要兴趣浓厚,热情很大,积极写作,方法对,用不了几年,就能作出比较有功底的对联。


秋空彩练1


头条里的对联确实如此,一些朋友不太了解对联的规则。

老街经常碰到这样的邀请,有点意思的其实我也很喜欢对,但是合律的真的不多,特别是平声结尾的上联真是没法接招。

我老街来简单的说一下对联的基本知识:

1.对联是格律诗词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律诗的中间二联必须对仗,词里边也有很多对仗。

例如:

(1)七律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知识点:词性相对,字数一样,平仄相对,句子结构一致,主谓宾状对主谓宾状。

(2)《沁园春•雪》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知识点:

扇面对,即隔句相对,如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知识点:第四联是有名的流水对。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2.对联必须是合律的

五言诗和七言诗分别有四种基本句式(见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

词会有一些三四言句的对仗句式,平仄都必须按照词谱要求。词的对仗没有诗那么严格,所以工整的对联依照律诗的平仄要求。。

挂对联的规则是:上联仄结尾,挂在门右;下联平结尾,挂在门左。

例如: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〇〇●●句,◎〇⊙●●〇〇韵



3.长联是长短律句的组合

例如@老街味道在悟空里对的一副联:

上联:7+4

春梦无痕空眷恋,黄粱熟未?

⊙●◎〇〇●●,⊙〇●●

下联:7+4

〇⊙●●●〇〇,◎●〇〇

朝云有意且徘徊,青鸟来时。

花枝弄影暗流连,明月圆时。

秋鸿有意渐横斜, 锦字归时。

雪溪留迹自风流,兰棹横时。



最后,

老街写过的一副长联献给大家,请各位指正:

对联-青岛浮山嵌名联

上联:

浮云变幻,白衣苍狗,胜迹又遥临,看几回,潮落潮生?待:西辞泰岳,东巡瀛岛,北探蓬莱,南访琅琊;知此地:一方乐土,三面烟涛,竟育成:千古淳风,万家灯火。

下联:

山色有无,曲径危峰,闲情更凭吊,数多少,人来人往?忆:秦赚田横,明逐德清,晋归法显,唐迎太白;叹英雄:四海丹心,九州法雨,终留下:半丘荒冢,些子文章。

欢迎来青岛临山观海……

@老街味道

2018-2-15


老街味道


我也说说对联对仗的体会吧,实则是被头条里喜好为人师表的乱对弄得不知所以了,对对子是诗词的基础又难于诗词,诗词可以独句完整意思也可以分句完整意思,但不同于对联的分句叙事。对联要求平仄相关上下句平仄关联,要求名次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要求主、宾、副、状、补。。。。。。上下相对,修辞手法比写文章要难,况且文字成句要精简、自然、顺畅、不见雕逐痕迹,而且文理通畅、达意、主题性跟强,也有不少是随机、随意、视物或见景随口而出,所以古人经典绝对传世很多。不是看几首诗拼凑个句子就是对联求对仗,这只能说是肤浅到近乎无知,还美美的作提示指导,唉,这底气哪儿来的?说这些不是要求所有人都玩儿高端,手潮的,自己弄个联儿分享一乐不是不可以,但不要自以为是的误导他人。对联中正对易,反对最难,拆字对最趣,迷对是叫板斗法。所谓正对是同意相应,反对是逆意而相,殊不知拆古人诗句而题不一定成联,要知道古人句是借意还是指意方可集联,否则就会贻笑大方,愿头条所有爱好对联对仗的朋友们相互探讨学习促进,即玩儿的高兴业又增长了知识,让这个古老的游戏增添新的光彩。


九九177552022


我本人喜欢对联,也喜欢和别人交流,提意见。却经常被人骂装大尾巴狼,自以为是。

我今天浏览一个上万粉丝的对联达人的出联,下面应对的人当时有七十多位。居然没有一个合对联基本规则的。关键是出联的大神还在下面回复,谢友佳对!!好联,美联。这样真的好吗?不知会误导多少初学对联的爱好者。

有人说,我对联就图一乐,爱咋咋滴。我觉得你自己自嗨就行了,但拿到大众平台与公众场合的文化就要合乎规则,否则是对宣扬中国文化有害的。

又有人说,我对对子,就图一乐,何必上纲上线。玩其实也是有规则的,打乒乓球,你非按羽毛球的方式玩,玩羽毛球比谁会出轨,跳高时比谁跑的快。踢足球看谁长的白。也是会被骂的。就是玩的网络游戏也有规则限制的,打俄罗斯方块你非按魂斗罗去打,也是会被骂的。

既然称之为对联,就要有对联的规则,你们要想自创,请另取一个名字,就不要挂对联的羊头,卖你们的狗肉了。





白耀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想要广大民众来了解并熟悉我国传统诗、词、曲、赋、辞与文化、文学、文字,必须先以一个能让99%以上的民众能够评论的形式展现,让其回到最简单易懂的初学者状态。而对联言简意赅,且生活味十足,十字以内的下联或者上联,恰好能让民众以短平快的娱乐方式来评论,来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样,老百姓就喜欢看。

这样,评论就会足够多,转发会呈现几何级增长,更多的人就会看到对联以及其他文学形式的魅力。比方说,诗与文出的一条下联:钱,挣钱,挣大钱,光是转发量目前已达到20万级别,评论量突破15000条,播放量达到头条号对联界前所未有的140万。试问,一个很严谨的,文言文式的对联,会有多少人看呢?我可以根据诗与文的后台数据告诉大家,不超过5000播放量,大多数是300播放量。这样,不但无法让大家看到对联的有趣一面,更是成为一个文绉绉的摆设。

总之,图个乐,足矣。


诗与文


如果真正要实话实说,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惹怒很多人。因为这的确与很多上网的人的文化素养有关系,我也不是故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事先申明了啊,不要对号入座,我真不是说你。

1.目前为止,上网的人大部分素养有待提高。

如果这句话你不认可的话,那恭喜你,你不用再学习了,因为你连“学无止境”这句话都不懂,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大才疏,固步自封,......

你别不信,现实生活中,还真的是这种情况。我有许许多多文化素养特别高的,工作也特别好的朋友,他们很少上网,甚至于他们很多人连微信都顾不上聊,因为他们平时太忙了,忙业务,忙开会,忙调研,忙检查......

反而是经常上网的人,尤其是经常网上聊天,购物的人,其工作都不是太好,要么是工作太轻闲,要么是干脆没正式工作,他们一天无所事事,闲的无聊,又不想打麻将,于是,只好把时间都浪费在了网上。你别看什么达人呀,老手呀,其实都是这类人。

前不久,头条组织了一个教师班,号召教师们写些教育类问题,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凡是骂老师的,点击率就高,凡是教育正面的文章,就没人看,民族教育果真沦落到如此地步了吗?肯定不是,只能说明网上的大部分人素质太差。

我们学校经常组织校领导及班主任,到校外周边查网吧,发现网吧里经常上网的,全都是学校内不学无术的学生。而且现在学校里学生手机屡禁不止,也与这帮不爱学习的差生有极大关系。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彻底掌握其规律的人太少。

别看有些人,真的是正牌大学毕业,但是未必理解、掌握对联,不一定真正能理解对联中的平仄规律,还有对联中的对仗关系,甚至于很多人都没学过《笠翁对韵》。

有些老学究懂行,但是他们上网时间又太少,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缺乏传统文化课程。对联文化,需要全民共同努力、重视!

差不多行了,我还是少说几句哇。


海洋高考调研


现在很多乱出对联,根本就不懂对联的人乱出对联,你怎么看?

由于头条的包容,以前在别的媒体很难看见的群众性的对联大会餐也沸沸腾腾热热闹闹了。

这是一件传承、复兴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事情。

记得我们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那些老人家得知我们也要参加高考,就出谜语和对联考我们的实力。你别说,那些能对对联的,能猜出谜语的,往往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考上学校的几率会更高。

我们那里就有一个对联制造机器一样的对联高手,第一年就考上了中山大学,现在已经是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专家,专门研究电动汽车的电池。

几十年后,对联已经衰落,几乎被人忘记。

所以,现在正是恢复的阶段,难免会有一些爱好者不怎么理解对联的要素

1] 上下联字数相同

白兰地

红塔山

2] 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性相同。

沧海 月 明 珠 有 泪

蓝田 日 暖 玉 生 烟

形+名 名 形 名 动 名

3] 更高级的,还要求词类相同

天 连 五岭 银锄 落

地 动 三河 铁臂 摇

自然 动词 数+自然 金属+名 动

4] 数字要对数字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5〕还有平仄。如果要大众化,我们的对联的平仄还是要放宽一些的。但是,我认为,上联结尾最好是3,4声,也就是仄声,而下联结尾字是1,2声,最好是平声。

随着爱好者的欣赏和感悟,他们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文学、文字、传统文化、历史以及很多正能量的东西。

不久之后,将会有一批一批的新人出现,他们将会有比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更好的对联的感悟。

他们将会成为这方面的佼佼者。

回首往事,他们也有“乱出对联”叫人对的情况。

所以,我们面对他们的参与,我们应该欢迎,感激和宽容,否则,谁跟我们玩呢?

我们要做的就是随时给那些我们遇到的“乱联”提个醒,他们会很感激我们的。

不过,也有一些人在骂他们的出联或者对联,那是不应该的。这些人很难混出名堂。

最后给大家写一副对联。

世上无绝对,

人间有相知。



逃出许愿城英汉教学群


头条里出对子的人多,对对子的人也多,这是多好的事啊!说明吟诗作对的确是有深厚的土壤。大家很喜爱啊!

本人对作楹联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或者说只是粗浅的知道“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这类的小儿科常识,但是相信好多和我一样的人尽管不专业也没耽误对它的喜爱。所以,还需要包容些最好。

当然,喜爱到研究是个过程,还真心的希望在头条里能看到专业人士对此给予普及,这样,对对子会更有趣,也会使喜爱它的人们更有热情。

“吟诗作对”是能陶冶情操的,即使乱对,也是一番情趣。


步武堂


一扫而过。概不奉陪。


恬然滋味


你说的现象,我也注意到了。

作为一个干了二十年记者、常年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必苛求。毕竟不是见报发表或比赛,不要用专业的角度去衡量。

头条建立的这个平台,既是草根的平台,也是大腕的平台,是为了让大家交流学习,热热闹闹有文化的氛围就行。人人皆为作者,人人皆为读者。专业的人出精品,让大家叹为观止;不专业的人哪怕胡诌几句,既不工整也不对仗也无妨。大家互动、交流,有所提高就行。

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