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样才能成才?

人怎样才能成才?

长期以来,我对传统教育模式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在我看来培养一个人,如同生产商品一样,必须要考虑市场的需求。从广义角度讲,学生走出校门后要拥有立足社会的生存本领,从狭隘角度讲学校要为学生未来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功打好基础。如果认同这两个标准,那么我们不妨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来探讨一下目前的教育内容和模式有多少是符合这两个标准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育模式。今天全世界的教育分级分科模式都是模仿工业时代的生产模式。众所周知,工业化是人类早期最具效率的生产方式,因此无可避免它也被移植到了教育领域,取代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大中小学分级,语历地数理化分科,知识就这样一级级,一门门灌输到学生头脑中,最后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制造了千脸一面的合格人才。从宏观来看,这是合理的、高效的生产人才的方式。但从微观来看,如果具体到每个人,这种工业化教育模式又是以泯灭个人天性差异和天赋差异为代价,来完成教育的整齐划一,质量保证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原材料”要迁就生产流程的标准化,而不是生产流程迁就“原材料”的特殊性。尽管许多教育者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但是在全民要求社会公平化的道德口号面前,没有哪个政府敢轻举妄动对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大动干戈。对个人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命运的悲哀,也许你禀赋异常,也许你兴趣特别,但你的特殊性如果不能适合传统教育流程,你只会被当做“废品”早早地剔出生产流程,连上高中、大学都没有机会就直接流通进入到社会这个大市场了。

不喜欢学外语,不能上大学;

不喜欢学政治,不能上大学;

不喜欢学数学,不能上大学;

不喜欢学地理,不能上大学;

……

不学这些学科,就不能成才吗?显然这是不合逻辑的。但是社会的逻辑就是,你不完成这些规定学科的学习,并达到竞争及格线,你就不能获得上大学的资格,进而在社会上你就只能以高中生的学历打拼,很多市场大门就会对你关闭。所以,即使为了获得那块“敲门砖”你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把一大堆将来对你毫无用处的知识“灌输”到头脑中,这个过程无异于精神强奸,而你还只能装作有快感去享受。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这种强制性知识灌输教育模式向来深恶痛绝,他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之后,有整整一年时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丧失了兴趣。”“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还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的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虽然,大师之言也是一家之谈,但我相信唯有大师才能有资格谈论如何培养大师,所谓“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看来,今天人们所崇拜的教育模式,就是为了制造标准“两脚书橱”而设计的,学生的头脑从小就被当做“知识仓库”来塑造,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最大区别就是仓库容量的大小不同。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短缺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算得上是高级人才,但进入到信息社会、智能社会,这种人才显然都是废材,属于不合格的“产品”,用市场的评价就是高分低能,百无一用。

说完了教育模式,我们再来谈谈教育内容。相信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天才都会发现自己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所学的知识50%都是无用,90%都是无需死记硬背的。以英语为例,如果仅仅是把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学习,3年时间就足以达到目的。但中国的教育是把每个学生当语言学家和翻译家来培养的,所以你会看到从小学到大学一个人投入了自己30%的时间学外语,最后还是学不好。因为考试的内容和正常语言交流关系不大,它更多是为了制造学分差距,难倒80%的学生,让另外20%的人升入高中,升入大学,如果考试人人都得100分,那教育体系就将面临崩溃。故此在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为每一个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情况下,教育内容偏难、偏无用,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否则就不能拉开档次级别。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会知道,数学、语文、化学、地理、历史、政治这些在我们常人看来很神圣的学习科目,实际上就是一帮教育官僚人为制造社会阶层分化的工具,通过一层层的筛选,那些特别聪明、特别勤奋的“精英”就脱颖而出,而那些资质一般的、懒散的“常人”就被淘汰。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精英,还是常人对学校的教育内容都不满意,因为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就会明白大多数的知识都是无效的,大多数的汗水都做了无用功。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终于开始对传统行业形成摧毁性海啸。同样,在新的时代大环境下,人们也会发现传统教育所教给我们的那点知识和本领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如果说,在十几年以前,终身教育还只是一个口号,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还与常人无关。那么在今天当强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经济相结合后,失业的浪潮将会席卷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成人将不得不重新拿起书本,开始更新知识储备。在这方面我认为企业界做得最好,这几年因为从事培训行业,所以能感觉到无论是企业家本人还是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越来越大,由于企业始终站在竞争的第一线,所以他们能够切实感觉到这一次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击波有多么恐怖,不学习就只能被淘汰。

出于对未来的思考,这段时间连续啃了一堆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科幻书,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很出乎意料。在一本书中作者谈到,当强人工智能真正介入到人类生活和工作中后,首先面临失业的群体不是我们习惯认为的产业工人,而是公务员、银行职员、企业白领,财务、中层管理者等高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所做的许多工作都是重复性的信息统计、整理、分析,而这些工作都是可以通过数字化解析,形成标准计算模块让强人工智能借助网络完成。这让我回忆起前几年去成都给某集团公司做培训,当时学习者都是各分公司的财务人员,那次培训就是总公司裁剪了各分公司的财务部,成立了统一的集团公司财务室,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财务扁平化管理。古人云:微澜起于萍末。相信在五年内这种高知识分子失业和再就业会成为一种常态,每个人都将面临一次残酷的市场选择,而这次选择会比你刚踏出校门时更残酷。因为那时候的你还年轻,还可以从零开始,而今天的你还有那份朝气和冲劲吗?

人怎样才能成才?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孩子们需要思考的,也是今天每个成人需要慎重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