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德化白瓷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

福建省德化縣,自古以來以盛產瓷器聞名於世,不但素有"福建瓷都"之稱,而且還曾與江西的景德鎮和湖南的醴陵並列為我國的三大瓷都。它的產品不僅暢銷國內,並且大量遠銷國外,也是我國著名的古外銷瓷產地之一。早在宋元時期,德化就以燒造精緻的白瓷蜚聲國內外,尤其到了明代,它更是創造了獨具一格的"象牙白"瓷,傳到國外,被讚頌為"國際瓷壇的明珠",甚至被當作中國白瓷的代表而有"中國白"之稱。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明德化窯何朝宗塑觀音立像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明代何朝宗塑觀音立像現藏於福建博物院 一級文物

其產品除了以當時著名的民間藝人何朝宗為代表的瓷塑外,還有大量的藝術日用瓷,如梅花杯、八角杯、龍鳳爵形杯等,被外國視為瓷中的瑰寶,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和我國陶瓷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彩,享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德化的藝術日用瓷中,尤以小巧玲瓏的梅花杯最為著名,現我們擬就三方面來談談對它的粗淺看法,請專家和朋友們批評指正。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明 德化窯 梅花杯

一、梅花杯的造型、裝飾及其藝術成就

梅花杯在德化的祖龍宮、屈鬥宮、後窯、內坂、嶺兜、桐嶺、新窯、窯壠山等明代窯址中都有發現,其中祖龍宮窯發現最多。據我們初步瞭解,現在我國的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廈門市文物商店、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德化縣博物館以及香港等一些文物單位都有珍藏。它們的造型多樣,大小不一,裝飾也有所差別,大體上有如下五種類型:

(一)橢圓口梅花杯:此類杯大小不等,有的口徑9.8×7.6、高6.8、底徑3.4×4.8釐米,有的口徑7×4.8、高4.8、底徑2.8×3.5釐米。口均呈橢圓形,口沿外侈。杯的外表,有的一邊堆上一株梅枝,粘貼一朵盛開的梅花和一片葉子;有的一邊堆上一株梅枝,粘貼兩朵盛開的梅花和一朵花蕊;有的兩邊各堆上一株梅枝,粘貼三朵盛開的梅花;有的一邊堆上一株梅枝粘貼三朵盛開的梅花,一邊堆上一株梅枝,粘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蕊和兩片葉子。底周附上一筆架式的梅花樹杆託座,有的與之緊密相連,有的間有空孔。整個器體頗厚重,色澤有白和象牙白,釉光澤滋潤,有的器身較薄的能映見人的手指影子(見附圖一)。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附圖一

(二)圓口梅花杯

口呈圓形,敞口,深腹,外表堆貼三株梅花,施滿釉,釉白瑩潤(見附圖二)。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三)橢圓口梅鳥杯

口呈橢圓形,敞口,口沿薄,平底露胎,深腹芒口,外表一邊陰刻一小鳥立於梅花枝頭,一邊單刻一大鳥,底部有錢紋(見附圖三)。

(四)瓜稜形梅花杯

口部為敞口,花口大多呈圓形,個別成偏圓形,器身呈六或八瓜瓣狀,外表陰刻梅枝和鳥,底部有圓狀、齒輪狀、朵花狀,釉色白和青白(見附圖四)。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五)八稜形梅花杯

有兩種,一種口呈八角形,敞口,口沿有一組"回"形圖案,腹壁外表的六稜間陽印梅花,兩旁有對稱的雙耳把殘跡,底為八角形圈足;一種口呈八角形,敞口,腹壁外表陰刻梅花和鳥,底有四短屈尺足,釉色呈白或象牙白(見附圖五)。

從以上五種類型可以看出,梅花杯的造型是十分精巧又變化多姿,裝飾豐富多采又巧妙自然,而且不同類型都各自表現出獨特的風格,加之瓷質堅白,釉色瑩潤,堪稱是明代德化藝術日用瓷中的佳作。尤其是第一種類型的橢圓形梅花杯,造型更是新穎別緻,裝飾更是典雅優美:從器身來說,它的上端侈口,首先給人一種開闊明朗的感覺,接著從上而下逐漸變小,但中間又稍微起伏,到了底端幾乎成了圓弧形,線條有對比有變化,非常勻稱柔美,器身的下邊還別出心裁地以筆架形的梅花枝杆為底座,並巧妙地使用堆貼手法,把向上伸展的枝杆托住器身,甚至粘貼在一起,中間那矯健挺拔的枝條還點綴著表示生機盎然的花蕊和葉子,這樣,不但使器物顯得既穩重又秀氣,很有層次地呈現出它們之間的節奏感和旋律美,而且還加強了整體感,達到了造型與裝飾的對立統一,令人難於區分底座是器物的一部分或是它的附屬裝飾;底座與器身的連接處,有的杯是緊密無縫,有的卻間有空孔,這在造型上又增加了變化。此種梅花杯大多采用象牙白瓷製成,施釉相當均勻,釉質極為細膩柔和,瑩潤可愛。這個器型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非常精美,可說是匠心獨運,技藝高超,真正做到造型、裝飾和釉質的完美統一。它們既有實用價值,又有美學價值,即可作為飲器,又可作為裝飾品擺設;就是作為飲器,也可從中得到美的享受。這種梅花杯作為外銷產品傳到英國,曾被皇家當成珍品保藏,當年英王愛德華七世的陳列室裡就珍藏著這種類型的梅花杯。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圖片來自德化陶瓷博物館

德化窯在宋元時期未曾生產過有如此造型精巧而多樣的梅花杯,既是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從未生產過,梅花杯是明代德化窯的獨有產品。再者,德化窯在宋元時期瓷器的主要裝飾是蓮瓣紋,梅花杯的出現在德化瓷器的裝飾上也是個新的突破,在我國的瓷器中也是別開生面。所以說,梅花杯體現了德化窯在明代瓷器的藝術創作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它同其他藝術瓷一起,促使了德化窯在我國民窯系統中躍居前茅地位,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二、梅花杯產生的歷史條件及其生活基礎

梅花杯產生的首要條件,就是明代德化創制了著名的"象牙白"瓷。宋元時期,由於對外貿易的繁榮發達,德化就以燒造質地細白的白瓷名聞於世,暢銷國內外,在元代甚至作為貢品上供皇帝。到了明代,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發展和對外貿易的需求,促進了德化制瓷業進入了空前鼎盛的時期,因而

在宋元時期燒造的白瓷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提高,創造了一種瓷質極為高妙的白瓷,其色澤光滑明亮,乳白如凝脂,在陽光下或用燈光照之,釉中會隱映粉紅色,民間稱為"象牙白"、"豬油白"或"白定"(因類似河北定窯產的白瓷),外國人稱為"鵝絨白"。世界叢書《中國美術》曾極力誇讚說:"福建德化窯其窯特品為之白瓷,昔日法人呼之'不蘭克帝支那'( Blance de chine,譯音即中國之白也),乃中國瓷器之上也,與其他東方名瓷迥不相同,質滑膩如乳白,宛似象牙,釉水瑩厚與瓷體密貼,光色如絹,若軟瓷之面澤然。此窯建於明。""象牙白"瓷既具有這麼高妙的質地,相應地必然出現了品種的增加,造型、裝飾的豐富多采和藝術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明代德化瓷器品種的多樣化、造型和裝飾藝術的精巧優美都遠遠超過宋元時期。特別是以梅花為題材的裝飾佔有突出的地位,改變了宋元時期以蓮辦紋為主要裝飾的局面,使德化瓷器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獨特的地方特色。梅花杯就是各種梅花裝飾器物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它是梅花叢中一朵絢麗的花朵。

梅花杯產生的另一個條件,是梅花為我國的傳統名花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國就開始栽種梅花,《詩經》、《山海經》和《尚書》中都有記載。南朝以後,特別是唐宋以來,梅花以它鬥雪迎春的高貴形象大量地出現在文學、藝術的作品上,唐代的偉大詩人杜甫,北宋的著名詩人林逋、蘇東坡,南宋的愛國詩人陳亮、陸游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等,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詠梅詩詞。在繪畫上,從宋到明也出現不少以善畫梅花的著名畫家,如北宋的仲仁、米芾,南宋的揚無咎、趙孟堅,元代的管道昇(管夫人);元末明初的王冕更以擅畫梅花和題梅花詩名聞於世。在畫家的筆下,梅花還往往與松、竹在一起,稱為"歲寒三友",或以蘭、竹、菊一起稱為"四君子"。因此,在明朝以前,梅花就被作為春天和高潔的象徵備受人們所鍾愛;有的甚至把它推崇為"國花"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瓷器的裝飾紋樣不僅給人們美的享受,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寄託。於是,我國人民長期以來對梅花的這種特別鍾愛的感情和詠梅之風,不能不對生活在明代的藝人們產生深刻的影響,促使他們把它應用在瓷器的裝飾上,以代替宋元時期那種常用的象徵著佛教的蓮花瓣的外來宗教紋飾,賦予我們中華民族的高貴精神。所以,明代德化梅花杯以及其他瓷器上,梅花裝飾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而且有其積極的意義。

梅花杯的產生,還有它的生活基礎。在古代梅花就是德化山區的重要花卉,幾乎遍及全縣各地,有些地方還用"梅"來取名,如梅嶺、梅坂等。梅花是當時人們最熟悉的東西,同時在明代以前已有少數瓷器開始用梅花作為裝飾,如屈鬥宮窯發現少數宋元時代的高足杯已印有梅花的紋樣,這必然會給藝人們提供生活依據和藝術上的借鑑。

關於梅花杯的產生在德化縣還曾流傳著這麼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三班梅嶺村有個老瓷工酷愛梅花,人稱梅翁,夫妻結髮30多年未有生育。有個晚上,夫妻做了一個同樣的奇夢,夢見五位手捧梅花的仙女從天而降,向他倆吟誦四句祝詞:"梅放譜新曲,開歲慶新禧。得香降後福,好景無盡期。"這是一首五絕的藏頭詩,每句各取頭一字拼起來,剛好是"梅開得好"四字。"好"字拆開就是"女子"兩字,預示他倆將要得個女孩子,他倆高興極了。果然冬去春來,在梅花盛開之時,梅翁夫婦生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取名雪梅。她自幼聰明伶俐,梅翁夫婦愛如掌上明珠。到雪梅長大後,梅翁按照她的意願,貼出擇婿招賢榜,選擇吉日搭擂臺招親,限定在一個時辰內當場設計出一種以梅花為裝飾或造型的精美瓷器。招親那日,求婚青年紛紛應試,各顯身手,不到個時辰,他們設計的梅花杯、梅花盆、梅花缸、梅花碟、梅花瓶……出現在擂臺上,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中瑤臺村一位姓蘇的青年設計的梅花杯,最引人注目,它一邊枝上堆有三朵梅花,表示對梅翁一家三人的尊敬;一邊枝上堆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蕊,表示對雪梅的讚美;花蕊下襯托的一對花葉,表示對雪梅的追求;底周附上一筆架形梅花樹杆作為承託腳架,象徵著對未來美滿幸福的寄望。這個梅花杯含意深刻,造型新穎,很受雪梅的喜愛,被選為締造良緣的禮品。雪梅結婚後,為使這種珍貴禮品能夠流傳世間,就把它送到窯場給窯工們仿造並投入生產,其他那些品種也分別在不同的窯場進行生產,從此,德化的瓷器就大量地出現以梅花為裝飾的新景象。

梅花杯是否是瑤臺姓蘇的青年所首先創制,因文獻上不見記載,無從查證,但我們透過這個帶有神奇色彩的民間傳說,可以看到梅花杯是如何深受德化人民的喜愛和讚美,它是明代德化民間藝人所精心創制出來的藝術傑作,在德化的瓷器中佔有相當顯要地位。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三、梅花造型和裝飾技藝對後世的影響

把梅花運用於瓷器的造型和裝飾,不但開創了明代德化瓷器的新局面,而且對後世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明清以來,德化把梅花作為一種傳統的造型和裝飾技藝加於繼承和發揚,在碗、杯、盤、壺、瓶、湯匙以及文具等很多器物上都裝飾梅花,有的用堆貼,有的用浮雕,有的用彩畫,有的用模印,形成了德化瓷器的獨特風格;還有的用瓷塑的手法雕制梅花作為盆景,在國外取得很高的榮譽。民國初期,德化瓷工蘇學金就是運用傳統技藝雕制的瓷梅花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獲得"金獎"

解放後,這種傳統技藝在德化的瓷業中仍被廣泛地運用,不僅作為日用瓷、陳列瓷的裝飾,還雕制梅花盆景。東漈瓷廠生產的色釉詠春茶具,以臘梅枝杆為圖案,採用浮雕和點漿技藝,把迎霜傲雪的梅花雕繪得栩栩如生,並與整個壺、杯渾成一體,立意清新,構圖巧妙,富有生活氣息,很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明代德化梅花造型和裝飾的傳統技藝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今後必將更好地被保存下來,作為不斷髮展和創新的借鑑。

註釋

①見1924年牛津大學出版的《遠東陶瓷概述》。

②《安平志·物類志》卷四載:"白瓷出德化,元時上供。"

③見世界叢書《中國美術》第37-38頁。

④見民國二十七年秋刊本《龍井蘇氏族譜》四部第77頁。

淺談明代德化梅花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