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上广深回到郑州是什么样的体验?

gaodaf21


作为河南人,我在很多问题上都会说郑州的好,但这仅仅是面对全省而言,郑州也是河南省最好的城市。但是北上广深是我国的一线城市,城市建设、精神风貌、交通便利度、环境建设的确是不一样。

就拿上海来讲,上海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市,有着魔都之称,也有2400多万的常住人口。地铁十几条、别墅区成群、楼盘更是不计其数。我在上海出去吃饭一碗面十几块,并且分量太小,回到郑州吃一碗普通的烩面十块钱还是满满一大碗;在上海的时候我一个月赚了4500块,算是很低的工资,但是在郑州能有3000以上我就知足了;在上海上班要提前两个小时起床,坐公交、地铁好不容易赶到,在郑州可以离上班的地方很近。

北上广深城市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当地人的精神风貌,年轻人比较拼,老年人比较清闲有活力,环境建设的比较好,公共交通便利,这些郑州与它们相比还有非常大差距。

总之,体验就是会形成很大的落差,但也只是短暂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郑州起步晚比着一线发展也慢,但总是在不断前进的。

我是海域蓝豚,河南自媒体,与你分享更多本地问答,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90后,在郑州上的大学,从毕业后一直但在外面打拼,四处奔波,可能跟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为了拼命赚钱,

但我在春节前,去年11月初选择从上海回到郑州,既然说什么体验,那肯定是你在这两个城市都生活过一段时间,通过对比才有感触,好多人回答问题是为了赚钱,专捡好的说,那么接下来我就说说我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跟我一样的年轻人看到后能有所感触

首先我在上海是在链家房地产工作,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去上海,前两次是在大学期间,因为寒假工去了两次,都是短暂的停留,对上海没什么了解,这次在上海呆的时间不算短,平时在那边也出去玩玩,因为我自己去链家房地产也是想着房地产赚钱快点,但后来由于市场原因,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上海房价贵,这是出了名的,同时干了这个行业,更是感触很深,七八十年代的老工房破的不像样,这种房子在郑州根本找不到,但是在那边都是抢着买,均价在11到13万一平米,户型大多还是一房,有的卫生间厨房还是三四家共用,六层不带电梯,可能说出来大家都不信,都感觉上海是“摩都”,摩天大楼遍地,但我说的这些就在他的旁边,上海也有另一面,不要羡慕他们

上海租房,还是这样的房子,只有一个空调,破的真的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住过这样的房子,一个月要3800,并且稍微装修好一点的一房或者两房,一个月都5000多,要不是在那边合租,一个月不吃不喝刚好够交房子

但是在上海,人们的素质确实挺好,不过这些说的大多都是外地人,因为上海外地人和老外比较多,这点从各方面还是挺影响自己的,其实本地人素质也不高,说话也可难听,因为我们平时经常跟这些房东打交道,

然后自己又回到郑州什么体验,那肯定是好,因为有了一种平衡感,在郑州租房子三个月的房租加起来还不够再伤害住一个月,并且是家电齐全,感觉比上海幸福(只是针对我们这些没钱的来说),

论发展,上海可以说各方面很成熟,但是郑州更有发展潜力,我自己一直很看好郑州,因为我从上大学就决定,以后不管去哪里发展,肯定会在郑州买房定居,因为第一、因为郑州是全国火车,高铁🚄的主要交汇处,以后不管想去哪里都很方便,第二,航空港是国家在全国批准的唯一一个,以后不管做生意货运,还是出国旅游,都可以直接从这里到大全世界各地,不用再转机之类的,同时将来航空港不是交道的飞机场,他是一个航空大都市,建成后是目前郑州四环以内面积的1.5倍,大家看了《航空大都市》这本书,和我们河南电视台拍的《逐梦长空》纪录片,就知道郑州未来有多牛逼了,

第三,虽然郑州总体来比较北上广不管是在文化素质,还是教育,医疗,商业发展都有点落后,但是我通过在上海生活后,发展郑州还是挺适合自己的,因为自己感觉这里对于知识水平不高,没有过好的竞争力的自己,郑州更适合自己,

并且自己之前一直都想去外面闯,去南京,杭州,上海,最后发展其实个个城市都差不多,最主要看自己怎么发展,那个城市适合自己!


铅笔视频


看到这个问题,自己溜达进来的。

朋友是郑州人,这次和朋友一起回郑州看看,说实话,已经过来好几次了,每次回来都有的感受来说一下。

1.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并没有比北京便宜,反而有的比北京还高,举个例子,昨天去一家咖啡店喝咖啡,(不是星巴克或漫咖啡)就是自己社区一楼外面开了个门这样的,拿铁38一杯!美式40一杯!这在北京这样的店里是没有这样的价位的!

吃饭什么的消费也挺高了,就是去普通店里吃啊!

2.关于交通:开车回来的,已经不是第一次开车回来了,郑州的路实在是开不明白,好几层桥啊感觉,一会儿走辅路,一会儿上桥,一会儿靠右,一会儿靠左,开不明白就算了,司机们都好像是带着情绪出门的,路上各种鸣笛,违规超车,加塞,举个例子,昨天忘记了在哪坐高架上,正下桥还是弯道,一辆车把另外一辆车别在那儿了,就下车直接处理问题,这样难道不危险吗?!

除了汽车,最多的就是电动车🛵,太可怕了,真的,开电动车的叔叔阿姨,姐姐妹妹,哥哥弟弟们,逆行,穿越机动车道,还能来回超车,这样真的不怕吗?

3.关于意识:晚上开车几乎都习惯性开远光这件事真的好吗??而且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一次我提示超到我前面的车,闪了远光告诉他,然后我发现,后面的一排车开过来都是远光,就这样,我们知道了,不是素质问题,而是意识问题。

4.关于卫生:修路修地铁的地儿就不说了,毕竟城市在建设,在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坐到的是不是至少,不随地吐痰!垃圾不要随便扔,路边都有垃圾桶,遛狗捡狗屎。现在很多人都把狗带出小区遛,其实我是不喜欢在马路上遛狗的,真的太脏了,回来带着我家狗,每次在小区遛完拉臭臭都会捡起来扔垃圾桶,毕竟,小区卫生靠大家啊!

一个小区,一个城市,如果住在这的人自己都不爱护的话,还指望谁去爱护它?

每次都想着和朋友一起回郑州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每次都待不到两天就抵触心理的非常严重了,说真的,这是一个让我们又爱又抵触的城市,爱,是因为是朋友的家乡,抵触是因为各种的不适应。

可能有些人会说,在哪儿都有这样的情况,又不是只有郑州有,对,说的没错,但这是一个大多数和绝少数的概率问题,举例:在北上广深,可能10个人过马路,有8个人是遵守规则的。但是,在郑州可能就是相反的!

当然每个城市都是有素质,热爱城市,有生活的品质的人!

我朋友说,她越来越害怕回郑州,每次回来后整个人变得厉气很重,心是浮躁的!





阿季灶咖


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我是2011年大一退学去了上海,一个没有学历,没有经验的苦逼青年在上海底层挣扎了半年之后,到2012年年初选择了来到郑州!当初来郑州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认为郑州人口多,机会肯定越多!当时有一个顺口溜“郑州,郑州,天天挖沟”,都在讽刺郑州的脏乱差,我却认为这正是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象征,如果一个城市连路都不修的时候,发展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了!来到郑州之后,尝试过各类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并在2015年在郑州用自己赚到的钱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并在同年买了自己人生第一辆车,那年我刚好24岁!现在经营自己的公司,一年收入六七十万,不断创业,为社会贡献更大的价值吧!


626493752


你的视野决定你的世界,这是秦朔朋友圈的一句话。

先说结论吧,我认为年轻时还是要出去闯闯的,只有曾经沧海过,才可以看淡一切。这些城市的一些理念也许你不认同,但应该知道。

我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13年时在郑州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目前所在单位13年招的是双985毕业生)。于是投了北京和上海的设计院。由于世博会时去上海了一次对魔都印象还不错,而去北京做测绘的半个月体验不是很好,最后决定去魔都工作。17年夏天又回到郑州工作。

说说逃离北上广的契机。16年时像吴晓波、秦朔这样的财经媒体人还在倡导年轻人勇于向更大城市打拼,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勇于走出国门。其实现在我还挺崇拜邻居家那个姐姐(我家在农村,这位姐姐真的是靠个人努力改变人生轨迹的),河南科技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了几年,自费去美国深造,现在在新加坡工作。书归正传,17年前后,新一线城市概念提出,自媒体开始宣扬去新一线城市的政策导向。而且魔都的房价是我所不能承受的。如果房子问题解决,我真的想留下。

在魔都四年,开始两年一心一意想回来,到最后却想留下。

我简历是58上投的,开始一周住的青年旅社是58上找的。然后住了九个月厨改卧,后来在浦东内环边整租了个两居室。九十年代的安置房,家电齐全,三个空调,微波炉,燃气热水器,期间燃气灶和冰箱坏了房东给买的换的新的,水管爆了一次我找工人修的,九百块也是从房租中扣除的。六层住在二层,65平左右,14年租了两年月租金三千,16年三千六。17年年末房东房子卖了。(14年房子挂210万,我简单算算,我这房租还不够200万的利息呢,16年初涨到370万时我明白了)。回来后,我住在大上海附近的老小区,没物业,七层住六楼,楼道没灯,一居室一千六,房子装修比较新,就是没有燃气没有暖气,厨房抽油烟也不行,所以很少做饭,只早上煮个粥。所以租房上我感觉没在魔都体验好。不过现在郑州房租在降,上海在涨。郑州的房价我还能承受起,最近在看房,郑州买房比租房划算。

在郑州,工作餐想吃的便宜些,十元的还是很多的,在魔都即便便宜些也要十五了。但是出去聚餐,商场里的餐饮消费,相同品质的两地几乎没差别。但是魔都样式比较多。我之前有记账习惯,在魔都每月画在吃饭上差不多要一千三四,回来要一千左右。书店里的茶吧消费,郑州比上海贵。浦东世纪大道地铁站的百联世纪我觉得比大卫城要高一个档次,从装修、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来判断。我在那里的书店“言几又”办会员卡卡,充值500百是86折,花完后又充了500变成78折。打完折一壶茶也就二十七八左右了。在郑州无论是二七万象城的西西弗,还是购书中心的书吧,还是人民路的新华书店回声馆。都很少有折扣,每次去一壶/杯茶都要三十以上。

魔都的交通费确实高,无论地铁还是公交,不像郑州打折力度那么大。坐地铁只有月消费超过80(记不清了)才打九折。后两年换工作的缘故,坐地铁比较多,五十分钟的路程,一月内在地铁上我能看一本书。(魔都地铁安检效率高,秩序好;郑州公交前门上后面下执行的好)由于交通便利(比赛日,节假日地铁运营时间延长),我经常去看足球赛,有申花和上港,夏天还有欧洲豪门来踢国际冠军杯,看过马竞,尤文,曼联,多特等比赛。皇马的没抢到票。而回来一场建业比赛没看,也许五号线通了就好一点了。郑州交通比较混乱,电动车乱蹿。我在魔都经常骑行,还没摔过车。17年回来面试时,骑同学的公路车在中原路上摔了,因为电动车逆行。关于路况和城市绿化,郑州的“绿城”名头成为过去式了。法国梧桐由于长的快,深得激进派发展者的喜爱。春季时的毛毛着实让人难受。魔都的香樟树确实漂亮,而且沿河公园很多塑胶跑道很适合跑步。回来后骑行少了,跑步就如体育场。

工作

在上海可以接触全国各地的工程项目,配合的设计师也来自世界各地,大家的理念相互碰撞,学习机会很多。比如日本设计师对细节的追求,德国室内设计师对国内消防要求的理解和配合(国内有些设计师一味为了美观,忽略了消防安全)。在魔都甲方越来越正视你的劳动付出(修改费支付外企做的很好),政府部门效率高,我们工作效率也就高了。郑州的规划部门效率低,施工图都出完了,说报规划图有问题,早干嘛去了。问甲方要修改费,难!真心希望企业和政府都能不断进步,提高工作效率。总体上就是魔都工作成长环境,政商关系好。

生活

观念差别大,在上海身边的人大都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都是做工程设计的,魔都的同事更注重形象些。去年元旦前去魔都出差,跟对接单位坐一起开会,形象反差很大。但经济实力上,郑州的同事可支配收入可比魔都的多啊。而且一起去的几个同事除了我,都是几套房在手的。我刚去上海时,出去开会总是不带包,口袋里带一支笔,拿个小本子。后来领导提醒我要带个包之类的。其实你的着装有时可以显示出你对业主的态度。同样一个业主,两个项目。15年我去石家庄开会,我穿的比较正式,对方称我“*工”;去武汉,穿的白色圆领T恤,七分裤,休闲皮鞋,对方称我“小*”。不同的场合要对应不同的着装还是很有必要的,而现在身边同事,夏天裤头、拖鞋就来上班了。做设计的自己都搭理不好自己,如此审美,要求高的业主怎么看你。所以内地的项目,方案设计有品质要求的都找一线城市的,甚至世界顶级设计事务所。去年冬天因为刚回来不适应郑州的干燥,流鼻血,就买了加湿器放办公室,引起不小的波澜。平时还有个同事说我的衣着是去相亲的,过于我的衣着他们没少谈论(其实我也没买多贵的衣服,小米有品的,网易严选的,海澜之家的,我不太注重品牌,但要求有质量保证,比搭配得当一些)。有一点儿难受的是,在魔都,我们外来的都是乡下人,时不时就会被歧视,特别是河南人(刚去时,所长就说我们河南省喜欢跳槽,你要来至少在那里干两年)。由于工作需要,15年我想学英语,好跟外企沟通。在浦东八佰伴被华尔街英语推销员拉住,刚好我有兴趣,就去了解了一下,聊了一会儿,她就让我去刷卡(最近有篇文章讲他们如何一步步引诱你用信用卡买他们课程的),我说我再考虑一下,那个接待我的女孩儿于是开始从我的职业,但我的籍贯开始讽刺我(她也不是上海人,我就不说她哪里人了)。所以歧视不只是当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回来后大家都是外来人,郑州本就是个外来人聚集的城市(深圳也许歧视会少一些),而且大都是农村出来的,所以这一年了,让我对郑州有家的感觉,而魔都没有。




百煉丗鋼


我是前两年从广州回郑州的,来了真的不是太适应,虽然我也是河南人,怕冷,冬天有点崩溃,空气质量也真的很差,去年我一个大学同学从海口来郑州和我一块做点生意,他说我在海口一年我都没有擦皮鞋,来这里出去一趟就得擦一次。还有吃的,真的没有办法和广州比,特别喜欢吃粤菜,来郑州也有些好吃的地方,但是绝大多数不是很满意,很佩服我们河南人的饮食,什么样的饭菜都能忍受,我感觉很多饭店的饭菜在广州都不能活过三个月,可是在郑州依然开的很好,感受最深的是这个服务,真的没法比,毕竟经济发展水平在那摆着呢。但是,关键感觉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郑东新区这个好的没话说,特别的喜欢,广州那边像这样的就很少,还有郑州的公园挺有意境,广州那边不是很理想,在就业或者创业方面,郑州也有很大差距,最后说个大家不爱听甚至会造骂的,我感觉咱们河南人的素质真的有待提高,来了郑州净是被骗。我的天了,还不诚信,我知道说句话肯定有人会反驳。这只是我个人看法。非喜勿喷。


海豚家政


本人是郑州人,读大学在郑州,毕业分配到郑州一工厂,一年后到深圳,已经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每年回去郑州,感受颇深。首先是环境,绿化率郑州差太多,街上看不到绿的,新的东区还好点。深圳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气候就不说了。其次是物价,深圳青菜水果贵,其他的两城市差不多。工资比较,基层员工都差不多,高端的还是深圳好。从发展来看,郑州的发展潜力更大,郑州房价仅为深圳到4分之一,比武汉还低,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上车机会,易吸引人才,为后续郑州发展打下有利的基础。深圳估计会让房价给害了。所以年轻人去郑州发展不会错。


爱尔热


那得看你是什么水平,拿身边的两个例子来说吧。

我一个表弟,在北京工作,大专学历,住在北京5环,工作地点在二环内,每天上下班路上单程需要两个小时。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月薪3000,加上提成什么的也就5000块。在北京绝对算是个底层。来到郑州以后工资也不算高,三四千。起床时间延后一个半小时,但是因为家里条件还可以,在郑州有房有车的(当年郑州房价均价还是9000一平)。这样的人北漂,其实还不如回家好。

还有一个高中同学,在北京的国企(中国地质勘测某局下属二级单位)工作,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工资在1万4左右。研究生毕业以后考试进了那个公司,公司有北京户口的名额,说是工作成绩优异的人就有机会拿到。他从2013年等到了2018年,发现名额越来越少,而且都给了关系户,不管干活的不干活的、优秀的不优秀的关系户,混的都比他强。准备今年回郑州,工作找好了,郑州的一个研究所。不过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在北京工作5年攒了20万左右,来郑州也买不起房。因为2018年的郑州房价均价已经达到1万5了,要想按揭买套房,首付至少40万,还得靠家里救济。这段时间正愁着呢。这就属于,在北京混的一般、回郑州混的也一般的类型。

所以啊,不管去哪个城市,都要有梦想,但是才华和综合实力要能支撑的起梦想。自己掂量自己看着办吧。


郑州微观楼市


个人情况简单介绍一下,郑州读过书、北京、海外生活多年,安家落户在深圳,老家新乡,父母目前还生活在新乡,客观讲四个一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与郑州不同,主要是钱、钱、钱,房价就是最好的验证!

最近纠结儿子教育,我只说说教育:北京友于上海优于广州优于深圳略等于郑州;北京、上海肯定秒杀全国其他城市,深圳在四个一线最差了,最近几年在积极引进国外以及清华等国内名校分校,预计以后会好点,毕竟是中国经济最前沿,如果想对标硅谷,必须打造类似斯坦福之类大学产业作为支撑,深圳告别粗放时代,科技与金融转身势在必行,而这仅仅靠深圳大学远远不够,况且不算是名校!基础教育深圳小学与实验全国比较靠前,但分化比较严重,关内与关外差距大;北京与上海主要体现在高考,但提醒一下,即使在北京买房如果没法落户也无法参加高考,这也是我没有在北京买房的原因!郑州大学有点类似深圳,少且不入流,小学、初中还是不错,特别是郑州外国语,全国都一流学校!目前儿子在深圳读幼儿园,将近30个人四个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儿子曾在新乡某最好的幼儿园读过半年,不得不说,新乡此幼儿园秒杀深圳在读的幼儿园,当然这个只说儿子读过的幼儿园!深圳认识很多都是希望把孩子送到私立或者国际幼儿园,相对应该会比郑州的要好!但孩子升初中、高中,难度旗鼓相当!

但郑州做为航空枢纽(经常飞,发现郑州机票是比较贵的)以及未来中原振兴的发动机,还是极其看好郑州,去年在大玉米住了几天,郑东新区完全一线城市,但这都大部分来自河南举全省之力建设以及克强总理超前的规划,郑州最关键的要有可持续造血的细胞、有一流的企业、有愿意回来名校生、有敢于闯的商人,相信郑州会越来越好!叶落归根,明年计划去郑州环境好点区域买个房子,养老用!



嘻哈不惑之年


没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就是常年在北京,天津工作的人,你们说的这些全中国到处都有,在天津如果行人遵守红绿灯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逆行更是常态之事儿,北京除了朝阳区,海淀区好些,其他的区域比比皆是,别不承认啊,都挺会装的啊,在郑州大街上看看除了送外卖逆行,闯红灯,没看出来行人闯红灯的,再说了你就那么确定闯红灯,逆行的是河南人,郑州人车是多,那是城市发展所需求,你怎么不说郑州高架桥也多呀,马路也宽呀,北上广深也有较窄的马路呀,以为就你出过门呀,怎么郑州发展了你们心里不舒服呀,一天到晚就知道说负能量的话,诋毁别人的话,你们这群人活着累不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