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當年李嘉誠“跑路”是否是正確的選擇?

8美女公社8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李嘉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同時,也是歷史的罪人。

為什麼李嘉誠家族的資產如此雄厚,但是其聲望遠遠不如霍英東家族呢?因為李嘉誠是靠香港房地產起家的,並且在公益方面,遠遠沒有霍英東家族做的貢獻大。

這副圖是香港的一棟住宅樓,而最近有多篇關於香港住宅的新聞,諸如“棺材房”等等香港特有詞彙頻頻進入大家的視野,而導致香港住宅出現如此人間地獄情況的,李嘉誠家族功不可沒。

所以在香港,李嘉誠家族不是神人,是罪人。




關於2013年,李嘉誠撤資大陸,轉投英國這件事。

當年,全球盛傳經濟危機來臨,東亞經濟泡沫將破碎,李嘉誠帶頭撤資大陸,轉投歐元區的英國,一時之間《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充斥著多家媒體的版面。

但是,當我們站在2019年的今天,再回首當年李嘉誠的選擇,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李嘉誠明顯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因為大陸的經濟發展非常的穩定,2013年至今,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一方面是經濟體量比之以前更加龐大,同時,部分行業也在進行變革。但是英國呢?李嘉誠投資英國不久後,英國脫歐,目前的歐元區可謂是一片狼藉,並且隨著英鎊的貶值,導致李嘉誠家族在英國的投資盈利大幅度縮減,這是實事。

商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而企業家不同,他們是造福人類。

能被稱為企業家的人,少之又少,比如我們熟知的曹德旺先生,比爾蓋茨先生等等,為什麼巴菲特和李嘉誠不能稱之為企業家?因為他們都是商人,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逐利”。

李嘉誠撤資大陸,投資英國這件事,目前看來肯定是做了一個虧本買賣,但是考慮到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以實業為主,未來的前景如何,現在很難判斷。

據不完全統計,李氏商業帝國在英國的總資產高達3900億港元: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其中,在倫敦市區還有一個3500套住宅的樓盤開發項目。

英國投資有點頹廢后,李嘉誠又去了澳大利亞投資,並且在歐洲其他國家,亞洲,開曼群島都有投資。但是總體是以電力,燃油,天然氣,房產等基礎設施為主。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


古梁鏞


為什麼這幾年富豪榜裡看不到我們熟悉的李嘉誠或李嘉誠家族了?因為李嘉誠持有加拿大國籍,不能參加“排位賽”,若拋去身份而言,應該依然能夠力壓馬雲、馬化騰、許家印這些新時代富豪。

首富和一般老闆一個重大的區別在於是否在重大事件上有良好的判斷,現在回過頭來看,李嘉誠的做法是對的。

中國房地產從08年到18年被稱為黃金十年,投資房地產是最好的投資方式,但13年並不是中國房地產的巔峰時刻,確切的說以後的兩年也就是15年到16年才真正是房地產的高光時刻。

那麼13年就騰空國內房地產的李嘉誠是不是虧了?從商人的角度講李嘉誠確實虧了,但又不虧,因為有一個機遇和一個風險,迫使李嘉誠做出這樣的選擇。

一個機遇就是英國脫歐公投,這是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3年1月首次提到的,這個機遇把時間點確定了。一個風險就是政策限制的風險,這個我想大家都知道,後來有一位王姓大地產商想學習李嘉誠,但沒有成功。

從結果來看,中國房地產依然是穩定的,雖然中間有不少猜測,但趨勢畢竟還沒有來,房價並沒有降,只能說李嘉誠想作更賺錢的買賣。

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主要是倫敦的房地產業,從13年到17年倫敦的房價增長是最快的,平均每年漲幅在7.5%。有人說李嘉誠買下了半個倫敦,賺的自然也不少,總體上看從13年投資倫敦房地產不會比投資國內房地產少賺。

在這裡再說一點,就我們看到的而言,脫歐代表著不穩定,為何房價不是降而是升?那麼我們要想一想英國為什麼脫歐,因為英國覺得自己乾的多分的少,好比兄弟鬧分家。和歐盟一起對外做生意,不如自己單獨和外面做生意,英國在世界範圍內有眾多英聯邦成員,可以有更大作為,所以經濟前景是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英國脫歐後,為提振經濟會做出很多政策調整,這些政策在很多程度上將都具有投資優惠性,就像我們剛開始改革開放時候一樣。在英國投資房地產不用交稅,買多少也不受限制,國內國外投資待遇一樣。

但不能說李嘉誠已經進化到商業的“化境”,看下英國房地產投資的成分就會發現,是種國際投資趨勢,有很多中國資本在裡面,李嘉誠的投資只是一份子而已,國內有相同操作的人也有不少,只是和李嘉誠的名氣比起來都是無名英雄而已。






徐徐成翔


如果你是李嘉誠,你也會這麼幹。

李嘉誠的這一筆買賣當然做的最正確的,大家都知道大約是從201516年左右開始,李嘉誠就已經開始拋售大陸的各種物業地產在他的預測下,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應該基本上快要達到頂峰,所以提前出局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從事後來分析,李嘉誠從最初的開始拋售各種內地的房地產項目和物業開始到現如今,他大約拋售了2000~3000億元資產。

這麼大一個體量,大家想一想,如果現在再去跑的話,會是什麼樣的一個結果?

如果你是李嘉誠,你是大資金的話,最先考慮優先考慮的是資產的安全性,其次才是考慮收益,收益應該是放在第2位的,真正的資金安全資產安全才是第1位的,從這個角度出發,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就不需要在這裡再進一步去闡明論述吧。

大家都知道李嘉誠應該是商業之王,如果這麼給他一個外號,可能你會覺得有點刺痛他的意思,事實上真正的亞洲最富亞洲首富世界頂級富豪應該也能排進前10名以內這樣的一種超級富豪,他不會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財產去開玩笑,所以說他做出這樣的動靜大動作,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李嘉誠畢竟不在內地,其主要地盤是在香港,所以打提前量考慮他的下一步投資動作,那麼在他的研究團隊給他做出研究結論和判斷以後,肯定告訴他在大陸的房地產市場應該基本上達到了高平臺,畢竟人口紅利已經逐步在消失,物價在上漲故一個功能保姆工資都起碼5000,那麼在一線城市家裡面如果有老人,你要僱保姆的話,全職的話,退休金五六千是遠遠不夠的,我想李嘉誠對這些都是經過精確的計算和判斷的,在他的科學研究之下得出的結論應該是可信和可靠的,所以做出拋售大陸的各種物業地產的做法是明智的。



如果按照咱們在座的那些小網友們考慮的情況,還要把甘蔗的最後一段吃乾淨,把那些一點點的甜味也都舔沒了,那麼最後的結果就可能會死在沙灘上。

所以從現在回過頭來看李嘉誠拋售大陸幾千億的物業地產這一做法無疑是最正確和明智,同時它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信號,房地產肯定要有一個下跌的長久的過程,是多久多大的幅度,我們拭目以待吧。


大家關注下一個信號,如果說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又重新返回大陸,開始佈局,開始拿地開始投資,開始找項目,那麼那個時候房地產就要開始復甦了,你就可以跟著他的節奏買房了,因為他一般都會打提前量的,這就是一個明智人給的明智信號,我們只要跟著他做就可以了。

李嘉誠所要考慮的是資產資金的安全。他不會再考慮政治經濟其他方面的因素浪費時間。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您對李嘉誠拋售大陸的物業地產是怎麼看的呢?

如果有不同看法,他們在下面點贊評論和關注。

文心採露苑,每天與你分享和探討有價值有溫度有深度有角度的財經資訊。


文心採露苑


大資金的選擇,不是小資金量的能夠理解的。我來說一下巴菲特買入賣出中石油的例子,就能解釋李嘉誠的行為了。巴菲特是2塊3買的中石油,因為當時中石油的淨資產還有3塊多,所以他買了。後來跌到2塊5,巴菲特又買了。其他人都不理解。等到中國大牛市來了,巴菲特漲到17塊就賣了。後來大家也知道,很多人笑話巴菲特啊,因為股價到了48塊。17到48差距很大很大,但是巴菲特沒這麼想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不符合規律,也不符合邏輯的。過分了,所以不能要這個利潤。古人也說,不義之財不可取。就是這個意思。當然,李嘉誠在囤地上也是不好的,但是他不走極端,不賺最後一個銅板。這就是他的思路,也跟巴菲特是一樣的想法。


我問木木大師


2013年,李嘉誠開始拋售大陸房產,大量投資英國。當時,社會對李嘉誠的做法議論紛紛。如今時間過去了6年了,回過頭看看李嘉誠“跑路”的做法是不是正確?我認為是正確的:

第一,李嘉誠的投資原則是不賺最後一分錢,因此他不會在大陸房產最高點賣出。2013年,李嘉誠賣出大陸房產的時候,中國房地產價格並不是最高的時候,但他卻賺足了錢。李嘉誠在內陸投資約25年,大家可以想想25年前,中國大陸的房產價格有多低,25年後價格又有多高。據估計,李嘉誠在內陸拋售房產價值上千億元,賺足了。當然,李嘉誠對當時大陸的房產價格是清楚的,但他選擇的時機是中國房地產業的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離開,2013年選擇拋售房產是最好的時間節點。從現在的情況看,他的做法是正確的。如果今年再拋售房產的話,估計很難出手。

第二,李嘉誠的房產太多,不可能一次性拋售完畢。只有在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拋售,接盤俠多,才能保證順利拋售。李嘉誠在大陸的房產由於數量過多,估計應該在三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拋售完畢。現實是,中國房地產業最風光的時候大約應該在2015年和2016年左右的時候,再往後就出現賣難的現象了。從這一點上看,李嘉誠在2013年10月份的時候開始拋售房產是多麼明智了。

第三,由於李嘉誠管理的公司是明星公司,其一舉一動牽扯麵很大帶有風向標作用,在社會上容易引起較大反響。2013年,李嘉誠開始拋售房產的時候,社會上就議論紛紛,記得當時頂層也就此發過聲。因此,如果其在房地產最高點拋售,對當時國家的房地產會產生不好的影響。而在即將到達高點的時候拋售,容易被社會甚至頂層所接受。事實也是這樣,李嘉誠拋售房產事件,社會上僅僅在短時間引起了熱議,事件很快就平息了。現在來看,李嘉誠的選擇非常正確。

總之說,雖然李嘉誠投資歐州後,中間出了點差錯,但其在中國大陸上“跑路”的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歡迎朋友們評論!


小不點333


“投機大王”李嘉誠,近期因為華為在英國投資的事情上來了一把“助攻”。估計也是看到了華為5G方面的潛力才選擇“助攻”,要不然早就開始幫忙了。當然,不管怎麼說,幫還是要幫的,對於“投機大王”李嘉誠的看法也是有了新的改觀。回顧歷史,當年李嘉誠“跑路”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嗎?

一、從客觀實際上說,李嘉誠錯過了一波房地產大行情。

李嘉誠在國內生意人有著高的地位,畢竟是白手起家,又有著“萬貫家財”、首富地位。所以,生意人趨之若之。曾經的自己也是十分的崇拜李嘉誠,但是在後來李嘉誠不斷將生意撤出國內,轉而投資英國,個人覺得他有“逃跑”之嫌。崇高的地位,一下子被我自己打入了“黑屋”。當然,不論個人感情,還是要真實的看待事情。

從客觀的角度講,李嘉誠錯過了一波房地產行情。2013年時李嘉誠就開始不斷的拋售國內的房地產,甚至很多有著打折銷售的情況,2015年時更是全部完成交易,轉移的資金高達2000億。但是,2016年、2017年時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再一次的呈現著大幅上漲之態。房地產價格更是大幅上漲50%、100%的幅度。如果從實際的漲幅角度看,李嘉誠提前拋光了所有國內房地產,也錯過了2016年、2017年房地產市場行情。從房地產價格上漲的角度講,並不正確。

二、從經濟週期的角度講,李嘉誠將會永遠錯過國內生意!

李嘉誠作為“投機大王”做任何生意的“精打細算”的帳太過細了,以至於不能夠讓自己出現一點點的虧損,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保持十二分的謹慎。所以,該“跑路”其就是會“跑路”。但是“跑路”並不是正確的。

從經濟週期的角度講,現在正處於什麼階段經濟週期內呢?處於經濟週期繁榮階段。2008年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世界經濟危機也爆發出來,經濟衰退階段;2009年雖然世界經濟出現了反彈,但是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2009年至2013年,世界一直保持在高失業率、高企業倒閉數量、高庫存之中,經濟週期中的蕭條階段。2013年李嘉誠開始頻頻出售手中的房地產。可是到了2014年時,經濟開始呈現復甦之態,經濟開始回暖了,美國股市更是達到歷史新高的水平。

那麼在經濟復甦的背景下,李嘉誠選擇了“跑路”,是正確的嗎?並不正確。失去了經濟週期中的復甦階段以及繁榮階段,錯過了一大波行情。


厚金說


2019年1月25日英國電信已成為首間獲得中國工信部頒發全國性牌照的國際電信公司,李嘉誠作為大股東,原先在大陸捲走的2000億港元資產逐步浮出水面。

當年李嘉誠“跑路”的內幕,吃瓜群眾那裡知道?財經媒體怎麼說就性什麼,全憑他們一張嘴兩層皮。總之對李嘉誠沒有客觀的評價,總是站在兩個極端,不懂商人在商言商的市場規則。

李嘉誠“跑路”豈止在2103年?早在2010年華爾街次貸危機過後,全球樓市反彈之際,李嘉誠就開始大放“煙幕彈”準備撤退。記得當初滿屏都是李嘉誠抄底上海樓市的新聞,本人撰寫的“李嘉誠是老糊塗,還是裝糊塗”一文,閱讀量少得可憐。

李嘉誠之子李澤楷賣掉騰訊控股的原始股,更廣受詬病視其為弱智。沒有想到的是,李嘉誠父子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趁歐洲債務危機之際,賣出內地的房地產轉戰英倫。不但收購了荷蘭諾特丹港,法國馬賽港,以及南非好望角港等十幾個世界大港,而且還完成了千億英國電信收購案。

稱李嘉誠傻瓜,錯過2017年內地的樓市大行情也是傳媒界;現在誇李嘉誠有先見之明,換了“馬甲”以英國資產身份回到大陸賺錢的,也是同一批人。這些人從無獨立思考,總是人云亦云,還要給人帶上“不愛國”的帽子。

市場經濟風雨詭異,沒有一點功底及遠見,還是少來誤導吃瓜群眾。


陸燕青


我覺得李嘉誠當時的跑路策略和時間節點是把握的非常準確的。

李嘉誠,曾經說過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他的投資策略基本都是詳細的調研觀察後,然後在估值較低的時候,大規模進入,享受發展的紅利, 無論從90年代抄底中國內地的房地產市場,還是2013年撤退後,抄底歐洲的基建能源市場等,都是這樣的套路。

那為什麼說,李嘉誠的跑路的時間節點非常好呢? 因為他是大資金, 大資金無法向我們小老百姓的小資金,一天就可以賣光, 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週期,至少兩三年時間, 去賣在一個相對高的節點, 而且賣的時間還不能是在市場的由盛轉衰的默契, 這就要很高的技術含量了, 用股票操作的屬於來說, 這個就是左側交易, 低價左側買入, 高價左側賣出。

我曾經還聽到一個謠言,不知真假, 當年綁架李嘉誠兒子的張子強,逃回內地被抓,李嘉誠的要求就是不能遣返回香港審判,因為香港沒有死刑,必須在內地審判死刑, 換取李嘉誠投資內地至少15年不撤資的承諾,真實高手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快準狠,必殺啊, 承諾投資的這個時間節點就很有意思, 15年正好是2013年開始跑路的時候, 所以說,高手就是高手, 對大的趨勢和時間節點把握的是如此的精確。

如果李嘉誠晚兩年跑的話,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經濟開始轉向了, 就會蜂擁而出,國家為了穩定整體的市場,必然會限制撤資, 看看王健林往海外跑的時間點和結果就知道了, 王健林還是比李嘉誠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飄飄9425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雖然說2013年開始撤有點兒早了,但是看看現在的情況,應該說李嘉誠的決策是無比正確的。

有人可能會說,2015或者2016年再撤不是可以掙到更多的錢,那可是房價上漲最快的時候也是利潤最豐厚的時候!

可是大家想過嗎?2013年李嘉誠拋售時就引起了注意,但是當時房地產還沒有露出頹勢,所以出手很方便,如果他晚兩年拋售,以他們的資產體量來說能不能拋出去有沒有人接盤都是個未知數,也許正是他留下的這段味道鮮美可口的尾肉,才能讓他乾淨利索的脫身去往歐洲。

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理財信條。


我的房子我做主


如果你總拿結果來說事

那思維的檔次就太低了


歷史上,空城計是曹操對趙雲

曹操追到趙雲營門

趙雲打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操想,知戰之地,知戰之時,則可千里而會戰。

簡單的說,就是選擇在那打,什麼時間打,都是我來選擇。

曹操想的是,今天這場仗,不是他安排的,那肯定是趙雲安排的。

趙雲為主,他為客。

於是曹操一想,退兵。

從結果來看,曹操失去了一次幹掉趙雲的機會。

但是,假如曹操上當,他本人就gg了。

風險收益不對等


李嘉誠早就說過

大的資產,首先是安全

其次才是收益


中國的房地產,在他看來,已經具有很大風險,那麼離開就是正確的選擇。

而選擇英國資產,那都是實業,

一時的貶值,根本傷不到他的本金。


決策的做出,從來都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

沒有任何人能夠掌握全部的信息

而李嘉誠能夠走到今天

對風險不敏感

恐怕早就gg了


至於說什麼不愛國?

我就只能呵呵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