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鐵觀音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改變,受臺灣茶的影響,清香型鐵觀音在輕發酵的改革熱潮中應運而生。清香型鐵觀音可以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幫助鐵觀音贏得10年的輝煌時間。

清香型鐵觀音是迎合市場的產物,為鐵觀音打破區域限制(特別是北方市場),是搶佔綠茶、花茶客戶群體的需要。而且幹茶色澤鮮綠、清湯綠水無枝無沫,極具欣賞性,又因其香氣高揚、蘭花香韻明顯,一直受到年輕朋友喜愛。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鐵觀音的綠葉鑲紅邊去那裡了?

提起鐵觀音,最常熟的口頭禪莫過於“形似觀音重如鐵”“綠葉鑲紅邊”等詞彙。那麼為什麼現在看到的紅邊越來越少了呢?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清香型鐵觀音製作工藝中,由於是"輕發酵",做青茶葉紅邊較少,"一紅九綠"。 另外還增加了去紅邊的工藝,剝離葉緣紅邊,保證湯色綠亮明淨,無傳統型鐵觀音"綠葉鑲紅邊"的特點。去紅邊方法:抖散炒青葉水蒸氣後,趁熱短時搓揉或用包揉布包裹好甩包撞擊,使紅邊碎脫,然後及時篩分並攤涼回潮。經去紅邊處理的葉底其葉緣欠完整,呈不規則鋸齒狀,這是鐵觀音葉底不完整的原因。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很多茶友在網上搜索鐵觀音的知識,經常看到"綠葉紅鑲邊",但買回來的鐵觀音不僅沒有紅邊,而且葉緣還不完整,以為買到的是假貨。

其實不是的,去紅邊是對傳統工藝的補充和提高,是對鐵觀音口味的鮮爽度提出的更高要求。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低溫輕發酵"工藝除了搖青較輕外,輕曬青、低溫做青、薄攤葉、長靜置、幹殺青、去紅邊、溫包揉、旱乾燥等工藝措施,使鐵觀音除保留傳統的品質風格外,創新性地產生出另一類品質風味。 其實對於大部份茶農來說,製茶的手藝基本上是向上一輩學習,然後自己摸索出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法,還要"看天做青"、"看青做青",什麼輕發酵、中發酵都是浮雲。比如搖青,有的搖兩次,有的搖三次,有的搖四次,有的搖五次,還有一些比較極端的,只搖一次,什麼都有。只要能做出好茶,只要能賣得上價,怎麼搖都行。現在的清香型鐵觀音的分類,不管什麼輕發酵、中發酵,而是按殺青的時間:第二天早上殺青,正味鐵觀音;第二天下午殺青,消青鐵觀音;第二天晚上或者第三天早上殺青,拖補、拖酸鐵觀音。

清香型和濃香型到底有什麼區別?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按GB/T 30357.2-2013鐵觀音國家標準,鐵觀音只分成兩大類:

一類是"清香型",一類是"濃香型"。沒有什麼韻香型、炭焙,連陳年鐵觀音都沒有(聽說陳年鐵觀音的標準快出來了)。標準裡面明確定義了他們的區別:

清香型是以保留香氣為主,精製加工(帶梗)烘焙時輕火烘焙。外型色澤翠綠潤,香氣高,滋味鮮爽,湯色偏綠清澈,也俗稱"青茶"。

濃香型鐵觀音按"傳統半發酵"做青,按較高火溫烘焙。外型色澤經過高溫作用,葉綠素破壞,顏色變得烏黑(如溫度相對高)或黃綠或微紅(如溫度相對低),色澤變暗。由於水分的完全去除,條索稍輕,(在烘焙過程中,會失不少水分,或幾乎無水分)。香氣清純,醣灶物質的分解和焦糖化使茶葉帶焦糖香,炒米香等特別香型,口感醇厚甜味感強,稍苦澀,回甘強,也俗稱"熟茶"。

下面是某馬的賽珍珠高端濃香型鐵觀音。(其實就是一款炭焙茶)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當2008年八馬推出"賽珍珠"後,改變了市場對濃香型鐵觀音低檔茶的印象,成了濃香型鐵觀音的一個標杆。

清香型鐵觀音和濃香型鐵觀音之間的區別:

一、外觀的對比:

清香型:烏綠緊結、色澤較鮮活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濃香型:色澤烏潤、圓結重實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二、香氣的對比:

清香型:花香,或幽長淡雅,或高揚豐富

濃香型:火香,帶花香、炒米香、蜜糖香、焦糖香(火候等級分為輕火、中火、重火,也有分為輕火、熟火、足火、重火的,不同的焙火溫度,香氣有所不同)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三、滋味的對比:

清香型:鮮爽,淡雅,細膩豐富,有回甘

濃香型:滋味醇厚,口感厚實,回甘強烈

四、湯色的對比:

清香型:黃綠明亮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濃香型:深金黃色、暗紅色(一般火候越高,顏色越深)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五、葉底的對比:

清香型:鮮綠軟亮、較鮮豔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濃香型:暗綠色、暗褐綠色、褐紅色(一般火候越高,顏色越深,火候越高,葉子無法全部展開)

鐵觀音,清香,濃香?到底是怎麼區分的?

濃香型鐵觀音和清香型鐵觀音相比,還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耐保存;二是熟茶,暖胃。 在安溪,茶農有句諺語:茶為君,火為臣,可見烘焙的重要性。現在烘焙工藝主要有炭焙、烘箱,現在大部份採用焙箱。影響烘焙效果的,主要是溫度、時間、攤茶厚度。根據茶的品質(不同等級、不同發酵程度、不同嫩度、不同季節、不同產地的茶),來決定溫度、時間和攤茶厚度。另外不同茶葉銷售市場,對火候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福建、廣東火候要足,東北、江浙滬火候要輕。

炭焙是傳統的焙火方式,採用密度較高的木材加上炭灰來進行烘焙。其操作過程繁複,包括起火、燃燒、覆灰、溫度控制等,不僅耗時費力,又需專業性和經驗,很不容易控制。烘箱是是利用電熱絲加熱,靠熱風傳導進行烘焙。因為電烘箱操作容易,烘焙的茶葉量也比較多,效率高且品質穩定,省時省工,節約成本。 炭焙和烘箱的比較:炭焙是一項經驗性的技術,因此造成茶葉的品質不穩定,而烘箱就擺脫了這一問題,通過操作就可以達到穩定的茶葉品質。在生產成本上,因為炭焙過程中所需的炭源實木炭,價格較貴,另外每次炭焙茶的量不能過多,這樣就增加了茶葉成本。相比而言,烘箱成本較低。但是通過電烘箱焙出來的茶的品質無法與炭焙茶相比,炭焙茶香氣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喉韻明顯,特別的是其更加耐泡。 烘焙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消除多餘水分和雜味;第二個階段以使茶葉內的化學成分進一步發生轉變,產生獨特的蜜香及火香,並且這樣的香型可以固定下來;第三個階段鞏固和提升香氣。炭焙三個階段一般採用"低溫—中溫—高溫"的方式,文火長焙,烘焙後還要用陶缸儲藏去火、穩定品質。烘箱三個階段一般採用"高溫—中溫—高溫"的方式,時間較短,烘焙後自然風、冷風快速冷卻,不能用空調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