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麒麟温酒器,只想追问其真实年代是汉还是明

泸州麒麟温酒器,只想追问其真实年代是汉还是明

泸州一个以酒闻名的城市,在这城市有太多故事你可能没有听过,有太多历史你可能从来不曾知道,有太多文化你可能根本没有察觉。不过没有关系,江阳沽酒客,都会一一为你讲述。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跟泸州白酒文化相关的一个故事,它叫——麒麟温酒器。

泸州最早属于巴国,泸州为巴人曾经繁衍生息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酒文化的基因,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孕育,巴蜀酒文化早熟而繁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笨曲并酒》:就曾经记载:" 蜀人作酴(tú)酒法: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杀米三斗,炊作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十日便熟。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

你看这个酴酒,就是醪糟酒。古时候的酒没有现代度数高,也没有现代的纯,酒出来以后直接饮用,对身体并不好,有许多杂质没有挥发,所以古人饮用温酒其实是一种保健作用。

你看著名的温酒斩华雄,就是温热的,为什么不直接喝冷的呢?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

泸州麒麟温酒器,只想追问其真实年代是汉还是明


元人贾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但喝冷酒也不好,认为“饮冷酒成手战(即颤抖)。”

明人陆容在《菽固杂记》中记裁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数年后,秋间病痢,至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饮醇酒。医云:‘丹溪知热酒之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热酒固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郎滞其气。而为亭饮,盖不冷不热,适其中和,斯无患害。”

这个原因现代来说就是: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合有甲醇、杂醇油、乙酪、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人量再多会危及生命。

但甲醇的沸点是六十四点七摄氏度,比乙醇的沸点七十八点三摄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醒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人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二十一摄氏度,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

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闰少丁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泸州麒麟温酒器,只想追问其真实年代是汉还是明

你看古人在这点上确实比我们现代人更聪明。当然现代酒质的进步,正规的好酒直接饮用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古代还是温酒比较好。所以才有那么多温酒器。今天要说的这个麒麟温酒器,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泸州出土的全国这一类型的孤品。堪称泸州白酒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的来历更加充满传奇。

1986年的冬天对于泸州纳溪区(当时还是县)上马镇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个冬天,因为麒麟温酒器的出土,让它变得额外的温暖。(也有说六月的,反正一个冬季一个夏天我看到的资料让我很蒙圈)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汉代青铜器,是国家一级文物精品和泸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长35厘米,宽27.5厘米,高26厘米,器物为饮酒时温酒用具,以吉祥物麒麟为基本造型。

麒麟温酒器的腹腔是炉膛,尾部是炉门,饮酒时打开尾部炉门,在炉膛内放木炭,将酒杯盛酒置于麒麟腹部两侧盛水的圆鼓内温酒,酒随水温而升温,前胸和臀部通联,水可循环从口腔喷出,它充分说明了泸州人饮酒讲究情调、讲究酒器、富有文化,后来被权威专家誉为“泸州酒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后来四川省泸州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冯健:“就泸州的这个酒业发展来说,它是有一条脉络的。它们是起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那么这个麒麟温酒器这件器物本身来说有汉代和明代两种说法,我们认为它作为明代的这个器物这是比较妥当的。”

现在你去泸州市博物馆也可以看见清晰的说明它是明代的文物。但是关于它的争议还是一直存在。因为在以往的介绍中一直是说汉朝,一下子跨度到明朝,虽然也是精品,但是年轻了不少,从感情上很难接受。而且我个人至今没有没有找到具体的证据,来阐述它的年代。就是说,不管是汉代还是明代,都只是看到一个年代。

泸州麒麟温酒器,只想追问其真实年代是汉还是明


之前酒城新报专门做了一个“伪文化,你让泸州伤不起”的报道,从学术严谨的态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篇文章我直接没有找到原文,后来泸州部分地方仿制麒麟温酒器的还是有写汉代,博物馆又是明代,这让我这个文史爱好者,又不太专业的人,一头雾水,到底汉代还是明代,还是两者都还有争议,如果有争议为什么不能注明呢?如果已经又肯定的答案,是否能同时说明相关依据呢?

今天我想用麒麟温酒器温一壶泸州大曲酒,只想追问其真实年底是汉还是明,据说2006年就被证实是明朝了,那么让我们看看依据可好。这杯酒不仅仅要喝,这个文化更要明明白白,不知道各位认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