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麒麟溫酒器,只想追問其真實年代是漢還是明

瀘州麒麟溫酒器,只想追問其真實年代是漢還是明

瀘州一個以酒聞名的城市,在這城市有太多故事你可能沒有聽過,有太多歷史你可能從來不曾知道,有太多文化你可能根本沒有察覺。不過沒有關係,江陽沽酒客,都會一一為你講述。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就是跟瀘州白酒文化相關的一個故事,它叫——麒麟溫酒器。

瀘州最早屬於巴國,瀘州為巴人曾經繁衍生息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酒文化的基因,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孕育,巴蜀酒文化早熟而繁榮。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笨曲並酒》:就曾經記載:" 蜀人作酴(tú)酒法: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漬小麥曲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凍釋,發,漉去滓。但取汁三鬥,殺米三鬥,炊作飯,調強軟,合和;復密封,數十日便熟。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多啖,溫溫小暖而面熱也。"

你看這個酴酒,就是醪糟酒。古時候的酒沒有現代度數高,也沒有現代的純,酒出來以後直接飲用,對身體並不好,有許多雜質沒有揮發,所以古人飲用溫酒其實是一種保健作用。

你看著名的溫酒斬華雄,就是溫熱的,為什麼不直接喝冷的呢?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其他因素。

瀘州麒麟溫酒器,只想追問其真實年代是漢還是明


元人賈銘說:“凡飲酒宜溫,不宜熱”但喝冷酒也不好,認為“飲冷酒成手戰(即顫抖)。”

明人陸容在《菽固雜記》中記裁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嘗聞一醫者雲:‘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云然耳。數年後,秋間病痢,至此醫治之,雲:‘公莫非多飲涼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雲:‘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熱酒固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於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郎滯其氣。而為亭飲,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斯無患害。”

這個原因現代來說就是:因為酒中除乙醇外,還合有甲醇、雜醇油、乙酪、鉛等有害物質。甲醇對視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會導致眼睛失明,攝人量再多會危及生命。

但甲醇的沸點是六十四點七攝氏度,比乙醇的沸點七十八點三攝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熱,它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乙醒是酒的辛辣氣味的主要構成因素,過量吸人會出現頭暈等醉酒現象,而它的沸點只有二十一攝氏度,用稍熱一點的水即可使之揮發。

同時,在酒加熱的過程中,酒精也會隨之揮發一些,這樣,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閏少丁許多,對人體的損害也就少些。當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沒味了。

瀘州麒麟溫酒器,只想追問其真實年代是漢還是明

你看古人在這點上確實比我們現代人更聰明。當然現代酒質的進步,正規的好酒直接飲用已經沒有問題。但是古代還是溫酒比較好。所以才有那麼多溫酒器。今天要說的這個麒麟溫酒器,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瀘州出土的全國這一類型的孤品。堪稱瀘州白酒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的來歷更加充滿傳奇。

1986年的冬天對於瀘州納溪區(當時還是縣)上馬鎮來說,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個冬天,因為麒麟溫酒器的出土,讓它變得額外的溫暖。(也有說六月的,反正一個冬季一個夏天我看到的資料讓我很蒙圈)

曾經一度被認為是漢代青銅器,是國家一級文物精品和瀘州市博物館鎮館之寶,長35釐米,寬27.5釐米,高26釐米,器物為飲酒時溫酒用具,以吉祥物麒麟為基本造型。

麒麟溫酒器的腹腔是爐膛,尾部是爐門,飲酒時打開尾部爐門,在爐膛內放木炭,將酒杯盛酒置於麒麟腹部兩側盛水的圓鼓內溫酒,酒隨水溫而升溫,前胸和臀部通聯,水可循環從口腔噴出,它充分說明了瀘州人飲酒講究情調、講究酒器、富有文化,後來被權威專家譽為“瀘州酒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後來四川省瀘州市文物管理局局長馮健:“就瀘州的這個酒業發展來說,它是有一條脈絡的。它們是起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那麼這個麒麟溫酒器這件器物本身來說有漢代和明代兩種說法,我們認為它作為明代的這個器物這是比較妥當的。”

現在你去瀘州市博物館也可以看見清晰的說明它是明代的文物。但是關於它的爭議還是一直存在。因為在以往的介紹中一直是說漢朝,一下子跨度到明朝,雖然也是精品,但是年輕了不少,從感情上很難接受。而且我個人至今沒有沒有找到具體的證據,來闡述它的年代。就是說,不管是漢代還是明代,都只是看到一個年代。

瀘州麒麟溫酒器,只想追問其真實年代是漢還是明


之前酒城新報專門做了一個“偽文化,你讓瀘州傷不起”的報道,從學術嚴謹的態度來說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這篇文章我直接沒有找到原文,後來瀘州部分地方仿製麒麟溫酒器的還是有寫漢代,博物館又是明代,這讓我這個文史愛好者,又不太專業的人,一頭霧水,到底漢代還是明代,還是兩者都還有爭議,如果有爭議為什麼不能註明呢?如果已經又肯定的答案,是否能同時說明相關依據呢?

今天我想用麒麟溫酒器溫一壺瀘州大麴酒,只想追問其真實年底是漢還是明,據說2006年就被證實是明朝了,那麼讓我們看看依據可好。這杯酒不僅僅要喝,這個文化更要明明白白,不知道各位認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