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東廠提督太監馮保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嗎?

瓦窯堡的碳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馮保算是劇中出場比較早的一個人,也算是劇中的一個大贏家,他剛出場的時候劇中宇幕寫的是:東廠提督太監馮保。

但是按照明朝的規矩,一般是由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兼任東廠提督的。那麼馮保究竟是不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呢?

很簡單,從劇中的一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馮保不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

當時,整個大明江山一個冬季沒有下雪,並因為欽天監監正周雲逸的一句“朝廷開支無度,官府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而打死了他。

但是沒想到嘉靖道長閉關祈福十五天後,大明朝終於下雪了。

馮保在得知消息後第一反應是,立刻封鎖消息,然後立刻去玉熙宮向嘉靖道長報祥瑞。

此時,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也得到了下雪的喜訊,正準備和司禮監其他秉筆太監去給嘉靖道長報喜。

身邊的小太監卻道出馮保搶先一步的事情,呂芳倒沒說什麼,陳洪卻在煽風點火。

再看從玉熙宮報喜回來後馮保和司禮監太監們的對話。

呂芳:“我還以為皇上一高興,就讓你進了司禮監呢!”

陳洪更是陰惻惻地說:“我們這些人也是該挪挪地了!”

從呂公公的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馮保不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那麼馮保當時究竟是什麼職務,畢竟劇中最後也沒有明確。

按照《大明王朝1566》劇的紀實度來說,馮保應該就是明朝歷史上的大太監馮保無疑,那歷史上的馮保在嘉靖年間的職務是什麼呢?

其實歷史上的馮保出名很早,早在嘉靖年間,他就是御馬監掌印(僅此於司禮監的部門)兼東廠掌印。就其地位而言僅次於司禮監掌印,排在整個內宮中的第二位,而此時的陳洪只是個尚膳監掌印而已。

後來到了穆宗時期(也就是劇中的裕王),司禮監掌印空缺,按照資歷來說應該是馮保接任,但是當時已是首輔的髙拱為了感謝陳洪對他的幫助,就把陳洪扶上了司禮監掌印的位置。

從此,馮保就與高拱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衝補缺。這讓馮保忍無可忍。

於是與當時的次輔張居正結為統一戰線。

後來穆宗駕崩,遺詔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與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馮保串通內宮改了遺詔,命馮保也為輔臣之一 。

萬曆元年,10歲的萬曆小皇帝即位,馮保進一步受到重用,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晉升為掌印太監,協理李太后負責萬曆小皇帝的教育。

高拱見馮保權力越來越大,心裡不能容忍,授意閣臣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組織一批大臣上書彈劾他。

馮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後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與張居正裡應外合將其搬到!從而,張居正當上首輔,馮保也如願執掌司禮監。

就從其職務上來說,馮保在萬曆朝達到前無古人的頂峰,身兼司禮監掌印與東廠掌印,縱觀整個明朝,馮保也是第一人。

而他身後也僅僅只有“九千歲”的魏忠賢達到這樣的高度。甚至被稱為“立皇帝”劉瑾也無此殊榮!

另外,馮保在張居正的改革過程中也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他作為張居正的重要同盟,對於穩定內廷特別是他作為萬曆的大伴深受小皇帝和李太后的信任。同時作為內相的馮保把持的司禮監與張居正把持的內閣達到了空前的統一。

正因為如此,張居正的改革才可以順利進行!

另外說一句,高拱、張居正在嘉靖朝根本沒有進過內閣,那個時候高拱還在裕王府教書,張居正還在翰林院做翰林。而嚴世藩一輩子也沒進過閣。其實嘉靖後期進過閣的就是嚴嵩,徐階,李春芳,陳以勤,趙禎吉.......等


瓦窯堡的碳


在此劇中描繪的年代(嘉靖皇帝當政),馮保不是。

萬曆皇帝(即嘉靖皇帝的孫子)即位後,馮保才成為司禮秉筆太監。明穆宗(即嘉靖皇帝的兒子)死時,馮保是顧命大臣。馮保掌權後支持張居正實施變法。馮保後遭萬曆皇帝忌恨而被放逐南京,病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