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dr259


梁晋潞州之战

潞州,疆域大致在今山西长治部分以及河北涉县。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唐末和五代初年朱温的梁王朝和李克用父子晋国激烈争夺的对象。

梁晋潞州之战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李罕之窃据潞州并叛附于梁开始,到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止,前后共历时十年之久。在此期间梁晋双方互有胜败但总体形势是梁强晋弱,但最后的结果是梁败晋胜,牢牢的掌握了潞州的控制权同时逆转了梁强晋弱的局面。

△梁太祖朱全忠


整体的情况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场梁晋双方围绕着潞州展开的十年鏖战。

被动挨打:潞州丢失,太原被围

对于潞州的意外丢失书中记载的经过是:公元809年晋潞州守将薛志勤去世,晋国李克用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没有及时派遣替代的将领掌控城池,李罕之闻讯连夜率军兵临城下。由于守军群龙无首李罕之得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潞州,为避免晋人报复又随即臣服于梁人。

潞州的这次意外丢失让晋国人大为震惊,讨伐也很快随之而来。一番交锋下来晋将李嗣昭击败了在泽州的昭义军,但潞州坚守未下。梁军不甘示弱攻打镇,定二州,二州降。接着在公元901年,已经被封梁王的朱全忠下令夺取晋,绛,河中三地,晋军不能敌相继投降,至此晋国的心脏太原完全暴露在了梁军的兵锋之下。

无奈之下李克用只得派人送去大量金银财宝于梁,卑躬屈膝以求和。面对晋国来使,梁王朱全忠认为此时的晋国已经无险可守,且晋军数次大败投降充分显示了其军队战斗力的孱弱不堪一击,应该乘胜攻击灭掉这个心腹大患,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全忠很快给出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晋国人虽然遣使求和,但是书信中言辞傲慢毫无诚意,遂不许。同时下令全军积极备战,同年四月以氏叔琮,葛从周等人为主将兵分五路大举攻晋。

面对来势汹汹的梁军,晋辽州,汾州守将毫无斗志皆不战而降,打开城门迎接梁人。军事上的接连失利,领土的相继沦陷令晋国国内开始滋生蔓延一种致命的恐惧情绪。在这种紧要的关头或许是上天不愿看到这出好戏早早分出胜负便决心帮晋国人一把,对此史书上的记载是:恰逢天降连日大雨,由于对此种情况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梁军中发生大规模的疾病严重影响其战斗力。梁将迫于无奈退兵。

晋将周德威等人趁机收复辽汾二州,杀汾州叛将李瑭并一鼓作气拿下慈,滋两州。不甘失败的梁人于次年再次发动进攻,晋军不能抵抗兵败如山倒,梁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包围晋都太原。

△晋国名将周德威

面对已经兵临城下的梁军,晋王李克用顿时也惊慌失措如惊弓之鸟甚至决定弃城而走。晋国危在旦夕,而梁国灭晋也似乎指日可待。但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克用犹豫不决往哪逃时,也许是没有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梁国大军中再次出现重大疫情。这个意外让梁军又一次功亏一篑无功而返,被压着打的李克用和他的晋国再次捡的一条命,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虽然如此,惊魂未定的李克用为求自保很快与契丹首领阿保机在云州会盟。推杯换盏谈笑风生间两国约为兄弟,阿保机走时为兵困马乏的晋王留下了大量的战马等物资。

出现转折:联燕抗梁,重夺潞州

公元906年,对晋战争中连续两次因疫病而痛失良机功亏一篑的梁军突然决定调转枪口,将矛头指向了实力更弱的刘仁恭父子的燕国。沧州被围,燕国力不能支便向梁人的死对头李克用求援。


△燕王刘仁恭

李克用接到刘仁恭请求出兵的书信后因为忌恨其反复无常的为人所以并不打算让晋军去卖命。这时候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站了出来,力谏自己的父亲并言辞恳切的分析当前形势和其中的利害关系,李克用闻言恍然大悟,遂决定出兵。

这年九月苦苦支撑的刘仁恭派遣马郁,李溥带领三万人马同晋国的周德威,李嗣昭合兵于晋阳并全力攻打泽州,潞州。坚守三个月后,十二月梁潞州节度使丁会寡不敌众开门投降,潞州自此从新被晋国夺回。这对梁晋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反败为胜:新王灵前即位,败梁十万强兵

公元907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的朱全忠再也安耐不住心中的悸动灭掉了名存实亡的唐王朝。紧接着便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晋国重镇潞州。

五月,梁将康怀英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将潞州包围的密不透风。

史书中对此的记载是:怀英下令士兵在潞州城外修筑堡垒将其紧紧围绕,已经成为一座孤城的潞州对外联系完全断绝。李克用紧急下令周德威出兵驰援,周德威领命驻扎在余吾,率领精兵日日进行挑战并多有斩获。康怀英恐惧不敢出战,梁太祖朱全忠发怒,下令将康怀英撤职并以李思安代之。

李思安到任后立功心切故一改康怀英依托堡垒围困潞州的办法,带领军队驻扎在潞州城外,周德威抓住机会率领五千精兵袭杀梁军,梁军大败,被杀千余人。

吃了大亏的李思安率军退去堡垒,并在外加筑堡垒一道企图延续围困潞州城的政策,同时对抗抵御晋国援军。

梁太祖朱全忠为保证前线梁军的补给供应调集山东的民夫运送粮草,却被周德威率领轻骑兵日夜袭扰,梁军军心动摇,李思安被迫增筑夹道以保证军饷的运输。

至此,梁军原本的主动出击的计划被完全打乱,被迫就地转入全面防御。

就在形势变得越来越好之时,李克用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于这年冬病逝。时年二十四的长子李存勖即位于灵前,接过了父亲手中依然动荡的晋国大权。

即位不久的李存勖首先杀掉了自己图谋不轨的叔叔李克宁,鉴于国内政治不稳又急调领兵在外的周德威班师回朝。没想到周德威这一走竟然带来了另外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神经紧绷的梁军终于能够长舒一口气了。


△后唐的建立者庄宗李存勖

然而这种长舒一口气很快变成了忘乎所以的懈怠。安定好国内的事情后李存勖决定趁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率军急行军至上党,在浓雾的掩护下接近梁军壁垒。松懈不堪的梁军毫无察觉,晋军则犹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杀了梁军个措手不及,毫无准备的梁军完全不是斗志昂扬的晋军对手,壁垒很快变被攻破梁军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大败而逃。

这一战,李存勖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魄重创梁军,一举扭转梁国对晋国的长期压制,为后来灭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结

纵观梁晋持续十年之久的潞州之战,过程可谓跌宕起伏,虽然双方你来我往,但毋庸置疑,前期梁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强于偏居山西一带的晋国。但是在占尽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梁军的攻势总有些虎头蛇尾的味道,来头很猛,却往往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反倒是晋国,虽然国小军弱但总是能够抓住机会化险为夷,并最终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巨大胜利,也算得上是一段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的神转折了吧。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我是烽烟,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的大拇指“凭天行”,涉猎广泛、擅长五代十国、小说创作,立志讲好中国故事!


历史中简堂烽烟


要说古人打仗的神转折,不得不说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北汉皇帝刘崇。

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汉皇帝刘崇,是沙陀人,也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亲弟弟。

(图:北汉世祖刘崇像)

刘知远建立后汉中,让自己的弟弟刘崇任北京留守,镇守太原,因为太原是他的龙兴之地,也是抗击契丹的前沿阵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必须交给亲信之人把守。

可惜刘崇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他贡献了多次“神操作”,令人哭笑不得。

一,面对郭威,天真幼稚,把自己儿子送人头

郭威是后汉重臣、五代名将,奉后汉高祖刘知远临终所托,辅佐少主刘承祐,没想到刘承祐心狠手辣,想要除掉辅政大臣,便把郭威留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一家老小全部灭门,郭威不得不率军造反,最终反戈一击,刘承祐死于乱军之中。

刘崇是刘承祐的亲叔叔,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率军南下,兴师问罪。

但他走到半路,听说郭威准备迎立刘崇在徐州的儿子刘赟为帝,刘崇一听大悦:“自己的儿子要做皇帝了,还有啥担心的?”于是打道回府,又回太原去了。

如此天真幼稚的头脑,真不愧是政治白痴。

刘崇刚回太原,就听到一个悲催的消息:自己的儿子刘赟还没出发,就被郭威派人害了!

二,面对柴荣,怒刷智商,得罪外援导致溃败

刘崇和郭威的后周成了世仇,但刘崇多次上门寻仇,都被郭威打得很惨。

郭威死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柴荣继位,刘崇趁机带兵南下,准备报仇雪恨,双方前锋在高平展开大战,这次大战中,刘崇接连贡献了两次“神操作”,成为战役的“神转折”。

此番大战前,刘崇重金从契丹请来外援助阵,但大战一触即发,刘崇突然脑袋抽筋,吃起了后悔药:“早知道后周就来这么点人,何必花大价钱请契丹外援呢?”

契丹主将耶律敌禄看出刘崇轻敌的苗头,提醒刘崇不可大意。

刘崇不以为然,答了一句:

“机不可失,老兄你别说了,站一边看我表演吧!”

杨衮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心里很不痛快,悻悻地站到一边。

这仗还没开打,刘崇就把外援给得罪了。

(图:契丹骑兵像)

刘崇的神操作还没结束,他正准备冲锋时,战场的大风突然大变,从北风转向南风,从顺风变成了逆风,对刘崇大大不利。

看来老天爷也打算给刘崇提个醒,可刘崇手下的气象专家、司天监李义却拍着胸脯保证:

“大风转向,对我军有利,陛下别犹豫了,下令进攻吧!”

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急了,拉着刘崇的战马说:

“我军逆风作战,哪能是有利呢?这个李义胡说八道,误我军国大事,应该斩首!”

刘崇不以为然,怒道:

“吾计已决,你这老书生再胡说八道,我砍了你的脑袋!”

刘崇大手一挥,数万大军如潮水般发起进攻,此处略去数百字。

是役,北汉军惨败,十亡七八,刘崇狼狈逃窜,甚至学曹操玩了一出割须弃袍,换上粗布衣服,戴上斗笠,扮成老百姓,一路狂奔,逃回太原老巢。

刘崇之所以贡献如此多的神操作,跟他的出身经历是分不开的。

他少年时是一个流氓无赖,不务正业,嗜好赌博,后来加入军队混饭,靠着哥哥刘知远才不断升官,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刚愎自用,这样的人当了皇帝,不败才怪。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感谢头条平台提供答题的机会!我觉得有这么一场战争的结局算是神转折。

成为春秋霸主后的晋文公拉上了秦穆公一起揍邻居郑国,本来从实力对比来看,灭掉郑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结果战局发生神转折,几十万秦晋大军居然灰溜溜的回去了,弱小的郑国得以存国。

实力相差悬殊,陷入亡国危机

公元前630年农历9月的一天,郑国国君郑文公彻底陷入了绝望,因为根据线报,秦晋达成共识,一起出兵讨伐自己。

现在,晋文公亲自率领军队驻扎在了函陵,也就是郑国都城新郑的郊区,等于已经打到自己家门口了。


(图为晋文公剧照)

更糟糕的消息又传来,秦穆公率领秦军正在往新郑赶来,现在已经走到许昌了,不出三日,秦晋大军将完成对新郑的包围,那时,郑国将毫无还手之力。

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两个大国联手找自己晦气,郑国还能指望谁呢?

靠自己吗?可是郑国早已不是郑庄公手下的春秋三小霸了。说来惭愧,自从庄公去世后郑国便陷入了内乱,权臣乱政,各方势力内斗不止,国力一年不如一年,怎么可能抵挡的住秦晋大军的进攻呢?

靠自己一直依附的楚国吗?唉!这场祸乱就是楚国给招来的!两年前,晋楚逐鹿中原,争夺春秋霸主地位,谁胜出谁将成为霸主,诸侯各国都要臣服于它!诱惑太大,于是郑国拿国运作赌,暗地里站队楚国,并且出兵助战。结果楚军在子玉的带领下一败涂地,连子玉自己都含羞自杀了,楚国老老实实的退回了南方,晋文公一战成名,成为春秋霸主!

楚国现在实力大减,躲着还来不及,怎么会来救援自己呢?

本来郑国上下全部以为这次在劫难逃了,许多官员私下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准备带着家人跑路。

神转折——一个人一张嘴瓦解秦晋大军

这时有人为郑文公推荐了一个叫烛之武的厚黑学专家,据说他忽悠人的本事很厉害。话说这郑文公也没抱太大希望,权当是死马当活马医,于是就跑去找烛之武帮忙。

烛之武因为自己多年来不受郑文公重用,所以一开始不愿意去,还和郑文公发起了牢骚。但经不住郑文公求情,最后同意去去会一会秦穆公。

于是烛之武连夜出城,紧赶慢赶跑到了秦军大帐,秦穆公接见了他,或许他想看一看这位说客能玩出什么花样。

见面后,烛之武也不绕弯子,直接说了下面这些话:

  1. 你们两位大佬合伙来找我们郑国的麻烦,我们知道自己要倒霉了,但是如果我们挨揍对你有半点好处的话,我也不会大半夜的不睡觉跑来打扰你了。
  2. 因为你动脑子想一想啊,西安离郑州这么远,又不通高铁,晋国打我们你跟着瞎参合干什么呢?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别忘了我们中间还隔着东周和晋国呢,郑国灭亡后,晋国国土就大大增加了,而你却捞不到好处。
  3. 而且晋文公已经是霸主了,如果再吞并郑国,实力将进一步碾压你哦!说不定,晋国下一步就要揍你了!为今之计,你应该帮着我们和晋国对着干,而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烛之武一席话说的秦穆公一愣一愣的,冷汗把衣服都打湿了。秦穆公心想,这哥们说的是啊,晋文公那个糟老头子心眼坏得很,上次许诺送给我的几块地盘最后也没有兑现。

当然了,您要以为秦穆公仅仅就是被这几句话给唬住了而撤兵的,可就太小看他了。

秦穆公是什么人呢?他可是春秋霸主之一,虽然对此存在争议,但至少说明这是位有野心的君主。

秦穆公知道,秦国将来想要东出逐鹿中原,必须经过晋国,秦晋将来必有一场决战。如今自己帮着晋国搞扩张,帮他们踢开进一步雄霸中原的绊脚石,还天真的以为能从晋国那里分到一杯羹,实在是失策啊!




(图为秦穆公剧照)

于是秦军连夜撤回去了,不但撤军了,还留下一支军队协同郑国防御作战。

第二天天亮后,晋国侦察兵发现秦国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自己跑回去了,而且还留下一支部队和昔日的盟友对着干。气的晋文公的舅舅子犯想要立刻攻城,你怂了,我们单干还不行!

最后还是外甥晋文公比较成熟,他说:“算了吧,反正现在我们也不占优势,又没有舆论支持,倒不如卖老秦一个人情,这一趟就当我请大家公款旅游了,咱也撤吧!”

于是郑国人惊奇地发现城外的几十万大军竟然不放一枪一炮,后队变前队心甘情愿地回家了,而弱小的郑国居然凭借一个人一张嘴劝退了几十万大军,成功化解了亡国危机!

我觉得,这次还没开打就结束的战争,不得不归为一次战场神转折,你说呢?



有意思的是,公元前375年郑国前脚活着进入战国,后脚就被韩国灭掉了,而这韩国是晋国的三个主要继承者之一,所以郑国到底还是被晋给灭掉了。

烛之武之所以能够让郑国转危为安,其实是钻了大国之间需要相互制衡的空子,郑国虽然没有被灭掉,也不过是在强国之间的夹缝里苟延残喘而已。

由此可见靠嘴皮子虽然使这次战争发生了神转折,却不能让国运发生转折,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弱国如果不能发愤图强,终将会被强者吃掉!


历史中简堂观点君


由衷的感谢敬爱的头条君举办这样的活动,让羚羊有这个机会参上,与诸位同道一起品评历史。


步入正题之前,羚羊简单说说我这次要“世界战场神操作”的故事梗概,来自于中国古代,一场跟火有关的神操作战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名字叫做朱温。


毛主席曾经评论过朱温,就是那句著名的评语:“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朱温和曹操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是处在大帝国的崩溃时代。都在北方折脱,东有吴,西有蜀,甚至还都大举南下伐吴,却都遭到失败。更离奇的是,二人在北方都有一个实力远强于自己的敌人,曹操有袁绍,而朱温的一生死敌是盘踞河东的李克用。


朱温和曹操也有一点不同,就是曹操最终消灭了袁绍统北方; 而朱温始终啃不下李克用,到了儿子辈儿,朱温的“猪狗”儿子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扫荡得精光不剩。


原因出在哪里?


答案有很多,因为是问答,羚羊今天就只从一个角度来切人,那就是度量。换言之,朱温的度量远不如曹操。


曹操与袁绍是敌人,但也是生死之交的朋友;而李克用本来也有可能成为朱温的兄弟,但场心胸狭隘的大火,硬生生把李克用烧成了世上最恨朱温的人。


而这一切,都源于朱温的度量,和近乎赌博式的纵火杀人。


只是结果很透憾。


朱温的杀人计划没有得逞,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彻底断送了朱温做曹操第二(至少一统北方)的美好梦想。


一个叫上源驿的驿站,记载了这场虽然不显名华夏却惊心动魄的恐怖夜宴。而那一场熊熊的火光,甚至可以称为改变了中国历史后一千年的进程。羚羊为什么敢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五代,除了朱温的后梁,其余的四代即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是出自晋王李克用的河东军政集团。如果朱温能烧死李克用,那么历史就不可能出现五代,而取代五代的北宋,更不可能出现。


如果没有北宋的出现,金、南宋、元、明、清都不可能出现。。。(这个脑洞我开的还是可以的吧,O(∩_∩)O哈哈~)


接下来步入正题,事情还要从朱温背叛黄巢归唐的故事讲起。


01 乌鸦与狐狸


话说朱温炒了黄巢的鱿鱼,但是他的反水,对于唐朝平定整个黄巢起义的重要性来说,只能排第二。这第一是谁呢?

正是来自河东的李克用。


这一点,从黄巢起义平定之后唐廷的论功行赏就可以看出。

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得到了天下重镇河东,河东治所在太原府。太原府为大唐三都之一的北都,政治级别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

朱温虽然得到了宣武节度使,一跃成为一方节帅,但宣武镇的治所在汴州(开封),汴州只是河南道的首府,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相比李克用的河东镇高下立判。


不仅如此,李克用名正言顺占据河东还有三大好处。

李克用本就是山西人,世代为沙陀族首领,部族盘据山西已有三代,祖父朱邪执宜、父亲李国昌(赐姓李)都为山西地区武官,此为人和。

俗话说金角银边草肚皮,在乱世,三晋大地表里山河自成一脉,而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拿下山西对整个华北平原都是居高临下,占尽地利。

黄巢起义之后,唐廷与藩镇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天下重新洗牌,五代十国的大幕拉开,这是天时。

反观当时的宣武镇,史载“连年阻饥,公私俱困,帑廪皆虚,外为大敌所攻,内则骄军难制。”朱温本是宋州砀山人(今安徽宿州砀山县),一外地人而且是草根出身,去汴州这种四战之地的治所,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人头落地,远不能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李克用比。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唐廷给朱温的封赏开局难度是hard,而给李克用封赏的开局难度是easy。

△朱温


接下来我们说说朱温和李克用二人的初始关系,两人在剿灭黄巢军的时候,多次协同作战,而且是令人瞩目的,因为他们二人战功最高,可以称为“扫黄双星”。所以李克用对朱温感觉还不错,是一个能打的战友,当然这只是李克用的错觉,毕竟沙陀人没有那么多心眼,觉得朱温是个可交之人。朱温心思可贼着呢,是个被毛主席评价比曹操还狡猾的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朱狐狸”。朱温表面上跟李克用称兄道弟,内心里巴不得李克用赶紧去见玉帝。


“朱狐狸”内心里早就一个大算盘,他素有称帝的野心,知道欲平天下,兵强马壮的鸦军(李克用年少时就很骁勇,军对中称他为“李鸦儿”,所以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别称鸦军,还有一说是因为沙陀军皆穿黑衣黑甲)是他难以迈过的阻碍,所以“朱狐狸”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杀掉“李鸦儿”,为将来一统天下,除掉一个劲敌!


02 狐狸的套路


“朱狐狸”计划对“李鸦儿”动手的时候,“李鸦儿”正在河南道境内对失魂落魄的黄巢进行最后的追杀,但因为鸦军的粮草补给没有跟上,还是让黄巢侥幸给跑掉了。因为汴州是自己回太原的必经之地,所以大大咧咧的“李鸦儿”路径汴州时,决定在老战友的地盘上补给一下。


猎物自己上门,“朱狐狸”笑得合不拢嘴,亲自到城外迎接“李鸦儿”,二人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上源驿的主厅内灯火辉煌,“朱狐狸”安排的鼓乐队正摇头晃脑地吹奏着凯旋的音乐,一对美丽舞女的曼妙身姿在“李鸦儿”面前晃动着,“李鸦儿”做在上首,“朱狐狸”坐在旁边,不停地敬酒,吹捧着“李鸦儿”驱逐黄巢的不世之功,“李鸦儿”眼中已经醉意迷离,而“朱狐狸”嘴角勾起了一抹狡黠的笑意:因为为了不让“李鸦儿”逃出生天,“朱狐狸”可是煞费苦心,他早已吩咐部下杨彦洪用战车和树栅把“李鸦儿”有可能逃出的路线纷纷堵死,然后万事俱备只欠一把火,大事可成。



一切都非常顺利,“李鸦儿”明显喝多了,在“朱狐狸”的劝说下“李鸦儿”被扶到房间里休息,鸦军的将领们在“朱狐狸”的算计下也都喝得烂醉如泥,史载“从者皆霑醉”,,尤其是“李鸦儿”的贴身侍卫长陈思洪以及其他三百亲兵也都被安排了,“朱狐狸”觉得时机到了,对早已蓄势待发的兄弟们使了一个眼色,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帷帐之下。。。


可惜“朱狐狸”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好酒啊。“李鸦儿”的亲兵里有以薛志勤、史敬思、郭景铢为首的这么十几个人压根滴酒不沾,所有他们神志异常清醒。


大火起来后,“李鸦儿”还在睡梦中,郭景铢看情况危急,直接把“李鸦儿”从床上拽下来,用凉水给浇醒了,大声对“李鸦儿”吼道:“朱温今天要咱们的脑袋!”一身冷汗彻底解掉了“李鸦儿”的酒意,然后开始用最难听的话语问候“朱狐狸”的八辈祖宗,但在此时,上源驿的周围,冲天的火光早已堵死了“李鸦儿”的任何一条生路。

更要命的是,数不清的汴州兵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呐喊着要拿下“李鸦儿”的人头请功。“李鸦儿”绝境之中,更显悍勇,每一支羽箭都例无虚发,转瞬间十九个鲜活的汴州兵被送去见了玉帝。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狂风呼啸,火势更加凶猛,“李鸦儿”和匆忙应战的三百亲兵们左冲右突,都被隔绝在了火场中。看这漫天的火光,“朱狐狸”放声大笑,即将除掉“李鸦儿”这个劲敌,中原霸主之梦,触手可及。。。



03 飞火神鸦


但一场令“朱狐狸”完全没有料到的神操作发生了,“会大雨震电,天地晦冥”,倾盆大雨瞬间就OK了“朱狐狸”费尽心机的“烤鸦火场”,已经都在闭眼认命的“李鸦儿”惊喜地奔跑着狂呼道:“天不亡我也!”


借着强力的闪电,黑夜与白昼在来回切换,“李鸦儿”看到了逃生的道路,伴着轰隆的雷鸣,三百亲兵以死相搏,强势突围,终于力保“李鸦儿”逃出生天,用绳索翻出汴州城,扬长而去,留下了“飞火神鸦”的威名。

△李克用


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朱狐狸”的部将杨彦洪告诉朱温,沙陀人骑术高超,慌乱之下一定会优先选择骑马逃生,只要发现有骑马的逃离,就地射杀,不要犹豫。


“朱狐狸”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李鸦儿”身边的亲兵只有骑马的全部被杀,不过讽刺的是,杨彦洪为了追击“李鸦儿”,慌乱之中也骑了马,结果电闪雷鸣的雨夜,“朱狐狸”没有看清他的面目,也被一箭射杀。


04 纠缠的命运


“李鸦儿”逃回驻扎在城外的鸦军大营,咬牙切齿地要发兵与“朱狐狸”决一死战,最后还是刘夫人拉住了丈夫,劝他不要意气用事,“李鸦儿”经过深思熟虑后,亲自写信给“朱狐狸”,讨要个说法。


真要两军交锋,在战场上正面对抗数万鸦军,“朱狐狸”即使在自己的地盘上,也未必有多大的胜算。经过盘算后,“朱狐狸”向“李鸦儿”解释,所谓的解释,其实就是像司马昭杀了曹髦,把锅甩给了成济一样,“朱狐狸”依葫芦画瓢,把锅甩给了倒霉的杨彦洪,说这一切都是他的主谋,与自己无关,而且死无对证。


“李鸦儿”当然不会相信“朱狐狸”的鬼话,因为这里毕竟是“朱狐狸”的地盘,贸然交锋,损失一定不小,昨晚已经失去了三百亲兵的“李鸦儿”,心有余悸,经不起再多的伤亡了,暂时咽下了这口气,在“朱狐狸”小心翼翼的目光注视下,“李鸦儿”也小心翼翼地离开了汴州地界。


回到太原,忍无可忍“李鸦儿”连上八表入长安,一方面强烈控诉“朱狐狸”的卑鄙无耻行径,请求朝廷废黜“朱狐狸”的官位,另一方面与朝廷谈条件,若果下次朝廷再诏令各藩镇出兵,鸦军毫无二话必定第一个响应号召出兵助阵。虽然唐廷知道“李鸦儿”受了委屈,但是黄巢之后,大部分逆贼都投到了蔡州的秦宗权的麾下,如果拿掉“朱狐狸”的官职,“朱狐狸”会不会与秦宗权合流?刚好两人都是出身于黄巢军,这后果得考虑。


于是朝廷只能和稀泥,劝“李鸦儿”以大局为重,晋封“李鸦儿”为陇西君王,勉强安抚住了他。


但在“李鸦儿”李克用的心里,这事儿可远远没有结束,从此这天下最恨的人就是这个“朱狐狸”朱温。在“朱狐狸”扫平中原诸势力的时候,位于西北方居高临下的“李鸦儿”就经常背后捅刀子。每次只要“朱狐狸”的敌人向“李鸦儿”求救,“李鸦儿”都不惜血本发兵救援,目的只有一个:报仇!

一场大火,使“朱狐狸”与“李鸦儿”的命运纠缠在了一起,也断送了北方一统霸主出现的可能性,更打开了五代十国乱世更迭的潘多拉魔盒,这个令后世胆寒的黑暗时代,从狐狸与乌鸦的血海深仇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和关注,我是羚羊飞渡,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的食指“点江山”,专注隋唐五代史,业余网文写手,致力于弘扬传统历史文化!】


历史中简堂羚羊飞渡


试想一下,当你指挥的军队远不如敌方,只能负隅顽抗时,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砸入敌方阵营,你顺势击败敌方,这算不算神转折?

这并不是玄幻小说的情节,在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推动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改革导致天下大乱,各地出现多只起义军反对新朝统治,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吸引着天下有雄心的人士加入,包括汉朝宗室,其中就有东汉刘秀,时任偏将军。



王莽于公元23年派兵镇压起义军,新朝军队拥兵43万,号称100万,将仅有1万军队的绿林军围困在昆阳,刘秀趁乱突出重围去搬救兵。绿林军在被长期围困的局势下,虽然多次击退新朝军队的进攻,但是始终无力挽回局面。

守卫昆阳的王凤甚至多次投降,新朝军队一概不理之。刘秀突围后奔波多地召集军队,也不过万人,数量上远远不如新朝军队。当刘秀率军抵达昆阳时,面对的形式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新军将昆阳围困的水泄不通,随新军出征有王莽上林兽院的老虎、豹子、大象、犀牛等猛兽,时时发出令人胆寒的啸声。



按照正常的剧情,接下来就是刘秀奋力作战,但是寡不敌众战死,昆阳城为新朝军队所破,王莽顺势平定天下,农民起义运动陷入低潮期。但是在刘秀这位透露着逆天改命的光环的人面前,号称穿越者的王莽也无力抗拒。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记载: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意思是,夜间有陨石砸入新军阵中,白天有乌云像山一样倒向大营。在迷信思想浓重的古代,这意味着上天抛弃王莽,新朝天命不再。



陨石与乌云的异像,让新朝军队彻底失去了军心,刘秀顺势里应外合击败了新军。最惨的是,新军在逃跑中,遇到了“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在刘秀追兵和天气的双杀下,新军溃不成兵,几乎全军覆没。

更大的影响在于,昆阳之战以后,新朝主力军丧失殆尽,王莽再也无力镇压起义军,仅几个月后,新朝灭亡。而此战中,刘秀以其勇武的表现脱颖而出,获取了足够的政治资历,为日后重建汉朝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此战后仅2年,30岁的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所以突如其来的陨石,灭亡了新朝,推动建立了东汉,继而影响了近200年的中国历史,堪称战争史上的神转折。在古代,由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有限,对于陨石等这种正常天文现象,通常会被认为是上天的指示,当这种现象碰巧发生在战争中,会发生不经意的效果。



在西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例子。公元前6世纪前后,波斯高原兴起的米底王朝逐步对外扩张,兵锋直至小亚细亚,与吕底亚王朝爆发激烈的战争,双方在柯孜勒河附近展开长期的攻伐,善后持续5年左右。在某一天,两军正厮杀正酣时,太阳的亮度逐渐减弱,星星也现出身影。虽然不就太阳重现人间,但是两国都认为这是上天的警示,遂罢兵回营,一场持续多年的战争居然被一次日食给终结了。

这场战争根据《希波战争史》的记载和后世对太阳轨迹的推测,发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在天文异像面前,古代无论东西方,都将其和天意或者神的警示联系在一起,形成战争史上的神转折。




L夕惕若


这一场战争,处处充满了转折


1221年,速不台和哲别穿过格鲁吉亚东部,进入达吉斯坦附近的打耳班山口。从这片峡谷中走出,蒙古人眼前一亮,目光所到是一片大草原。(马匹有补给了!)


主宰这片草原的是西亚的游牧民族钦察人。蒙古人见到他们,感觉见到了统一之前的蒙古。钦察人一见蒙古人出现在他们的草原上,立刻邀请了高加索地区的勒斯基人、切尔克斯人、阿兰人等几个民族,准备与蒙古人大战一场。

哲别和速不台一见,打群架自己人数不够。俩人派使者去见钦察人酋长:你们是突厥人,我们也是突厥人,突厥人不打突厥人!你不要帮那些龟孙,我们去把他们给干了!好处咱们平分。钦察人酋长一想,这不是“天上掉披萨”吗?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这就同意了?)


两军开战后,钦察人果然就在旁边看着蒙古人把勒斯基人等尽数消灭。蒙古人把战利品送给钦察人,钦察人就高兴的屁颠屁颠地回家去了!刚走了没几步,背后蒙古人就杀了过来。钦察人被杀得大败,酋长也被俘虏,剩下的人跑到基辅罗斯那里。(你怎么背后捅我一刀?)


罗斯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蒙古人在接到术赤派来的人马增员后,立刻大军压境。当时的罗斯也是饱受钦察人侵害之苦,有些城邦便和钦察人联姻。加利奇公爵就做了钦察人酋长忽滩的女婿。当老丈人向女婿求救时,加利奇公爵考虑到唇亡齿寒,就游说基辅罗斯各城的诸位亲戚们一起出兵。最后名义上的宗主密赤提思同意出兵。(帮助仇敌打欺负仇敌的仇敌)


蒙古人故技重施,想要继续分化他们。结果派出的使者都被杀了。蒙古人开始派兵攻打。两军一开战,蒙古人就跑,罗斯联军就在后面追杀。罗斯联军阵线拉得太开,结果被蒙古人各个击破。这场大战下来,罗斯联军几乎全军覆没。据记载,蒙古人共斩杀“六王七十侯”,士兵“十不余一”。(这么多人竟然都被打败了!)


密赤提思在得到蒙古人同意“获得体面的待遇”后投降。速不台将密赤提思等贵族捆绑,在身上压上木板,速不台等蒙古将领坐在上面饮酒。密赤提思等人被折磨了两天,骨断筋折之后,才痛苦不堪地死去。(早知道是这么个体面,我就不投降了!)


蒙古人横扫钦察马踏罗斯的消息,立刻震惊欧洲。罗斯诸城邦惶惶不可终日,和穆斯林斗得焦头烂额的基督世界仿佛末日来临。就在他们等待末日来临的时候,蒙古人忽然消失了。蒙古人消失的就像他们来得一样突然,至今令欧洲人大惑不解。(怎么不打招呼就走了?)

注:据说哲别等人西征时,成吉思汗命令他们三年内回师。


等到完全确定了蒙古人神秘消失,欧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罗斯诸城邦抵抗蒙古的联盟立刻瓦解,各自为政钩心斗角,没有任何的抗敌准备。这时候,蒙古人又来了,来的还是那么突然,而且都是各首领的长子带兵。(怎么又来了?)


整个罗斯全境失陷,一座座城市被屠戮,十室九空,惨不忍睹。之后波兰、波西米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逐一失陷。等到西欧奥地利大公腓特烈、路易九世等人准备做最后的殊死一搏时,蒙古人又走了!(怎么又走了?还能不能一起愉快地打一架了?)

注:窝阔台死了。


东欧刚喘了一口气,“山中老人”的阿萨辛又开始紧张起来了。“山中老人”在鹰巢中大发雷霆:“怎么又跑我这儿来了?”这次旭烈兀带来了火药,而且还用抛射装置发射。威慑西亚百余年的阿萨辛在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瞬间瓦解。(旭烈兀嘿嘿一乐:“你有神功,我有科学!”)


之后巴格达被整整屠城17天,西亚的基督徒们纷纷前来投效。旭烈兀一路直逼埃及。此时蒙古人已经占领了埃及的门户加沙,先头部队开过了西奈半岛。如果征服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由东亚民族建立的横跨亚非欧的帝国即将出现。这时,蒙古人又撤退了!(这个时候怎么又走了?)


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死了,据说是被“砲风所伤”。旭烈兀闻讯撤兵,争夺汗位。钓鱼城的这一炮,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历史发生了神奇的转折。(宋朝:好像作用不大;西方:谢谢钓鱼城兄弟们!)


旭烈兀临走,留下了爱将怯的不花。怯的不花只有一万人,最终被俘身亡。怯的不花临死说:“旭烈兀会回来给我报仇的!”吓得他们赶紧做好准备,但是左等右等蒙古人也不来。(你们怎么又不来了呢?)



【每篇文章都是脑中迸出的小火花。】


寄暇学宫


1762年初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无比绝望,六年的时间里,他带领这个小国孤独的挑战着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哈布斯堡帝国、法国、沙皇俄国、西班牙,他赢了一仗又一仗,可是敌人似乎无穷无尽。回头看看在汉诺威全程挂机打酱油的盟友英国,曾经无比中二的老腓只能摇头叹气。

现在反普鲁士盟军已经向柏林进发,自己的国家已经没有继续战争的能力,波罗地海最后的出海口科尔贝格也在俄军的猛攻中陷落。外无强援,内无出路,腓特烈同志觉得是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了,战败被俘的耻辱是绝不能接受的。他提笔给自己的姐姐威廉敏娜伯爵写了一封信,当做交待后世,甚至他已经做好了自杀不成而被俘的准备:

假如我战死了,一切事务必须丝毫不变地照常进行,……假如我不幸被俘,严禁为我个人抱有丝毫顾虑,或者对于我在被俘期间所写的片纸有丝毫准重。

写完信的腓特烈二世疲倦的闭上了双眼,近五十年的人生自己不停的抗争着。少年时抗争父亲包办的婚姻,和好友出逃英国被抓获,害的好友被杀;青年时接过王位,抗争对士兵的不公,解散父亲创建的巨人军团,赢得了“士兵国王”的美誉;再后来,他代表自己的国家抗争欧洲的权力分配,他要更大的权力,甚至不惜诉诸战争。现在战争已经打了六年,国家和自己都已经疲惫不堪,自己似乎又一次上演了古希腊的英雄悲剧,也好!那就轰轰烈烈的战死吧!日耳曼永不屈服!

亲卫敲门的声音打断了腓特烈二世的沉思,进门后卫兵递给他一封信,俄国送来的。愤怒攫取了腓特烈全部的神经,他向卫兵怒吼:“俄国佬想羞辱我吗?!我们还没有战败!我和我的王国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卫兵神色古怪:“陛下,不是劝降的,新任沙皇彼得三世宣布俄国退出战争,并且切尔尼谢夫将军带领那两万精锐俄军将转交您来指挥。”

腓特烈的脸瞬间变成了大写的囧字:“卡尔(彼得三世的德文名字)的脑子坏掉了?”

卫兵:“沙皇陛下请特使转达向您的敬意,他说是您忠实的崇拜者者,不能允许向您举起刀剑。”

受不了这种强烈转折打击的腓特烈有点眩晕,他迟疑的问卫兵:“就是说进攻我们的主力部队现在变成了我们的人?这仗我们翻盘了?”

卫兵点头:“是的,陛下!”

腓特烈实在受不了画风如此快速的转变,幸福的晕了过去。就这样,被称为“勃兰登堡王室奇迹”的事件发生了,脑残粉拯救了一代名将腓特烈大帝。七年战争的胜利让普鲁士一跃成为欧洲五大强国。

我还能总结什么?看多了欧洲历史,我只能说逻辑什么的都是扯淡,在那帮思路清奇的欧洲佬身上,啥事儿都可能发生。当然,即使在以扯淡著称的欧洲史里,这么扯淡的翻盘也是奇迹,只能是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历史吐槽机


昆阳之战,被毛泽东列为古代最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的典范。

介绍下双方的代表人物以及军备实力,

汉军方主将王凤,偏将军刘秀(当时也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率领人数不足两万。

王莽军代表人:主将大司空王邑(王莽的叔伯兄弟)、大司徒王寻。率领人数六十万号称百万。

先是王莽的大军把王凤,刘秀围在了昆阳城中。

昆阳城里的人被这么多王莽军围住,他们还要商议应对政策。当时刘秀也参加讨论,但是,他仅仅是一个偏将军,没有发言权。

在会上,那些说话算数的人总是说不到点上,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想放弃抵抗,然后逃跑。

刘秀听了很着急,他就说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刘秀一发言,管事的领导就不高兴了。

他们看了刘秀一眼,这位老兄是谁?我们是在讨论大事,那里是阿猫阿狗的都可以随便发言的?

刘秀听了后,笑了笑一走了之。

这时候军情告急,昆阳城被围了水泄不通,跑是跑不掉的,在没有办法就只能等死了。没办法这些人,只好把刚走的刘秀叫来。

刘秀也没拿架子,刘秀告诉他们,我们肯定不能撤退,若是撤退在后方南阳的汉军就会全部阵亡。当时汉军主力在攻打南阳宛城。

不能撤退只能对抗了,但是,目前昆阳城里只有一万人马。这一万人怎么对抗六十万敌军呢?大家都等着刘秀回答。

刘秀说,我们附近有援军,等到了夜里,我带几个人悄悄出城,请求援助,你们在昆阳城里誓死不投降就可以了。

没办法也只能这样了,刘秀到了夜里趁着夜色带领十几个人突围了出去。

王莽军主将王邑把昆阳城围住后,又是搭瞭望塔,又是挖地道,看来他是想把昆阳城里的人一网打尽呀,这时候严尤建议王邑,昆阳城这么少人,我们没必要打他们。汉军的主力在南阳,我们直接去攻打他们主力才是正事。

王邑开始装逼了,我有六十万大军,昆阳城这么少人,我都没把他们给灭了,这要是传出去,别人不笑话死我呀。我要把他们杀个一干二净才有面子。

很明显严尤的话是对的,王邑没听。他开始下令攻城。

昆阳城里的王凤一看敌军的这个阵势,他不想守城了,他让人传话给王邑,我投降不打了可以吗?

王邑的回复是,我们瞭望塔都搭了,地道也挖了。你这时候说投降晚了,这个仗必须打,不能投降呀。

这时候严尤又开始劝王邑,见好就收吧,去打南阳的主力才是正事。王邑不听,坚持要打,还好昆阳城很坚固,他们一时半会拿不下来。

到了夜里刘秀请援军来了,有多少人呢?

援军不足一万人。

刘秀先从这一万人中挑选了一千勇士,刘秀想用这一千人去挑战王邑。

王邑那边一听刘秀援军到了,先是一惊,然后一听一千人。

王邑就笑了。

随后王邑带着几千人去和刘秀干仗去了,在王邑看来自己几千人灭个刘秀的一千人还不是轻飘飘呀。

两千对战,刘秀率先杀入王邑军中,刘秀身后的人一看,平时胆小如鼠的刘秀竟然如此勇猛,也都冲入了敌军中。

结果,王邑军大败,王邑逃到了军营。

刘秀试了试王莽军的战斗力,结果不怎么样,他想挑选三千亡命之徒在夜里偷袭王莽的大军。

当然刘秀的一举一动王莽是都有察觉的,他知道了刘秀的动向后,就挑选了一万人来对抗刘秀,上次他觉得自己没发挥好,这次只要刘秀敢来,就不能让他活着回去。

因为刘秀只来了三千人,王莽为了防止军中六十万人出现混乱的局面,就特意下了一条命令。我们这一万人去和刘秀打仗,没有我的命令,你们就待在大营,谁都不许出去。

就是这条命令把王邑送上了不归路。

刘秀选好三千亡命之徒后,就散步了个谣言,说宛城汉军主力已经把城池攻破了正在赶来援助我们。

然后他们就出发了,三千人对一万人。

结果王邑这个蠢货又被刘秀干的找不着北。还是在夜里,黑灯瞎火的,王邑的人马吃了败仗开始逃。

刘秀就率领军队杀入了王邑的军营中,这时候昆阳城里的王凤也带着人马杀了出来。

一时之间火光冲天,杀生惊天动地。

王邑的大部队以为汉军主力到了,又没听到主将王邑要出军的命令,他们找不到主将以为王邑战死了。

为了逃命六十万大军一时之间乱套了。很多人在乱军中被踩死。

就这样,王邑的六十万大军一夜间,逃的逃死的死。大司徒王寻还战死了,王邑带着几千人逃跑了。

大致经过就是这个样子。


史学达人


神转折的战役貌似挺多的,想一想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写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但历史就这么发生了,所以看什么小说啊,看历史多有意思!

1、我允许你先跑39米

网上有这么一个梗,我有40米长的大刀,我先让你跑39米,我是不是很仁慈啊?

但这种人往往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对面也有刀,大概也40米。

半渡而击就说的这件事。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攻打宋襄公,两军战于泓水。中间隔条河,宋军在河这边准备好了,楚军没过河,有人劝宋襄公等他们半渡而击,宋襄公一听:那不行,那太没素质了,我是有头有脸的人,必须讲道理,咋能干那事呢?我让他们先跑39米!然后楚军过河,宋军大败。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孔子为啥总待业,因为儒家真的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2、本想淹人反被淹

韩赵魏三家分晋,很著名的晋阳之战。这一战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意思。

智伯先问韩康子和魏恒子要地,老韩和老魏不想当出头鸟,都给了,智伯又问赵襄子要,赵襄子这人很牛逼,就是不给,然后智伯就把赵襄子堵在晋阳城里了,智伯在城外大喊:赵襄子,开门啊,你有本事不献地,你有本事开门啊,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老赵没理他,智伯操了,引晋水灌城。老赵一看,暗中跟老韩老魏碰了个头,三人转头就放水把智伯淹了。

智伯正做梦呢,还以为侧漏了,结果就被咔嚓了。老赵还把智伯的头骨做成酒器:叫你淹我,劳资天天淹死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淹死的都是脑子进水的。

3、十万个为什么之冬天为什么刮东南风

别被《三国演义》忽悠,历史上赤壁之战那场风不是诸葛亮借来的。

这个问题高考前地理课上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知道,我国气候冬天刮西北风,可赤壁之战是大冬天。最后得出的结论大约是: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

当然曹军可能不学地理,但孙刘联军里有地理学霸,于是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烧死了你。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每晚七点半,请准时收看天气预报。

4、成语创作大战

有这么一场战争,创造了大量的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屐齿之折····

这就是以少胜多著名战役:东晋淝水之战。

我们就从这几个成语说起吧。

谢安本来已经退圈了,因为这场战争,于是C位复出,叫东山再起。开战前,苻坚很牛逼的说:把我们的马鞭扔江里,长江就断流了。意思就是他人多,他觉得自己挺牛逼,结果一打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先头部队直接被偷袭了,苻坚再看敌军阵容,草木皆兵,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人。后来溃败逃跑的时候,听见风声鹤唳,苻坚嗷的一嗓子:妈呀,敌军追来啦····我觉得苻坚肯定不敢看恐怖片,心理素质不好。但东晋那边就很屌了,谢安侄子谢玄在前线赢了,捷报回来的时候,谢安正在下棋,他很装逼的继续下完棋,把棋友送走,回来的时候,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结果把鞋跟崴断了。

这段历史···话说谢安和苻坚同志,你们两是语文老师派来的吧?

5、奈何一回头塔没了

本想出去拿五杀,一回头塔没了····这尴尬不尴尬?最尴尬的是,还被队友杀啦···

据说金主完颜亮被柳永一首词忽悠了,什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于是完颜亮就想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然后就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打到长江北岸。这特么都打到家门口了,你说可怕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沿江官员都跑了,部队连主帅都没有,只有一个文官虞允文在指挥!

按说完颜亮已经在准备运动鞋和冲锋衣登吴山了,万万没想到,南宋军民一心,居然把他们击退了?这还不郁闷,郁闷的是,家里传来消息,堂哥篡位啦,还把自己废成庶人。倒霉的完颜亮进退维谷,家是回不去了,南宋也打不下来,正在他睡不着心口闷脑阔有点昏的时候,他被部下杀死了。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队友坑才是真的坑!

6、生命中的两场大风

也许世上还真的有天选之人这种说法,比如明成祖朱棣,如果说他遇到的第一场大风是个奇迹,那第二场大风怕是神迹了。

白河沟之战: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进行作战。朱棣被人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箭用光了就用剑,几次差点被俘,危急关头,忽然吹来一阵大风,将建文帝方将旗吹断,就在这震惊的一瞬间,朱棣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建文帝军队溃散,燕师乘兴追击,再败其军,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白沟河之战是决定性的战役。此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征讨。

夹河之战:建文帝三年,朱棣与盛庸夹河作战。盛庸大军据西南,燕师控东北,激战半日,互有胜负。突然东北风大作,尘沙飞扬,燕师乘有利之风势,从左右两翼横击,盛军败逃德州,死伤10余万人。

可能风神觉得影响凡人打架挺好玩吧,就好像我们吹一口气,把一只准备回家的蚂蚁吹到离蚂蚁洞十万八千里的地方。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

下班了,不扯了。

---------丸---------


祁门小谢


中国古代打仗就有两件“神转折”事情发生,一是忽必烈渡海远征日本,另一个是明末李自成与吴三桂、满清多尔衮的山海关大战,因为都有至今让人不得其解的“神风”出现。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元帝国多次远征日本折戟“神风”

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挟蒙元帝国征服四方的旷古绝今神威,早年曾五次派出使臣欲使日本不战而胜臣服大元。最早是在1266年8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里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结果由于高丽向导引领不力未能到达日本。次年六月,忽必烈再派里德等出使,谁知日本国执政的镰仓幕府拒不答复元朝国书失败而归。后来的三次可想而知,日本依旧是软硬不吃,一概将使臣拒之门外。忽必烈大帝圣心大怒,决意使用武力征服日本,这就有了两次比较大的远征战争。


第一次远征日本:文永之役

1274年,忽必烈设立征东元帅府,以忻都、洪茶丘为都、副元帅,率军25,000人,战船900艘出征日本。元军面对日军的顽强抵抗,初战仅获得小胜。而后的战况只能用人算不如天算来概括,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如秋风扫落叶,将大部分战船毁坏殆尽,元军久战不胜已成疲惫之师只得仓促撤回。

第二次远征日本:弘安之役

1275年2月,忽必烈派出的使臣礼部侍郎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镰仓幕府处死,五年后消息才传回。再次被震怒的忽必烈决心踏平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包括结集南宋新附军),成立征东行省(亦称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计。


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军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一路是由征东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帅金方庆,率蒙、汉、高丽军4万人组成东路军,乘战船900艘。一路是由行省右丞相阿塔海、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张禧等率新附军及强行征发来的江南士卒共10万人组成的江南军,乘战船3,500艘。二路大军初战攻击互有胜负,不久又陷入苦战。八月初一夜,一场飓风又从天而降,元军大部分船只沉没,军士溺死者无数,数万士卒被俘。

其后元朝君臣又多次筹划再行出征日本,终因种种原因前功尽弃。日本成了蒙元帝国唯独难以征服的饮恨之地,至于日本嗜魔成性二战作恶以“神风突击队”苟延残喘,那就是后话了。

大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山海关大战败于“神风”

1644年,注定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奇诡一年。李自成大顺政权、多尔衮后金、吴三桂晚明残余,在山海关构筑了一个神奇大舞台。

1644年阴历4月22日,身经百战的李自成大军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关宁铁骑,在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列成阵势,大战开始!但见万马奔腾,枪戟如林,飞矢如蝗,血肉横飞,渐渐地大顺军占了优势,吴三桂勉力支撑,两军处于胶着状态。突然从渤海海面吹来一阵大风,刹那间,扬尘蔽天,风云变色,稍过后出现在李自成大顺军的成了以逸待劳的八旗子弟兵!一时间,疲惫的大顺军见清军骤至,猝不及防,阵脚渐乱,伤亡惨重。《明史》记述此时遇到奇怪天象:天黑时突然刮起大风,吹向大顺军的阵营,沙石如同冰雹……无力回天的李自成遂仓皇撤回北京,山海关之战结束。




两场“神转折”就这样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命运,日本免于成为蒙古帝国臣民进而自我膨胀成为二战元凶,满清登上华夏舞台开辟了别样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