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有沒有發生過什麼“神轉折”的事?

dr259


梁晉潞州之戰

潞州,疆域大致在今山西長治部分以及河北涉縣。由於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唐末和五代初年朱溫的梁王朝和李克用父子晉國激烈爭奪的對象。

梁晉潞州之戰從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李罕之竊據潞州並叛附於梁開始,到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止,前後共歷時十年之久。在此期間梁晉雙方互有勝敗但總體形勢是梁強晉弱,但最後的結果是梁敗晉勝,牢牢的掌握了潞州的控制權同時逆轉了梁強晉弱的局面。

△梁太祖朱全忠


整體的情況先介紹到這裡,下面我將詳細講述這場梁晉雙方圍繞著潞州展開的十年鏖戰。

被動挨打:潞州丟失,太原被圍

對於潞州的意外丟失書中記載的經過是:公元809年晉潞州守將薛志勤去世,晉國李克用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沒有及時派遣替代的將領掌控城池,李罕之聞訊連夜率軍兵臨城下。由於守軍群龍無首李罕之得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潞州,為避免晉人報復又隨即臣服於梁人。

潞州的這次意外丟失讓晉國人大為震驚,討伐也很快隨之而來。一番交鋒下來晉將李嗣昭擊敗了在澤州的昭義軍,但潞州堅守未下。梁軍不甘示弱攻打鎮,定二州,二州降。接著在公元901年,已經被封梁王的朱全忠下令奪取晉,絳,河中三地,晉軍不能敵相繼投降,至此晉國的心臟太原完全暴露在了梁軍的兵鋒之下。

無奈之下李克用只得派人送去大量金銀財寶於梁,卑躬屈膝以求和。面對晉國來使,梁王朱全忠認為此時的晉國已經無險可守,且晉軍數次大敗投降充分顯示了其軍隊戰鬥力的孱弱不堪一擊,應該乘勝攻擊滅掉這個心腹大患,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朱全忠很快給出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晉國人雖然遣使求和,但是書信中言辭傲慢毫無誠意,遂不許。同時下令全軍積極備戰,同年四月以氏叔琮,葛從周等人為主將兵分五路大舉攻晉。

面對來勢洶洶的梁軍,晉遼州,汾州守將毫無鬥志皆不戰而降,打開城門迎接梁人。軍事上的接連失利,領土的相繼淪陷令晉國國內開始滋生蔓延一種致命的恐懼情緒。在這種緊要的關頭或許是上天不願看到這齣好戲早早分出勝負便決心幫晉國人一把,對此史書上的記載是:恰逢天降連日大雨,由於對此種情況沒有做充足的準備,梁軍中發生大規模的疾病嚴重影響其戰鬥力。梁將迫於無奈退兵。

晉將周德威等人趁機收復遼汾二州,殺汾州叛將李瑭並一鼓作氣拿下慈,滋兩州。不甘失敗的梁人於次年再次發動進攻,晉軍不能抵抗兵敗如山倒,梁軍勢如破竹一路北上包圍晉都太原。

△晉國名將周德威

面對已經兵臨城下的梁軍,晉王李克用頓時也驚慌失措如驚弓之鳥甚至決定棄城而走。晉國危在旦夕,而梁國滅晉也似乎指日可待。但是,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李克用猶豫不決往哪逃時,也許是沒有做好衛生防疫工作,梁國大軍中再次出現重大疫情。這個意外讓梁軍又一次功虧一簣無功而返,被壓著打的李克用和他的晉國再次撿的一條命,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雖然如此,驚魂未定的李克用為求自保很快與契丹首領阿保機在雲州會盟。推杯換盞談笑風生間兩國約為兄弟,阿保機走時為兵困馬乏的晉王留下了大量的戰馬等物資。

出現轉折:聯燕抗梁,重奪潞州

公元906年,對晉戰爭中連續兩次因疫病而痛失良機功虧一簣的梁軍突然決定調轉槍口,將矛頭指向了實力更弱的劉仁恭父子的燕國。滄州被圍,燕國力不能支便向梁人的死對頭李克用求援。


△燕王劉仁恭

李克用接到劉仁恭請求出兵的書信後因為忌恨其反覆無常的為人所以並不打算讓晉軍去賣命。這時候李克用的長子李存勖站了出來,力諫自己的父親並言辭懇切的分析當前形勢和其中的利害關係,李克用聞言恍然大悟,遂決定出兵。

這年九月苦苦支撐的劉仁恭派遣馬鬱,李溥帶領三萬人馬同晉國的周德威,李嗣昭合兵於晉陽並全力攻打澤州,潞州。堅守三個月後,十二月梁潞州節度使丁會寡不敵眾開門投降,潞州自此從新被晉國奪回。這對梁晉兩國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轉折。

反敗為勝:新王靈前即位,敗梁十萬強兵

公元907年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的朱全忠再也安耐不住心中的悸動滅掉了名存實亡的唐王朝。緊接著便是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晉國重鎮潞州。

五月,梁將康懷英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將潞州包圍的密不透風。

史書中對此的記載是:懷英下令士兵在潞州城外修築堡壘將其緊緊圍繞,已經成為一座孤城的潞州對外聯繫完全斷絕。李克用緊急下令周德威出兵馳援,周德威領命駐紮在餘吾,率領精兵日日進行挑戰並多有斬獲。康懷英恐懼不敢出戰,梁太祖朱全忠發怒,下令將康懷英撤職並以李思安代之。

李思安到任後立功心切故一改康懷英依託堡壘圍困潞州的辦法,帶領軍隊駐紮在潞州城外,周德威抓住機會率領五千精兵襲殺梁軍,梁軍大敗,被殺千餘人。

吃了大虧的李思安率軍退去堡壘,並在外加築堡壘一道企圖延續圍困潞州城的政策,同時對抗抵禦晉國援軍。

梁太祖朱全忠為保證前線梁軍的補給供應調集山東的民夫運送糧草,卻被周德威率領輕騎兵日夜襲擾,梁軍軍心動搖,李思安被迫增築夾道以保證軍餉的運輸。

至此,梁軍原本的主動出擊的計劃被完全打亂,被迫就地轉入全面防禦。

就在形勢變得越來越好之時,李克用卻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於這年冬病逝。時年二十四的長子李存勖即位於靈前,接過了父親手中依然動盪的晉國大權。

即位不久的李存勖首先殺掉了自己圖謀不軌的叔叔李克寧,鑑於國內政治不穩又急調領兵在外的周德威班師回朝。沒想到周德威這一走竟然帶來了另外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神經緊繃的梁軍終於能夠長舒一口氣了。


△後唐的建立者莊宗李存勖

然而這種長舒一口氣很快變成了忘乎所以的懈怠。安定好國內的事情後李存勖決定趁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率軍急行軍至上黨,在濃霧的掩護下接近梁軍壁壘。鬆懈不堪的梁軍毫無察覺,晉軍則猶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現,殺了梁軍個措手不及,毫無準備的梁軍完全不是鬥志昂揚的晉軍對手,壁壘很快變被攻破梁軍丟盔棄甲損失慘重大敗而逃。

這一戰,李存勖憑藉著自己過人的膽魄重創梁軍,一舉扭轉梁國對晉國的長期壓制,為後來滅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結

縱觀梁晉持續十年之久的潞州之戰,過程可謂跌宕起伏,雖然雙方你來我往,但毋庸置疑,前期梁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強於偏居山西一帶的晉國。但是在佔盡地利人和的條件下,梁軍的攻勢總有些虎頭蛇尾的味道,來頭很猛,卻往往沒有佔到什麼大便宜,反倒是晉國,雖然國小軍弱但總是能夠抓住機會化險為夷,並最終取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巨大勝利,也算得上是一段猜得到開頭卻猜不到結尾的神轉折了吧。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和關注,我是烽煙,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的大拇指“憑天行”,涉獵廣泛、擅長五代十國、小說創作,立志講好中國故事!


歷史中簡堂烽煙


要說古人打仗的神轉折,不得不說一個腦洞大開的故事——北漢皇帝劉崇。

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皇帝劉崇,是沙陀人,也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親弟弟。

(圖:北漢世祖劉崇像)

劉知遠建立後漢中,讓自己的弟弟劉崇任北京留守,鎮守太原,因為太原是他的龍興之地,也是抗擊契丹的前沿陣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必須交給親信之人把守。

可惜劉崇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他貢獻了多次“神操作”,令人哭笑不得。

一,面對郭威,天真幼稚,把自己兒子送人頭

郭威是後漢重臣、五代名將,奉後漢高祖劉知遠臨終所託,輔佐少主劉承祐,沒想到劉承祐心狠手辣,想要除掉輔政大臣,便把郭威留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的一家老小全部滅門,郭威不得不率軍造反,最終反戈一擊,劉承祐死於亂軍之中。

劉崇是劉承祐的親叔叔,聽到這個消息,立刻率軍南下,興師問罪。

但他走到半路,聽說郭威準備迎立劉崇在徐州的兒子劉贇為帝,劉崇一聽大悅:“自己的兒子要做皇帝了,還有啥擔心的?”於是打道回府,又回太原去了。

如此天真幼稚的頭腦,真不愧是政治白痴。

劉崇剛回太原,就聽到一個悲催的消息:自己的兒子劉贇還沒出發,就被郭威派人害了!

二,面對柴榮,怒刷智商,得罪外援導致潰敗

劉崇和郭威的後周成了世仇,但劉崇多次上門尋仇,都被郭威打得很慘。

郭威死後,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柴榮繼位,劉崇趁機帶兵南下,準備報仇雪恨,雙方前鋒在高平展開大戰,這次大戰中,劉崇接連貢獻了兩次“神操作”,成為戰役的“神轉折”。

此番大戰前,劉崇重金從契丹請來外援助陣,但大戰一觸即發,劉崇突然腦袋抽筋,吃起了後悔藥:“早知道後周就來這麼點人,何必花大價錢請契丹外援呢?”

契丹主將耶律敵祿看出劉崇輕敵的苗頭,提醒劉崇不可大意。

劉崇不以為然,答了一句:

“機不可失,老兄你別說了,站一邊看我表演吧!”

楊袞熱臉貼了個冷屁股,心裡很不痛快,悻悻地站到一邊。

這仗還沒開打,劉崇就把外援給得罪了。

(圖:契丹騎兵像)

劉崇的神操作還沒結束,他正準備衝鋒時,戰場的大風突然大變,從北風轉向南風,從順風變成了逆風,對劉崇大大不利。

看來老天爺也打算給劉崇提個醒,可劉崇手下的氣象專家、司天監李義卻拍著胸脯保證:

“大風轉向,對我軍有利,陛下別猶豫了,下令進攻吧!”

樞密直學士王得中急了,拉著劉崇的戰馬說:

“我軍逆風作戰,哪能是有利呢?這個李義胡說八道,誤我軍國大事,應該斬首!”

劉崇不以為然,怒道:

“吾計已決,你這老書生再胡說八道,我砍了你的腦袋!”

劉崇大手一揮,數萬大軍如潮水般發起進攻,此處略去數百字。

是役,北漢軍慘敗,十亡七八,劉崇狼狽逃竄,甚至學曹操玩了一出割須棄袍,換上粗布衣服,戴上斗笠,扮成老百姓,一路狂奔,逃回太原老巢。

劉崇之所以貢獻如此多的神操作,跟他的出身經歷是分不開的。

他少年時是一個流氓無賴,不務正業,嗜好賭博,後來加入軍隊混飯,靠著哥哥劉知遠才不斷升官,典型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剛愎自用,這樣的人當了皇帝,不敗才怪。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感謝頭條平臺提供答題的機會!我覺得有這麼一場戰爭的結局算是神轉折。

成為春秋霸主後的晉文公拉上了秦穆公一起揍鄰居鄭國,本來從實力對比來看,滅掉鄭國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結果戰局發生神轉折,幾十萬秦晉大軍居然灰溜溜的回去了,弱小的鄭國得以存國。

實力相差懸殊,陷入亡國危機

公元前630年農曆9月的一天,鄭國國君鄭文公徹底陷入了絕望,因為根據線報,秦晉達成共識,一起出兵討伐自己。

現在,晉文公親自率領軍隊駐紮在了函陵,也就是鄭國都城新鄭的郊區,等於已經打到自己家門口了。


(圖為晉文公劇照)

更糟糕的消息又傳來,秦穆公率領秦軍正在往新鄭趕來,現在已經走到許昌了,不出三日,秦晉大軍將完成對新鄭的包圍,那時,鄭國將毫無還手之力。

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兩個大國聯手找自己晦氣,鄭國還能指望誰呢?

靠自己嗎?可是鄭國早已不是鄭莊公手下的春秋三小霸了。說來慚愧,自從莊公去世後鄭國便陷入了內亂,權臣亂政,各方勢力內鬥不止,國力一年不如一年,怎麼可能抵擋的住秦晉大軍的進攻呢?

靠自己一直依附的楚國嗎?唉!這場禍亂就是楚國給招來的!兩年前,晉楚逐鹿中原,爭奪春秋霸主地位,誰勝出誰將成為霸主,諸侯各國都要臣服於它!誘惑太大,於是鄭國拿國運作賭,暗地裡站隊楚國,並且出兵助戰。結果楚軍在子玉的帶領下一敗塗地,連子玉自己都含羞自殺了,楚國老老實實的退回了南方,晉文公一戰成名,成為春秋霸主!

楚國現在實力大減,躲著還來不及,怎麼會來救援自己呢?

本來鄭國上下全部以為這次在劫難逃了,許多官員私下已經收拾好了行李,隨時準備帶著家人跑路。

神轉折——一個人一張嘴瓦解秦晉大軍

這時有人為鄭文公推薦了一個叫燭之武的厚黑學專家,據說他忽悠人的本事很厲害。話說這鄭文公也沒抱太大希望,權當是死馬當活馬醫,於是就跑去找燭之武幫忙。

燭之武因為自己多年來不受鄭文公重用,所以一開始不願意去,還和鄭文公發起了牢騷。但經不住鄭文公求情,最後同意去去會一會秦穆公。

於是燭之武連夜出城,緊趕慢趕跑到了秦軍大帳,秦穆公接見了他,或許他想看一看這位說客能玩出什麼花樣。

見面後,燭之武也不繞彎子,直接說了下面這些話:

  1. 你們兩位大佬合夥來找我們鄭國的麻煩,我們知道自己要倒黴了,但是如果我們捱揍對你有半點好處的話,我也不會大半夜的不睡覺跑來打擾你了。
  2. 因為你動腦子想一想啊,西安離鄭州這麼遠,又不通高鐵,晉國打我們你跟著瞎參合幹什麼呢?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別忘了我們中間還隔著東周和晉國呢,鄭國滅亡後,晉國國土就大大增加了,而你卻撈不到好處。
  3. 而且晉文公已經是霸主了,如果再吞併鄭國,實力將進一步碾壓你哦!說不定,晉國下一步就要揍你了!為今之計,你應該幫著我們和晉國對著幹,而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燭之武一席話說的秦穆公一愣一愣的,冷汗把衣服都打溼了。秦穆公心想,這哥們說的是啊,晉文公那個糟老頭子心眼壞得很,上次許諾送給我的幾塊地盤最後也沒有兌現。

當然了,您要以為秦穆公僅僅就是被這幾句話給唬住了而撤兵的,可就太小看他了。

秦穆公是什麼人呢?他可是春秋霸主之一,雖然對此存在爭議,但至少說明這是位有野心的君主。

秦穆公知道,秦國將來想要東出逐鹿中原,必須經過晉國,秦晉將來必有一場決戰。如今自己幫著晉國搞擴張,幫他們踢開進一步雄霸中原的絆腳石,還天真的以為能從晉國那裡分到一杯羹,實在是失策啊!




(圖為秦穆公劇照)

於是秦軍連夜撤回去了,不但撤軍了,還留下一支軍隊協同鄭國防禦作戰。

第二天天亮後,晉國偵察兵發現秦國人連招呼都不打一聲自己跑回去了,而且還留下一支部隊和昔日的盟友對著幹。氣的晉文公的舅舅子犯想要立刻攻城,你慫了,我們單幹還不行!

最後還是外甥晉文公比較成熟,他說:“算了吧,反正現在我們也不佔優勢,又沒有輿論支持,倒不如賣老秦一個人情,這一趟就當我請大家公款旅遊了,咱也撤吧!”

於是鄭國人驚奇地發現城外的幾十萬大軍竟然不放一槍一炮,後隊變前隊心甘情願地回家了,而弱小的鄭國居然憑藉一個人一張嘴勸退了幾十萬大軍,成功化解了亡國危機!

我覺得,這次還沒開打就結束的戰爭,不得不歸為一次戰場神轉折,你說呢?



有意思的是,公元前375年鄭國前腳活著進入戰國,後腳就被韓國滅掉了,而這韓國是晉國的三個主要繼承者之一,所以鄭國到底還是被晉給滅掉了。

燭之武之所以能夠讓鄭國轉危為安,其實是鑽了大國之間需要相互制衡的空子,鄭國雖然沒有被滅掉,也不過是在強國之間的夾縫裡苟延殘喘而已。

由此可見靠嘴皮子雖然使這次戰爭發生了神轉折,卻不能讓國運發生轉折,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弱國如果不能發憤圖強,終將會被強者吃掉!


歷史中簡堂觀點君


由衷的感謝敬愛的頭條君舉辦這樣的活動,讓羚羊有這個機會參上,與諸位同道一起品評歷史。


步入正題之前,羚羊簡單說說我這次要“世界戰場神操作”的故事梗概,來自於中國古代,一場跟火有關的神操作戰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男人,這個男人的名字叫做朱溫。


毛主席曾經評論過朱溫,就是那句著名的評語:“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朱溫和曹操有很多共同點,比如他們都是處在大帝國的崩潰時代。都在北方折脫,東有吳,西有蜀,甚至還都大舉南下伐吳,卻都遭到失敗。更離奇的是,二人在北方都有一個實力遠強於自己的敵人,曹操有袁紹,而朱溫的一生死敵是盤踞河東的李克用。


朱溫和曹操也有一點不同,就是曹操最終消滅了袁紹統北方; 而朱溫始終啃不下李克用,到了兒子輩兒,朱溫的“豬狗”兒子被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掃蕩得精光不剩。


原因出在哪裡?


答案有很多,因為是問答,羚羊今天就只從一個角度來切人,那就是度量。換言之,朱溫的度量遠不如曹操。


曹操與袁紹是敵人,但也是生死之交的朋友;而李克用本來也有可能成為朱溫的兄弟,但場心胸狹隘的大火,硬生生把李克用燒成了世上最恨朱溫的人。


而這一切,都源於朱溫的度量,和近乎賭博式的縱火殺人。


只是結果很透憾。


朱溫的殺人計劃沒有得逞,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徹底斷送了朱溫做曹操第二(至少一統北方)的美好夢想。


一個叫上源驛的驛站,記載了這場雖然不顯名華夏卻驚心動魄的恐怖夜宴。而那一場熊熊的火光,甚至可以稱為改變了中國歷史後一千年的進程。羚羊為什麼敢這麼說呢?


道理很簡單:五代,除了朱溫的後梁,其餘的四代即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是出自晉王李克用的河東軍政集團。如果朱溫能燒死李克用,那麼歷史就不可能出現五代,而取代五代的北宋,更不可能出現。


如果沒有北宋的出現,金、南宋、元、明、清都不可能出現。。。(這個腦洞我開的還是可以的吧,O(∩_∩)O哈哈~)


接下來步入正題,事情還要從朱溫背叛黃巢歸唐的故事講起。


01 烏鴉與狐狸


話說朱溫炒了黃巢的魷魚,但是他的反水,對於唐朝平定整個黃巢起義的重要性來說,只能排第二。這第一是誰呢?

正是來自河東的李克用。


這一點,從黃巢起義平定之後唐廷的論功行賞就可以看出。

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得到了天下重鎮河東,河東治所在太原府。太原府為大唐三都之一的北都,政治級別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

朱溫雖然得到了宣武節度使,一躍成為一方節帥,但宣武鎮的治所在汴州(開封),汴州只是河南道的首府,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相比李克用的河東鎮高下立判。


不僅如此,李克用名正言順佔據河東還有三大好處。

李克用本就是山西人,世代為沙陀族首領,部族盤據山西已有三代,祖父朱邪執宜、父親李國昌(賜姓李)都為山西地區武官,此為人和。

俗話說金角銀邊草肚皮,在亂世,三晉大地表裡山河自成一脈,而且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拿下山西對整個華北平原都是居高臨下,佔盡地利。

黃巢起義之後,唐廷與藩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天下重新洗牌,五代十國的大幕拉開,這是天時。

反觀當時的宣武鎮,史載“連年阻飢,公私俱困,帑廩皆虛,外為大敵所攻,內則驕軍難制。”朱溫本是宋州碭山人(今安徽宿州碭山縣),一外地人而且是草根出身,去汴州這種四戰之地的治所,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人頭落地,遠不能和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李克用比。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唐廷給朱溫的封賞開局難度是hard,而給李克用封賞的開局難度是easy。

△朱溫


接下來我們說說朱溫和李克用二人的初始關係,兩人在剿滅黃巢軍的時候,多次協同作戰,而且是令人矚目的,因為他們二人戰功最高,可以稱為“掃黃雙星”。所以李克用對朱溫感覺還不錯,是一個能打的戰友,當然這只是李克用的錯覺,畢竟沙陀人沒有那麼多心眼,覺得朱溫是個可交之人。朱溫心思可賊著呢,是個被毛主席評價比曹操還狡猾的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朱狐狸”。朱溫表面上跟李克用稱兄道弟,內心裡巴不得李克用趕緊去見玉帝。


“朱狐狸”內心裡早就一個大算盤,他素有稱帝的野心,知道欲平天下,兵強馬壯的鴉軍(李克用年少時就很驍勇,軍對中稱他為“李鴉兒”,所以李克用率領的沙陀軍別稱鴉軍,還有一說是因為沙陀軍皆穿黑衣黑甲)是他難以邁過的阻礙,所以“朱狐狸”心裡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殺掉“李鴉兒”,為將來一統天下,除掉一個勁敵!


02 狐狸的套路


“朱狐狸”計劃對“李鴉兒”動手的時候,“李鴉兒”正在河南道境內對失魂落魄的黃巢進行最後的追殺,但因為鴉軍的糧草補給沒有跟上,還是讓黃巢僥倖給跑掉了。因為汴州是自己回太原的必經之地,所以大大咧咧的“李鴉兒”路徑汴州時,決定在老戰友的地盤上補給一下。


獵物自己上門,“朱狐狸”笑得合不攏嘴,親自到城外迎接“李鴉兒”,二人稱兄道弟,好不親熱。


上源驛的主廳內燈火輝煌,“朱狐狸”安排的鼓樂隊正搖頭晃腦地吹奏著凱旋的音樂,一對美麗舞女的曼妙身姿在“李鴉兒”面前晃動著,“李鴉兒”做在上首,“朱狐狸”坐在旁邊,不停地敬酒,吹捧著“李鴉兒”驅逐黃巢的不世之功,“李鴉兒”眼中已經醉意迷離,而“朱狐狸”嘴角勾起了一抹狡黠的笑意:因為為了不讓“李鴉兒”逃出生天,“朱狐狸”可是煞費苦心,他早已吩咐部下楊彥洪用戰車和樹柵把“李鴉兒”有可能逃出的路線紛紛堵死,然後萬事俱備只欠一把火,大事可成。



一切都非常順利,“李鴉兒”明顯喝多了,在“朱狐狸”的勸說下“李鴉兒”被扶到房間裡休息,鴉軍的將領們在“朱狐狸”的算計下也都喝得爛醉如泥,史載“從者皆霑醉”,,尤其是“李鴉兒”的貼身侍衛長陳思洪以及其他三百親兵也都被安排了,“朱狐狸”覺得時機到了,對早已蓄勢待發的兄弟們使了一個眼色,一根點燃的蠟燭置於帷帳之下。。。


可惜“朱狐狸”千算萬算,卻漏算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好酒啊。“李鴉兒”的親兵裡有以薛志勤、史敬思、郭景銖為首的這麼十幾個人壓根滴酒不沾,所有他們神志異常清醒。


大火起來後,“李鴉兒”還在睡夢中,郭景銖看情況危急,直接把“李鴉兒”從床上拽下來,用涼水給澆醒了,大聲對“李鴉兒”吼道:“朱溫今天要咱們的腦袋!”一身冷汗徹底解掉了“李鴉兒”的酒意,然後開始用最難聽的話語問候“朱狐狸”的八輩祖宗,但在此時,上源驛的周圍,沖天的火光早已堵死了“李鴉兒”的任何一條生路。

更要命的是,數不清的汴州兵揮舞著手中的刀槍,吶喊著要拿下“李鴉兒”的人頭請功。“李鴉兒”絕境之中,更顯悍勇,每一支羽箭都例無虛發,轉瞬間十九個鮮活的汴州兵被送去見了玉帝。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狂風呼嘯,火勢更加兇猛,“李鴉兒”和匆忙應戰的三百親兵們左衝右突,都被隔絕在了火場中。看這漫天的火光,“朱狐狸”放聲大笑,即將除掉“李鴉兒”這個勁敵,中原霸主之夢,觸手可及。。。



03 飛火神鴉


但一場令“朱狐狸”完全沒有料到的神操作發生了,“會大雨震電,天地晦冥”,傾盆大雨瞬間就OK了“朱狐狸”費盡心機的“烤鴉火場”,已經都在閉眼認命的“李鴉兒”驚喜地奔跑著狂呼道:“天不亡我也!”


藉著強力的閃電,黑夜與白晝在來回切換,“李鴉兒”看到了逃生的道路,伴著轟隆的雷鳴,三百親兵以死相搏,強勢突圍,終於力保“李鴉兒”逃出生天,用繩索翻出汴州城,揚長而去,留下了“飛火神鴉”的威名。

△李克用


這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朱狐狸”的部將楊彥洪告訴朱溫,沙陀人騎術高超,慌亂之下一定會優先選擇騎馬逃生,只要發現有騎馬的逃離,就地射殺,不要猶豫。


“朱狐狸”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李鴉兒”身邊的親兵只有騎馬的全部被殺,不過諷刺的是,楊彥洪為了追擊“李鴉兒”,慌亂之中也騎了馬,結果電閃雷鳴的雨夜,“朱狐狸”沒有看清他的面目,也被一箭射殺。


04 糾纏的命運


“李鴉兒”逃回駐紮在城外的鴉軍大營,咬牙切齒地要發兵與“朱狐狸”決一死戰,最後還是劉夫人拉住了丈夫,勸他不要意氣用事,“李鴉兒”經過深思熟慮後,親自寫信給“朱狐狸”,討要個說法。


真要兩軍交鋒,在戰場上正面對抗數萬鴉軍,“朱狐狸”即使在自己的地盤上,也未必有多大的勝算。經過盤算後,“朱狐狸”向“李鴉兒”解釋,所謂的解釋,其實就是像司馬昭殺了曹髦,把鍋甩給了成濟一樣,“朱狐狸”依葫蘆畫瓢,把鍋甩給了倒黴的楊彥洪,說這一切都是他的主謀,與自己無關,而且死無對證。


“李鴉兒”當然不會相信“朱狐狸”的鬼話,因為這裡畢竟是“朱狐狸”的地盤,貿然交鋒,損失一定不小,昨晚已經失去了三百親兵的“李鴉兒”,心有餘悸,經不起再多的傷亡了,暫時嚥下了這口氣,在“朱狐狸”小心翼翼的目光注視下,“李鴉兒”也小心翼翼地離開了汴州地界。


回到太原,忍無可忍“李鴉兒”連上八表入長安,一方面強烈控訴“朱狐狸”的卑鄙無恥行徑,請求朝廷廢黜“朱狐狸”的官位,另一方面與朝廷談條件,若果下次朝廷再詔令各藩鎮出兵,鴉軍毫無二話必定第一個響應號召出兵助陣。雖然唐廷知道“李鴉兒”受了委屈,但是黃巢之後,大部分逆賊都投到了蔡州的秦宗權的麾下,如果拿掉“朱狐狸”的官職,“朱狐狸”會不會與秦宗權合流?剛好兩人都是出身於黃巢軍,這後果得考慮。


於是朝廷只能和稀泥,勸“李鴉兒”以大局為重,晉封“李鴉兒”為隴西君王,勉強安撫住了他。


但在“李鴉兒”李克用的心裡,這事兒可遠遠沒有結束,從此這天下最恨的人就是這個“朱狐狸”朱溫。在“朱狐狸”掃平中原諸勢力的時候,位於西北方居高臨下的“李鴉兒”就經常背後捅刀子。每次只要“朱狐狸”的敵人向“李鴉兒”求救,“李鴉兒”都不惜血本發兵救援,目的只有一個:報仇!

一場大火,使“朱狐狸”與“李鴉兒”的命運糾纏在了一起,也斷送了北方一統霸主出現的可能性,更打開了五代十國亂世更迭的潘多拉魔盒,這個令後世膽寒的黑暗時代,從狐狸與烏鴉的血海深仇開始!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和關注,我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的食指“點江山”,專注隋唐五代史,業餘網文寫手,致力於弘揚傳統歷史文化!】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試想一下,當你指揮的軍隊遠不如敵方,只能負隅頑抗時,天上掉下來的隕石砸入敵方陣營,你順勢擊敗敵方,這算不算神轉折?

這並不是玄幻小說的情節,在王莽篡位後建立新朝,推動一系列不合時宜的改革導致天下大亂,各地出現多隻起義軍反對新朝統治,其中最大的兩股勢力是綠林軍和赤眉軍,吸引著天下有雄心的人士加入,包括漢朝宗室,其中就有東漢劉秀,時任偏將軍。



王莽於公元23年派兵鎮壓起義軍,新朝軍隊擁兵43萬,號稱100萬,將僅有1萬軍隊的綠林軍圍困在昆陽,劉秀趁亂突出重圍去搬救兵。綠林軍在被長期圍困的局勢下,雖然多次擊退新朝軍隊的進攻,但是始終無力挽回局面。

守衛昆陽的王鳳甚至多次投降,新朝軍隊一概不理之。劉秀突圍後奔波多地召集軍隊,也不過萬人,數量上遠遠不如新朝軍隊。當劉秀率軍抵達昆陽時,面對的形式是,佔據絕對優勢的新軍將昆陽圍困的水洩不通,隨新軍出征有王莽上林獸院的老虎、豹子、大象、犀牛等猛獸,時時發出令人膽寒的嘯聲。



按照正常的劇情,接下來就是劉秀奮力作戰,但是寡不敵眾戰死,昆陽城為新朝軍隊所破,王莽順勢平定天下,農民起義運動陷入低潮期。但是在劉秀這位透露著逆天改命的光環的人面前,號稱穿越者的王莽也無力抗拒。

《後漢書 光武帝紀上》記載: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意思是,夜間有隕石砸入新軍陣中,白天有烏雲像山一樣倒向大營。在迷信思想濃重的古代,這意味著上天拋棄王莽,新朝天命不再。



隕石與烏雲的異像,讓新朝軍隊徹底失去了軍心,劉秀順勢裡應外合擊敗了新軍。最慘的是,新軍在逃跑中,遇到了“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在劉秀追兵和天氣的雙殺下,新軍潰不成兵,幾乎全軍覆沒。

更大的影響在於,昆陽之戰以後,新朝主力軍喪失殆盡,王莽再也無力鎮壓起義軍,僅幾個月後,新朝滅亡。而此戰中,劉秀以其勇武的表現脫穎而出,獲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歷,為日後重建漢朝建立了堅實的基礎。此戰後僅2年,30歲的劉秀建立東漢王朝。



所以突如其來的隕石,滅亡了新朝,推動建立了東漢,繼而影響了近200年的中國歷史,堪稱戰爭史上的神轉折。在古代,由於人類認知世界的方法有限,對於隕石等這種正常天文現象,通常會被認為是上天的指示,當這種現象碰巧發生在戰爭中,會發生不經意的效果。



在西方也同樣有類似的例子。公元前6世紀前後,波斯高原興起的米底王朝逐步對外擴張,兵鋒直至小亞細亞,與呂底亞王朝爆發激烈的戰爭,雙方在柯孜勒河附近展開長期的攻伐,善後持續5年左右。在某一天,兩軍正廝殺正酣時,太陽的亮度逐漸減弱,星星也現出身影。雖然不就太陽重現人間,但是兩國都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遂罷兵回營,一場持續多年的戰爭居然被一次日食給終結了。

這場戰爭根據《希波戰爭史》的記載和後世對太陽軌跡的推測,發生於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在天文異像面前,古代無論東西方,都將其和天意或者神的警示聯繫在一起,形成戰爭史上的神轉折。




L夕惕若


這一場戰爭,處處充滿了轉折


1221年,速不臺和哲別穿過格魯吉亞東部,進入達吉斯坦附近的打耳班山口。從這片峽谷中走出,蒙古人眼前一亮,目光所到是一片大草原。(馬匹有補給了!)


主宰這片草原的是西亞的遊牧民族欽察人。蒙古人見到他們,感覺見到了統一之前的蒙古。欽察人一見蒙古人出現在他們的草原上,立刻邀請了高加索地區的勒斯基人、切爾克斯人、阿蘭人等幾個民族,準備與蒙古人大戰一場。

哲別和速不臺一見,打群架自己人數不夠。倆人派使者去見欽察人酋長:你們是突厥人,我們也是突厥人,突厥人不打突厥人!你不要幫那些龜孫,我們去把他們給幹了!好處咱們平分。欽察人酋長一想,這不是“天上掉披薩”嗎?稀裡糊塗的就答應了。(這就同意了?)


兩軍開戰後,欽察人果然就在旁邊看著蒙古人把勒斯基人等盡數消滅。蒙古人把戰利品送給欽察人,欽察人就高興的屁顛屁顛地回家去了!剛走了沒幾步,背後蒙古人就殺了過來。欽察人被殺得大敗,酋長也被俘虜,剩下的人跑到基輔羅斯那裡。(你怎麼背後捅我一刀?)


羅斯就是今天的俄羅斯。蒙古人在接到朮赤派來的人馬增員後,立刻大軍壓境。當時的羅斯也是飽受欽察人侵害之苦,有些城邦便和欽察人聯姻。加利奇公爵就做了欽察人酋長忽灘的女婿。當老丈人向女婿求救時,加利奇公爵考慮到唇亡齒寒,就遊說基輔羅斯各城的諸位親戚們一起出兵。最後名義上的宗主密赤提思同意出兵。(幫助仇敵打欺負仇敵的仇敵)


蒙古人故技重施,想要繼續分化他們。結果派出的使者都被殺了。蒙古人開始派兵攻打。兩軍一開戰,蒙古人就跑,羅斯聯軍就在後面追殺。羅斯聯軍陣線拉得太開,結果被蒙古人各個擊破。這場大戰下來,羅斯聯軍幾乎全軍覆沒。據記載,蒙古人共斬殺“六王七十侯”,士兵“十不餘一”。(這麼多人竟然都被打敗了!)


密赤提思在得到蒙古人同意“獲得體面的待遇”後投降。速不臺將密赤提思等貴族捆綁,在身上壓上木板,速不臺等蒙古將領坐在上面飲酒。密赤提思等人被折磨了兩天,骨斷筋折之後,才痛苦不堪地死去。(早知道是這麼個體面,我就不投降了!)


蒙古人橫掃欽察馬踏羅斯的消息,立刻震驚歐洲。羅斯諸城邦惶惶不可終日,和穆斯林鬥得焦頭爛額的基督世界彷彿末日來臨。就在他們等待末日來臨的時候,蒙古人忽然消失了。蒙古人消失的就像他們來得一樣突然,至今令歐洲人大惑不解。(怎麼不打招呼就走了?)

注:據說哲別等人西征時,成吉思汗命令他們三年內回師。


等到完全確定了蒙古人神秘消失,歐洲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羅斯諸城邦抵抗蒙古的聯盟立刻瓦解,各自為政鉤心鬥角,沒有任何的抗敵準備。這時候,蒙古人又來了,來的還是那麼突然,而且都是各首領的長子帶兵。(怎麼又來了?)


整個羅斯全境失陷,一座座城市被屠戮,十室九空,慘不忍睹。之後波蘭、波西米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逐一失陷。等到西歐奧地利大公腓特烈、路易九世等人準備做最後的殊死一搏時,蒙古人又走了!(怎麼又走了?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地打一架了?)

注:窩闊臺死了。


東歐剛喘了一口氣,“山中老人”的阿薩辛又開始緊張起來了。“山中老人”在鷹巢中大發雷霆:“怎麼又跑我這兒來了?”這次旭烈兀帶來了火藥,而且還用拋射裝置發射。威懾西亞百餘年的阿薩辛在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瞬間瓦解。(旭烈兀嘿嘿一樂:“你有神功,我有科學!”)


之後巴格達被整整屠城17天,西亞的基督徒們紛紛前來投效。旭烈兀一路直逼埃及。此時蒙古人已經佔領了埃及的門戶加沙,先頭部隊開過了西奈半島。如果征服埃及,歷史上第一個由東亞民族建立的橫跨亞非歐的帝國即將出現。這時,蒙古人又撤退了!(這個時候怎麼又走了?)


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死了,據說是被“砲風所傷”。旭烈兀聞訊撤兵,爭奪汗位。釣魚城的這一炮,徹底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歷史發生了神奇的轉折。(宋朝:好像作用不大;西方:謝謝釣魚城兄弟們!)


旭烈兀臨走,留下了愛將怯的不花。怯的不花只有一萬人,最終被俘身亡。怯的不花臨死說:“旭烈兀會回來給我報仇的!”嚇得他們趕緊做好準備,但是左等右等蒙古人也不來。(你們怎麼又不來了呢?)



【每篇文章都是腦中迸出的小火花。】


寄暇學宮


1762年初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無比絕望,六年的時間裡,他帶領這個小國孤獨的挑戰著整個歐洲基督教世界。哈布斯堡帝國、法國、沙皇俄國、西班牙,他贏了一仗又一仗,可是敵人似乎無窮無盡。回頭看看在漢諾威全程掛機打醬油的盟友英國,曾經無比中二的老腓只能搖頭嘆氣。

現在反普魯士盟軍已經向柏林進發,自己的國家已經沒有繼續戰爭的能力,波羅地海最後的出海口科爾貝格也在俄軍的猛攻中陷落。外無強援,內無出路,腓特烈同志覺得是時候結束自己的生命了,戰敗被俘的恥辱是絕不能接受的。他提筆給自己的姐姐威廉敏娜伯爵寫了一封信,當做交待後世,甚至他已經做好了自殺不成而被俘的準備:

假如我戰死了,一切事務必須絲毫不變地照常進行,……假如我不幸被俘,嚴禁為我個人抱有絲毫顧慮,或者對於我在被俘期間所寫的片紙有絲毫準重。

寫完信的腓特烈二世疲倦的閉上了雙眼,近五十年的人生自己不停的抗爭著。少年時抗爭父親包辦的婚姻,和好友出逃英國被抓獲,害的好友被殺;青年時接過王位,抗爭對士兵的不公,解散父親創建的巨人軍團,贏得了“士兵國王”的美譽;再後來,他代表自己的國家抗爭歐洲的權力分配,他要更大的權力,甚至不惜訴諸戰爭。現在戰爭已經打了六年,國家和自己都已經疲憊不堪,自己似乎又一次上演了古希臘的英雄悲劇,也好!那就轟轟烈烈的戰死吧!日耳曼永不屈服!

親衛敲門的聲音打斷了腓特烈二世的沉思,進門後衛兵遞給他一封信,俄國送來的。憤怒攫取了腓特烈全部的神經,他向衛兵怒吼:“俄國佬想羞辱我嗎?!我們還沒有戰敗!我和我的王國會戰鬥到最後一刻!”

衛兵神色古怪:“陛下,不是勸降的,新任沙皇彼得三世宣佈俄國退出戰爭,並且切爾尼謝夫將軍帶領那兩萬精銳俄軍將轉交您來指揮。”

腓特烈的臉瞬間變成了大寫的囧字:“卡爾(彼得三世的德文名字)的腦子壞掉了?”

衛兵:“沙皇陛下請特使轉達向您的敬意,他說是您忠實的崇拜者者,不能允許向您舉起刀劍。”

受不了這種強烈轉折打擊的腓特烈有點眩暈,他遲疑的問衛兵:“就是說進攻我們的主力部隊現在變成了我們的人?這仗我們翻盤了?”

衛兵點頭:“是的,陛下!”

腓特烈實在受不了畫風如此快速的轉變,幸福的暈了過去。就這樣,被稱為“勃蘭登堡王室奇蹟”的事件發生了,腦殘粉拯救了一代名將腓特烈大帝。七年戰爭的勝利讓普魯士一躍成為歐洲五大強國。

我還能總結什麼?看多了歐洲歷史,我只能說邏輯什麼的都是扯淡,在那幫思路清奇的歐洲佬身上,啥事兒都可能發生。當然,即使在以扯淡著稱的歐洲史裡,這麼扯淡的翻盤也是奇蹟,只能是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


歷史吐槽機


昆陽之戰,被毛澤東列為古代最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的典範。

介紹下雙方的代表人物以及軍備實力,

漢軍方主將王鳳,偏將軍劉秀(當時也就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率領人數不足兩萬。

王莽軍代表人:主將大司空王邑(王莽的叔伯兄弟)、大司徒王尋。率領人數六十萬號稱百萬。

先是王莽的大軍把王鳳,劉秀圍在了昆陽城中。

昆陽城裡的人被這麼多王莽軍圍住,他們還要商議應對政策。當時劉秀也參加討論,但是,他僅僅是一個偏將軍,沒有發言權。

在會上,那些說話算數的人總是說不到點上,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想放棄抵抗,然後逃跑。

劉秀聽了很著急,他就說了一下自己的意見。

劉秀一發言,管事的領導就不高興了。

他們看了劉秀一眼,這位老兄是誰?我們是在討論大事,那裡是阿貓阿狗的都可以隨便發言的?

劉秀聽了後,笑了笑一走了之。

這時候軍情告急,昆陽城被圍了水洩不通,跑是跑不掉的,在沒有辦法就只能等死了。沒辦法這些人,只好把剛走的劉秀叫來。

劉秀也沒拿架子,劉秀告訴他們,我們肯定不能撤退,若是撤退在後方南陽的漢軍就會全部陣亡。當時漢軍主力在攻打南陽宛城。

不能撤退只能對抗了,但是,目前昆陽城裡只有一萬人馬。這一萬人怎麼對抗六十萬敵軍呢?大家都等著劉秀回答。

劉秀說,我們附近有援軍,等到了夜裡,我帶幾個人悄悄出城,請求援助,你們在昆陽城裡誓死不投降就可以了。

沒辦法也只能這樣了,劉秀到了夜裡趁著夜色帶領十幾個人突圍了出去。

王莽軍主將王邑把昆陽城圍住後,又是搭瞭望塔,又是挖地道,看來他是想把昆陽城裡的人一網打盡呀,這時候嚴尤建議王邑,昆陽城這麼少人,我們沒必要打他們。漢軍的主力在南陽,我們直接去攻打他們主力才是正事。

王邑開始裝逼了,我有六十萬大軍,昆陽城這麼少人,我都沒把他們給滅了,這要是傳出去,別人不笑話死我呀。我要把他們殺個一乾二淨才有面子。

很明顯嚴尤的話是對的,王邑沒聽。他開始下令攻城。

昆陽城裡的王鳳一看敵軍的這個陣勢,他不想守城了,他讓人傳話給王邑,我投降不打了可以嗎?

王邑的回覆是,我們瞭望塔都搭了,地道也挖了。你這時候說投降晚了,這個仗必須打,不能投降呀。

這時候嚴尤又開始勸王邑,見好就收吧,去打南陽的主力才是正事。王邑不聽,堅持要打,還好昆陽城很堅固,他們一時半會拿不下來。

到了夜裡劉秀請援軍來了,有多少人呢?

援軍不足一萬人。

劉秀先從這一萬人中挑選了一千勇士,劉秀想用這一千人去挑戰王邑。

王邑那邊一聽劉秀援軍到了,先是一驚,然後一聽一千人。

王邑就笑了。

隨後王邑帶著幾千人去和劉秀幹仗去了,在王邑看來自己幾千人滅個劉秀的一千人還不是輕飄飄呀。

兩千對戰,劉秀率先殺入王邑軍中,劉秀身後的人一看,平時膽小如鼠的劉秀竟然如此勇猛,也都衝入了敵軍中。

結果,王邑軍大敗,王邑逃到了軍營。

劉秀試了試王莽軍的戰鬥力,結果不怎麼樣,他想挑選三千亡命之徒在夜裡偷襲王莽的大軍。

當然劉秀的一舉一動王莽是都有察覺的,他知道了劉秀的動向後,就挑選了一萬人來對抗劉秀,上次他覺得自己沒發揮好,這次只要劉秀敢來,就不能讓他活著回去。

因為劉秀只來了三千人,王莽為了防止軍中六十萬人出現混亂的局面,就特意下了一條命令。我們這一萬人去和劉秀打仗,沒有我的命令,你們就待在大營,誰都不許出去。

就是這條命令把王邑送上了不歸路。

劉秀選好三千亡命之徒後,就散步了個謠言,說宛城漢軍主力已經把城池攻破了正在趕來援助我們。

然後他們就出發了,三千人對一萬人。

結果王邑這個蠢貨又被劉秀乾的找不著北。還是在夜裡,黑燈瞎火的,王邑的人馬吃了敗仗開始逃。

劉秀就率領軍隊殺入了王邑的軍營中,這時候昆陽城裡的王鳳也帶著人馬殺了出來。

一時之間火光沖天,殺生驚天動地。

王邑的大部隊以為漢軍主力到了,又沒聽到主將王邑要出軍的命令,他們找不到主將以為王邑戰死了。

為了逃命六十萬大軍一時之間亂套了。很多人在亂軍中被踩死。

就這樣,王邑的六十萬大軍一夜間,逃的逃死的死。大司徒王尋還戰死了,王邑帶著幾千人逃跑了。

大致經過就是這個樣子。


史學達人


神轉折的戰役貌似挺多的,想一想甚至覺得不可思議,寫小說都不敢這麼寫,但歷史就這麼發生了,所以看什麼小說啊,看歷史多有意思!

1、我允許你先跑39米

網上有這麼一個梗,我有40米長的大刀,我先讓你跑39米,我是不是很仁慈啊?

但這種人往往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對面也有刀,大概也40米。

半渡而擊就說的這件事。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攻打宋襄公,兩軍戰於泓水。中間隔條河,宋軍在河這邊準備好了,楚軍沒過河,有人勸宋襄公等他們半渡而擊,宋襄公一聽:那不行,那太沒素質了,我是有頭有臉的人,必須講道理,咋能幹那事呢?我讓他們先跑39米!然後楚軍過河,宋軍大敗。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孔子為啥總待業,因為儒家真的不適合當時的社會環境。

2、本想淹人反被淹

韓趙魏三家分晉,很著名的晉陽之戰。這一戰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意思。

智伯先問韓康子和魏恆子要地,老韓和老魏不想當出頭鳥,都給了,智伯又問趙襄子要,趙襄子這人很牛逼,就是不給,然後智伯就把趙襄子堵在晉陽城裡了,智伯在城外大喊:趙襄子,開門啊,你有本事不獻地,你有本事開門啊,別躲在裡面不出聲,我知道你在家!老趙沒理他,智伯操了,引晉水灌城。老趙一看,暗中跟老韓老魏碰了個頭,三人轉頭就放水把智伯淹了。

智伯正做夢呢,還以為側漏了,結果就被咔嚓了。老趙還把智伯的頭骨做成酒器:叫你淹我,勞資天天淹死你!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淹死的都是腦子進水的。

3、十萬個為什麼之冬天為什麼刮東南風

別被《三國演義》忽悠,歷史上赤壁之戰那場風不是諸葛亮借來的。

這個問題高考前地理課上我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們知道,我國氣候冬天刮西北風,可赤壁之戰是大冬天。最後得出的結論大約是:一個小高壓在赤壁以西形成,並逐漸向東移。當此反氣旋經過赤壁地區時,赤壁地區受其影響,晚上大霧,白天晴好。當此反氣旋移動到赤壁地區以東時,赤壁地區在其作用下,盛行東南風。

當然曹軍可能不學地理,但孫劉聯軍裡有地理學霸,於是那一夜,你沒有拒絕我,那一夜,我燒死了你。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每晚七點半,請準時收看天氣預報。

4、成語創作大戰

有這麼一場戰爭,創造了大量的成語。東山再起、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屐齒之折····

這就是以少勝多著名戰役:東晉淝水之戰。

我們就從這幾個成語說起吧。

謝安本來已經退圈了,因為這場戰爭,於是C位復出,叫東山再起。開戰前,苻堅很牛逼的說:把我們的馬鞭扔江裡,長江就斷流了。意思就是他人多,他覺得自己挺牛逼,結果一打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先頭部隊直接被偷襲了,苻堅再看敵軍陣容,草木皆兵,漫山遍野到處都是人。後來潰敗逃跑的時候,聽見風聲鶴唳,苻堅嗷的一嗓子:媽呀,敵軍追來啦····我覺得苻堅肯定不敢看恐怖片,心理素質不好。但東晉那邊就很屌了,謝安侄子謝玄在前線贏了,捷報回來的時候,謝安正在下棋,他很裝逼的繼續下完棋,把棋友送走,回來的時候,一步兩步,一步兩步,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結果把鞋跟崴斷了。

這段歷史···話說謝安和苻堅同志,你們兩是語文老師派來的吧?

5、奈何一回頭塔沒了

本想出去拿五殺,一回頭塔沒了····這尷尬不尷尬?最尷尬的是,還被隊友殺啦···

據說金主完顏亮被柳永一首詞忽悠了,什麼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於是完顏亮就想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然後就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打到長江北岸。這特麼都打到家門口了,你說可怕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沿江官員都跑了,部隊連主帥都沒有,只有一個文官虞允文在指揮!

按說完顏亮已經在準備運動鞋和衝鋒衣登吳山了,萬萬沒想到,南宋軍民一心,居然把他們擊退了?這還不鬱悶,鬱悶的是,家裡傳來消息,堂哥篡位啦,還把自己廢成庶人。倒黴的完顏亮進退維谷,家是回不去了,南宋也打不下來,正在他睡不著心口悶腦闊有點昏的時候,他被部下殺死了。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隊友坑才是真的坑!

6、生命中的兩場大風

也許世上還真的有天選之人這種說法,比如明成祖朱棣,如果說他遇到的第一場大風是個奇蹟,那第二場大風怕是神蹟了。

白河溝之戰:靖難之役中,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隊在白溝河進行作戰。朱棣被人前後夾擊,燕王三易其馬,箭用光了就用劍,幾次差點被俘,危急關頭,忽然吹來一陣大風,將建文帝方將旗吹斷,就在這震驚的一瞬間,朱棣遂乘機以精騎突出繞其後乘風縱火,揮師猛攻,建文帝軍隊潰散,燕師乘興追擊,再敗其軍,殺溺蹂躪死者數萬人。白溝河之戰是決定性的戰役。此後,建文帝再也組織不起來大規模的軍事征討。

夾河之戰:建文帝三年,朱棣與盛庸夾河作戰。盛庸大軍據西南,燕師控東北,激戰半日,互有勝負。突然東北風大作,塵沙飛揚,燕師乘有利之風勢,從左右兩翼橫擊,盛軍敗逃德州,死傷10餘萬人。

可能風神覺得影響凡人打架挺好玩吧,就好像我們吹一口氣,把一隻準備回家的螞蟻吹到離螞蟻洞十萬八千里的地方。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舉頭三尺有神明。

下班了,不扯了。

---------丸---------


祁門小謝


中國古代打仗就有兩件“神轉折”事情發生,一是忽必烈渡海遠征日本,另一個是明末李自成與吳三桂、滿清多爾袞的山海關大戰,因為都有至今讓人不得其解的“神風”出現。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蒙元帝國多次遠征日本折戟“神風”

元世祖忽必烈大帝挾蒙元帝國征服四方的曠古絕今神威,早年曾五次派出使臣欲使日本不戰而勝臣服大元。最早是在1266年8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裡德、禮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結果由於高麗嚮導引領不力未能到達日本。次年六月,忽必烈再派裡德等出使,誰知日本國執政的鎌倉幕府拒不答覆元朝國書失敗而歸。後來的三次可想而知,日本依舊是軟硬不吃,一概將使臣拒之門外。忽必烈大帝聖心大怒,決意使用武力征服日本,這就有了兩次比較大的遠征戰爭。


第一次遠征日本:文永之役

1274年,忽必烈設立徵東元帥府,以忻都、洪茶丘為都、副元帥,率軍25,000人,戰船900艘出征日本。元軍面對日軍的頑強抵抗,初戰僅獲得小勝。而後的戰況只能用人算不如天算來概括,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如秋風掃落葉,將大部分戰船毀壞殆盡,元軍久戰不勝已成疲憊之師只得倉促撤回。

第二次遠征日本:弘安之役

1275年2月,忽必烈派出的使臣禮部侍郎杜世忠等一到日本,就被鎌倉幕府處死,五年後消息才傳回。再次被震怒的忽必烈決心踏平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徵調軍隊(包括結集南宋新附軍),成立徵東行省(亦稱日本行省)主持征伐大計。


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軍兵分兩路遠征日本。一路是由徵東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和都元帥金方慶,率蒙、漢、高麗軍4萬人組成東路軍,乘戰船900艘。一路是由行省右丞相阿塔海、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張禧等率新附軍及強行徵發來的江南士卒共10萬人組成的江南軍,乘戰船3,500艘。二路大軍初戰攻擊互有勝負,不久又陷入苦戰。八月初一夜,一場颶風又從天而降,元軍大部分船隻沉沒,軍士溺死者無數,數萬士卒被俘。

其後元朝君臣又多次籌劃再行出征日本,終因種種原因前功盡棄。日本成了蒙元帝國唯獨難以征服的飲恨之地,至於日本嗜魔成性二戰作惡以“神風突擊隊”苟延殘喘,那就是後話了。

大順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山海關大戰敗於“神風”

1644年,註定是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奇詭一年。李自成大順政權、多爾袞後金、吳三桂晚明殘餘,在山海關構築了一個神奇大舞臺。

1644年陰曆4月22日,身經百戰的李自成大軍與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在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列成陣勢,大戰開始!但見萬馬奔騰,槍戟如林,飛矢如蝗,血肉橫飛,漸漸地大順軍佔了優勢,吳三桂勉力支撐,兩軍處於膠著狀態。突然從渤海海面吹來一陣大風,剎那間,揚塵蔽天,風雲變色,稍過後出現在李自成大順軍的成了以逸待勞的八旗子弟兵!一時間,疲憊的大順軍見清軍驟至,猝不及防,陣腳漸亂,傷亡慘重。《明史》記述此時遇到奇怪天象:天黑時突然颳起大風,吹向大順軍的陣營,沙石如同冰雹……無力迴天的李自成遂倉皇撤回北京,山海關之戰結束。




兩場“神轉折”就這樣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命運,日本免於成為蒙古帝國臣民進而自我膨脹成為二戰元兇,滿清登上華夏舞臺開闢了別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