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突然去世,慈禧为何让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

年少無知最瘋狂


光绪皇帝和溥仪都来自醇亲王府。光绪是醇亲王的儿子,溥仪是醇亲王的孙子。慈禧的妹妹嫁给了醇亲王当福晋,有这么一层亲上加亲的关系,是慈禧选定光绪和溥仪的第一个原因。


光绪入宫在慈禧手上日子非常难过。当醇亲王府得知溥仪也要入宫时,惊慌失措,认为慈禧已经弄死了一个醇亲王府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再弄死另外一个呢。


第二个原因是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养女。瓜尔佳氏的父亲是荣禄,本身就是慈禧的心腹大臣。


这两层亲疏关系加起来,足见溥仪成为继光绪后的下一任皇帝,有着天然优势。


但这些都不是主因。慈禧选择溥仪,是为了继续掌权。


从西安回到北京城后,慈禧和光绪的关系更加紧张。光绪皇帝的处境非常艰难,慈禧心里是知道光绪皇帝是活不了多久了。当时慈禧虽然也在生病,但对自己的病情较为乐观,


她考虑的重点在于,光绪之后,谁来做她掌权的傀儡呢?


无疑,年幼没有行事能力的幼童最为合适。


清朝宗室溥字辈中,年长的,就已经被排除在外了。3岁的溥仪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只是,慈禧也低估了自己和光绪皇帝的病情发展,她当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太婆了,病情反复很正常。光绪死后不到24小时,慈禧也死了。


成为末代皇帝的溥仪,从此被推上时代的浪尖。但自身无才无德,驾驭时代波浪。这一切的起点,都在慈禧的选择上。她果然又害了一个醇亲王府的孩子。


熊沾沾


光绪皇帝驾崩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酉时,他的驾崩在世人眼里是很突然,但是对于慈禧太后来说一点都不突然,一切都是她在安排。

慈禧太后在光绪去世的前一天就已经决定安排由三岁的溥仪继承大统,当她把继位人选跟维稳工作都安都排好之时也就是光绪要殡天之日。

十月二十日,慈禧发谕旨 :醇亲王载沣之子 溥仪,在宫内教养 ,在上书房读书,封载沣为摄政王。



十月月二十一日 光绪去世当天,慈禧太后接着 发布三道皇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 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着 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皇帝亲裁政事。



慈禧其实是经过反复权衡之后 才决定立溥仪为储君 载沣为摄政王。因为溥仪的话 既可以有一个成年人来制衡奕劻跟袁世凯,不让他二人联手起来。

而且能照顾到她的娘家侄女隆裕皇后,如果是按照张之洞的建议立醇亲王载沣为皇帝的话 ,隆裕皇后必然会大权旁落,那也意味着 叶赫拉拉氏的家族权力不保。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慈禧在逝世前 ,让袁世凯将要立溥仪为储君之事 密告英国驻京公使朱尔典,朱尔典听后表示 :“目前似无较此为佳的安排。”这也意味着外国势力也认可了溥仪, 而不会去支持奕劻。

基于以上 几个原因 慈禧才立了溥仪 并且说:“今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是公义私情两无憾也。”


申报七十七载


光绪是中毒身亡。

光绪帝尸骨是经过尸检的,2008年,“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一份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光绪帝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很明显,这是砒霜。

谁下的手暂且不论,慈禧太后大体摆脱不了嫌疑,光绪帝饮毒,尚未发作,慈禧太后便已经在乾清宫为他备好了棺椁,显然,光绪中毒这个事儿,慈禧是心里有数的。


光绪死后不过一日,慈禧也撒手人寰,慈禧当然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她有下手的动机,毕竟一旦自己去世,38岁的光绪将失去钳制。

光绪帝复出可不是什么好事,历史证明,光绪其人并无治国之能,他执政的话,大清走向实在难料,而且,光绪一定会对慈禧进行清算。

这可不是慈禧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立溥仪?

既然要另立新皇,那就得从宗室子弟中挑,其实慈禧当时是有很多候选人的,而且成年的爱新觉罗也不少。

不过立他们明显不可能,相比之下,小皇帝还是比较好控制,慈禧也不是第一次立小皇帝了,光绪登基时,不过才4岁。

而从小孩中挑中溥仪,也是有原因的。溥仪的出身就比较高贵,他属于近支皇族,其曾祖父是道光帝,父亲载沣又是光绪帝的亲兄弟。

不仅如此,溥仪的外公是荣禄,荣禄乃是慈禧心腹重臣。

而溥仪的母亲同时也是慈禧养女,慈禧常召其入宫陪伴,可见是多么宠溺。

溥仪继位,自然是醇亲王载沣摄政,载沣这个人也是比较能让慈禧放心的。

其实到了那种时候,立谁都比不上慈禧自己,慈禧能识人,能用人,也能调和满汉矛盾。如果她还能过几年,清王朝应该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浮沉于史


溥仪是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还没有死之前就选好的皇位继承人,而她之所以选择溥仪可以说是是无奈下的必然选择。

我们知道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可以说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也可以说是咸丰皇帝唯一存活的儿子,然而这位同治皇帝却年纪轻轻的死去了并没有留下后代,其实同治皇帝也可以说是慈禧太后害死的,慈禧太后的蛮横专权让两人母子关系恶劣,同治皇帝心灰意人于是就不断流连于烟花酒肆之地中,结果最终得天花或者是如传闻中的花柳病死去了。


同治皇帝死了慈禧太后就算再怎么悲伤也无济于事了,于是就挑选了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为自己和咸丰皇帝的嗣子了,之所以选择光绪皇帝是因为他不仅是咸丰皇帝弟弟醇亲王的儿子,还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所以光绪就是慈禧太后血缘关系最亲的皇室子弟了,收他作为自己的养子最合适不过了,然而光绪皇帝因为戊戌变法和慈禧太后关系也全面恶化,所以慈禧太后一度打算废了他。

本来她是打算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皇帝的还封其为大阿哥,原因据说溥儁是慈禧弟弟女儿的儿子,不过这一点还有争议,只不过因为列强和大臣们的反对作罢。后来慈禧太后最终又相中了自己妹夫的孙子溥仪,于是就让溥仪过继给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为嗣,在死前还派人把光绪皇帝给毒死了,这样才3岁的溥仪终于继位成末代皇帝。



需要指出的是溥仪是慈禧太后妹夫醇亲王的孙子却不是其妹妹的孙子,因为光绪皇帝是溥仪亲生父亲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同父异母的哥哥,而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溥仪,大概也是难以找到和自己有血缘又比同治皇帝小一辈的人选了吧,只好把自己名义上的妹夫的孙子过继过来了。


执斧传播开天名


光绪死于中毒。很有可能是被慈禧毒死的。

1

慈禧之所以会选择溥仪,是因为其很喜欢溥仪。而且当时的光绪帝没有儿子,并且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而溥仪是慈禧苏完瓜尔佳氏的儿子。

2..当时慈禧年龄越来越大,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就想着废掉光绪,和光绪帝的关系非常不好。光绪又没有儿子,他的脑海中经常浮现当年吴可读尸谏的场景。

所以光绪去世后,慈禧决定从溥字辈选择一个小孩儿来,同时兼光绪帝和同治帝,在经过血缘关系的考量后,慈禧选择了溥仪。




爱历史的小蜗牛



当时光绪对于外界来说,是突然去世,对于慈禧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她早已内定溥仪为皇位继承人了。

慈禧为什么要让溥仪继承皇位呢。

最大的原因是为了方便自己掌权,因为溥仪当时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他懂什么?

虽说慈禧太后在光绪死后第二天就死了,但是毕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何况慈禧这个实际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强人呢,掌握了如此权势,自然更不想死,自然是哪怕奄奄一息了,也幻想着自己可以历经大病而痊愈,然后再活下去的。

所以慈禧太后并没有听天由命的等死,而是想着如果可以活下去,怎么样才可以继续操纵大权,当然是选择三岁的溥仪继位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溥仪与慈禧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首先以血缘来看,随着同治帝无子绝嗣,意味着咸丰帝这脉断绝。溥仪身为光绪帝的亲侄子,血缘上来说具有不错的优势。

而且溥仪的生母瓜尔佳·幼兰是慈禧太后宠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还将其收为养女,爱屋及乌之下,自然喜欢溥仪了。

溥仪出身的醇亲王一脉呢,除了被迎立为皇帝的光绪帝,不论是醇亲王奕譞还是小醇亲王载沣,都很听慈禧太后的话,使的慈禧太后放心这一脉,认为好操纵。

当然慈禧太后这个算盘是打的是挺好的,可惜她没有操纵三个皇帝的命,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太后就跟着驾鹤西去了,留下千疮百孔的清朝,三年后清朝亡国,而溥仪没有当成慈禧太后的傀儡皇帝,所以后来千里迢迢的主动跑到东北,为日本人当傀儡皇帝,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宋安之


清朝末年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他先后策划了光绪、溥仪两位皇帝的继位,同治皇帝因为是皇长子,所以他的继位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咸丰指定慈禧和慈安两位皇后辅政,同治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了,后来慈安去世,慈禧一人独掌大权。

(▲同治皇帝)


同治死后,慈禧安排年仅4岁光绪皇帝继位,但实际权力还是操控在慈禧手中,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驾崩,因为光绪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慈禧将溥仪过继给光绪,作为正统继承皇位。

(▲光绪皇帝)


其实当时的大臣张之洞曾以“主少国疑”的名义上书慈禧,希望能够立光绪的弟弟载沣为帝,但是慈禧没有同意,给出的理由是:“同治帝载淳没有子嗣,理应由“溥”字辈继位,但是当时“溥”字辈没有合适人选,所以就让载淳的弟弟载湉继位,也就是光绪,这样已经是破例了,如果再让载沣继位,就会乱了规矩。”在这样的情况下,溥仪继位,但实际权力还是在慈禧的手中。



(▲末代皇帝溥仪)

由此可见,慈禧对皇帝的选择并不是出于治理国家的角度,而她个人的无能和懦弱,导致了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备受列强欺凌,说她是罪人也无可厚非,不过可怜了这几位“有名无实”的小皇帝,非亡国之君,却当亡国之运!

(▲慈禧)

以上内容为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交流讨论!


BV疯言疯语


反正皇位都是在爱新觉罗家族找的,选谁不都一样,至于为什么选择溥仪,我想慈禧的如意算盘打得可谓是一举两得。

光绪帝突然离世

在光绪死后的没有几个小时,慈禧就去世了,这离奇死亡,令后世好奇不已。

在后世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科研人员在光绪的头发中,发现了大量的砒霜,因此一切矛头都指向了慈禧。至于慈禧为什么要毒害光绪,笔者就不多言了。

慈禧立三岁溥仪的原因

溥仪的父亲载沣正是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说光绪帝是溥仪的大伯公,慈禧就不担心溥仪会替光绪帝平反,洗怨吗?

慈禧当然怕啊,但慈禧非常聪明,懂得玩弄各种权术和人情世故。因此她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弄清楚了光绪和他弟弟载沣关系很平淡,平淡的和陌生人一样,再加上载沣性格软弱,是个典型的妻管严,于是慈禧又在载沣身边安插了自己心腹荣禄的女儿嫁给了载沣。

这下载沣就被慈禧的势力给架空了,慈禧可以死后安心将溥仪接入宫。

慈禧选择溥仪还出于溥仪的出身,因为他和光绪关系很近,朝中大臣,天下百姓也能信服,同时又符合满清贵族的族制。

还有一点年幼的溥仪便于管理和教导,于是慈禧死后也立下遗训:禁止后宫参政,担心大清朝会真正毁在后宫之人的手中,因此立下此遗训。


安夏丨历史君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1908)年十月,光绪帝身染沉疴,渐入弥留。慈禧的病情同样严重,慈善的灵柩已在宫内准备就绪。当慈善病危的时候,曾召集军机大臣:世续,张之洞,那桐入内,奕劻正去东陵验收慈善地宫未回。军机大臣世续曰:太后选择继承人,应该以社稷江山为重,乃是万世之计,应以立储君选年长者,当今内忧外患,甚盛,甚盛!慈善拍床大怒骂曰:立储是何等大事,论不到你狂言,你若敢妄言,论罪处理!实际慈禧已胸有成竹,并且安排好了光绪帝的继承人及其之后的执政者。她只不过走走场面,岂能真正听取大臣的意见??大臣世续所言,正好与太后的主意相反相悖,故遭慈禧怒骂。于是慈善沉默了好久才慢慢地说:载沣之子溥仪尚可,但年稚耳,须教之。张之洞说:载沣懿亲贤智,使摄政,当无误。张之洞还引出顺治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之事以证之。太后说:得之矣,趣拟诏。同年同月二十日,慈禧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着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载沣本来就没有那么大的政治野心,认为多一事不如小一事。况且,他亲眼看到:同治,光绪,两帝的命运,举朝皆知,唉!!如今把不满三岁的幼子送到火坑里去,载沣真的是舍不得啊!完全在情理之中。载沣是个十分聪明之人,他也可以预料:儿子当上小傀儡,自己将陷入困境,前景凶多吉少。但载沣不敢违抗懿旨,带着慈禧要溥仪进宫的懿旨回府。让一个不满三岁的儿童离开自己的家,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这种痛苦是溥仪本人和醇亲王府都难以承受的……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而立即变化。成为摄政王的载沣,面对的是:在人民群众一边,举事,起义或暴动的频率加快了,在统治阶级内部,大有树倒猢狲散之忧,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时候最高的统治者不是皇帝,而是摄政王载沣。他面对棘手的一大推社会政治问题,或是束手无策,或鲁莽从事,或朝令夕改,给统治者秩序造成了更大的不安和混乱。


茹叔敬


1908年光绪帝病重,慈禧派人到淳亲王府,将三岁不到的溥仪抱入宫中,1908年11月14日光绪驾崩,弥留之际的慈禧下令让溥仪即位,是为宣统帝。

当年,在咸丰皇帝死了以后,慈禧也是这样做的,把4岁的光绪立为咸丰的子嗣皇帝。虽然光绪是皇帝,但也只是个傀儡皇帝,真正的大权在慈禧手中,在光绪死了以后慈禧又如法炮制,想要继续把溥仪当作傀儡皇帝,自己可以继续掌握清朝大权。


首先,选择溥仪继承皇位,首先可以堵住朝臣和王公们的嘴,光绪皇帝去世后,按照老规矩,应该是皇子继位,可是光绪面临着和同治皇帝一样的老问题,光绪也是一个儿子也没有,这就麻烦了,按照清朝的规矩,皇位需要在近支血脉中挑选,溥仪是光绪帝弟弟的儿子,也是光绪的亲侄子,从血缘上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继承皇位的。


不要以为选择溥仪是慈禧临终前的妥协,请想一下慈禧和载沣母亲的关系,我们先顺一下这个复杂的关系,溥仪是载沣的儿子,载沣和光绪是亲兄弟,慈禧和载沣的母亲又是亲姐妹,换句话说慈禧是载沣的姨妈,溥仪的姨奶奶。慈禧选择溥仪继位和载沣摄政,也是为了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



虽然溥仪对载沣比较放心,但他仍留有一手,光绪皇帝的皇后是隆裕皇后是慈禧的亲侄女,选择溥仪继位之后,隆裕皇后晋升为隆裕太后,从表面上看容易太后并没有垂帘听政,但是在大事上采风还是必须找容易太后商量,就这样慈禧打造了一个三分天下的力量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