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听从谋士建议,暂时不替兄弟报仇,是否可以一统三国?

用户68576565


其实这个问题又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如果没有夷陵之战的失败,蜀汉的历史能否改写。

我想说的是。

肯定能。

荆州三郡丢失,蜀汉集团主要损失就是主要将领关羽被杀,荆州精锐尽丧。

而蜀中兵马丝毫未损。

如果没有夷陵之败的话,蜀汉的损失不会进一步扩大,很多宿将都安然无恙。

这样一来,蜀汉集团的北伐就会更快的提上日程。

而且情况要比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天水、安南等三郡就望风而降,形势一片大好,之所以最终失败,就是因为错用了马谡。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会用马谡?

终其原因就是因为蜀汉人才凋敝,无将可用。

但如果刘备或者的时候就北伐,那手下大将简直排成排。

最直接的就是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五员大将,其余折损在夷陵之战的宿将更是不计其数。

尤其是马超,在西凉人心中被称为“神威天将军”,只要在马超病死之前北伐,那马超所到之处,不说望风而降,至少也不会遇到什么特别顽强的抵抗。

只要蜀汉得到凉州,虽然在经济、人口上不会得到特别大的飞跃,但是在军事力量上绝对会有也给质的飞跃。

凉州是赤兔马的故乡,素来盛产好马,只要得到凉州,蜀汉骑兵战斗力绝对是突飞猛进。

到那时,蜀汉集团占据益、凉两州,居高临下俯视曹魏。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蜀汉集团总说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要拿下凉州,长安就近在眼前。

只要攻取长安,拿下潼关,那么雍凉这片地盘,就彻底的姓刘了。

这个时候的刘备甚至都可以迁都长安,坐镇关中,将战略中心转移到北方,将成都设为陪都,为北方战场输出资源。

能走到这一步,其实蜀汉集团就已经成功了。

不过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

就算是蜀汉集团攻下整个司州,将势力连成一片,甚至进取并州、兖州、襄樊,实力暴涨!

就算如此。

如果曹魏集团把汉献帝送到刘备面前,故意恶心刘备,那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盗帅夜留香YE


不为兄弟报仇,也就是说不东征孙吴。

如果不东征孙吴,蜀汉势力就有两大损失是可以肯定避免的的,第一,参加东征这几万人是刘备从赤壁之战甚至在更久远之前的战斗中带起来的,可以说是蜀汉当中的老兵,老兵是一支军队乃至一个国家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所以说东征失败蜀汉元气大伤是绝对没错的。如果不东征,那这些老兵最起码不会在一个战役当中被败光。第二,刘备东征带了不止是汉人军队,还有沙摩柯等外族军队,沙摩柯就属于后来诸葛亮平定的南蛮族人,而沙摩柯是刘备入蜀招安少数民族时最早响应刘备的,却又是在跟着刘备东征被杀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我认为他的死,是后来蜀汉南蛮叛乱的导火索之一。如果他没死,应该可以让南蛮安分很多。

在刘备北伐能否一统三国的问题上,除了避免两大损失以外,必须有一个人要活的长久让刘备得以利用,那就是马超。如果刘备可以用不东征作为一个政治筹码,获得诸葛亮等荆州派的支持,然后利用马氏家族马超马岱等人在雍凉的影响力,趁着曹丕新建曹魏根基不稳的情况下摆出佯攻东吴的姿态,实则发兵偷袭雍凉。如果真的会如此实行,情势战果必然会比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拿下天水三郡更大,以当时刘备不东征情况下并且用两三年积聚力量训练新军的话,以马超在氐族羌族的影响力,蜀汉应该有实力在曹魏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拿下凉州雍州甚至长安。长安以西被平定后,曹魏根本无法在洛阳建都,很有可能选择迁都邺城或者留守许昌,反正曹魏在西北一带产马地无法控制,并且此时曹魏手中只有大汉十三州当中的八个,这八个州其实都是小州,下图可见。

再远点的设想,就设想不了了。我也编不下去了😂


太上府府尊道剑剑非道


先说结论,即使刘备听了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劝说,不出兵伐东吴,也照样无法一统三国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刘备真的只是单纯要为关羽报仇吗?其实,这个只是一个小原因而已,虽然三国演义给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设计了桃园三结义,说要同生共死,但是在历史上,刘备对关羽、张飞十分器重不假。

但要说真将他们当成亲兄弟一样,那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关羽和张飞在怎么样,也只能是刘备下的两员大将而已。

刘封为什么会被杀,难道只是因为对刘禅有威胁吗?当然不是,否则早不杀,晚不杀,非得是关羽死了才杀吗?难道是因为不救援关羽,而被杀吗?也不是,因为刘封不救援关羽,最后的结果是荆州丢失,上庸三郡丢失。

这两块地方的丢失是最要命的,这个才是刘备最痛心的地方,本来蜀汉拥有益荆两地,对曹魏的攻击点有三处,而如今,却只剩下益州,益州是好守,但同样也打不出去。

如果刘备只是想安安的做一个几十年的蜀汉王,不打出去,那么分就安心的窝在益州就好了,可是他与诸葛亮的抱负不是如此,他想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

而要完成这一个目标,就必须夺下荆州,所以他才会孤注一掷征吴,可惜,他与关羽犯了同样的错,那就是都小瞧了年纪轻轻的陆逊,两个人都在陆逊上面栽了大跟头,连曹丕都看出刘备的七百里联营都有问题,刘备自己都不清楚。

刘备死的时候已是六十四岁了,即使他不征吴,他又多能再活几年呢?另外蜀汉只有益州,要论发展,根本不是拥有九州,四倍人口的曹魏的对手,连东吴也不是,再加上益州是边远地带,人才十分短缺,而早期跟他入益州的也陆续过世了。

刘备要面对的问题,跟诸葛亮要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曹魏只要坚守避战,蜀汉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诸葛亮最终也被熬死了。


历史简单说


刘备的蜀汉阵营本来拥有益州和荆州两个州郡,当然这也是刘备实力最鼎盛的时候。

公元218年的时候刘备的势力才是最强的,汉中之战大败曹操,并夺取了汉中及上庸四郡,那段时期刘备可以说是要人有人,要粮粮,假设如果刘备一直保持这个实力的话确实是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当时刘备在益州驻扎大军6万,汉中7万,荆州6万,拥兵不下20万,然而三国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取决与三国之间实力均衡的状态下形成的,任何一国都不想看到有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除非是自己,刘备势力的不断阔大,这直接使原本吴国奉行的联刘抗曹的政策改成了联曹抗刘,刘备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汉中之战胜利后,身在荆州的关羽不甘整日守城,也想上阵建功,于是把荆州的守备军全都调走北上进攻襄阳,最开始确实有几场较大的胜利,水淹七军、斩庞德、捉于禁,然而关羽太过气傲,目中无人,没能看清楚当时吴国的诡计,最终吴国偷袭并占领了荆州,关羽也在与曹军交战中惨败,最终败走麦城战死他乡。



自从失去了荆州之后,虽然刘备的主力大军并未受到致命打击,然而失去了北进的基地,蜀国已经很难在进行与魏国的多次战争了,就算刘备听从诸葛亮等人的话,不去进攻吴国,蜀国自然可以避免夷陵的惨败,然而蜀国此后自保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北伐中原的话很有可能会和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是一样的结果。

因为失去荆州之后,蜀国北上必须走险要的蜀道之后,大军到达汉中,在汉中准备就绪以后才能进行北伐,人过去自然可以过去,然而人总是要吃饭的,粮食也会成为一个问题,走蜀道运粮极为不便,这和诸葛亮北伐时很相似的,所以荆州是关键,没有荆州刘备方北伐永远不会成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刘备如果不进攻吴国的话,刘备就不会死于白帝城,肯定还会在执政几年,因为刘备的兄弟被吴国害死,吴蜀关系必然不会太好,这就给了魏国机会,魏国如果拉拢一下吴国,蜀国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所以我认为刘备就算没有进攻吴国也没有机会统一天下了,但是我认为刘备那么做却是值得的,虽然没有取胜,然而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当年桃园结义时的誓言。


历朝历代


历史上没有如果,假如说刘备没有伐吴,那他真的能够统一三国吗?其实如果真的严格的分析起来的话,只能说各占一半。关羽在死之前,隆中对已经要开始实行,刘备通过汉中之战,名声大震,曹操这个时候也被打的够呛,偏偏在这个时候,关羽被孙权偷袭给杀了,这个时候刘备认识到联吴灭曹不现实。

在关羽被害之前,刘备集团应该是三国中声势最大的一个,可惜的是,孙权这样做导致刘备实力大减,刘备想要夺得天下肯定得有荆州,这个时候荆州已失,至于隆中对更是难以实现。刘邦讨伐吴,损失了些什么呢?

首先第一个就是张飞,张飞还没出征呢就被部下给杀了,张飞被杀不意外,可是如果没有伐吴的话,恐怕也不会那么快就被杀。刘备伐吴的时候,损失了太多的将领,这些将领虽说比不上关羽张飞等人,可是这些人也是中流砥柱,他们死了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无论是实力或者是士气都备受打击。

假如说刘备没有去伐吴的话,那蜀的实力不会被削弱的那么惨,刘备真的有可能打下天下,他不用攻吴,完全可以先拿下荆州,然后继续实行诸葛亮的隆中对政策,那些大将不会损失,数万将士不会死去,甚至张飞也不会那么早被杀。

当然如果从大局来分析的话,刘备集团获胜的几率依然不是很大,而且刘备伐吴也不是意气用事为兄弟报仇,他只是想灭了比较弱的吴,然后在和魏抗衡,殊不知东吴也不是那么好打的,这也是诸葛亮一直反对的原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如果刘备暂时不替兄弟报仇,也就是说不发动对东吴的战争,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夷陵大战,也没有了诸葛亮的执意北伐,蜀汉是否能够统一三国的割据局面?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蜀汉能好好的固守国土都很不错了。 就这个问题,我给大家好好的分析一下。

首先分析一下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发动对东吴的战争,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对于当时刘备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个巨大的打击。关羽是刘备早期一起在桃园结义是的兄弟,跟随着刘备从开始一直到被杀,一生是兢兢业业,是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和张飞诸葛亮赵云一样,在刘备的前期事业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和刘备有着深厚的感情。

关羽做事谨慎,熟读春秋,善于用兵,知道大义之所在,刘备很多事情都放心的交给他去办,让他坐镇荆州也是对关羽极大信任。关羽的被杀,不仅让刘备失去了一个结义兄弟,也失去了在事业上的左膀右臂。后来的张飞在喝酒之后被连个裁缝杀了,头颅被献给了东吴,更是让刘备悲痛的心理雪上加霜。又失去了一个结义兄弟,有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东吴的突然背叛所导致的结果。

在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年事已高,如果不为两个兄弟报仇,恐怕以后就再没机会了,荆州对蜀汉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失去了荆州等于就是失去了蜀汉一半的国土。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地理条件上的优越性也不复存在了,这时候刘备肯定是要发动对东吴的战争,于情是为了兄弟报仇,于理是为了重新获得战略上的优势,通过战争削弱东吴的优势,以便让东吴重新站到自己的一方共同抵抗曹操。

失去荆州,对于蜀汉的整体战略有着极大的影响。荆州对于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在地理条件,军事条件,经济条件都是很重要的,比起益州,荆州最大的好处就是,向东可依靠水路的便利和荆州水军牵制主东吴,向北可以依靠长江天险进攻曹操。这样的条件益州是不具备的,益州所具备的就是防守是容易的,荆州之地人口众多,是鱼米之乡,当时的刘表也在荆州经营多年,在经济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相比于益州肯定是要好的多,荆州的失守在蜀汉的财政方面几乎是砍了一大刀。在军事方面,少了一个很好的兵源地,刘备起家就是在赤壁大战后再荆州起家的,跟随他入川的都是荆州兵。

刘备的夷陵大战失败,所带来的损失对于蜀汉来讲太大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能够很快的恢复是得益于曹操集团的管理,他施行的屯田制度,使得北方的经济基础稳定,这样的管理制度是刘备集团不具备的。所以对于蜀汉的战后恢复的过程也是很缓慢的,本来益州的地方就不大,人口经济都不行。要是等着什么都恢复好了,就别说要统一三国了,恐怕曹魏早就打过来了。

很多跟随刘备征战多年的兵在这场战役当中阵亡了,对于部队的战斗力是很大的影响,帮助刘备的五溪蛮王沙摩柯也在此役中阵亡,导致了蜀汉在以后不仅是逐渐的失去了南蛮地区的控制,也为以后孟获的反叛埋下的伏笔。

夷陵大战结束以后,刘备魂断白帝城,这是蜀汉政权的转折点,从以前的战略相持,变成了以后的战略防御。蜀国原来能三国鼎立的战略优势不存在了,蜀国成了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天下十三个州,曹魏九个,东吴三个,而蜀国只有一个益州。虽然说以后的诸葛亮是六出祁山,不断的发动北伐战争,和司马懿在秦岭一带的大山之中不停的发生着拉锯战。看似诸葛亮是在主动的进攻,其实这是一种以攻代守的战略,如果不北伐去消耗曹魏的实力,等到曹魏强大了以后蜀汉是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的。

当时的蜀国是最弱的,也都知道柿子专拿软的捏,诸葛亮只有通过不断骚扰曹魏的战略手段以达到战略防御的目的。诸葛亮的北伐没有成功,后来的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也是没有成功,却保住的刘禅在位四十一年的蜀汉国运,已经是很不错了,诸葛亮的战略目的也达到了。所以说在失去了荆州以后蜀汉就再也没有了统一三国的实力了。

在刘备发动对东吴的战争之前,刘备集团的人才发生了塌方式的减少,这对于要完成统一大业的蜀汉政权是致命性的打击,新的人才还没有培养好,老的人才一个个的都不在人世了。五虎上将只剩下一个赵云,而且还不怎么受到重用,关兴和张苞也都是英年早逝,蜀汉的人才几乎是出现了断层。特别是马超的去世,让蜀汉失去了收复雍州和凉州的优势。

诸葛亮工作态度是事必亲躬,过度的劳累和过度的缜密,却没有在身边培养出来一个得力的继承人才,以至于后来也是不得不收服了姜维,让姜维继承自己的北伐事业。关于战将而言就更加的捉襟见肘了,以致于到了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程度,相比于曹魏政权可以说是相差甚远,曹魏在后来的屡次战争当中,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层出不穷,就人才来讲这也是蜀汉难以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的就是本来益州这个地方的资源有限,国立薄弱,还有就是内部矛盾一直都有。益州之地就是现在的四川,在现在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是在三国时期是属于比较偏远的一个地方,很多地方没有开发,人口不多,总共还不到一百万。当时的魏国四百多万,吴国是二百多万。照这样的局势去发展,益州以北属于关中地区,在董卓乱权的时候已经是人烟凋零了,刘备只有发动对东吴的战争了,重新夺回荆州才是能够制约北方和东方的根本,然而这一切都在关羽失去荆州以后就不再具备了。益州之地的交通是很不方便也是原因之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如此就有了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故事,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总是有缺粮的情况存在,也是因为交通不便引起的。

综上所述:如果刘备不为兄弟报仇,不发动对东吴的战争而导致失败。在地理位置上劣势,战略方式上被动,还有蜀汉后期人才的匮乏,还有益州不太乐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还有国土的过于狭小,人口是三国中最少的,这几个原因。在失去荆州之后,之前的诸多优势不存在了,蜀汉集团想要统一当时的三国割据局面,是很难做到的,首先要考虑是如何自保的问题。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踊跃评论,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蔡公子讲历史


完全可以。

按照隆中对,蜀汉集团占领益州、汉中之后,是要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备亲自率领,“以出秦川”;一路由关羽率领,“以向宛、洛”。用现在话说,就是要对曹魏发动钳形攻势,刘备率众进攻关中,关羽率军进攻河南,两军在河南中西部地区挥师,占领曹魏集团的核心统治区,然后平定天下。

但是后来,刘备诸葛亮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战略计划进行了调整。

刘备多去益州、汉中之后,孙权派使者,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至于为什么孙权这样理直气壮,我们分析,可能是当初赤壁之战时,刘备曾经做过承诺。现在孙权要取回荆州,诸葛亮说,等夺取凉州之后,就归还。这当然是敷衍之词,但也透漏了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刘备诸葛亮,已经把占领凉州作为首要战略目标,而原计划进攻的长安关中地区,则放在了次要位置。

为什么不打长安,打凉州呢?因为,

一、关中残破。

东汉末年,关中屡遭战火,破败不堪,人口稀少。战略价值大为下降。

二、凉州为形胜之地。

凉州战乱较少,人口较多。凉州兵马天下无双。凉州位居西北、虎视天下。

夺取凉州能够显著增加蜀汉的军事经济实力,两相比较,显然夺取凉州要划算的多。

那么刘备能完成这一计划吗?答案是肯定的,能!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国本尚在,蜀中殷实,据估计兵力应该在10万人左右。

在三国时期,10万人的军队,其实已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军队了。

有这十万人,诸葛亮的北伐,就可以提前三、四年进行,兵力、粮草要充足的多;许多能征惯战的大将都在,指挥作战要从容的多;特别是马超还在,西凉人敬之如神,马超出马,凉州必然望风而降!

夺取凉州之后,用三个月的时间休整军队,巩固政权,把凉州打造成巩固的战略大后方。然后大军东进,一战可以读取长安,平定关中。然后,或据潼关而守、或出关逆战,进退从容,立于不败!

真能如此,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上将嗳福斯


刘备本来就没着急给兄弟报仇啊。

从关羽被杀到刘备出征,中间隔了一年呢。

这一年,刘备还忙着称帝。

说实话,小孩子才更喜欢讲情义,讲道理,成熟了自然就会顾虑得失,考虑全局。

关羽死了之后,刘备面临的问题两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1. 东吴占领荆州了;

2. 曹丕称帝了。

这俩问题,哪个更重要?

当然是曹丕称帝更重要。

要知道,魏蜀吴三国,东吴在江东自成体系,此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的合法性来源一直都是“汉室宗亲”,也就是占据道义制高点,以及皇帝亲封的官职,比如右将军。刘备也拿这个事情自居的。

举个例子吧,在PC电脑行业,现在戴尔、华硕……这一大堆品牌逐渐做起来以后,联想的地位肯定就不行了,市场份额也不行了。结果这个时候,联想还因为战略失误丢了一块市场。

联想要怎么办?什么市场宣传先等等吧,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重拾道义”。我们是民族品牌!

要不然原本就干不过人家,道义上还没优势,那就剩破产了。

所以眼下刘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决反对曹丕称帝。

但总归打不过曹丕的。所以刘备只好也选择称帝,并且把“光复汉室”作为蜀国政权的唯一目标。

否则此时曹丕篡了汉献帝的位置,刘备总不能再当汉朝的官吧?

就好比,刘禅都投降了,你姜维再咋呼,不合适。

所以刘备必须先称帝,等位置坐稳了,大家再说。

至于报仇?等合适的时机接着来呗,找不到名头,就打关羽、张飞的旗号就是了。什么时候打,都一样的。


酒骑风


假如刘备真的在关羽死后,不动声色的攻打曹魏,那么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或许在刘备时代就已经灭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群雄涿鹿了!

刘备夺取汉中后,其势力与实力达到了巅峰,用当时张飞和法正的话说就是:地跨荆州和益州,并东西两川加汉中,天下已占十之五六。文有诸葛孔明、法正、李彦等当世名仕,武有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以及魏延、廖化等名将,可谓是声势滔天,三方势力之中最强的一方了。

但物极必反,也就是在刘备取得自起兵以来最大胜利的同时,关羽自荆州北伐曹魏,最后伐魏不成,反被东吴暗算,荆州丢失,关羽也被孙权剁了脑袋……

我们首先看下,关羽北伐失利对蜀汉也就是刘备集团造成了哪些损失:

首先,刘备麾下头号大将关羽阵亡。关羽在刘备麾下一直被当做头号大将和谋士使用,比如早期刘备攻打袁术,身边带的就是关羽,而同是结拜兄弟的张飞则驻守徐州!

其次,丧失数万精锐军队。荆州,作为刘备发迹壮大的地方,一直是刘备的根据地,而驻守荆州的关羽集团则是刘备军精锐中的精锐。除了被刘备带去益州的3万人,大部分荆州军被留在了荆州。因此,与关羽一同覆灭的更是这数万精锐之师!

第三,地盘损失过半,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空谈。被后世颂为美谈的隆中对,就是要以荆州为跳板,从益州和荆州两个方向攻打曹魏,统一中原。随着关羽集团的败亡,这个计划也只能随之而去。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死后,刘备该不该攻打东吴呢?我认为,刘备应该伐吴,而且唯有伐吴取胜,才能与曹魏划江而治,从而与其决战天下归属。

首先,荆州丧失,刘备集团丢失了进攻曹魏的跳板,以至于后来孔明北伐中原只能从渺无人烟的岐山、西凉等攻打曹魏,损兵折将,空费财力,最终只能偏安一隅,甚至成为最先灭亡的一方。

其次,荆州统治阶级大多是荆州人士,比如诸葛亮、赵云等人,他们在荆州属于望族,且影响力和人际圈比较大。荆州丢失后,他们的家乡沦为敌占区,因此大多数身在益州的荆州将领实际上是支持打回荆州的,相信诸葛亮内心深处也是支持刘备攻打东吴的。

再次,荆州丢失,刘备集团的战略空间被严重打压,自己的兄弟也被杀害,报仇是一大原因和借口!


独舌视界


关羽大意失荆州,把蜀汉一副好好的牌,打了一个稀巴烂。本来,蜀汉的军队和粮草可以不走蜀道,直接走顺江而下,军队和粮草齐聚荆州,自保有余,然后北出或者东进,或许可以一争天下。



荆州,向来都是兵家常争之地,因为荆州地处荆襄腹地,东可以顺流而下,给东吴以震慑;北,可以逐鹿中原,一统江山。



刘备入川,人心不稳,百废待兴,又刚和曹魏争夺汉中,兵员不够,已经到了女子运粮的地步。关羽,不识实务,出兵曹魏,水淹七军,斩庞德,俘于禁,威震华夏,可惜东吴抄了他的荆州老家,关羽兵败麦城而亡。



如果刘备听从谋士建议,暂时不替兄弟复仇,那么,蜀汉能否一统三国呢?难,荆州已失,蜀汉自保问题不大,一统三国有点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荆州已失,蜀汉不出兵夺回,对于以后出兵一统三国,兵员和粮草经过蜀道,出去很难,可能又是诸葛亮北伐、姜维进中原的套路。

第二、关羽失荆州,三国基本形成,因为东吴夺荆州、杀关羽,只要刘备在,蜀吴的联盟就不会形成。蜀攻魏,吴必定使坏,吴攻魏,蜀必定出兵吴。

第三、刘备,以仁义立世,他的部下,很多因为他的仁义慕名来投,如果刘备不帮关羽复仇,世人都会说刘备假仁假义,对他、对蜀汉都将不利。

第四、就算以后,刘备靠武力夺回荆州,然后从荆州出兵,但是,这样一做,必定促成魏吴联盟,刘备想在进兵,又要受两国的夹击了。



综上所述,关羽保荆州不失,对东吴的威慑太大,东吴和蜀汉想达成联盟,很难。只有蜀汉失荆州,或者所谓的归还荆州给东吴,东吴解除了这个来自长江上游的威胁,才能够和蜀汉心平气和的在谈判桌上谈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