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谱还有吗?还能找到姓氏来源吗?

彼岸花开有妖66666


家谱的记述分两种,其一记述姓氏来源,只是有的很详细,有的很简略,一些常见的姓氏如张、王、李等,因为大家说孰知,所以常会省略,只会简介其来源;其二就是一些修谱者禀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记述已知的世系,对始迁祖之前的世系则不载。

此外,按照家谱种类来说,其记载又有不同。多数老谱(即1949年以前所修的族谱)记载姓氏来源,会依据《姓氏韵编》、《姓氏录》等典籍记载;而新谱(1949年以后所修谱)记载姓氏来源,或者参考老谱的规定,或者从网络上搜集相关信息,尤以后者可信度较低。

不过,无论何种方式,家谱里面记载的姓氏来源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是值得怀疑的,毕竟家谱是一家之史,有些家谱为了附会进行杜撰,即使世系部分(笔者曾见过一部族谱,将明末将领李成梁、李成栋列为族人,且称二人为兄弟,极为可笑)。


楚邾


你的家谱还在吗?还能找到姓氏来源吗?

说起家谱,我不但感到自豪,但更多的是感到震惊。自从1369年(明洪武二年),我们五兄弟从雷州(祖上为徐闻知府)迁入海南,后五弟(信公)照原返回雷州照顾祖业,余四兄弟在海南。大兄弟(仁公)定居琼山县,二兄弟(义公)定居文昌县,三兄弟(礼公,时任定安教谕,是本人迁琼祖先)定居定安。四兄弟(智公,时任澄迈县教谕)定居澄迈县。其它四兄弟的家谱,本人不堪了解,但我们礼公的家谱都是合族一起修缮的,约25——30年一小修,25——30年一大修,男人女人及出嫁女都一起修,从不间断。从迁琼到现在650年,定安邓氏人口约7000多人,我们村就有3000多人。建国后,79年小修一次,2012年进行大修。

在2012年的大修中,详细地记载着邓氏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分布盛况,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记录详尽,我认为这是一次最成功的修谱。

之所以说它成功,是因为从谱中看到,我们的始祖邓氏一世是殷商武丁黄帝的叔父季曼公封于邓地,以曼为姓,后十九世祖吾离公立邓国(约680左右年),至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为了纪念先祖,则以邓为姓(曼公上至27代,是轩辕黄帝胞弟所传。当时已姓邓,名伯温,曾已黄兄联合炎帝一起打败蚩尤。这段历史还有待于考古学家再次证实)。47世祖邓禹公帮助汉光武帝恢复汉室有功,被封太子太傅,28灵台第一名功臣。我本支系是邓禹公第六子邓训公所传。迁琼定居刚好101代,到我本人是118代。谱中还记载着历朝历代名人的谱序。记得最早的谱序为汉朝王羲之(汉朝大臣)所作。谱中还记录着3600多年来,邓氏传下来的族训,族规等族宗亲做人的道德准则。饮水思源,我们村3000多邓氏宗亲,每年正月十七都在祖祠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以纪念先祖的养育之恩。

以上邓氏族谱能如此完整传承,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借此平台,特向曾经帮助过我们修缮邓氏族谱的各位专家、学者,国家有关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并祝您们生活快乐,工作愉快,吉祥安康!











邓工280


我姓马,家里的长辈很多,但大都遗散各地,曾经最早的家谱是有的,但历经沧桑洗礼早已丢失,后经家族尊长商议在2016年得以重新编纂留给后人谨记,家谱的重要性是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感恩、不忘本,从古至今前辈人是如何走过了春秋风华,历经了那些磨难和挫折进而保全了家族的兴旺得以延续,无论是流浪、是达官显贵、是普通百姓,祖先到底是谁,家族是从哪里起源皆有载录,我是家族谱中第十二代孙,据祖上流传教我所知,我们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的,具体考证是有的,族中最长者名叫马铭福,也就是有记载的第一代祖先,在家谱中名望最高的是我的祖爷爷马席珍,曾就任咸丰皇帝时的要职——内阁中书,相当于现在总理的职能,后来我拍摄了纪录片《马家大院》以敬祖先,片中的内容全部属实,马家大院的那个时代算是最辉煌的时代,创办实业,兴办教育,提倡清廉,忧国忧民,德高望重,在当地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祖先的光辉得以保留和记载,会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行为与处事,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祖先的叮咛后人容易犯错误入歧途,对祖先的敬重就从家谱开始,中华传统不能丢!








导演马良


我的《家谱》经多位大师卦之、网上查之终于重建了!终于找到姓氏i的来源了!

我的祖藉是河北省丰润县顺天府(京师一带)。

我的《家谱》是祖先古状元高文举创建的。据说《家谱》曾显灵保佑过状元高文举。

事情是这样的。状元高文举有一天上朝,忽一阵黑旋风紧跟他而来……状元高文举预感有冤案告之,便斩钉截铁地问“黑旋风”:“你从何来?有何冤事?为什么找我呢?”话音刚落,“黑旋风”即刻刮回花亭边的枯水井里了……

老人家下朝回到家为《家谱》上了香并叩头拜之,虽然是晚上,但是来到花亭躺在木椅上半睡着……便引出了《夜宿花亭》的千古佳话……

我的祖先状元高文举不是位弱书生,依照当时法律,双手写梅花字上书皇帝,依法对温城相父女……进行了惩办!状元高文举与张梅英终于结百年合好!

若干年后,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祖先带《家谱》闯关东了……

在万恶的旧社会,黑暗不仅夺走了年轻大太奶高?氏的生命,而且两位姑奶很早就嫁人啦。据说《家谱》又显灵了,太爷高万恩与太奶高骆氏结婚了。可惜的是,我爷爷高明礼7岁、二爷高明儒5岁时,太爷高万恩留下小脚太奶高骆氏离开了人间。

太爷临终时告诉太奶,一定把两儿子培养好,一定供奉好《家谱》……太奶终于完成了伟大而又神圣的历史重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高家人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父亲高文阳是土改时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不仅一尘不染,而且“精忠报国”。“文革”把父亲批斗吐血中病,造反派逼母亲烧了《家谱》……可母亲张凤英急中生智把祖先板藏钉于碗厨,33年里我家发生了许多不幸……但最不幸的是:品学兼优的老弟高振盛早亡了!

三妹高凤勇拜求中学女英语教师卦之……我于1999年五十年大庆后成功取下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经多位大师卦之重新供之……

经网查,我终于找到了姓氏来源“姜氏,高元、炎帝……54世孙姜太公……60世孙状元高文举……”。

我的《家谱》而今又显灵了!让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今日头条》为实现教育、文化强国梦而奋斗!


gzj6068



盛大spd


家谱在我大伯父那不过我拍了一些照片


Hello211467998


我们家谱还完好的保存着,共十二卷,据载我们澄清堂范氏一脉乃东汉清诏使范滂后裔,家谱创修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历经南明弘光乙酉年,清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八年,乾隆五十四年,道光二十二年,咸丰八年,光绪二十四年,民国八年,民国三十五年共十次续修得以延传至今,抚卷拜读感慨良多,感觉先人一辈辈生活真不容易呀!


烦想君


我们的家谱还有,以湟源小高岭为主,西宁西川镇海堡北庄马氐家族为属;始祖邯郸,寻踪归祖是东汉伏坡将军后裔。


尘埃落定151094879


家谱已经遗失了,只知道有春震(音)两个字辈


郭恒培


家谱很多人都不可能有了,近几十年来好多家族都没有这方面的习惯了。不过要找的话肯定找得到。因为现在身份信息都是国家系统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