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EVO的進化之路(上)

在進化開始之前

  • 三菱無心插柳,埋下伏筆

你們讓我講三菱,那我就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三菱為了響應日本政府的“國民車構想計劃”,它著手研發了一款追求簡單、設計合理、擁有低廉售價的Colt 500。

這臺車子在市場上是得到了不錯的成績了,堅定了三菱涉足汽車工業的這麼一個決心。

於是Minica、Colt、Galant等等這些型號的車子也是陸續面世了,本來是拿來試水的汽車生意,竟然佔到三菱集團總收入的9%。

這1970年三菱集團,就為了讓這個決策變得更加果斷,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就把三菱汽車事業部從三菱重工給剝離出去了,讓他們獨立來進行運營了。

  • 三菱通過拉力賽來增加口碑營銷

當時三菱除了生產家用車之外,它還有個嗜好就是參加拉力賽,一方面想通過在這種苛刻的環境下的比賽,體現自家產品的可靠性和卓越的性能。

另一方面,也算是滿足當時日本社會上面的風氣,叫熱血的昭和男兒,它這個心理訴求,增加口碑營銷。

  • 石油危機反而讓三菱成為常勝將軍

巧了,1973年,這石油危機就爆發了,三菱決定來一招一石三鳥,先發布一款緊湊型燃油車Lancer,來解決油耗問題。

再把車子改裝,然後再投到競爭激烈的拉力賽場,再來滿足掙面子的營銷需要。

應運而生的1.6升Lancer GSR叭叭叭叭轉轉轉開開開,果然沒有辜負公司的期待。

創下了當時南澳州拉力賽4連冠、東非拉力賽3連冠等等各種各樣的常勝紀錄,這個也給接下來的進化埋下了伏筆。

  • 秘密武器Starion生不逢時

時間來到了80年代,當時的WRC世界拉力錦標賽B組賽,還沒有被取消。

由於B組幾乎不限制改裝的寬鬆規則,很多廠家都是喜歡去玩一玩的,期待來個爆炸的,三菱也是這麼想的。

為了能夠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三菱給B組賽研發了一款秘密武器,全時四輪驅動的拉力賽車“Starion”,這個原型車的性能還是不錯的,但是有點生不逢時。

  • B組賽事被取締,只能放角落積灰

就這個WRC的B組賽事,因為1985年和1986年有幾次致命事故,它就被取締掉了,但取而代之的A組賽事,它就增加了點規定了。

原型車必須是每年生產超過2500輛的量產車,賽車必須是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必須要採用四輪驅動系統的。

三菱的原型車顯然那個時候還沒有辦法量產,換句話說, Starion雖然是強,但是失去了可以馳騁的賽場,就變成三菱的雞肋了,好端端一匹馬,天天在馬槽裡啃草。

也就是大家覺得這三菱有點可惜,也沒有什麼辦法的時候,人家就搞起了暗度陳倉的招式。

還未出生,便先進化

  • 骨骼移植手術成功贏得6場勝利

這個WRC賽事,它規則開始調了,三菱緊鑼密鼓地開始做移植手術。

它把Starion的原型車的四驅系統、懸掛,移植給了零售車Galant,然後再把這臺Galant丟到A組比賽,看看能不能查漏補缺,總不能不比。

沒想到的就很有意思,洗精伐髓之後的Galant VR4,威力非凡, 1988年到1992年,6場比賽的勝利,還是不錯了。

  • 不幸接踵而至,賽事新增歐洲賽段

三菱打算一招鮮吃遍天,想要猛一猛的時候,壞消息對不起又來了,你的快遞。

這WRC賽事決定新增部分歐洲賽段,這個新增的、緊湊的歐洲賽段,對於這種體積比較大的賽車來說,還是打擊有點大的,有點這種晴天霹靂的意思。

其它廠家,早就預料到這一點了,提前就準備好了這種更小、更靈活的汽車,福特Sierra變成了Escort,斯巴魯的Legacy變成了Impreza。

三菱想一想我再不做點什麼東西,一切都要完了。我們不是去弄歐洲嘛,問題是來自於歐洲的吧,那我找歐洲人幫忙。

  • 三菱表面找AMG幫忙改造

1990年歐洲,AMG的改裝生意如火如荼,是不是以前我們講過的, AMG比奔馳更懂奔馳,穿了個西裝跟人家扳手腕,把人家健美先生按在地上的那種西裝暴徒。

三菱就偷偷帶著自己的Galant去找AMG了。朋友,我這4G63引擎你要不幫我調一下,歐洲你最強了,你好厲害的,你調一個幫我試試。

為了不讓自己的司馬昭之心被路人皆知,三菱還特意找了臺自然吸氣的Galant,把大家的注意力從賽車轉移到了性能的家用車,人家都以為人家做生意,不是去比賽的。

連AMG都覺得好像大概是這麼個意思,三菱就是想讓自己幫個忙,造一塊基於三菱平臺的西裝暴徒,有西裝暴徒也可以有和服暴徒的,我們AMG就擅長搞這個的,弄弄弄弄弄。

  • 實則背地偷師,獲取經驗

但實際上,三菱想要的,是AMG優秀的引擎調校經驗,找機會應用到比賽裡面去。AMG這麼調著調著,三菱工程師就在邊上乖乖的在那邊看的。

就像以前學我們中國景泰藍一樣的,就盯著那邊看的,你太厲害了「哇」好厲害,我從來沒有想到竟然還可以這樣。

一邊鼓掌一邊哈哈,一邊全給你拍下來,或者說是記下來,小本本記大智慧的這種態度,小日本一直都是有的。

偷師成功,三菱就偷偷在自家的工廠裡面搞新東西了,投產新款4G63T引擎了,一方面AMG的經驗吸收一下,優化了缸徑、行程、活塞。

另一方面,又把渦輪增壓器給它裝回來了,「pia」一下就榨出了280匹的最大馬力,顯然在那個時候這是一臺賽車引擎。

  • 憑藉偷師技術創造出了更輕更小的Lancer

三菱手頭有這個優秀的心臟了,但是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這新的WRC A組,需要一個更小、更靈活的車體,原來是男人跑的一個路,現在要變成一個小姑娘去跑了。

三菱的工程師就想到了,曾經在拉力賽上不是表現還可以,不是有個Lancer的。

加上之前有把Starion原型車的骨骼移植給Galant的經歷,它們就又順利的把Galant VR4的懸掛系統、四驅系統和新的4G63T引擎,一股腦兒移植給了更小、更輕的Lancer。

  • EVO的進化之旅就此拉開序幕

肯定新的問題也會出現的了。這個全面進化的車子,除了外形已經沒有一個地方是Lancer了,名字怎麼取。

你原來是把長槍現在看起來已經像把砍刀了,不好意思叫Lancer了。

等一下,這個不是全部都改過了,都改了更好了,那不就是進化。

你就叫它Lancer Evolution好了,EVO的進化之旅,這進化兩個字,「刷」就在這個時候開始拉開序幕了。

跌宕起伏的進化五重奏

  • 初代馬力驚豔四座

為了征戰WRC A組賽事研發的第一代,EVO在1992年正式亮相,250匹4G63T引擎,配合Lancer的小體積車型,加上鋁合金引擎蓋、輕量化車身設計,能實現0.2:1的馬力重量比。

直觀點打個比方,在馬的力量不變的情況下,它馱的東西越少,就能跑的越快。

初代EVO相當於每匹馬,只要扛5公斤就可以了,基本上就沒怎麼扛東西了,跑的就算是快了,比例是很驚人的。

沒概念,做個對比,17款高爾夫R,馬力重量比也只有0.18:1,略遜於初代EVO,年代相差好多年了,但是光出色的動力還是遠遠不夠的。

  • 出色的動力和系統使EVO獲最強街車美譽

為了配合強大的動力,EVO為全車進行了剛性強化處理,全新的懸架系統,雙活塞卡鉗通風碟剎車系統。

VCU粘性連軸器和中央差速器組成的全時四驅系統,再加上密齒比的變速箱,和後輪LSD,讓EVO很快贏得到了2.0升“最強街車”的美譽。

  • 銷量上的成績也很優秀

這個讓三菱打算為了迎合WRC規定,弄出來的這麼個玩意兒,它拿出去隨便賣了賣,量產版的EVO,竟然成為最大的黑馬,2500臺直接搶光了。

原來就是想要達到這個標準,賣到2500可以參加比賽,現在這車子賣得很好,三菱緊急追加生產2500臺,又一掃而空。

初代EVO完全可以說在銷量上是大放異彩了,比賽還沒搞什麼東西,車子倒是先買掉了,不是好事情嘛。

  • 但是駕駛體驗卻是差強人意

初號機是賣的好的,但它也不是完美的。這個車子因為它太過極限的追求競技性能的,普通人開起來很難,很難駕馭。

而當時日本國內的媒體甚至給出這樣的評價:這臺車過於極端,根本就是臺純正賽車,別說普通人,就算是車手,也要打起12分的注意力。

這到底是夸人還是罵人,你自己品味可以給我留言。

  • 三菱聽取意見,改良引擎和懸吊系統

三菱也沒有閉門造車,它們聽取了媒體的意見,安排上了。

1994年1月17號,全面型進化版的2代目上線了。

進一步改良了引擎的性能和懸吊系統,成功刷洗了“速度優異但轉向不良”的惡名,被車手稱為“可以像操控意識一樣操控自如的究極賽車。”

看得見的地方,三菱把EVO的輪胎給加寬了,抓地性能提升、輪距加大10毫米、前後軸距分別加大15毫米、10毫米,讓車子可以更好地匍匐在地上。

看不見的地方,懸吊系統增加了防傾杆、搖臂,避震器也進行了改良微調,LSD改成1.5向機械式,大幅提高過彎的時候的可控性,再匹配260匹的最大馬力。

  • 改良的EVO 2銷量不錯,但賽道仍不行

簡單來說,EVO 2就是一臺加速更快,轉向更精準的賽道機器了。

不過雖然車子不錯,但是車手缺乏適應時間, 2代EVO雖然賣是賣的不錯,賽道上面沒什麼好成績。

  • 面對強敵,三菱不屈不撓造出了3代

再一個,當時有著絕對賽道統治力的斯巴魯Impreza,正在想方設法把EVO送它上路,讓它消失在它的事業,「嗯哈」就是這種感覺。

三菱,咬緊牙關不認輸,就埋頭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終於在1995年,搞出了EVO 3。

  • 3代不是人們所想的僅僅只更改了外觀

大家都以為EVO最大的變化在於它的外觀性能了,就是英特爾擠牙膏了,實際上三菱研發部門還是誠意十足做足功課的。

前車頭左右兩側加了進氣口,改善引擎、剎車系統的冷卻效能,這風不是可以吹進去,它就強化賽事末期的車輛可控性了。

同時尾翼加大到和車體同寬,確保更好的下壓力,還帶起了一股小風潮,大家都改成這樣。

  • 動力方面也是提升很大

在動力方面,渦輪口徑由原本的65毫米,增加到68毫米了,改良了引擎活塞、連桿、曲軸,把引擎壓縮比從8.5一直搞到9.0。

第3代EVO研發週期比較短的,但刀刀見血,拳拳入肉,每個改動都是為了,你能不能不把我當只蚊子打,要去贏得。

  • 三菱終於嚐到勝利的滋味

終於1995年賽季,車手Kenneth Eriksson,駕駛著EVO贏得了澳洲站和瑞典戰的勝利。

一直被斯巴魯吊起來抽臉的EVO,第一次嚐到了勝利的滋味。贏了之後,三菱就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氣了,敢於做出更加激進的改變了。

1996年的第4代,與其說是進化,倒不如說是基因突變,它們針對比賽的需求重新的設計了一個整車平臺。

  • 4代在可塑性方面比之前的高出一截

由於4代是以參賽為考慮而生產的嫡系車型,前3代都是先有市面上賣的量產零售版,再進行改裝的,算是義子。

這個算是直接生出來就幹這個的,所以說在基礎可塑性上面, EVO 4就比它們的前輩高上一截了。

之前大型化中央冷卻器放不進去、降低損耗的進排氣系統塞不進去,雙渦流渦輪、高角度凸輪軸要放進去好像位置不對,現在統統都塞的進去了。

這個讓4代EVO成功實現280匹的最大馬力。

  • 連續4年的奪冠使得三菱名聲大響

還有一個地方,三菱勇敢的拿出了全新開發的主動後橋控制系統(AYC),取代了原本傳統的LSD。

就是靠了這個比較火拼的,甚至說是大刀闊斧的改革,三菱真的是在拉力賽上面得到回報了。

在車手Tommi Makinen的駕馭下面,連續4年勇奪世界拉力錦標賽,年度車手冠軍寶座。

三菱Evolution的名字因此紅遍全球,成為諸多高性能車迷的追捧的愛車之一,基本上和開車、賽車有關的片片裡面,Evolution都是會出來的。

可以說第4代是家族裡面最榮耀的車型,也是最有故事的這麼一款車。這一天,斯巴魯的生命終於抵達了終點,而EVO將冠冕為王,進化了。

  • 但馬力限制讓EVO被迫落寞

第4代EVO,它這個成功倒是沒有衝昏三菱的頭腦,反而是大大激發了三菱的野心,它們是想要這個EVO再快一點。

但是不巧的是,EVO在最好的年代遇上了最大的變故,環境汙染問題、大馬力車延伸出的飆車黨高死亡率問題。

當時日本政府直接就馬力限制令了,也就是說,日系車廠的280匹君子協定,就是不能超過這個了。

EVO就像是一名忠誠的武將,有心殺賊卻被12道金牌逼得無處使力,只能在家裡摳算盤,練人家「嘿嘿嘿」。

  • 但三菱總能找到奇怪角度突破困難

侏羅紀公園裡面,說到一句話過,進化的真諦就是“Life finds a way”,三菱總能找到一個更奇怪的角度,讓這個EVO進化下去。

這一代的EVO,三菱雖然是沒有辦法繼續增加馬力了,但是悄摸摸悄摸摸地把最大扭矩給它提升到373牛米了,這又避開了馬力限制令,又增加了車輛的實際低扭性能。

另外除了常規的制動、懸掛,電子系統升級,這一代,它還強化了空氣動力系統。

  • 5代在巨多的阻撓下實現翻盤大逆轉

相比於4代,5代目的後尾翼進化成了可四段調整的水平翼了,讓它能在更寬的速度範圍內,獲得最佳的底盤下壓力,有效解決了部分情況下,抓地力不足的問題。

這個改變讓EVO 5,賽道成績有了更大的進步,那個時候WRC比賽它們是又贏冠軍,然後拿下了這個年度車隊總冠軍。

算是在斯巴魯Impreza的陰影下,完成了驚人的WRC車手、車隊雙料冠軍大逆轉。

  • 最強街車的美名還在繼續

零售版的6000輛EVO,一如既往的和以前幾代一樣的,出來就木有了。5代EVO算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最強街車了。

最強街車的名聲也成為了EVO的傳統,一直延續到9代EVO的身上。車迷朋友們還流傳著一句話,敢對邁凱倫P1豎起中指的,就只有1100匹的Evolution了,這樣的話。

口口相傳的這種美名,進一步幫助三菱,建立起了運動、可靠、性能,這麼一個品牌形象。

不過有些朋友說,進化的終點就是死亡,這個觀點在EVO 10上面也不出例外地應驗了。

本田和豐田,哪家的車更耐用?

什麼讓EVO走向自我毀滅?6代到10代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關注「備胎說車」,第一時間就能收到新推送——“進化的終點,Evolution之死”。

另外我之前還提到EVO和相愛相殺的斯巴魯,它們到底是憑藉著什麼才能統治拉力賽場十多年?

好像沒有其它品牌什麼事情,斯巴魯有什麼別人做不到的技術?

  • 關鍵詞:日本車

關注「備胎說車」,回覆關鍵詞「日本車」就可以看到了。

「備胎說車」等你一起來玩,關鍵詞是「日本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