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今年国内第一季度的票房成绩出炉了,

3个月相加186.16亿,与去年破纪录的202.18亿相比,足足跌了16亿元,

下降了8个百分点。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其中1月份和3月份同比下降10亿元左右,

2月份票房同比有所上升,但观影人数却下降了近2%。

票房大幅缩水以及观影人次明显下降,2019年中国影市的开局也太不顺了吧,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那么,在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又有着怎样的逻辑?

茄叔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票价过于高

今年第一季度的平均票价为38.8元,比去年高出了2.7元,

按理说,有提高完全正常,毕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票补政策被取消,

十元一张电影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可实际上这多出来的2.7元,还是得算在今年的春节档头上,

因为今年春节真的有太多人,连一张电影票都买不起了。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整个2月票价相比去年上涨了4.3元,涨幅达到了11%,

具体点的话,基本上就是一线城市不下50二三线城市勇上100

特别是河南省信阳市出现了一家平民止步的“贵族影院”,

《流浪地球》卖到了160元。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过高的票价直接劝退了大部分的非一线城市观众,

大家一般也就从几部电影里面选一部进行观看。

高票价勉强填不上了观影人次下降带来的缺口,

使得整个春节档相比去年票房有了小幅增长,

但假期一过,整个电影市场完全就犹如高台跳水。

二、片子不够好

2019年虽然有《流浪地球》这样的现象级爆款横空出世,

但其他片子比起去年就实在差得太远了,

像《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以及《新喜剧之王》都未能达到预期的口碑,

导致票房成绩虎头蛇尾,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无论在影片质量还是话题度上,都未能达到去年的《前任》以及《无问东西》的水平。

春节档之后,也迟迟未出现能够大爆的佳作。

一方面是国产电影的整体疲软,整个3月份只有一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似乎让人有所期待,但由于影片后期争议性的口碑以及新片的冲击之下,票房后劲不足,猫眼预测影片最终难以突破10亿大关。

另一方面是进口电影的质量欠佳,无论是派拉蒙带来的《变形金刚》外传《大黄蜂》,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还是詹姆斯·卡梅隆制作的《阿丽塔:战斗天使》,

最终呈现的效果,都跟市场的预期存在着不短的差距,

而3月份的漫威新作《惊奇队长》,也给很多人带来了“货不对板”的不良观感,

造成口碑反噬,整个票房的势头是远远不如《毒液》和《海王》的。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三、不如网上看

先普及一个专业词汇,电影的“窗口期”:

一般指的是电影从院线上映到登陆视频网站、付费电视的时间间隔,

而随着国内视频平台行业的不断扩张,话语权的逐渐提升,

这一“窗口期”正在不断缩短。

春节期间的《新喜剧之王》在上映35天后,就以单片付费观看的形式登陆了爱优腾,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除此之外,《神探蒲松龄》、《疯狂的外星人》、《一吻定情》以及《“大”人物》等影片也纷纷选择在下映第一时间登陆网络视频平台,以谋求线上收益的最大化。

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他们一般并不追求影院级的视听体验,

并且越发缩短的窗口期也让他们能够忍受短暂的等待,

以及网络视频平台对于用户不断增强的粘性,

这些因素都在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流媒体,而非花大价钱上电影院。

虽然在票房上成绩不佳,但同时也该看到2019开年后中国电影的新进展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流浪地球》照亮了国产新类型片的前进方向,

《地久天长》等优秀艺术片继续扩大着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而《过春天》和《老师·好》等口碑佳作,也让我们看到从流量向内容回归的新风向。

在票补取消以及流媒体的冲击下,中国电影要让观众依然能够有信心买票进场,

还是那四个字,“口碑为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想看高清国外电影,请点击影视大全播放器

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就顺手点个关注吧~

票价贵,片子烂,等30天就能在网上看的院线片,谁还进电影院?

就可以加茄叔为好友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