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60多萬人口的準噶爾部,為何能夠與清朝對抗70年?


因為準噶爾根本就不是一個部落,而是一個統治著新疆、大半個中亞另外加上小半個蒙古,同時擁有遊牧區和農耕區的強大帝國。清準戰爭並不是清帝國對一個草原部落的征伐,而是兩大帝國之間硬對硬的碰撞。當然最後時清帝國取得了勝利,而且對準噶爾部進行了滅族式的屠殺。清準戰爭以後,天山南北才算徹底平定,這片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被稱作西域,而現在,有了一個新名字,叫“新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長達70年的清準戰爭史。

一 準噶爾汗國的崛起

相信很多人對“噶爾丹”這個名字很熟悉,在電視劇“康熙大帝”中,康熙皇帝為了安撫噶爾丹,忍痛割愛,將自己最喜歡的公主藍齊兒嫁給了噶爾丹,從此父女天各一方。那麼歷史上,噶爾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準噶爾汗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準噶爾部的前身是明朝時的漠西蒙古“瓦剌”部,明英宗時,正是瓦剌首領也先帶兵攻打明朝,並製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事件”,消滅明朝四十多萬精銳,俘虜了明英宗。後來,瓦剌部在蒙古韃靼部的打擊下,分裂成了四個部落,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四部,在歷史上又被統稱為衛拉特部。其中,和碩特部的首領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後代,地位崇高,因此長期擔任衛拉特四部的盟主。四部所轄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大致在今天的青藏高原的新疆地區,地域廣袤。1644年,清軍入關,定鼎中原。1646年,即順治三年,衛拉特各部向清朝請降,從此,在法理上,清朝對青藏高原的新疆地區確定了主權。1670年,噶爾丹多了他侄子的首領位置,成為了準噶爾部首領。

(明朝時期的準噶爾部落)


掌權後的噶爾丹野心勃勃,他不甘心臣服清朝,意圖效仿成吉思汗,重現蒙古帝國的榮耀。為此,噶爾丹開始了他的精心佈局。第一步,擊敗盟主和碩特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汗,收歸權力,頒佈法令,制定條約,將衛拉特部鬆散的部落聯盟整合成一個國家政權,建立了準噶爾汗國;第二步,四處攻伐,1678年,攻滅了葉爾羌國,佔領南疆,同時,用兵哈薩克,在中亞地區開疆掠地,1688年,大舉進攻蒙古喀爾喀各部,並追殺進內蒙古。

(十七世紀末的準噶爾汗國)

二噶爾丹之死

準噶爾汗國的崛起使清朝面臨巨大壓力,尤其是噶爾丹的不斷進攻更是讓當時清朝的皇帝康熙帝寢食難安。噶爾丹攻打喀爾喀蒙古後,喀爾喀部歸附清朝,請求出兵援助,清朝趁機佔領內蒙古。之後,康熙果斷出兵,御駕親征,與噶爾丹在烏蘭布通交戰,由於清軍裝備了很多重型火器,雖然噶爾丹的蒙古騎兵英勇善戰,但最後還是戰敗。這時候,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後方對噶爾丹發起攻擊,噶爾丹陷入兩大強敵的夾擊之中,已是無力迴天,不得不逃亡,1697年,服毒而死。雖然噶爾丹死了,但是準噶爾汗國並沒有瓦解,繼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同樣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汗王,清準兩大帝國,開始進行了之後60年的拉鋸戰。

(電視劇《康熙大帝》中的噶爾丹)

三雙雄並列

噶爾丹死後,準噶爾汗國進入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1698年~1745年),這段時期是準噶爾帝國的鼎盛時期,管轄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亞南部以及中亞地區的哈薩克以及烏茲別克等廣大地區,擁有遊牧區和農耕區,人口達到五百餘萬,擁有三十萬大軍。其軍隊不僅大量採購火器,策妄阿拉布坦還請來了瑞典的工程師,建立兵工廠,生產火器。準噶爾汗國成為與清朝並立亞洲的兩大帝國之一,連沙俄都忌憚三分。1731年,即雍正九年,雍正帝決心攻打準噶爾。動員京師八旗兵6000人,車騎營9000人,奉天(今瀋陽)等處8800人,總計 23800人,由傅爾丹統領,進攻準噶爾。清軍靖邊大將軍傅爾丹不審虛實,貿然發兵一萬,沿科布多河谷西前進,企圖先發制人。前鋒行進到通淖爾附近時,突然遭到準軍攻擊,準軍伏兵四出,將清軍包圍。傅爾丹急令後軍增援,均為所敗。通淖爾之戰,清軍遭到前所未有的慘敗,僅剩2000餘人逃回科布多,這是有史記載,八旗兵損失最重的戰役。此戰後,雍正帝以無心在對準噶爾發動進攻。1735年,雍正和準噶爾帝國簽訂和約,規定兩大帝國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清,以西屬準噶爾。

(全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

四 準噶爾汗國的覆滅

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之後繼位的兩個汗王,都是暴虐荒唐,不理政務。國家長期處於內亂中,實力大損。而原先汗國的附屬國哈薩克,反而成為支撐汗國的主要力量。但是準噶爾汗王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哈薩克的嚴重不滿。1755年,乾隆帝派兵進攻準噶爾汗國,哈薩克汗國趁機響應,雙方東西夾擊,準噶爾汗國很快潰敗,最後一任汗王達瓦齊被清朝擒獲,準噶爾汗國滅亡。1759年,清軍再次遠征天山南北,自此天山南北進入清朝版圖。乾隆皇帝將這片古稱西域的土地,命名為新疆,意思是中原王朝新的疆土,從此新疆徹底納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的新疆準噶爾盆地)

總結

準噶爾絕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草原部落,全盛時期的準噶爾,是一個和清王朝並立亞洲的兩大帝國。從準噶爾汗國崛起後,清朝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前後近70年,才將準噶爾徹底消滅,而準噶爾這個代表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稱呼,也徹底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今只有準噶爾盆地,作為一個地理上的名詞存在。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一卷青史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1755年,準噶爾汗國內亂,又遭遇罕見的天災,乾隆皇帝果斷出兵,消滅準噶爾汗國。隨後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於1759年徹底平定天山南北,至此準噶爾汗國被徹底埋入歷史的塵埃。

從1690年康熙親征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開始,清朝和準噶爾汗國前後進行了70年的拉鋸戰,清朝三代帝王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

彼時的清朝,人口數億,疆域數百萬平方公里。準噶爾汗國雖然疆域也十分廣大,但基本都是地廣人稀的不毛之地,總人口不過60多萬。

然而,就是這還不及清朝軍隊數量的60多萬人,卻讓清朝傷透了腦筋。如果不是偶然的內亂和天災,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還需要更長時間。

那麼,為何準噶爾汗國能夠和清朝對峙如此之久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清朝總是力不從心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清朝對於邊疆少數民族的認識空前深刻,這是清朝能夠最終解決蒙古問題,徹底消除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遊牧民族問題的根本動力。

所以早在清朝入關前,就開始了對蒙古各部的征服,通過戰爭和聯姻等多管齊下的政策,漠南蒙古成為清朝牢不可破的聯盟,漠西和漠北蒙古則成為清朝的藩屬。

但是,少數民族王朝一旦入主中原,開始轟轟烈烈的封建化進程,少數民族王朝的衰亡就會迅速出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朝。

1644年清軍入關後,由於戰事的大規模減少,所向披靡的八旗軍隊迅速腐化。到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時,很多八旗士兵已經上不得馬,拉不得弓。清朝不得不依靠綠營作為軍隊主力,耗時八年才最終將叛亂平定。

而八旗軍隊的墮落,一旦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偏偏和準噶爾交戰的地方又是適合騎兵衝殺的大草原,這就讓清朝一度非常尷尬。

在清朝和準噶爾汗國開戰的70多年時間裡,清朝遭遇了至少三次大敗,分別是烏爾會河之戰,喀喇烏蘇之戰,博克託嶺、和通泊之戰。尤其是博克託嶺、和通泊之戰,清朝數萬軍隊被消滅,元氣大傷,雍正皇帝不得不放棄了一舉消滅準噶爾汗國的想法,雙方以杭愛山劃定了兩國邊界。

雖然此時的清朝有超過20萬八旗軍隊,超過80萬綠營軍隊,但這些八旗和綠營軍隊駐守在全國各地,能夠抽調出來對準噶爾汗國作戰的軍隊屈指可數,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雖然能夠派出軍隊參戰,但畢竟無法充當主力。

而且在清朝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中,除了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和1696年的昭莫多之戰,剩下的戰爭幾乎都在遙遠的西北進行,尤其是喀喇烏蘇之戰,戰場擺上了世界屋脊。

在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的清朝,想要在遠離中原的土地上作戰並取得勝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後勤供應難以保障。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最終用70年時間消滅準噶爾汗國,已實屬奇蹟。

另外,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入關後的清朝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鞏固對中原的統治上。而中原地區反抗清朝統治的鬥爭也從未停止過,這就使得穩固中原,成為清朝統治者考慮的首要因素。

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指引下,準噶爾汗國並不是清朝統治者的首位目標,所以戰爭時間被大大延長。

2、準噶爾其實很強大

準噶爾汗國相比<strong>清朝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主場作戰。

相比清朝軍隊千里迢迢趕來西北作戰,準噶爾汗國幾乎就是在家門口以逸待勞,這使得準噶爾汗國雖然人口較少,軍隊數量更少,但能夠依託熟悉地形、民眾支持等一系列優勢,徹底擊敗甚至消滅遠道而來的清軍。

而從清朝和準噶爾汗國這三次慘敗中,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的慘敗幾乎都是準噶爾汗國佈下埋伏,誘使清軍孤軍深入,最後利用清軍不熟悉地形的情況,將清軍徹底消滅。

而且最要命的是,雖然是家門口作戰,但準噶爾汗國的疆域面積同樣巨大,這使得他們擁有了極其廣闊的縱深。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他們不能擊退,甚至消滅清軍,卻可以以廣闊的疆域與清軍展開周旋,並最終將遠道而來的清軍徹底拖垮。

當然,這些都不是準噶爾汗國能夠硬撐70年的最根本因素,因為畢竟準噶爾汗國只有60多萬人,這樣的人口規模還不及清朝的一個府。在與清朝根本不是一個體量的情況下,即使準噶爾汗國將《三十六計》玩出花來,最終也只能被財大氣粗的清朝徹底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所以準噶爾汗國絕對沒有坐以待斃,在它與清朝展開慘烈的拉鋸戰時,準噶爾汗國也在和更西北方向的沙俄眉來眼去。

自1582年沙俄哥薩克翻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開始,不到100年時間,西伯利亞就幾乎完全被沙俄據為己有,成為準噶爾汗國和清朝的鄰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準噶爾汗國和清朝的戰爭,已經不單單是中原王朝和邊疆政權的戰爭,而是有沙俄參與的國際爭端。

而沙俄作為傳統的歐洲國家,其技術發展水平要高於清朝和準噶爾汗國。沙俄的站隊,一定程度上能夠左右清朝和準噶爾戰爭的走向。

而從噶爾丹開始,準噶爾汗國和沙俄的大規模對抗逐漸停止,沙俄成為準噶爾汗國的靠山,為準噶爾汗國提供了大量的火器等裝備。

在清朝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中,準噶爾軍隊的火器比例要遠遠高於清軍,這是他們不斷在局部戰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

而且沙俄在其他方向對清朝的牽制,也使清朝無法集中精力對付準噶爾汗國。

另外,作為厄魯特蒙古的一支,準噶爾汗國早已不是簡單的遊牧民族政權,而是一個類似於清朝的高度集權的帝國。這使準噶爾汗國相比於清朝而言有更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而且因為完成了封建化進程,社會發達程度較高的準噶爾汗國還掌握了先進的冶煉技術,能夠生產一定數量的火器,這也是準噶爾汗國能夠堅持70年的重要原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在清初的時候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歷史,那就是準噶爾叛亂,其實準噶爾部也就七十多萬人,但是卻貫穿了康雍乾三個朝代,足足噁心了清朝60多年。雖然最後清朝是徹底的平定了準噶爾部,但是這勝利也是實屬不易啊。

自1675年準噶爾的首領噶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之後,那就開始了四處征討。結果還偏偏攻打了歸附清朝的喀爾喀蒙古,當時的康熙皇帝大怒,三徵噶爾丹想要平定了他。當時的征戰是有效的,在康熙時期平定了噶爾丹,喀爾喀也重新統一了清朝。

但是之後的策妄阿拉布坦成為了準噶爾的統治者,並且在沙俄的支持下開始襲擊大清。但是此時正巧康熙去世了,雍正即位。從雍正六年開始,清朝就喀什了出兵準噶爾汗國。光顯寺之戰中清軍擊潰準噶爾軍,並且迫使準噶爾部向清廷言和。本來是可以好好的,結果準噶爾部在乾隆時期又不安分了,於是乾隆就趁其內亂的時候將準噶爾徹底平定。但是關於準噶爾為什麼能噁心清朝60多年,貫穿了康雍乾三世,我們來看準噶爾的優勢。

首先準噶爾屬於遊牧民族,雖然是人口才70多萬人,但是能戰鬥的人卻不是小數,畢竟遊牧民族上馬之後就是戰士,而且這些還都是精通騎術的騎兵。雖然清軍也有八旗騎兵,但是清朝打下江山之後,慢慢的八旗也都退化了。關鍵的是準噶爾部也得到了沙俄的支持,不斷的從沙俄那裡獲得先進火器,而對此清朝的火器,準噶爾部也略顯先進。

而且古代行軍打仗一般都講究,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準噶爾部遠在青藏高原,清朝每次打仗都要考慮糧草運輸的問題,在康熙時期的戰爭每次打仗都要準備6000多運糧車,而且還不包括一些軍用器械之類的,還要做好準噶爾部跑的準備。所以在古代打仗一般開銷也比較大,一般沒事都不會打仗的。

在那浩瀚的青藏高原,清軍長途跋涉的過來平定準噶爾部,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時候你聲勢浩大的過來了,結果人家避而不戰,就很難對準噶爾起到毀滅性的打擊。這期間還要考慮天災、後勤等問題。所以準噶爾完全就是佔了地域的優勢,而清軍也正好佔了準噶爾內訌的優勢。


江郎說史


準噶爾部是蒙古的重要分支,長期在新疆一帶經營。清初,其首領噶爾丹統一新疆,和清朝發生正面衝突,經過康熙皇帝的三次親征,噶爾丹敗死。

噶爾丹死後,其侄策旺阿拉布坦繼立,又在北疆糾集準噶爾部繼續和清廷為敵。控制天山南北路地區,並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進兵西藏。五十七年清軍入藏平亂,五十九年獲勝。

雍正五年(1727)清廷以頗羅鼐統領西藏事務,又在西藏設置了兩個駐藏大臣,此乃標誌著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隸屬關係的加強。

乾隆時期,準噶爾在西藏、青海、喀爾喀蒙古等地的勢力,已相繼被清廷肅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兵再攻伊犁地區,準噶爾部被清兵平定。至此,準噶爾部割據勢力的長期叛亂活動,終於被徹底鎮壓下去,沙俄欲藉助準部叛亂勢力攫取中國領土的圖謀,也遭到了失敗。清政府設立伊犁將軍、參贊大臣、領隊大臣、都統等,率兵分駐伊犁、塔城等地,鞏固了對天山北路的統治。

由此看來,準噶爾部之所以能長期和清廷對抗,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準噶爾部所居之地是新疆,地廣人稀,適合於遊牧民族的生活,而清軍因為後勤給養等問題,難以輕易佔據上風。

其二,準噶爾部長期想恢復祖上成吉思汗的榮光,一直想劍指中原,這種精力也長期支撐他們要和滿洲人一決高下。

其三,他們常常能得到俄羅斯的支持。

要不是清朝,新疆的歸屬問題還真是難說。


倪說歷史


貌似不起眼的準格爾汗國折磨了康熙、雍正、乾隆爺孫三代將近80年,折磨了哈薩克汗國百十年,最後還是滿清和哈薩克汗國一起圍毆才解決了準格爾的問題。原因有很多方面。

1、滿清的八旗騎兵的戰鬥力被高估了。明末將滿清八旗騎兵的戰鬥力被吹捧的無比厲害,實際上他們就是欺負一下病入膏肓的明朝而已。八旗騎兵打過的大戰和惡戰並不多,八旗騎兵並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戰績。看看吧,一個內訌不休的南明都能折騰滿清20多年;一個吳三桂差點打下半壁江山,把滿清嚇回遼東去。


2、滿清接收的國家是個爛攤子,又經過滿清的內部平亂戰爭。滿清在跟準格爾戰爭的時候,國家一直沒有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到康熙的時候實際上財政危機很嚴重。遠征準格爾讓滿清在經濟上很吃力,這種情況一直到雍正“新政”改革之後才有所好轉。

3、準格爾汗國本部雖然人口不多,軍隊不多,但是他還有不少的哈薩克僕從軍,更得到了西藏和沙俄的支持。準格爾騎兵的戰鬥力,實際上並不比當年的蒙古騎兵差。而且得到沙俄支持的準格爾騎兵,在熱兵器的普及率上遠勝滿清。滿清應該慶幸準格爾人口稀少吧,假如準格爾汗國能湊出來20萬軍隊的話,滿清真的要逃回遼東了。

4、準格爾汗國地廣人稀,戰略縱深很廣;想要對機動性很高的準格爾騎兵進行圍殲很難。嚴格上說的話,準格爾汗國是亡於內訌和兩線作戰。本來人數不多的準格爾,要同時在東面與滿清大戰、西面與哈薩克死磕,結局可想而知了。


爾朱少帥


大家好,我是側耳傾聽history,一個歷史達人,淺讀過《二十四史》,追過多年穿越小說。喜歡的請關注或點贊,謝謝。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是準噶爾部(衛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領噶爾丹1676年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之後、把鬆散的聯盟體制步步改變為集權的政權體制、把準噶爾首領的臺吉地位上升為汗王地位、於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個汗國。因為1635年衛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歸順後金(清朝)、及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它也改變了衛拉特與清朝的主從關係,史籍說噶爾丹對抗清朝是叛亂。

準噶爾部的地盤主要是今天的新疆、青海和內蒙西部,雖然看上去地盤很大,但由於是遊牧部落,實際控制的人口十分有限。根據史書的記載準噶爾部總人口只有60萬左右,常備軍只有6萬多人。即使在鼎盛時期,也只有10多萬軍隊。

但準噶爾部地處中亞,與沙俄勢力接壤,從沙俄進口了很多火器。準噶爾部隊中,有40%的士兵都使用火繩槍,此外,還有大量的輕型火炮,可以在駱駝背上使用。所以準噶爾部不是一般的遊牧民族,士兵火器使用的比例遠遠高於滿清,面對滿清,反而有了武器優勢。

而康熙時期,滿八旗已經完全腐爛不堪用,平定三藩之亂時主要依靠的就是綠營兵。所以康熙時期滿清與準格爾的戰爭,就變成了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戰爭,而且戰線太長,後勤保障困難。

所以康熙雖然擊敗了準噶爾部後,卻沒法繼續進攻。

到了雍正時期,戰爭還是處於僵持狀態,年羹堯雖然擊敗了準噶爾部,還是無法繼續進攻。

而到了乾隆時期,滿清經過多年發展,國力大增,而準噶爾內部則因為權力問題爆發了內鬥,乾隆皇帝乘此機會,派遣大將兆惠西征,而且一舉平定了準噶爾部,新疆也就此納入中國領土。

準噶爾部雖然軍事強悍,但畢竟人口稀少,且沒有自己的工業,面對統一的中國,國力相差太大,能堅持這麼久已經很強了。

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歷史的天空history


在清朝建立之初的歷史當中,有一段歷史不能被忽略,就是準噶爾叛亂。準噶爾其實有七十萬的人口,但是他們的叛亂貫穿了康乾盛世的三個朝代。

Δ配圖

其實準噶爾叛亂中總共有五個首領,康熙平定了兩個,雍正平定了兩個,乾隆平定了一個。而且也是乾隆皇帝在位時,完全扼殺了這個部落再叛亂的可能性。

為何可以對抗清朝七十年!

先看軍隊組成。準噶爾作為蒙古的一個部落,屬於漠西蒙古,主要是遊牧民組成。人口將近七十萬,常備部隊將近五萬。清朝入關無暇顧及之時,趁機從一個小部落發展到康熙年間的佔領西北全境。

Δ配圖

準噶爾雖然只有五萬常備軍,但是是清一色的騎兵。清朝軍隊雖然也有騎兵,但是隻佔所有軍隊的一半不到。因為騎兵的機動性太強,清軍一直沒有辦法圍殲。

再看武器裝備。雖然都是騎兵,但是清朝初年的騎兵可不是標準的馬刀。準噶爾的部隊雖然只有五萬之眾,但是從沙俄那裡買來了兩萬人的火槍洋炮。而康熙雍正年間,雖然配備了一些,但是覆蓋率遠遠不及。

最後看軍需物資。打仗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白花花的銀子。每次清朝派兵出征,都需要大量的錢財支撐,但是康熙雍正沒有這麼多,每次打仗只好打一段停一段。

Δ配圖

到了乾隆年間,經過了康熙、雍正兩朝的積累,乾隆才有錢打的起長久戰。更為巧合的是乾隆年間,準噶爾內部發生了內亂。乾隆才抓住了機會,把準噶爾一舉殲滅。

所以總的來說,康熙、雍正因為錢不夠,裝備買不起,軍餉糧草跟不上,才一直沒有解決。積累了兩朝,才被乾隆撿了便宜。


史之策


準噶爾部是蒙古厄魯特部的分支,在明代,厄魯特也被稱之為“瓦剌”。明清之際準噶爾部興起於巴爾喀什湖以東伊犁河一帶。明末清初,中原混戰之時,準噶爾首領巴圖爾琿臺吉以伊犁為根據地,向周邊的蒙古部落展開攻伐戰爭,逐步兼併了厄魯特蒙古各部。厄魯特內部統一以後,開始繼續向外部進犯,壓迫其西方的哈薩克等民族。

平定準噶爾部油畫

清康斯九年(1670年),準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的兒子僧格被殺後,他的異母弟噶爾丹奪得了準噶爾部的統治權。1678年,西藏的五世達賴賜噶爾丹可汗號,準噶爾汗國正式成立。同年噶爾丹展開新的擴張戰爭,出兵回部並佔領中亞的葉爾羌汗國,把廣大維吾爾族地區置於其統治之下。1688年噶爾丹突然率兵越過今天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南遷。1690年6月,噶爾丹又向漠南喀爾喀蒙古進攻,俘掠人口,搶劫牲畜。可以見得,噶爾丹領導下的準格爾部野心勃勃,不僅想要脫離大清王朝的統治,還打算在今天的新疆、中亞地區創造一個幅員遼闊的遊牧帝國。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已經平定中原的清廷的注意,清王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趨於穩定後,著手準備將更多資源和軍力投入到平定準噶爾的戰爭中。

噶爾丹畫像

清廷的最高統治者乾隆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乾隆帝意識到不能允許分裂勢力破壞大清疆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並乘勝進兵至內蒙古。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噶爾丹在烏爾會河擊敗了一支輕舉妄動的清軍,乘勝進至克什克騰旗,近逼京師。七月,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八月一日,清兵與準噶爾軍在烏蘭布通(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鄉)交戰,噶爾丹部隊大敗。但福全誤信西藏喇嘛濟嚨呼圖克圖之言,使噶爾丹得以從容撤退。不過康熙帝三徵噶爾丹,不僅完全控制了喀爾喀蒙古,而且徹底粉碎了噶爾丹的威脅。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進兵伊犁(今新疆自治區伊犁州霍城縣),俘獲準噶爾首領達瓦齊,以“準噶爾汗國”滅亡而告終。達瓦齊被俘後,時任定邊左副將軍的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非準噶爾人)起兵反叛,天山北路再次陷入動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阿睦爾撒納逃亡俄羅斯,病死在俄。次年,清軍剿滅叛軍殘部並平定回部大小和卓之亂,西域全境底定,西北邊患暫告終結。

平準慶祝宴

平定準噶爾戰爭,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橫跨17世紀至18世紀,前後長達七十年。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後,“拓地二萬餘里”,西域天山南北盡入版圖。今天我國版圖的奠基,某種程度上是形成於平定準部戰役之後。

李秀梅:《清朝統一準噶爾史實研究》

呂文利:《十八世紀中葉準噶爾失敗於清朝原因探析——以《熬茶檔》、《使者檔》等相關檔案為中心》

李揚:《乾隆帝的十全武功 兆惠平定大小和卓》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個人簡介: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首先,清政府在早期東北地區時對蒙古系勢力並無絕對的優勢,後來入主中原時,八旗子弟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反而是被降伏的明代降軍在清代明的戰爭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這不由得令蒙古系勢力對八旗產生了輕視之心,覺得滿清不過如此。尤其遠在西陲的準噶爾部,並沒有經歷過與滿清對抗的經歷。所以準噶爾部沒有思想壓力。


第二,清代在康熙早期的統治並不穩固,前有三藩之亂,後有徵臺之憂。尤其是為了對付臺灣,康熙不禁封關禁海,而且對江南地區也實施嚴苛政策。致使江南地區經濟大受影響。軍事上連年征伐,經濟上連年停滯,使得清代無瑕顧及西北,從而使噶爾丹在西北坐大。到康熙中期,已成尾大不掉之勢。

其三,在十七世紀,沙俄的勢力已進入中亞,噶爾丹在沙俄方面接觸到更多的西方武器並有限配備軍隊,而清朝為了自己的統治安全,把在明代已十分成熟的火器列為禁忌。這就使雙方軍力形成武器代差,也就使雙方在人數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形成平衡。若不是準噶爾部後期內亂,康熙能否擒殺噶爾丹還真是未知數。



其四,到了雍乾時期,準噶爾部勢力星散四周,所謂窮山惡水之地。中央政府重兵圍剿則空費軍晌而不見敵逆,輕騎突進則有全覆之虞。所以準噶爾部才能一直堅持到乾隆晚期。


用戶59157161798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準噶爾部曾聯俄揍過拿破崙!揍過俄羅斯,揍過康熙,揍過雍正,還揍過乾隆,噶爾丹策零(也有用準噶爾策凌的,都一樣)突然去世,乾隆審時度勢力排眾議,果斷出兵,而準噶爾部群龍無首,陷於王位紛爭,被一舉打敗,定名---新疆。準噶爾部能和清廷死磕得以立於不敗之地,主要是內外兩大因素,對外他的軍事實力比清廷要強,而內部在那個時期相對比較穩定,沒有在關鍵時期被拖了後腿。而反觀清廷,八旗子弟在相對安穩的年代逐漸被養廢了,也沒有出色的戰將,足以剿滅準噶爾部。武器相對落後,更落後的是戰鬥指揮水平,真的動了清軍元氣。



準噶爾部的脫胎於蒙古的瓦剌部,屬於驍勇善戰的一族,歷史上很少消停過,稱之為戰鬥的民族毫不過分,土木堡之變的始作俑者,堪稱大明屈辱史和滅國史的導火線或說開端,可以說大明的脊樑就是被瓦剌部也就是準噶爾部打斷的。至於朱祁鎮這個人真的不想再提,所以就不展開寫了。

在與清軍交鋒中,機動性強,戰法使用得當,成功把清軍包了餃子,本來在馬背上一輩子的部族就驍勇善戰,再加上武器上的優勢---噶爾丹雖然只有5萬常規軍,但是其中2萬人裝備了火銃,這個裝備規模是很大的,難怪當初連俄羅斯都敢打。而反觀清軍,著實是被養廢了,八旗子弟的戎馬一生不復存在於“新生代”,還能狩獵玩玩就已經很不錯了。

清廷無可用之人才,戰法失當,以己之短攻其所長,面對機動能力明顯優於自己的準噶爾部竟然長途奔襲卻不知道窮寇莫追,多少將士死的可惜,而且死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清兵元氣大傷,以至於雍正有生之年也沒有機會拿下準噶爾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