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60多万人口的准噶尔部,为何能够与清朝对抗70年?


因为准噶尔根本就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统治着新疆、大半个中亚另外加上小半个蒙古,同时拥有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强大帝国。清准战争并不是清帝国对一个草原部落的征伐,而是两大帝国之间硬对硬的碰撞。当然最后时清帝国取得了胜利,而且对准噶尔部进行了灭族式的屠杀。清准战争以后,天山南北才算彻底平定,这片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称作西域,而现在,有了一个新名字,叫“新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长达70年的清准战争史。

一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相信很多人对“噶尔丹”这个名字很熟悉,在电视剧“康熙大帝”中,康熙皇帝为了安抚噶尔丹,忍痛割爱,将自己最喜欢的公主蓝齐儿嫁给了噶尔丹,从此父女天各一方。那么历史上,噶尔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准噶尔汗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准噶尔部的前身是明朝时的漠西蒙古“瓦剌”部,明英宗时,正是瓦剌首领也先带兵攻打明朝,并制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事件”,消灭明朝四十多万精锐,俘虏了明英宗。后来,瓦剌部在蒙古鞑靼部的打击下,分裂成了四个部落,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在历史上又被统称为卫拉特部。其中,和硕特部的首领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后代,地位崇高,因此长期担任卫拉特四部的盟主。四部所辖地区北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南至天山,东到阿尔泰山和蒙古杭爱山分界线,西包巴尔喀什湖地区,大致在今天的青藏高原的新疆地区,地域广袤。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中原。1646年,即顺治三年,卫拉特各部向清朝请降,从此,在法理上,清朝对青藏高原的新疆地区确定了主权。1670年,噶尔丹多了他侄子的首领位置,成为了准噶尔部首领。

(明朝时期的准噶尔部落)


掌权后的噶尔丹野心勃勃,他不甘心臣服清朝,意图效仿成吉思汗,重现蒙古帝国的荣耀。为此,噶尔丹开始了他的精心布局。第一步,击败盟主和硕特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收归权力,颁布法令,制定条约,将卫拉特部松散的部落联盟整合成一个国家政权,建立了准噶尔汗国;第二步,四处攻伐,1678年,攻灭了叶尔羌国,占领南疆,同时,用兵哈萨克,在中亚地区开疆掠地,1688年,大举进攻蒙古喀尔喀各部,并追杀进内蒙古。

(十七世纪末的准噶尔汗国)

二噶尔丹之死

准噶尔汗国的崛起使清朝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噶尔丹的不断进攻更是让当时清朝的皇帝康熙帝寝食难安。噶尔丹攻打喀尔喀蒙古后,喀尔喀部归附清朝,请求出兵援助,清朝趁机占领内蒙古。之后,康熙果断出兵,御驾亲征,与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交战,由于清军装备了很多重型火器,虽然噶尔丹的蒙古骑兵英勇善战,但最后还是战败。这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后方对噶尔丹发起攻击,噶尔丹陷入两大强敌的夹击之中,已是无力回天,不得不逃亡,1697年,服毒而死。虽然噶尔丹死了,但是准噶尔汗国并没有瓦解,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同样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汗王,清准两大帝国,开始进行了之后60年的拉锯战。

(电视剧《康熙大帝》中的噶尔丹)

三双雄并列

噶尔丹死后,准噶尔汗国进入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1698年~1745年),这段时期是准噶尔帝国的鼎盛时期,管辖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等广大地区,拥有游牧区和农耕区,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其军队不仅大量采购火器,策妄阿拉布坦还请来了瑞典的工程师,建立兵工厂,生产火器。准噶尔汗国成为与清朝并立亚洲的两大帝国之一,连沙俄都忌惮三分。1731年,即雍正九年,雍正帝决心攻打准噶尔。动员京师八旗兵6000人,车骑营9000人,奉天(今沈阳)等处8800人,总计 23800人,由傅尔丹统领,进攻准噶尔。清军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不审虚实,贸然发兵一万,沿科布多河谷西前进,企图先发制人。前锋行进到通淖尔附近时,突然遭到准军攻击,准军伏兵四出,将清军包围。傅尔丹急令后军增援,均为所败。通淖尔之战,清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仅剩2000余人逃回科布多,这是有史记载,八旗兵损失最重的战役。此战后,雍正帝以无心在对准噶尔发动进攻。1735年,雍正和准噶尔帝国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

(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四 准噶尔汗国的覆灭

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之后继位的两个汗王,都是暴虐荒唐,不理政务。国家长期处于内乱中,实力大损。而原先汗国的附属国哈萨克,反而成为支撑汗国的主要力量。但是准噶尔汗王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哈萨克的严重不满。1755年,乾隆帝派兵进攻准噶尔汗国,哈萨克汗国趁机响应,双方东西夹击,准噶尔汗国很快溃败,最后一任汗王达瓦齐被清朝擒获,准噶尔汗国灭亡。1759年,清军再次远征天山南北,自此天山南北进入清朝版图。乾隆皇帝将这片古称西域的土地,命名为新疆,意思是中原王朝新的疆土,从此新疆彻底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的新疆准噶尔盆地)

总结

准噶尔绝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草原部落,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是一个和清王朝并立亚洲的两大帝国。从准噶尔汗国崛起后,清朝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前后近70年,才将准噶尔彻底消灭,而准噶尔这个代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称呼,也彻底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有准噶尔盆地,作为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存在。

我是一卷青史,欢迎加关注,一起聊历史!


一卷青史


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1755年,准噶尔汗国内乱,又遭遇罕见的天灾,乾隆皇帝果断出兵,消灭准噶尔汗国。随后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于1759年彻底平定天山南北,至此准噶尔汗国被彻底埋入历史的尘埃。

从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开始,清朝和准噶尔汗国前后进行了70年的拉锯战,清朝三代帝王终于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

彼时的清朝,人口数亿,疆域数百万平方公里。准噶尔汗国虽然疆域也十分广大,但基本都是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总人口不过60多万。

然而,就是这还不及清朝军队数量的60多万人,却让清朝伤透了脑筋。如果不是偶然的内乱和天灾,清朝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还需要更长时间。

那么,为何准噶尔汗国能够和清朝对峙如此之久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清朝总是力不从心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清朝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认识空前深刻,这是清朝能够最终解决蒙古问题,彻底消除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游牧民族问题的根本动力。

所以早在清朝入关前,就开始了对蒙古各部的征服,通过战争和联姻等多管齐下的政策,漠南蒙古成为清朝牢不可破的联盟,漠西和漠北蒙古则成为清朝的藩属。

但是,少数民族王朝一旦入主中原,开始轰轰烈烈的封建化进程,少数民族王朝的衰亡就会迅速出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朝。

1644年清军入关后,由于战事的大规模减少,所向披靡的八旗军队迅速腐化。到1673年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很多八旗士兵已经上不得马,拉不得弓。清朝不得不依靠绿营作为军队主力,耗时八年才最终将叛乱平定。

而八旗军队的堕落,一旦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偏偏和准噶尔交战的地方又是适合骑兵冲杀的大草原,这就让清朝一度非常尴尬。

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开战的70多年时间里,清朝遭遇了至少三次大败,分别是乌尔会河之战,喀喇乌苏之战,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尤其是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清朝数万军队被消灭,元气大伤,雍正皇帝不得不放弃了一举消灭准噶尔汗国的想法,双方以杭爱山划定了两国边界。

虽然此时的清朝有超过20万八旗军队,超过80万绿营军队,但这些八旗和绿营军队驻守在全国各地,能够抽调出来对准噶尔汗国作战的军队屈指可数,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虽然能够派出军队参战,但毕竟无法充当主力。

而且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除了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和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剩下的战争几乎都在遥远的西北进行,尤其是喀喇乌苏之战,战场摆上了世界屋脊。

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清朝,想要在远离中原的土地上作战并取得胜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后勤供应难以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最终用70年时间消灭准噶尔汗国,已实属奇迹。

另外,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入关后的清朝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上。而中原地区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这就使得稳固中原,成为清朝统治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指引下,准噶尔汗国并不是清朝统治者的首位目标,所以战争时间被大大延长。

2、准噶尔其实很强大

准噶尔汗国相比<strong>清朝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主场作战。

相比清朝军队千里迢迢赶来西北作战,准噶尔汗国几乎就是在家门口以逸待劳,这使得准噶尔汗国虽然人口较少,军队数量更少,但能够依托熟悉地形、民众支持等一系列优势,彻底击败甚至消灭远道而来的清军。

而从清朝和准噶尔汗国这三次惨败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的惨败几乎都是准噶尔汗国布下埋伏,诱使清军孤军深入,最后利用清军不熟悉地形的情况,将清军彻底消灭。

而且最要命的是,虽然是家门口作战,但准噶尔汗国的疆域面积同样巨大,这使得他们拥有了极其广阔的纵深。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他们不能击退,甚至消灭清军,却可以以广阔的疆域与清军展开周旋,并最终将远道而来的清军彻底拖垮。

当然,这些都不是准噶尔汗国能够硬撑70年的最根本因素,因为毕竟准噶尔汗国只有60多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还不及清朝的一个府。在与清朝根本不是一个体量的情况下,即使准噶尔汗国将《三十六计》玩出花来,最终也只能被财大气粗的清朝彻底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准噶尔汗国绝对没有坐以待毙,在它与清朝展开惨烈的拉锯战时,准噶尔汗国也在和更西北方向的沙俄眉来眼去。

自1582年沙俄哥萨克翻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开始,不到100年时间,西伯利亚就几乎完全被沙俄据为己有,成为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的邻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的战争,已经不单单是中原王朝和边疆政权的战争,而是有沙俄参与的国际争端。

而沙俄作为传统的欧洲国家,其技术发展水平要高于清朝和准噶尔汗国。沙俄的站队,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清朝和准噶尔战争的走向。

而从噶尔丹开始,准噶尔汗国和沙俄的大规模对抗逐渐停止,沙俄成为准噶尔汗国的靠山,为准噶尔汗国提供了大量的火器等装备。

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准噶尔军队的火器比例要远远高于清军,这是他们不断在局部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而且沙俄在其他方向对清朝的牵制,也使清朝无法集中精力对付准噶尔汗国。

另外,作为厄鲁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汗国早已不是简单的游牧民族政权,而是一个类似于清朝的高度集权的帝国。这使准噶尔汗国相比于清朝而言有更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而且因为完成了封建化进程,社会发达程度较高的准噶尔汗国还掌握了先进的冶炼技术,能够生产一定数量的火器,这也是准噶尔汗国能够坚持70年的重要原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在清初的时候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历史,那就是准噶尔叛乱,其实准噶尔部也就七十多万人,但是却贯穿了康雍乾三个朝代,足足恶心了清朝60多年。虽然最后清朝是彻底的平定了准噶尔部,但是这胜利也是实属不易啊。

自1675年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那就开始了四处征讨。结果还偏偏攻打了归附清朝的喀尔喀蒙古,当时的康熙皇帝大怒,三征噶尔丹想要平定了他。当时的征战是有效的,在康熙时期平定了噶尔丹,喀尔喀也重新统一了清朝。

但是之后的策妄阿拉布坦成为了准噶尔的统治者,并且在沙俄的支持下开始袭击大清。但是此时正巧康熙去世了,雍正即位。从雍正六年开始,清朝就喀什了出兵准噶尔汗国。光显寺之战中清军击溃准噶尔军,并且迫使准噶尔部向清廷言和。本来是可以好好的,结果准噶尔部在乾隆时期又不安分了,于是乾隆就趁其内乱的时候将准噶尔彻底平定。但是关于准噶尔为什么能恶心清朝60多年,贯穿了康雍乾三世,我们来看准噶尔的优势。

首先准噶尔属于游牧民族,虽然是人口才70多万人,但是能战斗的人却不是小数,毕竟游牧民族上马之后就是战士,而且这些还都是精通骑术的骑兵。虽然清军也有八旗骑兵,但是清朝打下江山之后,慢慢的八旗也都退化了。关键的是准噶尔部也得到了沙俄的支持,不断的从沙俄那里获得先进火器,而对此清朝的火器,准噶尔部也略显先进。

而且古代行军打仗一般都讲究,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准噶尔部远在青藏高原,清朝每次打仗都要考虑粮草运输的问题,在康熙时期的战争每次打仗都要准备6000多运粮车,而且还不包括一些军用器械之类的,还要做好准噶尔部跑的准备。所以在古代打仗一般开销也比较大,一般没事都不会打仗的。

在那浩瀚的青藏高原,清军长途跋涉的过来平定准噶尔部,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时候你声势浩大的过来了,结果人家避而不战,就很难对准噶尔起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期间还要考虑天灾、后勤等问题。所以准噶尔完全就是占了地域的优势,而清军也正好占了准噶尔内讧的优势。


江郎说史


准噶尔部是蒙古的重要分支,长期在新疆一带经营。清初,其首领噶尔丹统一新疆,和清朝发生正面冲突,经过康熙皇帝的三次亲征,噶尔丹败死。

噶尔丹死后,其侄策旺阿拉布坦继立,又在北疆纠集准噶尔部继续和清廷为敌。控制天山南北路地区,并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进兵西藏。五十七年清军入藏平乱,五十九年获胜。

雍正五年(1727)清廷以颇罗鼐统领西藏事务,又在西藏设置了两个驻藏大臣,此乃标志着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加强。

乾隆时期,准噶尔在西藏、青海、喀尔喀蒙古等地的势力,已相继被清廷肃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兵再攻伊犁地区,准噶尔部被清兵平定。至此,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的长期叛乱活动,终于被彻底镇压下去,沙俄欲借助准部叛乱势力攫取中国领土的图谋,也遭到了失败。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参赞大臣、领队大臣、都统等,率兵分驻伊犁、塔城等地,巩固了对天山北路的统治。

由此看来,准噶尔部之所以能长期和清廷对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准噶尔部所居之地是新疆,地广人稀,适合于游牧民族的生活,而清军因为后勤给养等问题,难以轻易占据上风。

其二,准噶尔部长期想恢复祖上成吉思汗的荣光,一直想剑指中原,这种精力也长期支撑他们要和满洲人一决高下。

其三,他们常常能得到俄罗斯的支持。

要不是清朝,新疆的归属问题还真是难说。


倪说历史


貌似不起眼的准格尔汗国折磨了康熙、雍正、乾隆爷孙三代将近80年,折磨了哈萨克汗国百十年,最后还是满清和哈萨克汗国一起围殴才解决了准格尔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

1、满清的八旗骑兵的战斗力被高估了。明末将满清八旗骑兵的战斗力被吹捧的无比厉害,实际上他们就是欺负一下病入膏肓的明朝而已。八旗骑兵打过的大战和恶战并不多,八旗骑兵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战绩。看看吧,一个内讧不休的南明都能折腾满清20多年;一个吴三桂差点打下半壁江山,把满清吓回辽东去。


2、满清接收的国家是个烂摊子,又经过满清的内部平乱战争。满清在跟准格尔战争的时候,国家一直没有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到康熙的时候实际上财政危机很严重。远征准格尔让满清在经济上很吃力,这种情况一直到雍正“新政”改革之后才有所好转。

3、准格尔汗国本部虽然人口不多,军队不多,但是他还有不少的哈萨克仆从军,更得到了西藏和沙俄的支持。准格尔骑兵的战斗力,实际上并不比当年的蒙古骑兵差。而且得到沙俄支持的准格尔骑兵,在热兵器的普及率上远胜满清。满清应该庆幸准格尔人口稀少吧,假如准格尔汗国能凑出来20万军队的话,满清真的要逃回辽东了。

4、准格尔汗国地广人稀,战略纵深很广;想要对机动性很高的准格尔骑兵进行围歼很难。严格上说的话,准格尔汗国是亡于内讧和两线作战。本来人数不多的准格尔,要同时在东面与满清大战、西面与哈萨克死磕,结局可想而知了。


尔朱少帅


大家好,我是侧耳倾听history,一个历史达人,浅读过《二十四史》,追过多年穿越小说。喜欢的请关注或点赞,谢谢。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是准噶尔部(卫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领噶尔丹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把松散的联盟体制步步改变为集权的政权体制、把准噶尔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地位、于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个汗国。因为1635年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清朝)、及1646年卫拉特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所以它也改变了卫拉特与清朝的主从关系,史籍说噶尔丹对抗清朝是叛乱。

准噶尔部的地盘主要是今天的新疆、青海和内蒙西部,虽然看上去地盘很大,但由于是游牧部落,实际控制的人口十分有限。根据史书的记载准噶尔部总人口只有60万左右,常备军只有6万多人。即使在鼎盛时期,也只有10多万军队。

但准噶尔部地处中亚,与沙俄势力接壤,从沙俄进口了很多火器。准噶尔部队中,有40%的士兵都使用火绳枪,此外,还有大量的轻型火炮,可以在骆驼背上使用。所以准噶尔部不是一般的游牧民族,士兵火器使用的比例远远高于满清,面对满清,反而有了武器优势。

而康熙时期,满八旗已经完全腐烂不堪用,平定三藩之乱时主要依靠的就是绿营兵。所以康熙时期满清与准格尔的战争,就变成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战争,而且战线太长,后勤保障困难。

所以康熙虽然击败了准噶尔部后,却没法继续进攻。

到了雍正时期,战争还是处于僵持状态,年羹尧虽然击败了准噶尔部,还是无法继续进攻。

而到了乾隆时期,满清经过多年发展,国力大增,而准噶尔内部则因为权力问题爆发了内斗,乾隆皇帝乘此机会,派遣大将兆惠西征,而且一举平定了准噶尔部,新疆也就此纳入中国领土。

准噶尔部虽然军事强悍,但毕竟人口稀少,且没有自己的工业,面对统一的中国,国力相差太大,能坚持这么久已经很强了。

有不同意见或者疑问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历史的天空history


在清朝建立之初的历史当中,有一段历史不能被忽略,就是准噶尔叛乱。准噶尔其实有七十万的人口,但是他们的叛乱贯穿了康乾盛世的三个朝代。

Δ配图

其实准噶尔叛乱中总共有五个首领,康熙平定了两个,雍正平定了两个,乾隆平定了一个。而且也是乾隆皇帝在位时,完全扼杀了这个部落再叛乱的可能性。

为何可以对抗清朝七十年!

先看军队组成。准噶尔作为蒙古的一个部落,属于漠西蒙古,主要是游牧民组成。人口将近七十万,常备部队将近五万。清朝入关无暇顾及之时,趁机从一个小部落发展到康熙年间的占领西北全境。

Δ配图

准噶尔虽然只有五万常备军,但是是清一色的骑兵。清朝军队虽然也有骑兵,但是只占所有军队的一半不到。因为骑兵的机动性太强,清军一直没有办法围歼。

再看武器装备。虽然都是骑兵,但是清朝初年的骑兵可不是标准的马刀。准噶尔的部队虽然只有五万之众,但是从沙俄那里买来了两万人的火枪洋炮。而康熙雍正年间,虽然配备了一些,但是覆盖率远远不及。

最后看军需物资。打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每次清朝派兵出征,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撑,但是康熙雍正没有这么多,每次打仗只好打一段停一段。

Δ配图

到了乾隆年间,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积累,乾隆才有钱打的起长久战。更为巧合的是乾隆年间,准噶尔内部发生了内乱。乾隆才抓住了机会,把准噶尔一举歼灭。

所以总的来说,康熙、雍正因为钱不够,装备买不起,军饷粮草跟不上,才一直没有解决。积累了两朝,才被乾隆捡了便宜。


史之策


准噶尔部是蒙古厄鲁特部的分支,在明代,厄鲁特也被称之为“瓦剌”。明清之际准噶尔部兴起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一带。明末清初,中原混战之时,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以伊犁为根据地,向周边的蒙古部落展开攻伐战争,逐步兼并了厄鲁特蒙古各部。厄鲁特内部统一以后,开始继续向外部进犯,压迫其西方的哈萨克等民族。

平定准噶尔部油画

清康斯九年(1670年),准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僧格被杀后,他的异母弟噶尔丹夺得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权。1678年,西藏的五世达赖赐噶尔丹可汗号,准噶尔汗国正式成立。同年噶尔丹展开新的扩张战争,出兵回部并占领中亚的叶尔羌汗国,把广大维吾尔族地区置于其统治之下。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今天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1690年6月,噶尔丹又向漠南喀尔喀蒙古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可以见得,噶尔丹领导下的准格尔部野心勃勃,不仅想要脱离大清王朝的统治,还打算在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创造一个幅员辽阔的游牧帝国。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已经平定中原的清廷的注意,清王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趋于稳定后,着手准备将更多资源和军力投入到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

噶尔丹画像

清廷的最高统治者乾隆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乾隆帝意识到不能允许分裂势力破坏大清疆域。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并乘胜进兵至内蒙古。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噶尔丹在乌尔会河击败了一支轻举妄动的清军,乘胜进至克什克腾旗,近逼京师。七月,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八月一日,清兵与准噶尔军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乡)交战,噶尔丹部队大败。但福全误信西藏喇嘛济咙呼图克图之言,使噶尔丹得以从容撤退。不过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不仅完全控制了喀尔喀蒙古,而且彻底粉碎了噶尔丹的威胁。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进兵伊犁(今新疆自治区伊犁州霍城县),俘获准噶尔首领达瓦齐,以“准噶尔汗国”灭亡而告终。达瓦齐被俘后,时任定边左副将军的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非准噶尔人)起兵反叛,天山北路再次陷入动乱。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阿睦尔撒纳逃亡俄罗斯,病死在俄。次年,清军剿灭叛军残部并平定回部大小和卓之乱,西域全境底定,西北边患暂告终结。

平准庆祝宴

平定准噶尔战争,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横跨17世纪至18世纪,前后长达七十年。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后,“拓地二万余里”,西域天山南北尽入版图。今天我国版图的奠基,某种程度上是形成于平定准部战役之后。

李秀梅:《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

吕文利:《十八世纪中叶准噶尔失败于清朝原因探析——以《熬茶档》、《使者档》等相关档案为中心》

李扬:《乾隆帝的十全武功 兆惠平定大小和卓》


回答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个人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抗战金融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首先,清政府在早期东北地区时对蒙古系势力并无绝对的优势,后来入主中原时,八旗子弟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反而是被降伏的明代降军在清代明的战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不由得令蒙古系势力对八旗产生了轻视之心,觉得满清不过如此。尤其远在西陲的准噶尔部,并没有经历过与满清对抗的经历。所以准噶尔部没有思想压力。


第二,清代在康熙早期的统治并不稳固,前有三藩之乱,后有征台之忧。尤其是为了对付台湾,康熙不禁封关禁海,而且对江南地区也实施严苛政策。致使江南地区经济大受影响。军事上连年征伐,经济上连年停滞,使得清代无瑕顾及西北,从而使噶尔丹在西北坐大。到康熙中期,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其三,在十七世纪,沙俄的势力已进入中亚,噶尔丹在沙俄方面接触到更多的西方武器并有限配备军队,而清朝为了自己的统治安全,把在明代已十分成熟的火器列为禁忌。这就使双方军力形成武器代差,也就使双方在人数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形成平衡。若不是准噶尔部后期内乱,康熙能否擒杀噶尔丹还真是未知数。



其四,到了雍乾时期,准噶尔部势力星散四周,所谓穷山恶水之地。中央政府重兵围剿则空费军晌而不见敌逆,轻骑突进则有全覆之虞。所以准噶尔部才能一直坚持到乾隆晚期。


用户59157161798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准噶尔部曾联俄揍过拿破仑!揍过俄罗斯,揍过康熙,揍过雍正,还揍过乾隆,噶尔丹策零(也有用准噶尔策凌的,都一样)突然去世,乾隆审时度势力排众议,果断出兵,而准噶尔部群龙无首,陷于王位纷争,被一举打败,定名---新疆。准噶尔部能和清廷死磕得以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是内外两大因素,对外他的军事实力比清廷要强,而内部在那个时期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在关键时期被拖了后腿。而反观清廷,八旗子弟在相对安稳的年代逐渐被养废了,也没有出色的战将,足以剿灭准噶尔部。武器相对落后,更落后的是战斗指挥水平,真的动了清军元气。



准噶尔部的脱胎于蒙古的瓦剌部,属于骁勇善战的一族,历史上很少消停过,称之为战斗的民族毫不过分,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堪称大明屈辱史和灭国史的导火线或说开端,可以说大明的脊梁就是被瓦剌部也就是准噶尔部打断的。至于朱祁镇这个人真的不想再提,所以就不展开写了。

在与清军交锋中,机动性强,战法使用得当,成功把清军包了饺子,本来在马背上一辈子的部族就骁勇善战,再加上武器上的优势---噶尔丹虽然只有5万常规军,但是其中2万人装备了火铳,这个装备规模是很大的,难怪当初连俄罗斯都敢打。而反观清军,着实是被养废了,八旗子弟的戎马一生不复存在于“新生代”,还能狩猎玩玩就已经很不错了。

清廷无可用之人才,战法失当,以己之短攻其所长,面对机动能力明显优于自己的准噶尔部竟然长途奔袭却不知道穷寇莫追,多少将士死的可惜,而且死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清兵元气大伤,以至于雍正有生之年也没有机会拿下准噶尔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