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9萬德軍俘虜的下場如何?

地主最愛星空


相信很多朋友對題目中提到的這次戰役並不會陌生,它以血腥和慘烈在近代戰爭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筆。

據有關資料顯示,雙方傷亡人數超過二百萬。這個數字背後顯示出來的是決策者的堅定和瘋狂。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斯大林為保證不會讓這個地區失守,命令後退的兵要被槍決。

而德軍這邊也很瘋狂,在前期他們一直是佔優勢的,曾拿下這個地區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因此到嘴的肉他們自然不會輕易吐出來。如果不是後來拖延到了冬天,誰最終會勝還真不好說。

後來德軍投降後,因為在戰場上的情緒並未完全消散,蘇軍對他們態度很不好。在戰俘營中他們的待遇也很慘。接下來我將分時期給大家介紹德國戰俘在戰後的處境。

第一個時期,臨時戰俘營時期

1943年2月,隨著德軍統領保盧斯的被俘,斯大林格勒之戰最終以蘇軍獲勝結束。這位剛剛升任元帥的德軍統領帶領著剩下的九萬人在寒冷的環境下朝蘇軍為他們提供的臨時戰俘營走去。

但是因為長時間的戰鬥,街上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建築了,因此這九萬多人的戰俘就被安置在了之前作戰時挖的坑道里面。同時這裡還是為他們專門設置的“醫院”。

當所有人都躺在這條坑道里面時,無論怎樣都看不出來這是一個臨時醫院。先不說環境,因為此前的戰鬥很多人都受傷了,但是在這所醫院中幾乎沒有可以使用的藥物。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醫藥資源本來就緊張,都給前線作戰的蘇軍士兵了,這群命比紙薄的俘虜又怎麼可能會分到多少藥呢?

因此,許多戰俘就因傷口感染,做手術時帶來的劇烈疼痛等原因死亡。除去藥以外,水和食物也沒有保障。

水都是被汙染過的髒水,而食物只能通過用財物和看守他們的兵士來換。據有關資料記載,他們日常的食物供給只有平均十個人一條黑麵包,一點湯。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德軍死亡率很高。但和之後的遭遇比,或許這還沒有那麼差。

第二個時期,向最終關押地行進途中

在這種環境下待了一個月以後,他們終於可以離開這個鬼地方了,他們要被送往位於東面的最終關押地,西伯利亞囚犯營。這是一場戰俘的“長征”。

之所以這麼比喻是因為這一次轉移路上很艱苦,前有惡劣環境,後有蘇聯士兵。1943年3月中旬,這批戰俘開始被轉移。

此時的他們大多都已不成人形,經過一個月沒吃沒喝,沒有治療的生活,許多人的健康狀況都不是很好。但是上路以後身後的蘇聯人一直催著他們快點前進,一旦落後,或者在路上生了病影響整體前進速度,就會被槍決。

一次在路上遇到其他蘇聯部隊,因為仇恨他們還朝著這群俘虜開了槍。等到了西伯利亞之後,當初投降時的九萬人現在已經變成了三萬人。

剩下的這些人還將面臨勞改,要在西伯利亞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下進行重體力勞動,水土不服導致他們會生病,而生病的直接後果就是不治而亡。因此到最終戰爭結束,原本數萬的戰俘只剩下了幾千人。

第三個時期,戰後遣返時期

熬到了這個時候,這些戰俘就算是真正熬到頭了。不過經過層層磨礪的,只有五千人。1955年,因為國際上的原因,這些人可以回家了,剩下的五千人終於回到了德國。到此這件事也就結束了。

最後發表一下個人看法,這群德國人本來是侵略者的身份,但是在被俘後他們好像和戰場上的敵人身份互換了。蘇軍成為了施暴者,他們成為了受害者。歸根結底,還是戰爭的錯,是戰爭挑起了兩個民族的仇恨,最終是失敗者承擔一切後果。我想,或許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話來形容這些戰俘最合適:可憐人定有可恨處。


小小嬴政



一個字,慘。根據統計,戰役結束時,有9萬1000名第六集團軍的倖存者成為了戰俘,到了第二年春天,活著的已經不到一半。許多蘇軍將士在戰後承認,由於斯大林格勒的戰鬥如此血腥,損失如此之大,幾乎每個人都失去過戰友,所以對待俘虜自然摻雜了額外的仇恨情緒。

另外,由於斯大林格勒幾乎所有建築都被損毀,所以很難找到一處現成的收容場所來安置戰俘。位於察裡津附近的一處地下工事坑道被匆忙指定為“第一戰俘醫院”,但是環境過分惡劣,空氣難以流通,坑道內壁不斷滲水,陰暗,潮溼,寒冷,完全不適合當做醫療機構所在地。坑道里的照明,只有用罐頭盒臨時改制成的煤油燈,氣味刺鼻,德國傷兵只能密密麻麻地躺在坑道地面上,和潮溼寒冷的地面只隔著一層軍毯,由於缺乏藥物,許多感染壞疽的士兵在毫無麻醉後的截肢手術中死去。

另外由於糟糕的環境,戰俘的飲用水來自附近被汙染的壕溝,痢疾和其他傳染病如斑疹傷寒也在戰俘中肆虐流行,德軍戰地醫院僅剩的一點藥品物資和手術器械,經常被看守他們的蘇軍強行拿走了,前來視察的紅軍醫療人員和軍官在看到這種情況後大為吃驚,部分人保留了淳樸的同情心,允許俘虜用他們的手錶和戒指換來麵包,注射器或者繃帶,一名奧地利籍軍醫為了幾支止疼嗎啡,掏出了自己祖傳的銀質懷錶。另外,一些蘇軍看守也利用這個機會,大肆搶掠戰俘的隨身財物,然而他們很快遭到了報應:未經消毒的物品讓他們感染上了斑疹傷寒並死去,在一個死去的蘇軍翻譯留下的口袋裡,發現了幾十個金戒指,貴重金屬製作的十字架等東西。

除了藥品短缺,戰俘們的每日口糧供應也嚴重不足,蘇聯紅軍和內務部(NKVD)之間缺乏溝通和默契,也沒有預料到要收容一支如此龐大的戰俘隊伍,另外,野蠻的戰爭也摧毀了蘇聯農業生產經濟和交通運輸,相當部分一線紅軍戰鬥部隊都吃不飽,更遑論落入手中的戰俘。終於在第六集團軍投降幾乎兩週後,戰俘營才迎來了第一批補給:十個人分配一條黑麵包,外加一點可憐的,加了玉米和胡蘿蔔的湯,以及一點糟糕的鹹魚。

大約一個月後,戰俘們被驅趕著離開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臨時戰俘營,開始向東緩緩前進,前往他們的最終關押地,旁觀者形容說,他們如同一個個移動的蒼白幽靈,絕望地抓緊身上已經襤褸成布片的軍裝和滿是血汙的軍毯,沿途的蘇聯民眾,有些憤怒地向這些戰俘扔石頭,吐唾沫,有些則遵循古老的習俗,為這些長途跋涉的罪人奉上面包,鹽和土豆,一些途徑的蘇聯士兵不顧禁令,向前進的戰俘隊伍開槍,其中死於非命者,數量無法統計。


由於關押地點不同,戰俘們受苦的程度不一,幸運的只要跋涉短短兩天,就抵達了斯大林格勒北部的杜波維卡集中營,倒黴的則要在零下25度的低溫下跋涉5天,經過古木拉克,到達貝克托維卡集中營。夜間宿營時,戰俘們沒有鋪蓋,沒有帳篷,只能露天而臥,每天早晨,蘇軍士兵開始用槍托敲打這些躺在雪地中的戰俘,相當部分的戰俘在頭天睡著後再也沒有醒來,有些戰俘為了怕自己在睡夢中凍死,不得不規定製度,所有人每睡一個小時或者半個小時就必須“換班”,叫醒自己的同伴,每天清晨上路後,戰俘隊伍的身後照例會留下一批凍僵的屍體。

此時,每個戰俘都強打起精神,不能掉隊,因為蘇軍押解士兵的邏輯非常殘酷,如果你不能繼續行軍,就只能收倒腦後一槍,一位倖存的德軍少尉事後回憶說,自己在行軍途中夜晚停留的時候,冒險用自己的羊毛毛衣向當地農婦換來了一點麵包和奶酪,就是這點食物讓他支撐到了終點:我們的縱隊出發的時候有1200人,最終到達貝克托維卡時只剩下了120多人,也就是說,90%的人死在了五天的跋涉途中。


最終,抵達戰俘營的德軍發現,集中營裡也只有一些糟糕的木屋,通常能住20人的屋子要塞進40到50人,供應依舊缺乏,除了黑麵包,所謂的湯不過是加了一點麥麩和鹽的熱水,蘇聯內務部部隊的軍官開始對戰俘進行所謂的“甄別登記”,搜走了戰俘身上最後一點私人物品,然後按照國籍和種族,“政治面目”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羅馬尼亞人和意大利人的待遇稍微好些,能被分配到廚房工作,打偏手獲得一些食物。每天早晨,死亡的戰俘屍體都被從營房裡拖出來,放到營地一邊,最終形成了一堵可怕的,長達100米,並不斷延伸,加高的“屍體牆”。由於難忍的飢餓,一些德軍戰俘突破了自己的底線,偷偷從“屍體牆”的屍體身上割肉,帶回營房放到他們清淡的“湯”裡,並欺騙身邊虛弱病重的戰友,說這是俄國人搞來的“駱駝肉”。另外,由於虛弱,一些戰俘甚至在上公廁時滑落到糞便溝渠中淹死,只有少數具備勇氣和同情心的同袍,能夠在這種時刻躍身下去,將他們的戰友從可怕的環境中挽救出來。

另外,部分被俘的中級軍官被認為需要接受“反法西斯主義教育”,所以還要長途跋涉,送到莫斯科周邊的克拉格斯諾爾斯克去,長途悶罐列車中,瘧疾,白喉,流感等肆虐,1800名軍官中有1200人死在了旅途中,全密封的車廂,除了焊死的窗戶,只有中間地板上的一個洞,同時充當通氣口和廁所,由於飲水缺乏,戰俘們只能折取車窗附近凍結的冰凌舔食來解渴。

從1943年開始,戰俘營裡的戰俘條件有所改善,伙食中有了麥粥,醃魚的分量也增多了,然而每天的死亡率依舊將近1%,德國醫生被迫把各種廢舊物品改裝成醫療用品救助同胞,比如手術刀是打磨後的罐頭碎片,縫合的羊腸線來自拆開的服裝。另外,戰俘被迫負擔沉重的勞動任務,比如清理城市中的瓦礫,打撈伏爾加河底的沉船,以及和蘇聯本土政治犯一起,開挖向斯大林獻禮的伏爾加-頓河人工運河。


另外,蘇聯內務部在貝利亞的命令下,建立了所謂的“自由德國國籍組織”,成員來自於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願意和蘇聯合作的軍官,其中包括保盧斯元帥的參謀長塞德里茨。從1945年到1955年,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91000名德軍中,大約只有3000人陸續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晴天有時下豬


二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戰況相當慘烈,因此無論是哪一方的士兵,一旦落到對方的手中,基本上等於判了死刑。而這9.1萬德軍俘虜,能夠活著回到德國的僅僅剩下了5000多人。



1942年7月17日,德國第6集團軍在保盧斯的指揮下進攻斯大林格勒。由於德軍進攻猛烈,蘇軍不斷敗退,憤怒的斯大林頒佈了第227號命令;凡是不服從命令,或者後退的士兵都要槍決。

雖然斯大林三令五申,但失敗的消息還是紛至沓來,德軍不斷地攻下斯大林格勒周圍的戰略要地。9月13日,德軍以保盧斯第六集團軍為主力開始攻城。

此時,憤怒的斯大林已經換掉了主將鐵木辛哥元帥,改朱可夫元帥指揮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軍和德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雙方逐屋戰鬥,甚至一個地下室,一面牆壁,一個掩體都會反覆爭奪。



經過了近3個月的激烈戰鬥之後,德軍佔領了斯大林格勒80%的城市。但此時已經進入了11月份,蘇聯的冬天已經到來,而且朱可夫集結了百萬兵力,準備展開大規模的反攻。

11月底,保盧斯率領的第六集團軍中有27萬人被蘇軍包圍。此時,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希望希特勒下令讓保盧斯突圍撤退,但空軍司令戈林說,空軍可以給予保盧斯足夠的支援。因此希特勒下令讓保盧斯堅守在斯大林格勒。

戰爭的機會稍縱即逝,當得知的空軍支援只能給予保盧斯不到一半的援助後,蘇聯紅軍已經死死的將保盧斯圍困,保盧斯的軍隊陷入絕境。後來希特勒雖然組織了幾次救援,但無奈無法突破蘇軍的包圍圈,於是希特勒授予了保盧斯元帥軍銜,希望他可以自殺。



1943年2月2日,蘇軍攻下位於百貨商店內的德軍指揮部,保盧斯被俘。對於希特勒而言非常遺憾,因為保盧斯在投降和自殺之間選擇了前者。

隨著保盧斯的投降,第六集團軍剩餘的9.1萬名飢寒交迫的士兵也放下了武器,成為了蘇聯人的俘虜。這些人之中有十幾名將官,他們被當做政治宣傳的工具送往了莫斯科,包括保盧斯在內。他們的任務是不斷地發表反對希特勒的宣言,並且對德軍進行宣傳。

當然9.1萬德軍士兵並不需要宣傳,他們需要在別的地方“發光發熱”。蘇聯當時由於遭受德國的入侵,對德國人恨之入骨,所以這些俘虜被蘇聯士兵驅趕著,用雙腿走到了戰俘營。路上一旦有人掉隊,或者是生病,蘇聯士兵便會毫不留情的賞賜他們一顆子彈。



從2月2日投降後,一個月的時間,近5萬德國俘虜因為傷寒或者蘇聯人的虐待而去世。剩下的3萬多人被送到了寒冷荒涼的西伯利亞勞改,到達西伯利亞後,他們被迫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中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在這期間,一旦得病,那就意味著死亡。

1955年,由於國際形勢變化,這些俘虜終於可以回到德國,但此時僅僅還剩下了50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保盧斯回國後,遭到了德國人民的厭惡,僅僅兩年後便去世了。


我是越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其總參戰人數超過了三百萬,調動的各種飛機、坦克、大炮更是數不勝數,蘇德雙方都擺開了一副大決戰的架勢。

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告終,德國遭到了東線戰場中的最大失敗。這場戰役之後,蘇聯軍隊進入了東線的戰略反攻階段。一部分歷史學家將斯大林格勒戰役,稱為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德國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值得一提的是,第6集團軍指揮官保盧斯剛剛被希特勒晉升為陸軍元帥,並且接到了元首死戰到底,決不投降的命令。

不過,這位德國元帥在見到大勢已去後,最終還是選擇了率領部隊向蘇聯紅軍投降,他也成為了第一位被俘虜的德國元帥。

實際上,保盧斯的決定也是無奈之舉,最開始他率領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軍會合之後,幾乎已經完全佔據了斯大林格勒外圍,甚至部分德軍已經進入了城中。但蘇聯紅軍通過艱苦卓絕的巷戰,血戰斯大林格勒,最終在援兵的支援下,成功反包圍了保盧斯部隊。

而保盧斯的部隊則彈盡糧絕,遲遲等不到援軍。最終,為了保全自己與9萬德國士兵的性命,保盧斯選擇了投降。

由於德國認為蘇聯並沒有簽訂保護戰俘的《日內瓦公約》,因此德軍對待蘇聯戰俘相當殘忍,凡是俘虜中有蘇軍政治人物,一律都會被就地格殺。而其他普通戰俘,哪怕到了戰俘營,往往也會遭受非人的待遇,死亡率極高。

(保盧斯舊照)

那麼,面對投降的9萬多德國戰俘,蘇聯人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他們呢?

實際上,在投降的9萬人中,已經有接近一半的德國士兵,因為寒冷或者營養不良等問題身患重病了。不過,一項不會心慈手軟的蘇聯人,當然不會對他們抱有憐憫。對待德國戰俘,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就是他們最好的歸屬。

但在這之前,德國士兵必須要徒步前往莫斯科,接受蘇聯國民的唾罵和侮辱,為他們犯下的罪行贖罪。在前往莫斯科途中,越來越多的德國士兵,因為寒冷和疾病死在了半道上。因而,最終參與了莫斯科遊街示眾的,僅僅只有不到6萬的德國士兵。

在莫斯科短暫亮相之後,德國戰俘們又要馬不停蹄地趕往西伯利亞,路上凡是有走不動的,都會被直接槍斃。

而到了西伯利亞的戰俘營之後,這些德國戰俘的境況,依然不會有什麼改變。通常他們白天都是外出完成任務。這些任務包括挖礦、修路、建築、挖煤等等,全都是出賣勞力的苦差,工作量極大,當天的任務沒有完成,那就沒有飯吃。

(德軍戰俘舊照)

而由於當時蘇德戰爭還在持續當中,資源短缺。因此,每天留給戰俘們的口糧少得可憐,在做完繁重的體力勞動之後,他們往往只會得到150克麵包。

在長期艱苦勞動,卻根本吃不飽的情況下,德國戰俘出現了大規模的死傷。最終在戰爭結束之後,僅僅只有5000多人活著回到了德國。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為了保護德國士兵不做無謂犧牲,率領德國士兵投降的保盧斯元帥,在1955年回到德國後,被很多人認為是叛徒,遭到了無數在東方戰場失去親屬的德國人咒罵,僅僅兩年後,他就黯然去世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蘇聯當時精壯勞動力損失嚴重,罪犯都全部拉去前線當兵了,後方只能交給婦女、老人和兒童來維持生產,這麼多戰俘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勞動力。

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圍的第6集團軍,投降的兵力有6個步兵師(第44、第71、第76、第79、第94師和獵兵第100師)、3個摩托化師(第3、第29、第60師)、3個裝甲師(第14、第16、第24師)、高射炮兵第9師、羅馬尼亞騎兵第1師和步兵第26師,以及克羅地亞軍隊的1個團。

這些兵力在被合圍當日共有265,000人。其中9萬人被俘,34,000名傷員已用飛機運出,只有少數人因公離開合圍圈。有10多萬人陣亡或因難以忍受的困難而喪生。

被俘的人員,由於蘇聯內陸,低溫 高強度勞動以及醫療條件落後,導致這批德軍俘虜的死亡率非常高。西伯利亞自古就是俄國流放罪犯和戰俘的地方,生存條件極度惡劣,在沒有足夠的食物供應,進行高強度勞動,死亡率自然很高。最後,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9萬德軍,到戰後活著回到德國的,只有5000多人,其餘都死在了蘇聯。

最讓希特勒生氣的是,保盧斯元帥沒有自殺,而是投降了蘇軍。希特勒說:我最為傷心的,是我親自把他提升為陸軍元帥。我以為,他獲得這個高位本該倍加珍惜……哪知,這種人在最後的時刻玷汙了不知多少人的榮譽。他本該拋開一切的悲痛,成為民族英雄而流芳百世,但他卻寧肯去莫斯科。


深度軍事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和血腥的戰役,也是二戰東線的轉折點,至此蘇聯紅軍開始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

1943年冬天,被凍死和打死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可謂是屍橫遍野

經此役,德軍第6集團軍覆滅,其指揮官保盧斯元帥率部投降。在保盧斯投降之前,希特勒晉升他為帝國陸軍元帥,意思不言而喻,即不准他投降,要麼戰至最後一卒,要麼飲彈自殺,因為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德國元帥被俘的事情。但是,他為了自身以及麾下的9萬餘名官兵的性命考慮,最終選擇了投降。

據資料顯示,蘇聯頓河方面軍在1943年1月10日至2月2日期間,共俘虜了9.1萬名德軍官兵,其中包括保盧斯在內的2500名軍官和24名將軍。在頓河方面軍的攻勢下,共有14萬德軍官兵被殲滅。

據蘇聯統計數據顯示,投降的德軍中有約40000人因疾病或凍傷需要住院治療,有27000人死於傷寒、痢疾和營養不良。

這些投降的德軍被要求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下徒步前往莫斯科(途中就有不少因飢寒交迫而倒下),這是因為他們將作為獻俘儀式的“道具”在莫斯科遊街示眾。據文獻記載有57600名戰俘參加了遊街示眾,他們沿著莫斯科的街道前行,受到了憤怒的莫斯科市民的責罵與侮辱,侵略者的下場理當如此。

之後他們被強制徒步前往西伯利亞,沿路能走的就走,不能走的直接槍斃。到了戰俘營後他們被強制勞動,每天的體力勞動繁重,但給予的口糧卻很少(在戰時物資短缺的日子裡,戰俘的口糧被降到了150克麵包/天,而不是正常的700克),這也是導致德國戰俘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這是他們應得的報應,因為就在1年多前,一路高歌猛進、不可一世的德軍在對待大量的蘇聯戰俘時所做的比這有過之無不及。

據檔案資料記載:在1941年基輔防禦戰役中被俘的蘇軍,需徒步穿越盧布內和霍羅爾到達烏曼地區。在約400公里的行程中,每個戰俘須日行30至40公里甚至更長的距離,而他們每天僅能獲得20克小米和100克麵包的口糧。因為無法供給這麼多糧食給戰俘,又或者是德軍壓根不願意提供這麼多糧食,時任第6集團軍指揮官賴歇瑙元帥曾下令槍斃俘虜以減少糧食供應。

如此看來,這對於第6集團軍而言真是因果報應!最終,能夠在戰後活著回家的德國人僅有5000多人,這其中就包括保盧斯本人。


如有疏漏,還請多多斧正。

我是肥鵝,一個熱愛歷史的碼字鵝!


彼得堡的肥天鵝


在蘇德戰場上德國第六集團軍的倖存者,大約9萬人成為蘇聯戰俘。這些戰俘僅僅一年以後活著的已經不到一半,由於斯大林格勒的戰鬥太過血腥,損失太大,幾乎每一個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同胞。因此,蘇聯在對待德國俘虜的問題上,額外的摻雜的民族仇恨的情緒。暫且拋開這種仇恨,斯大林格勒戰爭的慘烈程度,使得戰後斯大林格勒所有的建築都被毀,很難找到合適的收容所來安置這些德國戰俘。

只能暫時以坑道作為收容戰俘的場所,在那裡陰冷潮溼,寒冷。被俘虜的士兵只能躺在坑道密密麻麻地席地而臥。 無論是水還是飲食都無法保障,其他的傳染疾病也很快在戰俘中肆虐。 由於進行之後的作戰,蘇聯將所有的手術器械和藥品物資都強行奪走。俘虜們的傷痛和疾病無法得到抑制。 僅有的一些食物和醫療物資被俘虜的德國人也不得不拿著自己隨身攜帶的一些貴重物品作為交換。

直到一個月後,德國戰俘才被驅趕離開了臨時的戰俘營,向東前進。在行軍的途中,一些憤怒的蘇聯民眾和一些想要復仇的蘇聯士兵便開始了算賬,有的甚至開搶。當時的天氣狀況惡劣,相當一部分俘虜都被凍死當場。等到達目的地以後,德軍發現真正的戰俘營比當初的壕溝更為悲慘。不僅的所有的物資依然匱乏。而且隨身攜帶的一切物品都要被沒收。俘虜按照國別按照蘇聯人的要求,進行重體力的勞動。

到了1943年,戰俘營的條件才有所改善,伙食當中增加了麥子。直到1955年,在斯大林格勒被俘虜的9萬多名德國士兵當中,只有不到3000人回到自己的故鄉。在東亞戰場,日本戰敗之後,蘇聯也大約將60萬的日本人當做俘虜抓到了蘇聯。這些被俘虜的日本軍人按照蘇聯要求在以西伯利亞為中心的國內進行強制性的勞動。按照當時的投降協議以及慣例,很多國家陸續將戰俘釋放回國,而蘇聯繼續扣押著這些日本戰俘。

在嚴酷條件下,進行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最終有6萬多日本戰俘因為體力不支和營養不良死在了蘇聯境內。也正是這60萬的日本戰俘,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第一次大規模型的開發奠定了基礎。蘇聯的工地上,有著嚴格的生產指標要求,如果不能完成就要受到處罰。當時嚴酷的環境也使得日本人非常不適應,大部分的政府根本沒有禦寒的衣服。20多人擠八平米,並且四面透風的帳篷裡。每天似乎只能以吃草為生,偶爾會領到一塊兒黑麵包和燕麥粥。

在最嚴酷的情況下,蘇聯人還會槍殺一部分老弱病殘,以減少糧食的消耗。60萬的俘虜到達西伯利亞度過第一個冬天後就有超過10萬人死去。直到1956年,蘇聯對遠東的開發基本完畢,將最後一批關東軍遣送回日本。共有20餘萬的日本關東軍不知去向。


世界史圖鑑


這叫一個慘啊,落到蘇聯人手裡的戰俘,其實就一個下場:等死。

斯大林格勒戰役,歷時199天,最終,彈盡糧絕的德軍沒有執行希特勒血戰到底的命令,他們選擇了一條生路,就是投降。然而,投降的德軍卻發現,投降,還不如血戰到底呢,他們選擇的是生路,但是卻是一個生不如死的路。

斯大林格勒戰役,九萬名德軍投降,保盧斯的意思是讓他們活下來,然而,事與願違。這些戰俘徒步前往莫斯科遊街示眾,但是,在前往的途中,就有三萬人倒了下來。戰俘們生病受傷,蘇聯人在察裡津山谷裡設置了醫院,其實就是等死的地方。蘇聯人象徵性的為這裡的戰俘提供了一些物資,然而,往往會被蘇聯士兵粗暴的搶走。

蘇聯人對於德軍戰俘的態度很簡單,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處理,能活著的,接著走,走不動的,就不管了,一頭栽下去死了最好,反抗的,態度惡劣的,稍不順從的,那就更簡單了,直接斃了。

而等戰俘們到了莫斯科,蘇聯為他們舉行了非常盛大的“遊街儀式”,用以羞辱德軍士兵,並且鼓舞蘇聯人的士氣。不得不說,效果還真不錯。

緊接著,德軍戰俘們又馬不停蹄的趕往西伯利亞,這個時候,他們沒有棉衣,沒有軍靴,只有一條沾血的毯子用來禦寒。到了西伯利亞戰俘營裡,這些士兵被強制勞動,挖礦修路挖煤,這些耗費體力的活。而蘇軍給他們的,僅僅是簡單的食物,沒有藥品,德軍戰俘徹底淪為奴隸。在這裡與其說是勞改,不如說是等死。

幾年下來,各種疾病飢餓寒冷之下,幾萬名德軍,最後活下來的也就五千多人,他們在戰爭結束之後,回到了德國。

其實也沒必要指責蘇聯人的殘忍冷酷,德軍在對待戰俘方面,也好不到哪去。無論黨衛軍還是國防軍,其實都是一個德性,對蘇軍戰俘,也是非人的待遇,被屠殺的蘇軍戰俘,數不勝數。蘇聯德國,一丘之貉。


軍武文齋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近代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蘇聯也在此次戰役中得到了反擊。


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蘇軍對德勝利,而德國遭受了東線上的失敗,第六集團全軍覆沒。而後,蘇聯開始了東線戰場上的全面反擊。

此戰中,第六集團軍指揮官保盧斯,戰初剛被晉升元帥,(有人說之所以後來古德里安沒有晉升元帥,就是因為保盧斯的原因,給保盧斯元帥軍銜後,結果就投降了,讓希特勒面子上掛不住。)也樹立了拼死戰爭的口號。然而大勢並不是保盧斯所能決定的,最終失敗投降,率領德軍向蘇軍投降,正因此他也成為第一位被俘虜的德軍元帥。其實,最初他率領的軍隊差不多已經佔據斯大林格勒的大部分外圍,更有一部分士兵已經進入了城中。不料想的是當時蘇聯紅軍拼死戰爭,經過援兵幫扶,包圍反擊德軍保盧斯軍隊。此時的保盧斯已經走投無路,卻始終等不到外援,為了保全性命,只能選擇帶領眾兵投降。



官方聲稱,此前蘇軍向德國投降時,德國稱蘇並沒有簽訂保護戰俘的有關條約,結果遭受了德軍的殘忍格殺。而現在如此多的德國戰俘落在了蘇聯紅軍手中,德國戰俘的下場指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蘇德雙方對彼此的戰俘半斤八兩,據瞭解,投降的九萬德軍中有一半以上因為營養不良等得病甚至死去。即使這樣蘇聯官兵也不會憐憫他們的,蘇聯緯度高,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把這些戰俘帶到北部地區。但是,他們必須先徒步走過去,途中還要經過首都接受民眾的辱罵。在此過程中,德軍由於寒冷飢餓以及各種疾病死在了半路上,實在走不動的,直接槍斃,到最後剩下的僅有大約六萬的德軍。

生存的德國戰俘到了戰俘營,就成了蘇軍的免費苦力,必須完成挖煤等工作,不然沒有飯吃,即使完成了工作,也僅能得到一點點口糧。在此過程中,德國戰俘也少不了捱打。最終,在零下60多度的環境中,沒有吃了,還要做重勞動的工作,很多人堅持不住,最後僅有五千多名士兵活著回到了德國。


軍武小咖


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納粹德國為了奪取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進行的一場戰役。


但是這場毫無疑問的戰役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裝備精良的德國竟然被貧苦的蘇聯紅軍打敗了,成為了二戰中最重要的一場轉折戰役。

1942年初,德國莫斯科會戰失敗轉向攻佔斯大林格勒,企圖切斷蘇軍的補給線。當時希特勒意識到這一場戰役的重要,就派出一名上將去攻打斯大林格勒。

然而這位上將-保盧斯只會紙上談兵,帶著33個師,總共47萬人,3000門迫擊炮和500輛坦克,外加1200架飛機配合,這個陣容不可謂不豪華。然而因為指揮問題,還有後勤跟不上,導致德軍大敗。

最後保盧斯帶著殘兵投降,其中有22名將軍,91000名戰俘,戰後大約有八分之一的戰俘送回德國,但是由於紅軍強制讓他們忍飢挨餓勞動,導致大部分人死於過度勞累。

據統計德國俘虜死亡率高達百分之60,天寒地凍,又經常被剋扣食物,長時間的勞動與跋涉讓大部分德國人倒在寒冷的西伯利亞里。可以說在二戰中蘇軍的德國俘虜最可憐,死的最多,最沒有人權!

不想讓士兵不做無謂的犧牲的保盧斯也沒有想到投降後的苦,以至於其回國後一直被德國人罵!如果當初德國人堅持到最後一刻,最後一個人,那麼歷史或許又有些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