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攻克议会大厦为什么几千德军宁可战死没有一个投降的?

龙大侠AAA


德国的国会大厦是德国最有权利的建筑,同时也是希特勒政权最后的象征。在苏联军队对德国议会大厦发起了几次强烈的进攻后。然而,几千德军仍然坚守议会大厦。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向苏军投降。在这德国覆灭的最后一场战争中,苏联在对德军进行攻击的过程中,然而德军拼死防守,一直到德军全部战死后,苏军才将胜利的旗帜插到了议会大厦的楼顶上。



德国军队之所以不愿意投降是因为,他们有德国的武装党卫军,这些人极其的服从与希特勒,并对希特勒极其崇拜。除此之外,这些党卫军作战勇敢、骁勇善战。因此,他们始终相信自己会取得胜利,所以这些防守的德国党卫军在得到最后的命令后仍然防守。


当一个国家濒临毁灭的边缘时,作为一个相应的公民,都会站出来保护国家。这些德国的将士有种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头像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作为军人的坚定信念,有着坚持抵抗直到死亡的信念。他们早就已经将生死置之身外,信仰使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意投降于敌人。


除此之外,由于德军之前的所做所为,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迫害,也给苏联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伤害。所以苏联也是一直保持高压态度,抓到的俘虏被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或者是直接枪毙,这使得德军觉得生存的希望十分渺茫。因此,他们宁愿战死到最后一刻,也不愿意向苏联军队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人民的生活动荡不安,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包括德国,战争后,德国人民也造到极大的迫害,以及严重的损失。所以,在这和平的年代,请珍惜和平的生活,和平来之不易。


军武小咖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首先,笔者想先澄清两个事实,一是题目所说的守卫柏林国会大厦的几千德军宁可战死,无一投降,这是子虚乌有的,根本不存在;二是很多回答都将柏林国会大厦当作第三帝国政权的象征,其实,国会大厦自从1933年那次著名的纵火案后就被废弃了,从未修复,纳粹政权的真正权力中心是在威廉大街的总理府,只不过国会大厦从第二帝国时期到魏玛时期始终是德国国会所在地,因此才被苏联人当作柏林和法西斯政权的象征,其实那就是一座废弃十多年的大楼。关于1945年4月柏林国会大厦攻防战后世可以说有太多的演绎,很大程度上在于苏联方面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而做了过度的渲染,带有非常大的夸张色彩。不过,也不能否认,攻克国会大厦确实是一场硬仗。

描绘苏军士兵在国会大厦前欢庆胜利的著名油画。


在柏林战役中,苏军设定的一个重要的战役目标就是在5月1日之前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视为攻克柏林的标志,同时为当年的五一劳动节献礼,也正是这一目标迫使苏军前线指挥官不计代价地驱使部队向市区猛冲。国会大厦是德军所谓“柏林要塞”中心区的防御要点,位于由施普雷河构成的U形半岛的根部。德军以国会大厦为中心,以施普雷河、内政部大楼、克罗尔歌剧院、瑞士大使馆等坚固建筑为外围,构成了易守难攻的防御体系。驻守该地区的是党卫军“安哈尔特”团一部,该团由“警卫旗队”柏林卫戍团一部及其他党卫军留守人员临时编成,包括很多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是柏林守军中意志最坚定、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除了党卫军部队外,还有数量不详的国民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员以及来自国防军各分支的零散兵力。据估计,国会大厦内约有1000名守军,加上外围部队总兵力约2000人,他们装备了大量StG 44突击步枪和“铁拳”,火力强大。此外,动物园和洪堡海因两座巨型防空塔上的128毫米重型高炮以及西南面蒂尔加滕公园内的德军炮兵都能为国会大厦提供火力支援。

1945年5月国会大厦上空的航拍照片,清晰地显示出周边地区的地形和建筑分布。

1、国会大厦 2、国王广场 3、克罗尔歌剧院 4、内政部 5、外交官公寓区 6,瑞士大使馆 7、毛奇桥 8、皇太子桥


向国会大厦发起进攻的苏军部队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3突击集团军第79步兵军,军长是佩列维尔特金少将,下辖第150、171、207步兵师,兵力并不充足,仅相当于德军一个满编师,但是该军的支援兵力异常强大,包括第23坦克旅在内的坦克部队以及3个重炮旅、2个火箭炮团在内的大量炮兵。第79步兵军的先头部队于4月28日下午从城北推进到施普雷河北岸的毛奇桥桥头,该桥是通向国会大厦的必经之路,直线距离仅有600米,步行只需5分钟,而苏军走完这段路程整整花了三天时间。

在柏林街头集结的苏军坦克部队,包括IS-2重型坦克、T-34/85中型坦克和ISU-152重型自行火炮,还有一门由拖拉机牵引的203毫米重型榴弹炮。

4月28日至29日晚间,苏军强攻毛奇桥,在多次进攻后成功过桥,在河流南岸建立了桥头堡阵地。4月29日一整天,苏军都与据守在被称为“希姆莱宫”的内政部大楼内的德军展开激战,这座大楼中的德军除了少量撤退外,倒是真的全部战死,因为苏军根本不接受投降。4月30日凌晨,苏军又连夜向国会大厦突击,可是由于战场上烟雾弥漫,夜色浓重,苏军最初将克罗尔歌剧院误认为是国会大厦,直到天色稍明,才找准了正确的进攻方向。可是,国会大厦前的国王广场上射界开阔,沟壑纵横,德军火力密集。苏军三个师在重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全力突击,依然花了整个白天才穿越仅有200米宽的国王广场,冲到国会大厦墙根下。国会大厦底层的所有窗口门户都被堵死,苏军士兵只能通过墙壁上被炸出的破洞冲进楼内,与德军短兵相接。苏联方面宣称,在4月30日22时50分,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楼顶,而那幅著名的插旗照片实际上是后来摆拍的。

这幅绘画表现了苏军士兵向国会大厦发起最后冲击的场面。

这幅绘画展现了苏德两军士兵在国会大厦内部展开激战的场面。


在红旗升起之后,争夺国会大厦的激战又持续了一天一夜。死硬的德国守军在被数量占优的苏军压倒后退入地下室,那里储备着充足的食物和弹药,支撑他们做最后的顽抗。5月1日,德军多次发动反击,试图逐退占领国会大厦的苏军,但都归于徒劳,甚至在5月2日清晨6时,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将向苏军投降时,在国会大厦附近还有零星战斗。当苏军完全控制国会大厦时,他们俘获了大约300名守军,并在地下室里发现了500多名伤员。所以根本不存在国会大厦守军全体战死的事情。

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在国会大厦楼顶飘扬,这幅照片已经成为记录二战胜利的经典影像。


崎峻战史


1945年4月29日苏军对德国国会大厦发起了强攻,几千德国坚守国会大厦死战不退,直至全部战死。

在整个攻击过程中德军防守及其顽强,苏军只得一层楼一层楼的与德军展开争夺,即便是一个角落,一个废墟都成为战场,直到德军全部战死后,苏军才在晚上21时50分将象征胜利的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楼顶。

德国武装党卫军

之所以德军不选择投降。主要有两个因素在里面,首先做最后坚守的德军大部分是德国武装党卫军,这些人对希特勒有着近乎痴迷的狂热,在与盟军作战的过程中,武装党卫军表现的及其勇猛,死战不退是他们的作战信条,敢于最后防守柏林的战略要地,就说明他们早已放弃生还的希望,或者胜利,或者战死,绝对不会选择投降。

另外由于德国入侵苏联的过程中,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武装党卫军管理的战俘营和集中营更是罪行累累,因此在对待德军战俘,尤其是武装党卫军战俘这个问题上,苏联也采用了高压态度,很多战俘被直接枪决,更多战俘被送到寒冷的西伯利亚集中营做苦工,这些战俘生还的希望很渺茫,这也使得德军更愿意像同属西方的英法军队或者美军投降,而在面对苏军的时候往往会死拼到底。

胜利后的苏军合影

二战时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不但包括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就连发动战争的德国,也有大批的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丧命,和平来之不易,全世界的人类都应该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求各位老爷点波关注!


军情解析


因为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不是这些德国士兵宁可战死,而是无法投降美英盟军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德国士兵落到苏联士兵手中只会生不如死。

要知道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苏军兵临城下之际,能够逃跑投降的早就逃跑了。能够往西边投奔西线美英法盟军的,也早就跑了。



举个例子,当时的温克将军率领第十二集团军,就在遭受美军阻击之后,眼见增援柏林无望,便与第九集团军的巴斯将军联系之后,在苏军包围之下杀出一条血路,然后——奔向易北河向美英联军投降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看看温克将军的最后结局就知道了。在1982年,作为迪尔军火公司的董事,他死于车祸。试想一下,温克如果投降了苏军,还能在战后当军火公司董事?还能活到1982年?苏联人不把他剐了就算心善的。

所以,柏林战役时期的德国军人都明白,投降苏军不如投降美英盟军,如果做不到向美英盟军投降,又跑不掉的话,不如战死。



历史上,二战中的苏联人受到的侵略最为残酷,损失也最大,苏联人民遭到的残酷虐待也最多。而犯下这些血债的德国人自己也清楚,不要落到苏联人手中,毕竟求死容易,苏联人要的是他们生不如死。

因此,在柏林战役中,在攻克议会大厦时,留守的德国士兵宁愿战死也不投降。因为投降没用,苏军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独自包围柏林,要的就是血债血偿。

所谓善恶好轮回,不外如是。


王斌兔斯基


德国议会大厦就相当于苏联的红场,如果是德军攻打红场,同样苏联守军同样是死守不降,议会大厦在德国人心中,就是第三帝国的象征。
当然,如果想到议会大厦的守军是最精锐的党卫军部队,死守可能也会有别的一些原因在里面了。

首先,党卫军不光在苏联,在整个二战的欧洲党卫军都是作恶多端,尤其是在东线战场,党卫军的作风丝毫不比其东亚盟友好多少,所以苏联也很明确,对于党卫军,没必要当人看。



第二,这些人大多都是第三帝国的死忠粉,眼看着自己的信仰的第三帝国马上灭亡,谁能接受这个事实?既然接受不了,那就只能陪着自己的“第三帝国”覆灭了。

最后,德国已经被苏联层层包围,而议会大厦又是柏林战役的核心重点,议会大厦的守军除了和苏军死战,确实没有别的路了,想去西线找盟军投降?那苏联的坦克在半路上就能愤怒的将你捻成肉泥,明知自己罪不可恕,那就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
其实,党卫军并不是正规部队,日内瓦公约也没党卫军什么事,以为自己在东线无恶不作,然后跑到西线投降英美就可以逃过一劫,这种想法本来就很天真,对于党卫军,英美真的就会手软或者遵守一个不属于党卫军的日内瓦公约?


so因崔斯ting


1945年4月29日,德国国会大厦被苏军攻破,在进攻过程中,由于德军严密、顽强的防守,苏军攻得并不轻松,他们不得不一层一层的占领,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战场。德国军队死战不退,直到全部战死。

而德军之所以不投降,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批坚守到最后的德军主要是党卫军,他们思想坚定,而且对希特勒有近乎狂热的痴迷,他们坚信希特勒承诺他们的美好世界即将来临,德国终将取得胜利。所以在与苏军作战过程中,他们表现得极其勇猛,坚守到底,死战不退,就算为国捐躯也绝不会投降。

二是因为苏联在二战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德国党卫军对战俘营中苏联士兵也是极其凶残,所以苏联方面对德国战俘尤其是党卫军也是采取的高压态度,要么直接枪决,要么拉去集中营做苦工。所以德国人清楚,一旦落入苏联人手中,一定是生不如死,既然投降没用,还不如死战到底。


老照片


这个是日耳曼人的战斗精神。独立于欧洲打完子弹就投降的两个民族就只有日耳曼人跟俄罗斯人。这两个民族都是天生的战斗民族,酒没有一个怕死的。

雇佣军被别人雇佣打仗是赚钱的,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他们跟别人签合约是粮草被断,武器耗尽就可以投降,因为没有人会赚那种没命花的钱。但是日耳曼雇佣军却很少投降的,他们即便是弹尽粮绝也会战斗到底,这是他们久负盛名的主因。他们帮别人打仗都不怕死,为自己打仗更加不怕死。

其次,日耳曼人跟俄罗斯人是世仇!这同样是雇佣军文化造成的。这两个民族历来都是欧洲雇佣军的主要组成,经常是别人国家打仗,上阵拼杀的却是他们两个,两个民族互相杀死对方人数在全欧洲最多。在这种情况下,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是正常的。


优己


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当国家濒临灭亡边缘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为了心中的信念光荣的去死,虽然二战中的纳粹德国是一个邪恶的国家,但是这并不是说会没有人愿意去为他的灭亡陪葬。

在苏军进攻议会大厦的时候,还敢于守卫这里的德军,所依仗的必然是心中的信念。

二战时期的德国议会大厦是当时的德国最重要的建筑物,因为这里是当时德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也同时是德国希特勒政权的最后象征,苏联占领了这里,就意味着彻底的打败了纳粹德国。

因此苏军在攻入柏林之后,就首先集结重兵对议会大厦进行了强攻,力图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这里,而德军在这场战斗中打的也是非常的顽强,不惜代价反击苏军,尽可能的保卫这里。

驻守在这里的德军则全部都是由党卫军组成,他们都是希特勒的崇拜者和忠实信徒,因此对于纳粹主义的狂热,使得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在面对苏联军队的全面进攻也不肯投降,坚持抵抗到底直到全部阵亡。

对于这些防守的德国党卫军来说,能够在最后的时候听从命令来到这里防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自于对当时的纳粹主义的狂信,也只有狂信的力量才能够让一个正常人丧失理智,驱动他们放弃生命参加一场必败的战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也是对国家尽忠的表现,可惜他们表现的对象是一个错误。而最终他们也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防守国会大厦的德军全部战死,这其中可能也有苏联士兵拒绝俘虏投降的可能。但是对于结局,这些德军恐怕早就意识到了。


落下m


首先纠正一下说法,守卫国会大厦的并不完全是SS(武装党卫队),或者SS的外籍军团,也有国防军邓尼茨营的海军学员、空军和老百姓组成的人民冲锋队;德国军队在国会大厦并非战斗到最后一人,而是主动撤离了国会大厦,德国守备部队也并非无一人被俘。以下是引用的外文资料,关于国会大厦战斗的最后片段: about 100 of the last German combatants surrendered. A further 300 defenders were dead and another 350 were already lying wounded in the basement. Finally, on May 2, 1945, the Red Army was able to control the whole building......

国会大厦保卫战被过度神话了。

苏联红军在德国国会大厦举行胜利仪式

不过,柏林战役中,党卫军中的外籍志愿军的确是主角。其中,最著名的是党卫军"诺德兰"第11装甲掷弹兵师,这支部队几乎全部由外籍志愿兵组成。在第三帝国土崩瓦解,本土多数国防军德国士兵都已经放下武器的时候,这些外籍军团仍然负隅顽抗,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以北欧为主、其中夹杂着不少法国籍人士),但都是纳粹坚定的信仰者,是希特勒的狂热支持者,战斗力强悍。在柏林战役中,这些外籍军团没有退路,不管向谁投降都是死,作为叛徒,自己的国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谓的坚定的信仰,所以宁可战死也不投降。

而且,向盟军投降已经无望,苏联耸人听闻的西伯利亚战俘营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战死的信念。

国会大厦战役中,苏军在外部用炮火轰,坦克递进射击、送到窗口往里面打,压着火力冲进国会大厦。冲进国会大厦的是苏联红军第150师——现在,每年俄罗斯胜利日在红场阅兵,150师的旗帜都是摆放在最前面的,他们是最早冲进国会大厦的。

第一天已经冲进去了,遭到顽强抵抗。

红军进入国会大厦之后,重火力施展不开。双方先是用冲锋枪互相扫甚至拿反坦克的火箭筒,德国称之为铁拳,拿铁拳在房间里面互相打。每个房间都在格斗,打完子弹,有些人甚至抱在一起肉搏,拳头互殴、牙齿互咬,拼死搏斗!

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红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起冲击。红军潮水般一层一层往上攻,艰难的攻到楼顶,4月30日苏军最后冲上国会大厦的楼顶。为了纪念这一光辉时刻,隔天摆拍了下图的照片。


这张照片大家都喜闻乐见——“苏联红军攻占德国柏林议会大厦”。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张图片被精心PS过。原来,拍摄时,苏军士兵的两只手腕上都戴着抢来的手表,bling,bling的,为了塑造苏军的正面形象,在照片发表之前,底片做了手脚,于是,手表消失了。

总的来看,整个柏林保卫战可以理解成:一部分国防军的纳粹死忠+党卫军的残余部队+炮灰“人民冲锋队”+残余的装甲师的坦克,突击炮若干+各种stg44,毛瑟98k,铁拳,柏林人民居家自留武器,少部分虎式,豹式+其余从各地赶来增援的部队(量不大,多死于外围或者选择投降)+坚定法西斯信仰和所谓的意志等精神力量=苏军伤亡30万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1945年4月29日,随着德国议会大厦被强大的苏军攻克,守卫此处的数千德国党卫军官兵全体战死,无一幸免,无一投降,意味着法西斯德国已经彻底战败,只不过尚未签署投降书而已。
苏军赢得并不轻松,附近每条街道、小巷、楼梯、拐角、屋顶,甚至下水道、地下室,都成双方反复争夺之所在,攻击方占领,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党卫军都是狂热的希特勒死士所组成,具有坚定的且顽固的信仰,德国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尽管自1944年开始,德国战败已经是大势所趋。

党卫军在苏德战场上,屠杀苏军战俘和贫民,苏军对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有所区别,在战场上对党卫军格杀勿论,事实上封杀了作恶多端的德国党卫军的生路,投降是死,战斗到底也是死,因此,反倒激发了徳国党卫军血战到底的勇气。

驻守德国议会大厦的德军中,也有许多建制被打乱的普通士兵,缺乏航空燃油而停飞的飞行员,坦克战损的坦克手,从潜艇上下来的水兵,以及外籍志愿军等。



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单兵作战能力较强,技战术性能出色,加上手中配备的都是MP-40冲锋枪,以及MP-44突击步枪,凶猛的火力输出,给予了苏军步兵以极大的杀伤。


攻打德国议会大厦的苏军第79集团军,最初,只是派出了数百名官兵攻打,很快就遭到大楼内,以及周边街道上MG-42通用机枪等强大火力的打击,苏军纷纷中弹倒下,首次进攻失利。

随即,开进的T-34坦克,也遭到了铁拳火箭筒的打击而起火燃烧,苏军于是集中炮火,猛烈轰击议会大厦,导致大厦千疮百孔,瞬间就破败不堪,守军更是血肉横飞。


最终,经过殊死搏杀的苏军,将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德国议会大厦楼顶时,苏军官兵抑制不住激动,手中的步枪、机枪、冲锋枪全都朝天射击,口中高喊:“乌拉!”

确实,苏军胜利来之不易,付出了巨大的士兵战损,才攻占了象征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徳意志帝国议会大厦,驻守议会大厦的2000余名以党卫军为骨干,其他军人为辅的军队,尽管全都战殁,但其战死不投降的血腥,也令对手肃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