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再发朋友圈了?

一个菇凉一家人


对我而言,简言之就是刷、发朋友圈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在时间上无端消耗(实际上在加强人际关系上有意义,然而相对于要做的事情本身来说微不足道),让自己无暇工作、研究、学习;

在心态上让自己浮躁无比,狂妄万分。朋友圈抹去了自己的黑点,习惯于这种思维,就会让自己对自我期望过高。难以潜心思考,难以耐住孤独与枯燥的研究、学习过程(实际上很多事都有这样的组成部分)。

不只是朋友圈,现实生活兴许也是这样,

如果周围圈子过于活跃、过于娱乐而缺乏严肃与深思(或是你自己就很静不下来),你与其他人的交流也许没有太大真正价值。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一个人的工资几乎等于周围圈子5个人的平均工资”这句话会如此准的原因。

某天看到《目送》里的一句话:

“智慧必然来自于孤独。”

顿时豁然开朗。


中裕智能科创周康


以前我们部门五个人。有一次我和部门一个师兄都在同一天请假了。特别巧,我们俩在那天都发了盆友圈,我发的内容是逛超市买菜,他发的是逛超市买好多零食……盆友圈刚发不到5分钟,经理打电话给我们俩让我们把盆友圈都删掉,说是工作日不要发这些。总部领导看到了她不知道怎么解释……我就纳闷了,我光明正大走正常流程请假,请假条有签字确认,我正当休假怎么就不能发盆友圈了?怎么就不能解释了?从这次起,我的盆友圈就变质了。恶心的企业文化


广佛乐生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试图先回答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过春节等传统节日会觉得累,过圣诞这种洋节会很轻松。

春节我们会干什么呢?大部分在外地工作的人会辛辛苦苦抢火车票回家,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应付亲戚(不管亲戚是多少年没见过),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致命盘问:月薪多少、买房了没、结婚了没,要面对父母各种期待和催促。

心累。金钱、肉体、精神、信念多方面的累。

圣诞节呢?

买几个平安果,或者一个人在家里放肆的吃零食熬夜看剧,或者待着妻子儿女去体验一下圣诞氛围。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圣诞节都是以一种愉快的氛围度过。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上面会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寄托,这是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形成的,根植于没个华人的血髓里。但是当这种文化符号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突的时候,不适应感就产生了。

圣诞节在我国并无跟脚,圣诞只是我们进行自我狂欢的一个理由。

圣诞是一个纯粹的、快乐的节日。

再回到朋友圈的话题。最开始的朋友圈,用户是年轻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愿意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与蹉跎。但是后来,当你的领导可能看到朋友圈时,当你的父母可以看到朋友圈时,当你的兄弟姐妹都可以看到朋友圈时,朋友圈就不是私人领地,而是个人的“基础设施”,承担了社交之外的重量,聚焦了太多人的目光。

打个比喻,最初的朋友圈是圣诞节,现在的朋友圈就是春节。


歪我是墨白呀


老了,有些东西,说出来矫情,咽下去委屈…但是更多的时候选择咽下去,我们过了矫情的年纪


杠FIY


发朋友圈取决于仅自己可见还是对部分人或者全部可见。

如果对自己可见可能是写写日记之类的。

而对他人可见就有目的性,向虚拟社交寻求安全感,渴望得到或引起关注。

生活,终究还是自己一个人的。

即便没有人叫好,也要用心地活。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千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李姐私厨


人越成熟,越不愿意把自己生活暴露出来了,在朋友圈更愿意报喜不报忧,再也不会什么情绪什么事情都发出来啦!


机智de小姐姐


因为你的喜怒哀乐与他人无关,别人看见不过是当个笑料来看,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去从朋友圈了解你的心情


三林娱乐资讯


生活中有个可以无话不说的朋友 已经不需要在朋友圈发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中的琐事了


书生背上一把刀


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不想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最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遇到朋友高兴可以分享,痛苦怕招嘲笑,更不愿意拿来让他们娱乐!


佐尔美小宇


有的人不愿意再发朋友圈了,最直接的缘由就是热情减少了,人都是这样的,对一件事件总是会随着事件推移消去兴趣。除非能得到一些想要的好处。我们来看下我们的朋友圈,随着事件的推移里面的朋友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朋友却是很少了,所以有的时候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有的人不想发朋友圈了,可能兴趣到了其他的事情上去了,没有事件。还有的人不愿发朋友圈了,也是因为本身生活的平凡,每天的事情就是那些,也就没有什么好发的了。还有的人是用着多个微信号,但能维持一直发的可能也就一个两个的,其他的也就各种缘由不用了,也就不更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