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

198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画展。这批画的作者在当时既没地位,又没名气,而且已经逝世了。在那个齐白石、林风眠、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师明星荟萃的时代,似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反响。

然而展出几天内,整个中国的书画界沸腾了。整个展览馆人山人海,往来的诸多北京各美院、画院的专家呆呆地站在一幅幅画前看着,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当时已是国画界大师的李可染连着去看了两次展览,留下了一句“国有颜回而不知,深意为耻”。

那个展览,叫“黄秋园遗作展”。这位一生籍籍无名,去世后却凭自己的作品震惊了全世界的画家,正是黄秋园先生。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黄秋园先生

黄秋园先生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当时南昌剑声中学的一位老师,母亲是家乡远近闻名的贤达。自幼酷爱画画的他十多岁就师从父亲的好友左莲青先生学画,左先生是后来的国画大家傅抱石的老师,因此想必黄秋园的国画基础也是十分扎实。

由于天资聪颖,又兼学习刻苦,十九岁时黄秋园已经能以卖画为生。后来时局动荡,买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没办法只好找别的工作。24岁那年黄秋园经伯父介绍进入银行工作,从文员到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南昌市人民银行的科员一直到56岁退休,一干就是一辈子。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黄秋园先生花鸟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辈子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在银行工作的他,还一直坚持着自己自幼的爱好——画国画。这一画,也是一辈子。从魏晋到明清,他默默地将上千年的国画历史研究透彻,费尽心思临摹古迹,再尝试着自己进行创作。

自古文人墨客学有所得,必定希望得到传承,让更多人获益。他将毕生所得写成了一本《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本大作毁于“文革”。所以黄先生在晚年告诉儿子,自己的心愿就是能再举办一次画展,让一生心血给更多人看到。

奈何就在儿子四处奔波找人帮忙策划画展的期间,黄秋园先生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65岁。7年后,他的个人画展终于在北京如愿举办,举世轰动。可惜先生已与世长辞,大家对他的赞叹、惋惜、崇拜,他也都看不到了。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黄秋园先生仕女画

由于没钱装裱,黄秋园先生的画作都是一张张堆在家里的箱子中。拿出来展览时,有些已经泛黄略有破损了。但大家眼中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宏大世界,从山水、到花鸟、到人物,他无不精通。工笔的,写意的;水墨的,设色的,甚至还有配有自己作的诗文的国画作品,一个近代罕见的全才画家,就这样凭空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有人评价当时画展上呆呆看着黄先生遗作的众人,就像是“1923年图腾卡蒙的墓刚打开,当那个从不为人所知的古埃及的艺术宝库展现在面前时,人们感受到的震撼一样”

黄秋园先生画什么都令人叫绝,但他最出名的还是那些大气磅礴的山水画。而其中最绝的,又要数他的“界画”。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黄秋园先生“界画”

所谓界画,是指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的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画。它起源于晋朝,因擅长表现建筑形象,画出来的造型精准而著称。宋徽宗最著名的画作《瑞鹤图》,就是一幅典型的界画。

很多人说中国画就是写意画,偷工取巧,根本比不上西洋油画的丰富厚实。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是有构图严谨、精细又极富美感的写实画的。界画从晋朝一路传承,到明清时期文人写意画流行,它因被贬为“匠人画”而迅速没落。

黄秋园被誉为近代仅剩的唯一界画大师,他凭一己之力将这种几近消亡的传统画种恢复起来,这对传统文化、对绘画史来说都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黄秋园先生山水画(雪景)

当时已经是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院士的刘海粟听闻消息匆匆回国,看过展会后他迅速致电江西政府提醒他们:“黄秋园先生是江西人民优秀的儿子,我中华民族杰出艺术家……他必将给祖国带来光荣”。

上世纪末,中国画坛上出现过一大批名家大师。李可染、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齐白石等等精英荟萃,一起引领了中国画坛近百年。他们里面有留洋派的,中西结合画风前卫;有传统的,功力深厚画风传统扎实。

但偏偏是这个既没有留过洋,又不是“业内人士”的黄秋园,拾起了中国传统国画的根基大旗,成了无数名家大师的偶像楷模。

他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死后房间却留下惊天遗产

书法家启功题赞黄秋园先生画作

看着他的一生,总让人想起“为名所累”这个词。当然不是指他,是说其他“大师们”。当一个人出了名,就会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应酬,自己的生活会不可避免地收到外界干扰,很多人再也不能如前一般潜心研究自己所好。

而当了一辈子银行职员的黄秋园,却“因祸得福”地能默默坚持习画一辈子。因为没有人追捧,没有人告诉他你是世界级的大师了,所以他一辈子都在“学习中”,一辈子都在进步。

从某个角度来想,很多人说“现代出不了大师”,会不会与这个资讯发达,流量为王的时代颇有关系呢?

《黄秋园:中国画名师课徒画稿》

界画

黄秋园:生前籍籍无名,逝后震撼画坛

黄秋园:动乱中残存的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