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一部引爆网络的网剧

《古董局中局》,一部引爆网络的网剧

初,吾闻其名,古董局中局,就知其来者不善。因其有古董,因其有局中局。在中国,凡以古董为引子的电视剧,无不是好片也。于是乎,吾决定观之。

起初几集,似乎有些平淡,但很快,渐入佳境。

一个佛头,能写出三十六集来,这就很见功力,也足见剧情的错综复杂之程度。从表面上看,其实剧情并不复杂。就是男主角要调查佛头的事,然后反面老朝奉,怕把自已当年的事查出来,千方百计阻止调查,并想要杀死男主角。

如果只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写三十六计,难度颇大,而且,也容易让观众乏味。

于是作者,想到了许多添油加醋的办法。

其一,就是,在佛头案的背后,不只是调查出老朝奉是何人这么简单,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九三一年在日本的铁蹄之下,造假护真的事。

那么,一个新的疑问产生了,那批真的价值连城的国宝,在哪里呢?

男主角在找,老朝奉,也在找,于是这就有意思了。老朝奉想借助男主角找到这批国宝,于是,又不想男主角屎了。

而当年造假护真的始作俑者,又为佛头与造假护真,留下了一道道错综复杂的线索与迷题。

这也是引人入胜的关键,也是这剧制胜的法宝。

关于这造假护真,关于佛头,始作俑者,留下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的谜题。不管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存在,始作俑者留下了很多谜题待解。

而男主角,就是随着这每一道谜题,在行动他的轨迹。

从剧情设置上,本剧因篇幅较长,所以编剧想到了一个好的拉长篇幅的办法。那就是,男主人公随着在中国地图的上坐标的移动,他每到一个坐标,就会发生一段故事,然后,他离开,去下一个坐标,又会在下一个坐标,引出新的故事来。

这样的好处有两点。第一,作者容易创作,因为只是一个地点,只是那几个旧的人物,作者不容易产生灵感。第二,就是这样的剧情,分坐标的剧情,会让观众始终觉得剧情耳目一新。

自从有了网络以来,网剧出现了。但我觉得大体一般。只有鬼吹灯的前两部,拍得不错。但剧情,也有点过于平铺直叙。直到我看到了古董局中局,我觉得,在中国网剧的历史上,古董局中局,可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很明显,作者为了让剧情吸引人,所以男主角许愿,是个极聪明的,懂得侦破推理的人。

这在剧中也可以看出来,他经常说出一些很深遂的,一语道破天机的话。

但是我觉得,许愿的推理侦破,并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想,这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就是剧情本身,不太让许愿有机会这样。因为如果许愿推理侦破太强大的话,那么,剧情可能不太好发展。第二,就是作者本身的问题了。作者也许推理侦破还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他很难有登峰造极的推理侦破话语。第三,就是其它的不知的原因了,所以,作者并没有让许愿推理侦破达到出神入话的地步。第四,就是作者已经赋予了许愿登峰造极的推理侦破能力,事实上,也确实好像这样,只是我没有感受得太明显罢了。

没有登峰造极,不代表许愿是什么傻子。相反,许愿这个人,表面上看并不太显眼,其实做事,蛮滴水不露的。

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许愿在歧山去文物局,这时,刚巧一个长得像蛤蟆似的男人,缠上了他。许愿没有按正常逻辑甩开他,而是将计就计,和他在小酒馆里吃饭。然后,许愿就说,他想找一本老书。

那像蛤蟆的人,信以为真。

然而,那蛤蟆其实为好像是老朝奉工作。他自信满满地的以为,许愿中了套,说出了老书。

可细心的观众,此时才或许明白,许愿早有提防,并怀疑了他,所以才故意说根本并不存在的老书。

吾最爱观古董题材之电视剧,其原因是,斗智之情节,十分精彩。套路与反套路,到底谁最阴,谁能玩过谁,谁耍了谁,这很有趣,也很重要。

以前不太看得起小说电视剧。最近却明白了,多看小说,电视剧,能让人长不少知识,尤其是在斗智方面,能让人进步大焉!

最近写了十万字的小说,观古董局中局,使吾对写小说,也有了一些新的心得体会。

观古董局中局剧情设置,一是错综复杂,二是几条线并行,三是剧情的走向总是节外生枝。反面吾小说,亦有这三个风格,只是不如古董局中局这么完美。毕竟,我的天赋只是诗歌和散文,小说不是吾的强项。

当然,吾应更加痛定思痛,努力向古董局中局这样的小说电视剧学习,争取多年以后,也写出一部类似的。虽说可能性不大,但是,至少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