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朱元璋有何相同之處?

至簡歷史


劉邦和朱元璋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他們最大的相同點就是,都是從最底層的社會人當中,逆襲成為皇帝的。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王史,能夠逆襲成功的,也僅僅只有他們兩個。

早年的劉邦就是一個地痞,混的最好的時候,也就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這時候要不是他的上司蕭何,對他格外的關照,估計劉邦的這個小小泗水亭長的官職早就丟了。

劉邦以後能成就一代霸業,也是因為在當泗水亭長的時候,結交的一些人,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後來劉邦押送罪犯去都城的時候,因為跑了幾個人,劉邦的命運開始為之轉變了。要知道逃走了犯人,這在秦朝就是死罪,陳勝、吳廣為什麼要鬧革命,還不是大雨誤了期限,因為去了也是被殺頭,所以,他們不得已才起兵的。

劉邦相對比陳勝、吳廣的情況,要嚴重的多了,所以,他也不得不開始了逃跑的生涯。

可以說劉邦的逆襲是從一個被大秦通緝的要犯開始的。

我們在看朱元璋,朱元璋比起劉邦來,好像更慘。最起碼劉邦還有一個老爹,還有一個會種地的哥哥,我們也沒聽說他的老爹給那個地主打工。

朱元璋家就不一樣了,他的老爹是給人家地主劉德家打工的。可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朱元璋小的時候,他的父母,除了他二哥之外的所有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了。

那時候朱元璋窮的,連埋葬自己父母的土地都沒有,說實話要不是劉繼祖給了他一塊半山腰上,可以讓他埋葬父母的土地。真的不知道那時候的朱元璋會怎麼辦?

朱元璋埋葬了自己的父母之後,就到了廟裡當和尚,本以為能當一天的和尚,撞一天的鐘,混一天的飯吃。

但是,兵荒馬亂的年代,當和尚的日子也不好過,再加上朱元璋是新去的人,他在寺廟裡也是受人凌辱。

不得已朱元璋只能到外面當個野和尚,但是,野和尚更不好當。因為那個年頭誰都沒飯吃,即使丟下面子,要飯也是要不來的。

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朱元璋就投入到了部隊。因為部隊是有飯吃的,他加入部隊也僅僅是為了討一口飯吃。

你看劉邦和朱元璋是不是很類似呀,他們都是被生活逼迫的,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劉邦能當皇帝仰仗的幾乎都是他老家的人,俗稱老鄉團,朱元璋也是如此。

你看他們在打仗的時候,坐守大後方的人選,劉邦有老鄉蕭何,朱元璋有老鄉李善長。他們是給前線打仗的人,補給士兵,供應糧草的。而且無論是蕭何,還是李善長,在他們跟隨的主子當了皇帝之後,都被封為了第一功臣。

武將方面開疆拓土的人,劉邦有韓信,朱元璋有徐達。

這兩個人都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都是那個時代最為傑出的軍事將領。可以說沒有這兩個人的幫助,就沒有劉邦和朱元璋的皇位。

最主要的是劉邦身邊有張良,朱元璋身邊有劉基,這兩個人就像是劉邦和朱元璋的頭腦,給他們的主人,制定戰略,把控全局的。

你看看他們在得到江山的時候,人員的任用是不是,也是十分的相似的呀。

最後,功成名就之後,他們都封了自己的兒子為藩王,並且手裡握用兵權。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他們還都開始大肆的屠殺功臣。

劉邦在建立大漢之後,總結經驗,覺得秦朝之所以亡國,是因為在秦末的時候,秦二世成了孤家寡人,根本沒有親人幫他,所以,導致了秦國在秦始皇死後,迅速的垮臺了。所以,為了借鑑秦國滅亡的經驗教訓,他就把自己的兒子,分到了各地當王,同時他們手裡也握有重兵,隨時可以帶領自己國家的軍隊,馳騁疆場之上。

當然了這也造成了漢朝時,經常有諸侯王叛亂的事情時有發生,最出名的是吳楚七國之亂。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他覺得漢朝能夠延續四百多年,對比於大一統的王朝唐宋來說,已經夠長了,這應該是和漢朝的制度有關,所以他也借鑑劉邦的做法,把自己的兒子分成了王,結果後來他的兒子不滿孫子削藩,朱棣造反且成功了,不得不說這就是學劉邦帶來的弊端。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大肆的屠殺功臣,燕王臧荼、韓王信、彭嶽、英布、韓信等這些異姓王基本上都是被劉邦給幹掉的。

朱元璋在長子朱標死後,也對功臣開始清理了,李善長、藍玉、劉基.......

你看看,他們兩個人之間,是不是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呢?

可以說他們從出身,到起家,再到用人,當皇帝,為後人清障,幾乎他們走到都是一樣的路。


史學達人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由一介平民到九五之尊,他用一生書寫草根逆襲的傳奇;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兜兜轉轉又是千百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南京開創大明王朝,中國歷史上再現一位出身草莽的帝王。劉邦和朱元璋,自此成為英雄不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典型例子,而縱觀兩位帝王的一生,都於亂世起兵,上位初期都虛心納諫,開啟一代傳奇的同時,也都因誅殺功臣而為後人詬病。

可是這看似兩個的命運軌跡多有重合的人,細讀歷史,卻又發現這兩個人做事風格大不相同,而這一切,源於兩者性格上的差異。

劉邦是真正的灑脫者,如果不是秦朝暴政,民不聊生,他會願意樂呵呵的在沛縣泗水做個小小的亭長,平日裡喝點小酒,與三五好友聊天吹牛,到了適婚年紀娶個美嬌娘,之後生兩個大胖兒子,一生也就這樣過去了,平安喜樂,可他生不逢時,面對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做不到坐視不理,於是他挺身而出了,那一年他四十八歲,八年戎馬,在五十六那年成為一代帝王。成為帝王之後,他依舊還是當年的他,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兄弟,也依舊還是他的兄弟,但是身處高位,怎能不腹背受敵?

可劉邦的確是理性的消除異姓王的威脅,對於其他的功臣,他是非常優待的,哪怕是曾經罵過他背叛過他的雍齒最後也封侯,安享晚年, 倘若不是韓信有造反之心,他也會和蕭何,張良一樣善始善終。劉邦灑脫,想要這天下人人都過上太平日子,所以他朝堂之上敢於放權,沿襲秦制,設立丞相,讓相權和君權達到平衡,他給大臣權力,讓他們和自己一起奮鬥,對於百姓,他輕徭薄賦,無為而治,恢復民生民力。劉邦更多時候不像一個帝王,反而像一個豪放的江湖俠客,他有氣魄有心胸,海納百川,能定乾坤。

反觀朱元璋,他的性格里是沒有劉邦那份灑脫的,可是這也是人之常情,為何?

因為他早期活著的最大目標是復仇,而他的敵人,是一個王朝,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死於這個王朝的腐敗與黑暗,那年黃河氾濫成災,沿岸數十萬民眾受災,可朝廷的救災物資到災民卻被層層剝削所剩無幾,數十萬民眾活活餓,而朱元璋的至親就是這其中之人,活下來的他,連求地主劉德給一塊墓地都被拒絕,這樣的經歷讓朱元璋的性格變得隱忍卻又偏激,以及,極度的任何安全感,敏感,多疑。他這樣的人,倘若一生沒有掌握大權或許最後不過是歷史平凡而又普通的一個人,可他偏偏造反成功了。

從二十五歲到四十歲,他的帝王之路走的漫長而艱辛,在他登基之後,他制定嚴刑峻法,以管束民眾,在打擊貪官汙吏方面,力度之大,更是歷代帝王之最——“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輪番上陣;由於他對官員一直以來都是抱著深深的不信任之心,他幾乎把整個官場清洗了一遍,這其中就包括陪他打下天下的弟兄,他忌憚他們功高震主,害怕他們覬覦皇位,幾乎是非理性的誅殺功臣;他罷中書省,廢丞相,獨攬大權,設錦衣衛,特務治國,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害怕,害怕有一天從九五之尊之位下來,再次一無所有。朱元璋就像一個惴惴不安的孩子,他把一切都緊緊的拽在手心裡,不容許出現偏差,可他不知道,他緊握的拳頭最終累的是他自己,帝王所擁有的一切,不是隻靠帝王一個人才守護的了的。

劉邦和朱元璋,他們的性格從本質上來講,是截然相反的,這也就導致了,同為開國皇帝,他們開創的王朝有截然不同的開始,如果王朝也有性格,那麼漢朝就是寬鬆包容的,明朝就是嚴格苛刻的,不過,無論是漢朝還是明朝,它們最終都隨風而去了,徒留後人感慨罷了。


亭殿閣


劉邦與朱元璋

中國歷史上的布衣皇帝還真是屈指可數,而其中最有作為的就首推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劉邦曾經做過泗水亭長這種下級官吏,但最終卻開創了強大漢朝,朱元璋在起兵之初就開始以老鄉劉邦為楷模,希望能夠“奄有中華地,重開大宋天”,於是他幾乎是將劉邦走過的路,重新走了一遍。

起兵之初

秦末起義形勢

朱元璋起事之初,曾經向謀士李善長請教,自己怎麼做才能平定天下,李善長回答:“漢高祖劉邦起自布衣,儘管他‘好酒及色’並且喜歡罵人,但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所以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便成就帝業。您和漢高祖算是老鄉,為何不向他學習呢?”朱元璋感覺他說得很有道理,便開始處處模仿劉邦。

元末起義形勢

後來他也曾經對孔克仁說過:“秦朝施行苛政、暴政,但是漢高祖卻寬容大度,與人約法三章,從而深得民心。現在的情形可秦末非常類似,但是我的競爭對手卻都不懂得修明法度,這是他們的致命弱點,同時也是我的機會。”

治理天下

在起義取得成功之後,朱元璋依然在向劉邦學習,下面就是國史君(國史通論)總結的幾個例子:

西漢版圖

第一、修皇宮。劉邦第一次看見自己的宮殿時,責備蕭何在百廢待興之時濫用民力,蕭何卻說“不重則不威”。而朱元璋在定都金陵之後,就把皇宮修建得極其壯麗,一眼望去,滿是皇家威嚴。

明朝版圖

第二、遷富戶。其實遷富戶之事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一個政權為了拱衛京師,往往需要將豪門大族遷往都城附近。劉邦曾經聽取劉敬的意見,將齊國、楚國的豪門十餘萬戶遷往關中,朱元璋建國之後,就曾遷江南富戶十四萬充實金陵。

七國之亂形勢

第三、封諸子。劉邦建國後繼續採取周朝的“分封制”,先是分封功臣為異姓諸侯王,後來在“白馬之盟”中規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漢朝的諸侯王漸漸都成了姓劉的。朱元璋稱帝之後也效仿劉邦的行為,將朱姓宗室分封全國,建立一個龐大的網絡。

靖難之役地圖

但是這一招學成了,也沒學成——因為劉邦死後漢朝爆發了“七國之亂”,朱元璋死後明朝發生了“靖難之役”。

淮陰侯韓信

第四、殺功臣。劉邦稱帝后彭越、韓信、臧荼、英布等人先後被殺,將皇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而朱元璋坐穩江山之後,也製造了“明初四大案”,手段比劉邦更加殘忍,十餘萬人在這場大清洗中喪命。

除了這些,劉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卻留下了“大風起兮雲飛揚”、“日月重開大宋天”等豪言壯語。並且,他們開創的朝代都空前強大,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成為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史通論



週二狗執事


朱元璋雖有眾多嬪妃,連政治對手的女人也不放過,卻獨獨沒有“荒淫皇帝”的罵名,令人稱奇。

劉邦不同了,同樣是開國之君,民間則認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這到底為何?對性生活的態度決定歷史形象。

劉邦與朱元璋歷史形象的明顯區別,也許還與他們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關,不過最終還是各人在對待女色、對待妻子(皇后)態度上的不同所致。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地位顯赫的開國布衣皇帝:一是漢高祖劉邦,再是明太祖朱元璋,劉、朱二人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漢朝與明朝都成為中國的“大朝”、“盛朝”。朱元璋也為此自豪,稱“惟公與我起布衣而有天下”,其中的“公”,即指漢高祖劉邦。

但他們兩個皇帝在夫妻生活中,或者說後宮生活上面,在帝王史上卻留下了截然不同的一面。這裡,便來聊聊劉邦與朱元璋的故事,特別是在“夫妻生活”上的不同。

劉皇帝與朱皇帝是“哥們皇帝”

劉邦是朱元璋的偶像,這已為史學認同。

當年,朱元璋稱帝后,拜祭歷代帝王廟時,僅給劉邦敬了一杯酒,原因就在這句話裡——“惟公與我起布衣而有天下”:兩人一樣都是從平頭老百姓起家當上皇帝的。

從史書的記載上看,劉邦與朱元璋這兩位“皇帝哥們”出身和經歷有相似之處。都起於淮楚之地,劉邦是今天徐州人,朱元璋是鳳陽人,兩地相距並不很遠,在歷史上交流頻繁,習俗相通。

在位時,都很有作為,在鞏固政權的手段上,治國謀略是驚人的相似,就是初期殺盡出生入死的文武忠臣,劉邦身邊的韓信、彭越、英布等都被他殺了。朱元璋也是,開國之臣李善長讓他逼自殺了,大將軍徐達讓他賜發物蒸鵝給弄死了。

在休養生息政策上,劉邦和朱元璋都採取了不少有益於民眾的措施,促進了當時社會穩定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劉皇帝在前,朱又視之為偶像,如果說明代的政策是承襲了漢制,似無不可,有一脈相承之跡象,當然說受到影響可能更恰當。

劉皇帝朱皇帝女色喜愛程序不同

但是,兩人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對待女色上,在後宮生活中的反差相當大。

在性生活,在美色消費方面,劉邦是很濫的,性取向混亂。而因為漢皇在性事上的隨便,史上有“爛漢髒唐”的說法。

秦漢時期從民間到宮裡,縱慾之風盛行(目前出土有大量漢代性用具,就是一個佐證);很可能劉邦的性取向即受此淫風的影響,而呂后與戚夫人之間的明爭暗鬥,也給劉邦的豐功偉績上抹了一筆黑。

朱元璋在這方面的形象似乎很好。雖然濫殺了眾多大臣,亦有眾多嬪妃,但那是中國傳統帝王專制制度造成的,比起劉邦,可以說朱元璋在性事方面規矩多了,特別鍾情於妻子馬秀英。

馬氏也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一位好皇后,她死後,朱元璋多年不冊立新後,如果在民間,他們真的就是一對“模範夫妻”了。

假如要在帝王中評模範丈夫,劉邦自然就沒有資格了,朱元璋倒是最佳人選。''

劉邦未當皇帝前的“性史”

先來聊聊劉邦的後宮。

多讀歷史的人都知道,劉邦的後宮是充滿血腥味的。劉邦的正妻呂后,名雉,字娥姁,今山東單縣人,遷居徐州沛縣。呂后在中國眾多的皇后中,算是心毒手狠、極有心計的一個女人,如果沒有唐代的武則天,想來就數她最著名了。

劉邦是徐州市沛縣陽裡村人(一說今豐縣城西),本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整日遊手好閒,吃喝嫖賭,無所不會,40歲時還是光棍一個。

這麼大的人還沒有老婆,怎麼解決性需要?除了嫖娼,劉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找性夥伴,常年與一個姓曹的女人鬼混,還把曹肚子搞大,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肥。劉邦當了皇帝后,劉肥被立為齊王,這是後話。

雖然是個混混,但劉邦腦子好使,什麼東西一學就會。後來,經人指點,給當地的官員跑腿,混上了泗水亭長。從此,他與縣裡一班官員有了來往,如蕭何、曹參、夏侯嬰。雖然已是個地方小官,但因為有劣跡在前,此時仍娶不到老婆,良家不願把閨女嫁給這個“流氓”。

但貴人自有吉相,《漢書·高帝紀》(卷1)稱:“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據說呂雉的父親會相面,覺得劉邦相貌不俗,有將王之相,將來必成大器,於是將當時已是“大齡女青年”的閨女呂雉嫁給劉邦,劉邦這才有了老婆。

其實,在今天看來呂雉嫁給劉邦時並不算大,才25歲。當時鄉親們都嘲笑劉邦的老丈人嫁女行為很愚蠢,劉邦後來做了皇帝,村人才知道呂父的眼光是如何厲害。呂雉當年也覺得丈夫將來會有出息,據說她看到,劉邦到哪頭頂上總有一團祥雲跟著。

劉邦老婆是“偷情”高手

呂雉其實並非良家閨女,並不守婦道,還曾“紅杏出牆”呢。

在劉邦與項羽南征北戰,連性命都不保時,呂雉卻在家裡與同村的名叫審食其的男人勾搭成奸。本來劉邦考慮自己常年征戰在外,家裡無人照應,讓審食其幫著照料自己妻小的,誰想性慾難忍的呂雉卻與他眉來眼去,日久生情,在家過起了“夫妻生活”。

後來,項羽把他們作為人質扣留時,呂雉與審食其仍同食同宿,外人竟然發現不了,故有史學家稱呂雉不只是“毒婦”,還是“偷情高手”。

劉邦稱帝后,呂雉還提請封審食其為“闢陽侯”,為劉邦同意。此後,兩人“偷情”時,審食其在床上更賣力了,答謝呂雉為自己的努力。劉邦雖然是戰場上的大丈夫,但在情場上則是戴綠帽的皇帝,後宮失守啊。

可嘆的是,他死時也不知此事啊(也許是故意裝著不知)!

劉邦與戚夫人的“*”

呂雉給劉邦生了一兒一女,除了惠帝劉盈,還有魯元公主。但呂雉好爭風吃醋,在當了皇后後更做了許多“人做不出來”的事情,如把戚夫人製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國歷史上最毒“毒婦”的罵名。

劉邦是很有女人緣的,結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後一樣走桃花運。在與項羽爭奪江山期間,前期老吃敗仗,但卻收穫到了一個年輕美貌、後來影響後宮的女人——戚夫人。

得到戚夫人的故事很浪漫,說是有一次敗給項羽後,連飯也沒得吃,逃到一村子裡遇見一個老人。老人姓戚,帶著18歲的閨女在此躲避戰亂。一見帶兵的劉邦,老人嚇得連忙下拜,並帶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給他吃。

劉邦見到老人的閨女,頓時動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後,心中竊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說相面先生講他閨女有貴人之相,難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緣?於是要把閨女許給劉邦為妻。

雖然說劉邦心裡暗喜,考慮家有妻室,已有呂雉,也客氣了一番才應下。據說,劉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帶作為定情之物,老人當晚便讓閨女陪劉邦睡覺了,劉邦這第二位“老岳父”看來比今天的父母們還想得開呢。

但因為這次“*”,戚家閨女從此跟定了劉邦,後來成為劉邦後宮的寵妃。

到此,劉邦已有了三個女人,一個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呂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劉邦後宮女人爭風吃醋隱情

劉邦與呂雉的感情本來是不錯的,她畢竟是打光棍時的髮妻。

但在奪了天下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呂雉比戚夫人大多了,戚與劉邦“*”時,是才18歲的黃花大閨女,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之一;而呂當年是有嫁不出去之嫌的女人。年齡一大,呂雉自然就成了“豆腐渣”,年老色衰敵不過戚氏。兩人分別當了劉邦的皇后和愛妃(夫人)後,就開始明爭暗鬥起來了。

起先戚夫人佔上風,劉邦每次外出都由戚夫人陪侍,而把呂后丟在後宮。戚夫人長得漂亮,歌舞也好。樂得劉邦天天把美人摟在懷裡,而冷落了呂后,漸漸劉邦與呂后之間的情感就出了問題。

本來已定下呂后生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戚夫人卻希望讓自己10歲的兒子如意繼位。劉邦也不看好劉盈,覺得性格不像自己,而如意卻很聰明,有自己年輕時的樣子。當劉邦把自己廢太子的想法拿到朝中商議時,如果不是有口吃的大臣周昌冒死力諫,戚夫人的陰謀差點就成了。

後來,戚夫人又多次向劉邦提出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事情,但年老的劉邦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因為在呂后的精心策劃下,太子的勢力已形成,沒有辦法廢了。年幼的如意被迫離開京城到三千里外的封地為王。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史稱惠帝。貴為太后的呂雉捲土重來,“惡毒婦人心”顯露了出來。她第一件事情是把“情敵”戚夫人罰為奴隸,讓人用鉗子把她的一頭秀髮統統拔光,搞成了禿子,罰她去舂米勞動,限每天要舂一石,如果少半升則要打她一百棍。

據《漢書》記載,自知命運不濟的戚夫人悲從心中來: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隔三千里,誰當使告汝?”

呂后聞訊,心生毒計,把戚夫人的兒子如意誘進京城,暗暗把他毒死了。如意死時是七竅出血,連已稱帝的劉盈也於心不忍,大哭了一場,用王的禮儀將同父異母的如意葬了,諡號隱王。

但就這樣還不解恨,呂雉最後用“人彘”之刑把戚夫人活活給弄死了。自己的兄弟死後,劉盈很悲傷的,但呂后竟然讓他去看“人彘”表演。劉盈也不知“人彘”為何物,便跟著太監去看了,七彎八繞到一間廁所裡,看到一個血人,四肢全被砍了,眼珠被挖了,剩下兩個血窟窿,人還沒有死,身子還能動,嘴一張一張的。

劉盈便問太監這是什麼,一聽是戚夫人,他差點被嚇暈了。原來,呂雉對戚夫人下了毒手,施了酷刑後,又給她硬灌了藥,讓她聽不見,不能語,半死不活地扔到了廁所裡。惠帝因為受此驚嚇,從此也不敢“治天下”了,終日飲酒作樂,僅做了七年皇帝就死了。

呂后的惡毒其實與劉邦有直接關係:他沒有處理好夫妻之間的感情問題,特別是在稱帝后十分好色,縱慾,把寵愛全給了年輕美貌的戚夫人,讓結髮之妻呂后獨守冷宮,從常理上講,呂后對戚夫人懷有不滿是可以理解的。戚夫人希望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也是感到劉邦死後自己的日子會很難過的,所以才希望劉邦廢了劉盈。

劉邦在歷史上是個十足的淫亂皇帝,他不僅十分好女色,性取向也十分混亂,還是個同性戀,或者說“雙性戀”。他的男寵據說叫籍孺,劉邦經常與他同寢共枕。

劉邦的同性戀取向,可能與漢代人相信“美男破老”的習俗有關。道家養生有一種說法,年老男人與年輕的美少男同房可以延年益壽。

從這性事上可以看出,在女色節制方面,劉邦確實是不能與朱元璋相比的。

新媳婦為救朱元璋燙傷乳房

再聊聊朱元璋的後宮。

劉邦沒有一個好的皇后,朱元璋的後宮卻很幸福,自然是因為皇后馬秀英的仁慈。因為馬皇后的出現,中國帝王的後宮裡才多了一位值得稱道的女性。

在與馬秀英認識前,朱元璋不像劉邦那樣有前科,既無情人,也不遊手好閒。他放過牛,做過和尚。因為瘟疫,家裡的人全死光了。因為貧窮,父母哥兄死後只能用草蓆埋了了事。朱元璋成了孤兒,可以說家境比當年的劉邦差多了。

但就是這樣,《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

“奮起淮甸,仗劍渡江,英賢雲集,平偽漢,伐偽昊,定關中,廓清中原,遂平元都,混一海宇,不十年而成大業。”

與劉邦一樣,朱元璋的妻室也是人家“送”的。不同的地方是,劉邦是名聲不好,娶不到,朱元璋則因家裡貧寒,娶不起。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興時,其時還是一個窮和尚。郭子興是安徽定遠縣有名的土財主,因無法忍受元人的欺侮,在濠州發動起義。

收了朱元璋後,郭子興常帶他在身邊,當親兵用。

在智慧上,朱元璋與劉邦都有過人的地方。因為有勇有謀,才受到郭子興的信任和器重,投奔兩個月後,郭子興與夫人張氏做主,將義女馬秀英嫁給了朱元璋,這樣也好拴住朱元璋的野心,讓他忠心效勞。

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親名字不詳,史書上只稱“馬公”,母親叫鄭媼,在馬秀英很小的時候就死了。馬秀英的父親因為殺了人,從宿州逃到定遠,把閨女託付給有交情的郭子興,這樣馬秀英成了郭子興的義女,寄養郭家。

後來,馬父客死他鄉,郭子興待馬秀英更如親生閨女,據說親自教她讀書寫字。馬氏長大後,端莊秀麗,但天生一雙大足,時人稱天足,未纏過腳。因為這雙腳,民間戲稱馬秀英為“馬大腳”。

馬秀英嫁給朱元璋後,很是疼愛自己這位小和尚出身的丈夫。據說有一次因為傷了郭子興的面子,郭一氣之下將他關了禁閉,也不給吃的。還是新媳婦的馬秀英一聽急了,從伙房偷了一個剛出鍋的饅頭送給朱元璋,路上碰巧碰到了義母張氏,便慌忙把饅頭往懷裡藏,結果把乳房都燙傷了,可見朱元璋與馬秀英之間的恩愛程度。

朱元璋不再另立皇后之謎

正因為這樣,朱元璋當皇帝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皇后馬娘娘,生怕馬秀英不高興。而馬氏因為恪守婦道,人品好,後宮嬪妃沒有人不服,史學家稱馬氏是一個稱職賢惠寬厚仁慈的正宮娘娘。

史書上對馬皇后多有褒言,《明通鑑》稱:

後,宿州人,仁慈有智鑑,好書史,佐上定天下,恆勸以不嗜殺人為本。及冊為皇后,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告六宮以宋多賢后,命女史錄其家法,朝夕省覽。……妃嬪、宮人皆厚待之。命婦入朝,如家人禮。愛誦《小學》,嘗求上表章。上決事或震怒,輒隨事微諫。雖上性嚴,為緩刑,戮者數矣。

從這段記載上可見,呂雉與馬秀英是兩個完全不能相比同論的皇后,一個惡毒,一個仁慈;一個不守婦道,搞亂後宮,一個恪守女道,穩定後宮;一個煩神,一個省心。

在這一點上,劉邦確實是不幸的,而朱元璋則是幸運的。馬皇后為他生育了不少兒子,《歷代陵寢備考》稱,“後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晉王桐、成祖、周王”(注,有史書稱馬皇后不能生育,朱棣非其親生),還為他的政事操心。

馬皇后多次勸朱元璋:“誠如陛下言。妾與陛下起貧賤,至今日,恆恐驕縱起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故欲得賢人,共理天下。”如果不是馬皇后,朱元璋還不知要濫殺多少人呢。而劉邦的皇后呂雉呢,則嫉賢妒能,為了坐穩自己的皇后,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朱元璋也深知自己妻子的賢能,在馬皇后生病後,朱元璋為她請來了良醫,還親自送飯,親手喂藥,大臣也為她禱祀。《明通鑑》載,馬皇后告訴朱元璋:

“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諸醫乎?”

《國榷》也稱:

後微時,依郭子興家,事上備極艱苦。每佐征討大策,補縫行間,雖貴極,謙素不渝。上或譴怒,輒婉辭。朝夕尚食,手劑之,其謹微類此。疾篤,不復飲藥。曰:“藥無益,徒為醫者累”。

臨死時,朱元璋問她有什麼話留下,她說,“願陛下求賢納才,慎終如始。”洪武十五年,馬皇后死了,時年51歲。當時朱元璋是淚如雨下,至死也沒有再立一個皇后。

死後,朱元璋給馬皇后很高的榮譽,諡之“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來。嘉靖十七年,加諡“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后”(《明史·后妃傳》)。

朱元璋到底碰過多少女人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沒有一個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

雖然朱元璋與馬秀英兩人之間感情極好,但並不是說朱元璋的後宮生活就不豐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歡美女,他性生活同樣出色。

《明會典》稱,“太祖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又有史書稱是四十六嬪妃。不論到底哪一個數字正確,至少可以證明一點,朱元璋死前碰過的女人不低於40名。

具體見《國榷》中記載,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貴妃孫氏、淑妃李氏、安妃鄭氏、莊清安榮惠妃崔氏、安妃達氏、碽妃、寧妃郭氏、惠妃郭氏、順妃胡氏、郜氏、韓氏、餘氏、楊氏、周氏、貴妃趙氏、賢妃李氏、惠妃劉氏、麗妃萬氏,等等。

朱元璋對女人管理很嚴,甚至很殘酷。一旦發現身邊的女人對他不忠,或如劉邦的老婆呂雉那樣有“紅杏出牆”之嫌,那必死無疑。民間有一種說法,朱棣非馬皇后所生,其母親是碽妃。但生下朱棣後,碽妃便受鐵裙之刑慘死。

“鐵裙刑”是中國古代男人懲罰不忠女人的一種酷刑:將鐵片做成刑具,形如裙子,逼犯人穿到身上,然後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刑具受熱,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鐵烙,其慘狀不言而喻,結果可想而知。

碽妃懷孕不足月便產子,受鐵裙之酷刑。

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對待自己早產的女人?原來朱元璋懷疑她與人私通懷孕。當然,朱棣生母之死是一種民間傳說,並不真實。但是,從中透露出朱元璋對待不忠女人的態度,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性生活態度決定歷史形象

漢、明兩朝的帝王們,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兩朝都出了很多風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漢武帝“金屋藏嬌”、漢成帝“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縱慾”、明世宗“煉丹戀色”。

但是,朱元璋雖有眾多嬪妃,連政治對手的女人也不放過,卻獨獨沒有“荒淫皇帝”的罵名,令人稱奇。

劉邦不同了,同樣是開國之君,民間則認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這到底為何?對性生活的態度決定歷史形象。

劉邦與朱元璋歷史形象的明顯區別,也許還與他們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關,不過最終還是各人在對待女色、對待妻子(皇后)態度上的不同所致。

劉邦一見呂后年老色衰,就拿結髮妻子不當妻子了,而獨寵戚夫人。朱元璋則不同,雖然馬皇后生的是一雙大腳,這在過去是很醜的女人,但朱元璋一直視之如賢妻。馬皇后病了,他是“朝夕尚食,手劑之”。這種只能在尋常夫妻中才能看到的情形,出現在朱元璋的後宮中,實在是難得啊。

馬皇后在朱元璋的女色消費上,也不是不管不問的,還是有節制的。但馬皇后對朱元璋並不採取性控制的手段,讓他專寵她一人(事實上也不可能),而是允許、甚至鼓勵朱元璋納妃子,包括前朝元順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有人稱是朱棣生母,後文會說此事)、朝鮮女人李氏、對手陳友諒的小老婆。如果是呂后,這些女人恐怕早給折磨死了。但馬皇后卻很好地理順了這麼多女人之間的關係,寬厚仁慈,同樣難得!

家有賢妻旺夫啊。對於帝王來說,這道理是一樣的。劉邦和朱元璋雖然都出身平民,但在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評價,我想與兩人皇后的優劣不無關係。但歸根到底,還是與兩人對性生活態度的不同造成的。

如果劉邦如朱元璋那樣,性生活講點規矩,對老婆善待一點,呂雉的行為或許也會收斂一些的。可能呂雉當年真的就是這樣想的——你劉邦能亂搞女人,我為什麼不能養漢?!

文章摘自 《另類歷史:帝王秘事》 作者:倪方六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歷史地圖帝


二人可以說都是從草根做起,一步步爬上最高的皇位的,他們兩個人也同樣有很多相似之處:


1.出身卑微,劉邦只是個泗水亭長,雖說也是一個公務員吧,但是地位也是夠低的,朱元璋就更慘了,當過和尚,也做過乞丐,可以說是飽嘗人間的疾苦,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正是因為他們都是出自社會底層,所以知道百姓的苦,非常體恤民情。

2.知人善任,他們二人都非常會籠絡人才,並且委以重任,劉邦手下的張良,韓信,蕭何等,朱元璋手下的劉伯溫,常遇春,徐達等,也正是這些人幫助他們打江山,不過他們倆同樣有一個特點就是大殺功臣,殺他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威脅到了統治地位,這些功臣要麼是掌握兵權,要麼是驕橫跋扈,這些如果他們兩個皇帝年輕還好,能鎮住這些人,但是他們登基的時候,年數已大,一旦百年之後,他們的子孫就坐不穩了。



3.都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女人做助手,呂雉的計謀大家都有所耳聞,韓信就是她一手策劃的,並且她做事心狠手辣;朱元璋的馬皇后,是分賢惠,知情達理,頗有母儀天下的風範,對朱元璋打天下,可以說是助力非常大的。


司生閒談


他們兩個的相同之處在於:

1都是平民出身

朱元璋做過和尚做過乞丐,劉邦是秦朝的下級官吏。

2都是以弱勝強取天下的

3起步時都能納諫容人,上位後都懼怕部下奪位而誅殺權臣。



4都是政治婚姻

劉邦娶了呂雉,朱元璋娶了馬秀英,這兩個女人都很不一般,呂雉嫁給劉邦,是因為呂雉的爹發現劉邦有帝王之相,能成大器。

馬秀英嫁給朱元璋,是因為郭子興發現朱元璋是個人才,出於籠絡人心考慮,將養女許配給他。他們的婚姻都具備有政治因素。

5兩個人的老婆都是強人,只不過一個是霸道婦人,一個是賢良內助。


舌尖的創想


小編用滿清民間抹黑朱元璋的畫像,實在讓人惱火。劉邦和朱元章都是我華夏漢族英雄。劉邦建立的漢朝,讓華夏統一,國號更是成了一個民族的代稱。秦朝雖然統一天下,但卻沒能解決六國之間的矛盾,而劉邦的漢朝卻做到了。至於朱元璋更是再造華夏的英雄,得國最正的,朱元璋絕對是第一,他的國家是從異族手上奪回來的,不過兩人出身太低,一些自愈高尚的文人,卻喜歡大肆抹黑,說兩人誅殺功臣。卻不問那些功臣該不該殺。韓信確實功比天高,可他威脅劉邦封王,這豈是為臣之道?為了功勞不惜害死劉邦的論客謀士。而且到了後面態度搖擺不定,總是徘徊反還是不反,不殺他難道要劉邦用整個天下去賭他的忠臣度?而朱元璋殺的功臣大多是違法亂紀禍害百姓之徒,更是被文人罵成狗了。文人最喜歡的是趙匡胤這樣的仁君,什麼刑不上大夫,不殺文人功臣。然而趙匡胤的天下卻是欺負孤兒寡母得來的。趙匡胤對功臣仁慈,可對百姓卻遠沒有朱元璋仁慈,舉個例子,趙匡胤手下一功臣,強暴民女,受害人告到皇帝跟前,趙匡胤不但不懲罰功臣,還乾脆把那民女,送給功臣當妾。相比之下,朱元璋建立養老院,救濟院,讓孤老和窮人有房子住,還頒佈法律,百姓只要看到官史貪汙,可自行把官員扭到京城。朱元璋的時代,官員苦百姓幸福。然而兩人卻是被文人抹黑最多的英雄。


不跳梁的小丑


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卒於公元前195年,享年61歲,字季,沛縣豐邑人,西漢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是傑出的政治家,早年遊手好閒,30歲當了泗水亭長,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九月起兵造反,後與項羽""爭天下"進行了為期五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亥下一戰打敗項羽。在評價用人得失時有人說:"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項羽寬仁,但陛下使人攻城,每得一城即作豐賞,能與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項羽妒賢忌能,多疑好猜,戰勝不封功,得地不封利,人心懈怠乃失天下,這便是得失的區別"。劉邦自我評價:"公等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據我想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千里饋糧不絕於道,我不如蕭何,統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人系當今豪傑,我委心能用,故得天下,項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他被我滅了"。又說:此三人乃人傑耳是為功人,諸君為功犬也!\n後世評價劉邦,""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戊卒,見之如舊,取咸陽還軍壩上與秦國父老約法三章"一殺人者死。二傷人及盜者罪。三悉除秦法暴政"。\n保境安民大得人心。未得勢之時忍辱負重得封關中用滿天過海之計焚戰道以除項羽防備之心,後與項羽劃鴻溝為界以待時機,用蕭何使張良,任韓信而得天下,天下既定命蕭何作次律令,韓信用兵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又與功臣作到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匾,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n劉邦以布衣取天下,用群臣,使良相,任能\n將誅項羽,平諸侯,置功臣,定禮數,然後殺異性王,粗定天下,駕群雄而稱皇帝,勢也。當時天下人疲憊,秦王,項羽殘暴,人心思安,劉邦能順勢而為智者也。\n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生於1328年卒於1398年)享年七十歲濠州人(今安微鳳陽)明朝下開國皇帝即明太祖,他雖出身低微,但極富韜略和膽識。朱元璋出口口佃農,因生活所迫到皇覺寺當了和尚,當時元朝吏治腐敗墮落,瀕臨崩潰,貪官汙吏橫徵暴斂,賦稅徭役極其沉重,連年自然災害,農民流離失所,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民眾不堪忍受,紛紛起義暴動,(1351年)24歲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受到郭子興的賞識,很快把他調到身邊為親兵,任九夫長,並將養女馬氏許配為妻後被提升到鎮撫,總管,總兵。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三月郭子興病逝朱元璋並統其軍,翌年三月朱元璋率部攻佔集慶(今南京)以此為中心江南建立根據地,釆納儒士什策:"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策略,積糧訓兵,待時而動,皤陽湖一戰定乾坤,他剿滅群雄,擊潰北元,拓地千里,收服民心,建立大明王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年,後世評價朱元璋,太祖出身貧賤,頗有膽略,英武豪傑率聚幃下相與聚歡,每次出征身先士卒,從不闢敵,好急智,善納諫,使能臣,任良將,得戰利品分與大家,自己分文不取,重軍紀,愛百姓,惠愛加於民,法度行於軍,當政後與民生息其措施頒佈於眾:一任由百姓開墾土地,永為已業,免除徭役3年。二移民屯田,獎勵開墾。三實行軍屯,解決軍餉減少民間負擔。四普查戶口,丈量土地。五興修水利防備旱澇,六抑制豪強,懲辦貪吏,遷徙富民。這些措施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從洪武初年到朱元璋去世前全國人口,增加糧食產量比元朝未年增加一倍以上。改革吏治,元朝的中書省是總管一省的行政,軍事,司法的地方行政機構,職權很大,儼然一個獨立王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宣佈廢除中書省,將其一分為三,即三權分立,又相護監督設立承宣佈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行政(財政),軍事,司法,三機構彼此獨立,又相互制約都歸朝廷指揮,廢宰相制相應提高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軍事改革:把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立左,中,右\n前,後五軍都督府,平時分別統轄所屬部隊,戰時由皇帝指派將帥。這就從根夲上解決了主弱臣強的局面有利於中央集權統治。\n總之朱元璋是我國曆史上從民間人士做到皇帝的第二人,其雄才大略非常人可比!\n至於劉邦與朱元璋的共同點我認為:一同是出身布衣沒有靠山,全憑自己親歷親為開創局面。二同處一個朝代未期,局勢混亂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同是參加義軍成為一方諸侯。四同是忍耐待機乘勢而起。五同是任將而不加約束。六同用文士而引為心腹。七同是粗定天下與民生息。八同是剪除異姓王分封諸子。九同是用謫長子繼位而引起政局動盪。十同是殺戮太重引人側目遭後人垢病。十一同是漢族持政開創幾百年基業的創始人!\n二人的不同之處:一劉邦是基層小官僚,朱元璋是一襲布衣。二劉邦是在奴隸制剛滅亡封建制粗創剛定時代,朱元璋則是在封建制運行上千後政治制度日瑧完善的年代,有正反方面的經驗教訓。三劉邦是本民族內的階級與階級,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相互鬥爭的歷史,而朱元璋更增加了民族矛盾這個重要歷史課題!四劉邦注意力是政權外部的鬥爭,而朱元璋更加註重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改革!\n


狼煙一九三一


1,他們都是人,2,都是男人,3,都愛貪色貪杯無賴之輩,4,都是草根屌絲,5,背後都有人跟隨支持,6,當上皇帝后都大殺功臣,過河拆橋,7,他們死後朝政都落入內宮或者太監手裡,8,都搞文字獄,9,他們的兒孫都不得善終,一個被呂后執政殘殺劉姓兒孫,一個被叔叔起兵造反,10,因果報應,他們當年殘殺有功大臣以及大興文字獄的,後來子孫後代遭報應,他們都是造反成功開國的,到最後一樣被後人造反成功推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