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二战时候德国海军一直有个航母梦。当初三国轴心联盟一签字,德国海军就跑日本去取经。

那时候山本五十六是海军次官,对此反应非常积极,很热情地把老式改装航母赤城号的全套资料给德国人打包了。德国人拿了去弄自己的齐柏林号,当然到了也是个半截子,战后被苏联人拖回去打了靶。

后来意大利人想弄个改造航母苍鹰号没技术储备,找到德国海军帮忙。谁料一向坑意大利人的德国海军一反常态,不但派专家支持,还奉上为齐柏林号准备好的全套升降机和弹射器,令意大利人吃惊不小。结果后来意大利中途投降,苍鹰号也黄了,德国海军的航母梦借鸡下蛋都没圆上。

可是谁想到在地球另一边,一艘品种纯正的德国船却摇身一变成了航母,也算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圆了德国海军的航母梦。

这艘船就是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号,后来的日本海军神鹰(しんよう Shin'yō)号航空母舰。


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德国班轮沙恩霍斯特号

1942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吃了大败仗,一次丢了4艘主力航母,对航母的需求一下子紧迫起来。而要快速补充航母舰队,除了造新舰之外,拿现成条件合适的船来改装也是个办法。可是当时日本海运压力很大,合适改装的船不是那么好找。这时候日本海军就想到还有一艘德国船沙恩霍斯特号一直搁在神户港呢。

沙恩霍斯特号是德国北德意志-劳埃德航运公司于30年代中期建造的18000吨级客货两用班轮,这级船一共三艘,首船沙恩霍斯特号、姊妹船格奈森瑙号、波茨坦号。

这一级船航速能跑到21节,设备完善,豪华舒适,是德国人专门用来抢远东航运业务的。首船沙恩霍斯特号下水仪式,希特勒亲临现场,可见重视程度。投入运营后果然对市场造成很大冲击,连日本报纸都大肆报道。后来日本邮船又在海军资助下造了三艘性能和结构相仿的新田丸级豪华客轮与之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沙恩霍斯特号正从神户港出航返回欧洲,还没走到新加坡就接到战争爆发的密电,于是只得返回神户。

因为英法海军掌握制海权,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不是被拿捕就是逃进了中立港口,沙恩霍斯特号估计是怎么也无法突破封锁线回国的。好在当时德国和苏联还是盟友,于是船员和乘客经过西伯利亚坐火车回国,沙恩霍斯特号就被扔在神户港码头上整整两年。

大概是42年初,日军开始打这艘船的主意。据说最早是德国大使馆先提出愿意转让,而吴镇守府的记录是4月30日征用该船。

6月份中途岛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立刻陷入航母荒。他们第一个想法是把齐柏林号弄过来。因为根本无法实施,这个想法理所当然被德国方面拒绝了。最后德国人指定的替代品仍是就在日本人手里的沙恩霍斯特号。

日本人对改造沙恩霍斯特号的态度非常郑重,据福井静夫技术少佐回忆,为了获得德国人的认同,甚至把改造后的航母实物模型送到德国去展示。其实当时日本人有点过于热情,他们不但想自己动手改沙恩霍斯特号,还想说服德国人把在德国国内的几艘高速客货轮,包括格奈森瑙号、波茨坦号以及更大的五万吨级不莱梅号和欧罗巴号都改成航母,如果技术不足,可以弄到日本来由日本海军改,甚至都不提改了以后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其实德国海军在40年时就已把格奈森瑙号和波茨坦号列入了航母改造计划,分别命名为雅德河号(Jade)和易北河号(Elbe),但都无疾而终】。

为什么日本海军这么看重这几条船呢?因为德国船在技术上确实有先进之处。

拿沙恩霍斯特号来说吧,采用的是先进的涡轮电推进,4台瓦格纳锅炉驱动2台涡轮发电机/电动机,这种构型日本海军当时还不能实用。而沙恩霍斯特号的锅炉,蒸汽压力达到50千克/平方厘米,温度470度,据说是为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动力准备的试验型号。而日本当时最强的锅炉是岛风号驱逐舰的锅炉,蒸汽压力40千克/平方厘米,温度400度,远远不如。所以沙恩霍斯特级虽然比新田丸级更大,却能跑出一样的航速。

这个航速对改造航母的影响很大。因为日本海军在航母建造上有点抱残守缺,始终不愿意给航母加装弹射器。实际上当时他们有这个技术,但因为安装弹射器会影响飞行甲板结构强度,所以一直不实施。既然没有弹射器,那日本舰载机就只能靠着航母航行的甲板风起飞,而当时预计沙恩霍斯特号改成航母后能跑到24节,这样就能使用更重型的新式舰载机,对运用非常有利。

42年7月,日本海军正式接手沙恩霍斯特号。根据协议,德国同意将该船所有权和使用权让渡给日本海军,任由日本海军使用和改造,而日本海军需向劳埃德公司支付两倍船价,不过约定是战后给付。

当时和沙恩霍斯特号在航线上竞争的三艘新田丸级早被一股脑改装成了三艘大鹰级航母,日本海军在改装方面经验丰富。以沙恩霍斯特号的条件,本可以安装双层机库,改成类似飞鹰级那样的主力航母的,但因为工期、材料都很紧张,最后还是改成大鹰级那种单层机库平甲板航母。因为新田丸级本就和沙恩霍斯特级很相似,所以改造航母方案也很相似,神鹰号航母在一些资料里也被看做大鹰级第4号舰。

改造过程本身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其材料用到了停工的大和级战列舰4号舰111号的钢材,因此可能使某些参与者产生了某种替代心理,似乎是巨型战列舰借尸还魂的“神圣感”。但实际上这些钢材往往经过了加工,甚至带着当初的铆钉孔,海军方面对材料的可靠性颇为担忧。

一些资料认为神鹰号没有铺设木质飞行甲板,而是在钢板上铺设水泥-乳胶材料。但是大家都知道,日本海军的传统是沉了船就去船厂销毁那艘船的资料,投降时候又在军令部院子里集中烧了一次,所以这些资料都是出自当事人回忆,几乎永远无法核实。

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唯一存世的神鹰照片

1943年12月15日,沙恩霍斯特号改装航母正式竣工服役,日本海军将其命名为神鹰号。据说最初曾打算命名为飞隼号以彰显不同,但最后还是和所有商船改造航母一样归于鹰类。还有一个原因是神鹰的日语发音英译为Shin'yō,与Scharnhorst略有相似。

除了两艘飞鹰级外,神鹰号比日本其他商船改造航母都大。载机量为12架零战(常用9架,备用3架)和21架97式舰攻(常用18架、备用3架),合计33架,在同类航母中也是最多的,但与其17000吨的排水量还是不太相称。神鹰最大的软肋是和其他商船改造航母一样,没有任何装甲。

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一种推测的神鹰涂装方案(木甲板)

神鹰服役之后立刻又出状况了。原装的瓦格纳锅炉对日本人来说太过复杂,加上在港口抛荒两年无人维护,状况非常不好,从下水公试开始一直麻烦不断。锅炉火灾、管道爆裂层出不穷,到最后甚至濒于报废。福井静夫回忆时很沮丧地表示“换句话说,我们怎么也跟不上盟邦德国技术的优秀。”直到战后,日本人得到使用瓦格纳锅炉的德国驱逐舰频发故障的资料,才意识到锅炉的设计本身可能就存在问题。

瓦格纳锅炉不能用,日本人又希望能保留原有的涡轮电力推进系统,那要找匹配的锅炉可就成了问题。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两台海军广工厂机关试验部用于陆上试验的大型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这两台锅炉的压力和温度和岛风式用的锅炉相同,算是日本当时最好的锅炉了。而之前舞鹤海军工厂为神鹰的瓦格纳锅炉已经准备了很多备品,这下也都糟蹋了。

安装锅炉的时候,又不得不从飞行甲板一直切到底甲板,开了大口把锅炉替换掉(这下日本人才觉得单层机库实在是英明决定),然后再一层一层修补回去。所以神鹰号一直等到1944年5月后才开始正常训练。

前面说过日本产的锅炉温度和压力都不如德国货,所以虽然功率相同,改造后的神鹰却只能跑到21节,原定的24节航速彻底泡汤了(使用原装锅炉时曾跑到21.9节)。在神鹰上使用彗星舰爆和天山舰攻也没戏了,还是只能搭载老式飞机。日本海军原拟在神鹰服役后将其留在内海作为新型飞机的训练舰,现在只能将其和其他商船改装航母一样用于船团护卫,实际上是降格使用了。

神鹰号于1944年7月6日编入海上防卫总司令部下属第1海上护卫队,担负日本本土和南洋之间的船团护卫工作。

此后几个月神鹰先后护卫了ヒ69、ヒ70、ヒ75、ヒ76船团,其间神鹰号的舰载机多次报告单独或与护航舰联合击沉了潜艇,甚至在海面上发现过长达1.5千米的油迹和杂物,但战后核实都没有对应的美军潜艇损失记录,很可能只是击伤而已。但神鹰号的舰载机毕竟使美国潜艇在白天不敢过于靠近船团,也算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此期间,日本海上运输环境更加恶化,8月份连护航的大鹰号航母也被潜艇干了。日本海军于是又在司令部在塞班全灭的原第3水雷战队基础上重新编成了专职反潜护航的第31战队,神鹰号也被转入其中。

1944年11月13日,神鹰号护卫ヒ81船团从门司港出航,踏上其命定的死亡之旅。

ヒ81船团由航向菲律宾的军队运输船和航向新加坡的油轮组成,共计以陆军航母秋津丸(一说为あきつ丸,为同物异名,并非两艘船)为首的输送船十艘,护航兵力为神鹰号航母和樫号驱逐舰率领的7艘海防舰。秋津丸上据说携带了部分カ号观测机和三式联络机,但因为被海上挺进第20战队的四式肉搏攻击艇和兵员塞得满满的,根本无法起降。因此航空反潜完全由海鹰号的14架97式舰攻负责。而海鹰号上的定员为948人,实际搭载人数超过1200人。

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陆军航母秋津丸

ヒ81船团运输的军队主力是关东军的第23师团,预计到达菲律宾后立刻投入莱特岛作战。这个师团就是当初在诺门罕挑事,最后伤亡率高达90%—95%的那个。诺门罕战败后,日本陆军曾将原因归咎于第23师团的“不成熟”,而这次日本陆军大本营却因第23师团在诺门罕的实战经验对其倍加重视,给予莫大期待。此次运送陆军出动了包括两艘陆军航母(另一艘为神州丸)在内的4艘陆军特殊船,可谓下了血本。

ヒ81船团除了四艘陆军特殊船外还包括一艘海军特设运输舰,五艘油船也全是海军的高速油轮或舰队给油船,一个船团的运输船全由最高级的优秀船只组成,在当时日军中恐怕也是少有的。

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彻底航空改造前的特殊船秋津丸

据幸存者回忆,可能是被船团阵容和海军派出的强大的护航兵力所鼓舞,出发时神鹰号舰长石井艺江意气风发,表示此次一定要为冤死在潜艇手中的姊妹舰大鹰和云鹰报仇。

船团刚离开九州海域不久就被美军潜艇盯上了,在对马海峡附近,船队监听到大量潜艇通信信号。

在这种紧张气氛下,神鹰号的97式舰攻时刻保持同时有2架在空中执行对潜警戒。但即便如此,15日中午美军潜艇皇后鱼号(USS Queenfish SS-393)仍然贴近船队,击沉了陆军航母秋津丸。秋津丸上搭载的100条四式自杀艇引发连锁爆炸,几分钟内就沉没了,死亡人数2000—2300人。

受到惊吓的ヒ81船团改变航向贴近朝鲜海岸,利用巨济岛和济州岛作为掩护向舟山群岛泗礁山泊地前进。但17日,美军潜艇呼叫来的大型巡逻机再次发现了船团。神鹰号上只搭载了反潜用的97式舰攻,没有战斗机,只能用高射炮对空射击,但毫无效果,船团暴露了。

当日下午,美军潜艇被巡逻机召唤尾随而来。18时12分,陆军特殊船摩耶山丸被美军大魣鱼号潜艇(USS Picuda SS-382)击沉,死亡人数约3500人,第23师团司令部要员几乎全灭。

在狼群在侧而又无能为力的恐怖气氛中,夜幕逐渐降临,上空掩护的97式舰攻被迫着舰。现在ヒ81船团失去了最后的保护,在黑暗中向着未知的命运疾驰。

23时,船团通报神鹰号“右45度,发现奇怪的黑影”,神鹰立刻对樫号驱逐舰下令“45度,发现敌潜艇,进行扫讨”。这是神鹰发出的最后命令。

被发现的黑影正是美军潜艇白鲳号(USS Spadefish SS-411,也有译作黑鱼、鰍鱼的),靠着夜幕的掩护,她大胆地浮出水面追上了日军船团。被日军发现时,她已对准神鹰号发射了六条鱼雷,然后又用尾部发射管对一艘油轮发射了4条鱼雷。

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SS-411 白鲳号

神鹰号发出命令5分钟后,4条鱼雷命中其右舷。巨大的爆炸撕裂了神鹰号无装甲保护的船体,引爆了航空燃油库,全舰当即陷入火海。由于火势无法控制,中雷10分钟后,石井舰长下令弃舰。其后又过了20分钟,神鹰从舰尾开始沉入海中。

白鲳号得手后试图再次攻击船团,但遭到悲愤不已的护航舰拼死反击,被赶走了。作为正在进行第二次战斗巡航的新丁,她已经赚大了。

白鲳号第一次战斗巡航就伙同红石鱼号等老鸟围攻了ヒ71船团,击沉陆军特殊船玉津丸,杀了4755人,是一艘气运很足的潜艇。

德国航母梦的另类实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沙恩霍斯特号

白鲳号战绩旗

由于大火的原因,神鹰号乘员逃生无路,1200多人仅61人生还。

神鹰号首任也是唯一一任舰长石井艺江,在神鹰号改造过程中就是舾装长。此人经验丰富,资历很深,担任过凤翔号和赤城号航母的副长,还曾担任过大鹰、隼鹰、冲鹰三艘改造航母的舾装长和首任舰长。因功绩卓著,当时已被破格提升为少将,只待此次护送任务完成返航后就举行授衔仪式,谁料也与舰同沉。



​这就是德国班轮沙恩霍斯特号和日本航母神鹰号的一生。

我收集到的资料都到神鹰号被击沉或除籍就戛然而止,但有个我最关心的问题一直没得到解答,那就是:

日本人买沙恩霍斯特号最后到底给钱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