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原題:永遠的忻師

有很多事情會忘記。也有很多事情難以忘記。

我的忻師生活,那段盛滿青春融入生命的歲月,已成為我永遠的精神家園。

---題記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忻州師範63班畢業照,四排左九為作者)

在忻師的三年,正是充滿夢想的時代,當我們從1981年9月開學走進山西忻州師範學校,到1984年7月畢業,這個校園的課堂,這個校園的老師,這個校園的同學,以及上課的場景,操場上的鍛鍊,飯廳裡的分飯,宿舍裡的高低床,圖書館前邊的果園,小賣部旁邊的校辦工廠等等,都在夜深人靜,酣然入睡的時刻,數不清幾次闖入我的夢鄉。幾回夢裡回校園,醒來時總會靜靜地想上一會,睜開眼看看沉沉的夜幕,沒有燈,沒有星星,但我卻能穿透時空的幕幛,清晰地看到我忻師的校園,那教室,那宿舍,那滿園的蘋果樹,還有那操場上白灰溜出的跑道。她是那個時代校園的一個標本,實用、樸素、自然、齊全。既不擁擠、也不空曠,是那樣的恰如其分。

我想,忻師校園闖入忻師人的夢境,不僅是我。這是在離開忻師20年節點上聚會時,特意公開詢問過我的同學的一個問題。在稍稍短暫的沉寂後,得到了聚會的40多位同學長時間掌聲的回答,那時我看到好多個女同學不停地擦拭激動的淚水。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飢餓,是特定的歷史時期,忻師生活給我們的磨鍊和賞賜,也因為飢餓,我們對當時的飯菜有著深刻的記憶。

三年的師範生活,我們沒有吃過雞肉、魚肉,蔬菜常是水煮白蘿蔔,就連紅面、玉茭子面也是定量的。那時我們正長身體,晚上下自習後,餓得睡不著覺,肚裡火燒火燎,只得又起身喝口白開水。

記得一個週日午飯時分,值日的彭正齋同學睡懶覺不起床,同學們恨恨不平,生怕遲了打不上肉菜,誰知這次卻遲的美,美到夢境成真。原來去遲了,素菜沒有了,卻只剩下肉菜,盛了大半桶,直得意的正齋又跑又跳,哼唱著不成調的歌,很響地揣開門:哈哈,你們看!打得都是肉菜!驚得躺著、坐著的同學跳下床來,趕緊把碗放到地下。正齋也牛氣地把肉菜分給每個同學。全是肉菜,而且比平時多。這一頓飯,今生難忘,以後我再也沒能找到過這樣的感覺,那美味,那渴求,那滿足,也許註定,今生再無此飯香了!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雖然紅面、玉米麵難以下嚥,雖然也曾因豬肉片子吃的今世難忘。我們有過確確實實的飢餓,但還要感謝後勤主任吳貴璋老師。那時,國家每月撥給每個學生15元的伙食費,在吳貴璋老師的悉心調配下,保證了我們吃得上紅面、玉米麵以及回數不多的白麵、大米,還有那讓我們朝思暮想的豬肉。我們雖然有飢餓感,但沒有因此誤下學習,誤下鍛鍊,到每年暑假、寒假,吳老師會按35天假期,把屬於我們每個學生的17.5元伙食費發放到學生手中,這是一位令所有忻師人感念的老師!也許那時這樣的人很多,也許時下這樣的人很珍貴。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我們這屆師範學生,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裡最後一批有過飢餓感的人。飢餓折磨過我們,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飢餓給了我們痛感,我們也因此在以後的人生中多了一份堅毅,多了一份擔當。

我們那時唱過許多歌,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在忻師,我們是唱著這首歌憧憬二十年的相聚,夢想二十年後祖國的鉅變。二十年後的某天,我們是唱著這首歌,在忻州某賓館聚會的,和所有的同學聚會一樣,我們亮歌喉、舉酒杯、訴情思、談事業,撫今憶往,感慨萬千,忻師情,已經把我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忻師校園裡讀書的小學妹,畢業後成為我的妻子)

聚會返回,快捷的高速路,勾起了我和張福生在忻師上學期間的一次搭車記憶。

深秋初冬的一個晚上,我和福生搭上了一輛拉滿貨的大卡車。貨物滿滿當當,我和福生就坐在用帆布包著貨物的車廂上。刺骨的寒風,漆黑的夜晚,汽車行駛在顛簸的土路上。黑夜吞沒了揚起的灰塵,路邊的山,樹,都隱蔽起了本色,被濃重的黑夜裹狹著。我倆乾脆躺在帆布上,把我湊巧拿著回家要換洗的棉被蓋上,一人一手攥著被角,一手攥著捆綁貨物的繩索。遇到爬坡或顛簸,雙腳用力蹬住交叉在帆布上的繩索。三個小時候後,迷迷糊糊中的我倆被司機叫醒,說到靜樂城了。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我們同學之間還因工作便利而見面,有一次我到原平開會,同學春琴、利武攜兒女到賓館看我,我們在原平廣場走了一圈。夏夜明淨,華燈初上,我說春琴文章寫得好,畢業後某一天,在忻州日報上看到過春琴寫的一篇文章《逛商店》,大意是說,許多次她領著孩子去商店看琳琅滿目的物品,但並不是每一次都給孩子買,目的就是要鍛鍊孩子,讓孩子知道,世間美好的東西太多,有些只能觀賞,並不能擁有。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還有一次,我去五臺參加現場會,會畢正好週末,晚上我和曲校俊、白東紅三人在一起暢談,我們是同班同宿舍,說起了宿舍哪件事最難忘,三人忽然相對一視,既而大笑。

兒童時我們罵小朋友的一句話是“沫唾洗臉,不要B臉”,而我們師範男生互相調侃的一句話是“不要臉,尿洗臉”。那時我們買不起更多的臉盆,或者是就沒有要買另一隻臉盆的想法,床下每人一隻臉盆,晚上打回熱水,用毛巾擦把臉,然後洗洗腳,洗完腳後,順勢把臉盆連同洗腳水推回各自床底下,夜裡小尿,入各自臉盆,不倒洗腳水就是為了不讓尿沾在臉盆上,第二天一早開門,各自把和著尿的洗腳水倒入下水道,拿水涮涮臉盆,倒上熱水再洗臉。多少年來,我一直為用“三合一”的臉盆洗臉耿耿於懷,一直到某一天,臺灣興起“喝童子尿”,說喝一杯童子尿,有利於身心健康,這時我才想到,我們用“童子尿”洗臉,早於臺灣市民的發現,久藏心中的“壘塊”才得以化解。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我還去過代縣,見過李俊林、楊巧毛,和俊林談話最多的話題是“李俊花”。“李俊花”不是一個同學的名字,而是四個同學的合稱。我和李豔花是同桌,後排是李俊林和李金花,李俊林在我們名字中各取公用“李”、“俊”、“花”,把我們合稱為“李俊花”。我和豔花平時說話也就學習之事,俊林和金花內容豐富,一會兒兩人一起唱歌,一會兒打架吵嘴,桌上還畫出“三八”線,不過她倆吵也快、和也快,過後依舊,沒有結果,只有重複。現在學校孩子們大都單桌,“同桌的你”也許成為歷史名詞,我們同桌的你,有名字的機緣,也會滋生出朦朧的愛情。那時在校園的丁香樹叢裡,我們只會用“年輕的人哪,希望我能夠,和你一起和你一起看護牛和羊”,吟唱著朦朧聖潔的愛情。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忻師畢業生,在忻州教育界獲得好評,是忻州教育戰線上的骨幹,這是不爭的事實。當中也有知名作家、黨政幹部,更多的成為縣裡所屬的大大小小初中、小學的校長,是支撐基層教育大廈的棟樑。這是一個受命運之神刻意安排,而自身渾然不知的群體。1981初中畢業,懵懂少年,正處在祖國革故鼎新之際,如同走在擁擠人群的前列,被後面擁擠的人推搡著,剛好面前敞開一扇大門,也就不假思索地走入這扇門。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有了時間更好的思考比較,於是走在前面的人,便走進另一扇門,比如忻州市最著名的高中——忻一中。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30年過去了,我們中的多數,還要繼續工作10年,這不僅是個人的幸運,更是民族的幸運,在中國歷史上,不屬空前,或許是絕後。時代賦予我們許多珍貴的不可替代的特徵,物質生活相對匱乏,精神心園纖塵不染,理想激情神采飛揚,誕生和演繹了許多刻骨銘心催人奮進的段落,讓我們形成了堅毅,包容,擔當的群體性格。忻師教給我們知識,滋育我們精神,讓我們受用終身。“汝欲果學詩,功夫在詩外”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是王俊良老師教給我的治學 作文要訣。

忻師生活,隨著時光流逝,愈加彌足珍貴。忻師,魂牽夢繞,精神永在,哦,忻師,永遠的忻師!

100位中師生故事之11:忻州師範,多少次闖入我們的夢境

作者簡介:李俊德,生於1965年5月,於1984年畢業於忻州師範學校,歷任靜樂縣新建小學,靜樂二中,靜樂一中教師,現任中共靜樂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曾主編過《靜樂民歌》《靜樂道情》《靜樂民間文學集成》等書籍,作品《文化人的扶貧事》《寫意鵝城》被《文化傳薪火》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