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心理学家: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表达。

但其实,语言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

俗话说,谎话说得多了,自己都信了。

我们表达的同时,其实我们思维也会跟着转变。

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焦虑中,大多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进入死胡同。

要走出焦虑,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而改变习惯用语,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心理学家: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01

把“我觉得”改为“我发现”。

很多时候,我们评判事物,是靠我们的主观意识。

“我觉得老板不喜欢我。”

“我觉得ta不爱我。”

“我觉得大家都对我有意见。”

这就好比是法庭上,法官对被告说,你别说了,我觉得你有罪。

所以,当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带入事物的评判中,我们很容易自以为是地给事物一个定性。

其实,当我们想开口说“觉得”这个字眼的时候,可以试着回避这个字眼,可以替换的话,用“发现”来表达。

当我们用“我发现”来表达的时候,我们会反省自己是否真的发现这个事实。

“我发现,老板不喜欢我。”然后心里会想,老板对别人怎么样?我是做了什么老板才有这种反应?

“我发现ta不爱我。”然后心里会想,ta除了这次跟我吵架,其他时候是什么表现?ta是不是有情绪?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

....不废话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总之,我们在用“发现”这个字眼的时候,会更谨慎,我们的思维也会跟着变得谨慎。

心理学家: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02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们在争辩的时候,最容易用反问句。

“难道,我说错了?”

“我这么做难道不是为了你好?”

“难道你这么做,不是错的?”

其实,在我们用反问句的时候,是我们最情绪化的时候。

反问句在表达上,本身就带有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我们的潜台词是,你居然敢怀疑我错了?

其实,我们在这样表达的时候,正在肆无忌惮地把我们的思想强加给别人。

我们很容易会把自己放在正义、正确的高度,去俯视别人,而忽略了自身问题。

当我们全面看待事物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失去了公允。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用陈述句去表达。

“我没说错。”

“我这么做是为你好。”

“你错了。”

当我们用陈述句去表达的时候,我们也会自己反省。

我是不是真的没错?我真的是为她好而已吗?他真的错了吗?

这么做,我们能很快从情绪中冷静下来,去客观地分析问题。

心理学家: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03

去掉一些假设。

如果当初......现在就不会。

只要我.......现在早就。

很多人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以往的过失。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起码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

但是,这一类(不是所有的假设都是这样)的假设,也很容易让自己看不清现实。

我们会觉得,如果没有当时的失误,现在一定过得很好。

我们很容易这样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其实尽管假设成立,事情的发展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未知数。

而恰恰是因为这种思想,阻碍了我们认清:现在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什么。

就好比一个男人,要是认为只要我有钱,女人就会爱上我。

那么他就会把所有的感情问题归咎于自己没钱,要是自己女朋友跟他分手,他会觉得是因为穷,而看不清自己其他问题。

心理学家: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其实,还有很多习惯用语,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很乐意和大家探讨哈。

心理学家: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小习惯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