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弱的的称号或官职?

全历史


在历史中,有着不少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权力并不怎么大、甚至有些弱小的官职,或许大家在听到他们的官职时,会对他们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官职产生一种无形的敬仰,但在真正的历史中,他们的权力地位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巨大。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的官职。

清朝的兵部尚书

清朝的朝廷主要由六部构成,清朝六部分别掌管着不同的职责,根据掌管职责的不同,六部被划分成了吏部、兵部、工部、户部、刑部、礼部

兵部尚书就是掌管着兵部的大佬,如果不了解详情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兵部尚书掌管着非常巨大的权力,以为他们的手中把握着整个清帝国的兵马调动大权。


但实际上兵部尚书并没有这么厉害,权力也没有那么巨大。

清朝的兵部尚书和我们现如今的国防部长是有着一定类似的,虽然都掌管着军事方面的职责,但同样没有太过于巨大的权力。

清朝的兵部尚书不掌管兵马的调动大权,如果更形象地描述他们的职责,我觉得我们可以将他们称之为清朝军方的后勤部长。


清朝兵部尚书更多时候掌管地是各种后勤方面的工作,比如粮草的调动、将领军官的考核、各种计划的参谋制定等等。

民国军统局局长

虽然现如今距离民国已经有了将近百年的时间,但是在各种影视剧以及历史记载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军统仍然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

军统建立于1938年,当时正是抗战爆发的初期,蒋介石为了能加大对日本军队情报的侦查力度、为了增强各种可供他调用的鹰犬力量,他就扩大了原本复兴社特务处的规模,成立了接下来影响了整个抗战局势的军统。

军统建立之后,随着抗战的爆发,规模扩大了许多倍,在军统最为巅峰的时期,军统拥有了编内、编外30多万庞大数量的特务、情报人员。

军统的时代是非常辉煌的,而如果说起军统局的局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非常的厉害,能掌管着这么一个权势滔天的部门。


但实际上军统局的局长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军统局的局长在军统内部是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这个岗位就是一个虚职。

在戴笠担任副局长、掌握着实际权力的年代,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为戴笠遮挡住来自于国民政府内部各种无形的腥风血雨。

在军统成立之初,蒋介石就早早地为戴笠做好了各种工作,当时的国民政府很讲究资历,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戴笠虽然掌握了非常巨大的权力,但总不免会遭受到来自于国民政府内部的各种阻挠和攻击。

在这种阻挠和攻击下,会极大限制到军统的发展。

这种内部无谓的消耗是最为致命的,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蒋介石就挑选了一个在国民政府内部有着极高资历的大人物担任了军统局局长的虚职。


而让相关能力很强,但是资历不足的戴笠担任了军统局的副局长。

在这种操作下,就避免了不少的尴尬。

虽然能担任军统局局长的人地位很高,但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并不掌握任何的权力,因此军统局局长也可以被我们归类到这个名单之中。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的官职,当然在我们浩瀚的历史中,还有一些其他许许多多这样的官职,只不过因为篇幅有限,我们这里就不过多介绍出来了


孤客生


确实有很多听上去威武霸气,实际上根本排不上名次的官职


八十万禁军教头

这是林冲的官职,乍一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管着八十万人呐,绝对的实力人物啊,但其实呢,林冲这个职位真的很低。本来宋朝就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对武将多有打压,而且当时东京城里的禁军满打满算也就四五万人(参考金军围攻东京可知),哪里有八十万!这个数字只不过是拿出来唬唬人用的,还有就是禁军教头有很多,每一个教头负责一批禁军的专业训练,差不多一个教头负责一二百人吧,这些教头统称“八十万禁军教头”,而且教头上面还有副总教头,总教头,虞候,都虞候等等,太尉高俅是他们的最高长官,所以林冲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放在现在最多也就是个连长级别的官,这种级别的官在东京不下五六十个,在全国也有几千个,所以教头在东京城真是不入流啊,也难怪林冲前期面对高俅,高衙内是能忍则忍啊,这根本不就不是一个档次好吗?


王羲之的右将军

如果单独拿出“右将军”这个职位,很多人肯定认为这是高级武将啊,当年张飞,徐晃都担任过此职。但王羲之担任的这个右将军可没那么厉害,至少没有张飞,徐晃那时候厉害。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置了多达四十余种的武将衔,右将军只是其中之一,而且王羲之的正式官职是会稽内史领右将军!这个“领”很重要,其实说白了就是王羲之这个右将军的名号是在会稽内史的基础上再给的一个没有实际军权的荣誉称号罢了。


八府巡抚

这个官职在历史上其实是没有的,在清朝,巡抚是一省掌管,巡抚之上是总督,哪里有什么八府巡抚。其实八府巡抚的原型是“八府巡按”,而这个“八府巡按”正是官衔是“监察御史”,就是临时由朝廷委派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的官职,品级不高,只有五品,而巡抚可是二品大员,只不过监察御史是朝廷委派到地方巡查的,品级不高但毕竟是从天子身边来的,所以地方巡抚见了也都要客客气气的,生怕这些监察御史回去给他们穿小鞋。

其实还有一些荣誉衔的官职除了能体现一下地位之尊外也根本没有任何实权,比如东宫三师三少的官职,都挺唬人的,就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少保这些,都是没有权利的虚职,只不过只有那些德高望重,有功于社稷的官员才能得到,虽然是虚职但也少。


咸鱼闲聊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这个头衔只有一个人被授予过,那就是少帅张学良。貌似一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其实,这是个虚衔。

1930年6月21日,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后,蒋介石授予张学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他自己是“正”总司令。

但是,张学良这个副司令在“蒋阎之争”(中原大战)中,并不是真心支持蒋介石。虽然蒋介石给了张学良很多好处,把华北地区划给张学良,外加几千万巨款,还封他为副司令,但是,他一直不出兵。直到蒋介石胜局在握,占领济南,少帅才出兵“调节”。此时已经是1930年9月18日,这个副司令真是对党国忠心耿耿啊。

而且,副司令的部队一入关,就找蒋介石拿了500万军费。在这里也是替蒋介石感觉委屈,虽然是总司令,但是指挥不动副司令。

1930年10月9日张学良正式就职,中华名国三军副司令。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边防军在“三军副总司令”的“不抵抗”命令下,开始陆续撤出东三省。

1933年3月,128名日军攻占承德,东北全境沦陷。10日,张学良引咎辞职。

少帅虽有三军副司令的名号,却没有干三军副司令的活。他这个副总司令也指挥不动别人,担不起三军副司令的责任。这个官职,我觉得符合题目。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亚洲小姐

我的儿童时期,一直以为亚洲小姐类似于世界小姐,是整个亚洲最大的选美赛事,但是后来发现不是,是香港亚洲电视举办的,因此而得名,其风头一直被香港无线电视举办的香港小姐赛事压着,2000年起一度停办,2010年起移到安徽省合肥市举办。


太上皇

比如李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唐高祖李渊失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从此再也没有接触过政事。

还有李隆基,安史之乱中李隆基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自此李隆基的权力被架空。

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多位“太上皇”,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太上皇是有实权的。


八十万禁军教头

我的儿童时期,一直以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教八十万兵力的禁军的总教头,后来发现不是,“八十万禁军”需要连起来读,在宋代,禁军指朝廷的正规军。八十万禁军教头是“八十万禁军”其中的一个教练,级别也就相当于一个士官。


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是小说戏剧里面的说法,在历史上曾经叫做十三省巡按,听起来似乎是管理十三省的官员,要知道古代一个省可能比现在的省大多了,所以十三省巡按听起来像一个一品或者二品的大官。但实际上这个官职只有七品。


Ace心晴


很多人都说了听起来很大,但是实际上很小的官职。那我就来一个反的,听起来很小,但是实际上很大的官职——弼马温。



太白金星在招安孙悟空之后,玉帝封了孙悟空为弼马温。在和属下喝酒的时候,问他们是几品官职。

属下:没品。

孙悟空:没品?莫非是大到了极点?

属下:哪里是大到极点,根本不入流。

孙悟空:什么是不入流?

属下:最低最小的官,只配给玉帝看马。

孙悟空听到之后,可谓是生气到了极点,打翻了面前的桌子。闯出了南天门,回到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

很多人生起了对孙悟空的同情之心,认为这是玉帝骗了他,实际上是错怪了玉帝。他此次上天,得了两大好处。

第一:籍名在录。意思是名字留在了仙界上面,是天庭的正规编制,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有的妖怪修炼一生,最后都做不到籍名在录。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后,就有两个小妖怪前来投奔:

久闻大王招贤,无有得见,今见大王受了天禄,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呈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这句话中有真有假,是看到孙悟空受了天庭正规编制之后,前来投奔。想当年孙悟空在下界为妖,他们这两人也不见前来。如今刚刚从天庭下来,立刻跑来献殷勤。

后来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圣前去捉拿妖猴,最后幸不辱命。梅山六圣说要“压着妖猴去请功”。但是被二郎真君拒绝了,皆是因为“汝等未受天禄,不得面见玉帝。”


虽然梅山六圣是末流的神仙,但是此次捉拿妖猴有功。然而因为未曾受天禄,甚至连见玉帝的资格都没有。然而孙悟空在下界为,玉帝还是“授予天禄”,可见还是认可他的。

第二:弼马温是个不小的官职。玉帝问武曲星君天庭当中还有什么职位空缺?最后得知御马监缺一个正堂管事。然而御马监是个什么地方?它等同于天庭当中的宫、殿、方、处,属于天庭直属部门的负责人。

虽然电视剧当中,弼马温似乎是一个光杆司令,每天还需要自己去放马。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建成、建赋、点簿、力士等大小官员。其中官职最小的是力士,他们负责养马。剩余的人都是管事的,也就是说只需要坐在办公室批批文件。

而且这个御马监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明朝边设立有御马监,平时主要给军队饲养战马,也负责皇家的马匹。


如此说来弼马温是御马监的执事,放在明朝甚至还是一个四品的官职,并不是电视剧当中所说的不入流。

而且到了明朝后期,御马监的职责也开始逐渐扩大。从刚开始的只负责养马,到后来涉及财政军事等领域。

为了照顾数量众多的马匹,甚至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包括了腾骧四卫及四卫、勇士营。这支部队最多的时候人数达到4万多人,在古代的时候,4万多人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部队,更何况还是驻扎在皇宫之中。

4万多人所养的马,总不能只有几千匹吧。光是皇宫当中所用,就不止几千匹了,时不时的还要赏给一些大臣。所以就要配备相应的牧场,以及对应的饲料等等。

几万匹的马,一天就得吃几万斤的饲料,这中间全部都是油水。一天的一出一进之间,油水就够普通人生活一辈子。
所以说弼马温绝对不是一个小官,而是一个有着非常大油水的官职。可惜孙悟空到头来还只是一个猴子,如果他真的耐得住性子,说不准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史之策


人靠衣装马靠鞍,除此之外,官职和称号也很重要,比如《水浒传》中宋江的外号就很有感召力,“呼保义”、“及时雨”乍一听就让人有种亲切感!不过今天船夫带大家了解的是那些有名无实的称号。

镇关西

镇关西这个外号出现在《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为能在标题上就体现出来的人物,镇关西可以说是这一章的重要角色。作者还故意卖了个关子,给读者一个乍一听很“牛”外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杀猪的。

“关”在古代一般都是指的是函谷关(或潼关),所以关西就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而镇关西,貌似就是这一连好几个省的扛把子了,但实际上却好似一个“土肥圆”屠户!这预期与现实的差距确实大了些。

也难怪鲁智深对此耿耿于怀,毕竟在他心目中,就连老种经略相公(见注释1)都不敢在明面上用这么“拉风”的名头。所以本来抱着为金翠莲抱不平的鲁智深,心中更气!几拳之下便把这位名不副实的镇关西,打的归了西!

镇关西,可以说是水浒中出场最早,退在也最快的人物之一了。

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很拉风的称呼,那就是豹子头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八十万禁军,这可是北宋的核心军事力量。第一次看水浒中电视剧时,听到林冲的这个称呼还以为林冲一人到了好几万小弟呢!

但事实上,林冲仅仅是一个下级军官而已。连专属的勤务兵都没有,家里除了太太,就剩下一个奴婢,这还要多亏他有个当过提辖的老爹。此外,像林冲这样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数量很多。

在《水浒传》中史大朗寻找师傅,在渭州打听经略府中是否有从东京来的教头,名字叫做王进。茶馆小厮回答道:“这府里教头极多,有三四个姓王的”。一个地方军的教头就有三四个姓王的,可见人数不少,按此推论,就可以想象东京的教头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队伍,而林冲仅仅是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一员而已。

之所以在《水浒传》中出现,很多人对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很惊讶,其实和京城里的公务员去地方出差很相似,听着名头很拉风,其实不过就是在北京坐班的底层公务员而已。


注释1:《水浒传》中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指的是种师道和种师中兄弟俩,二人都是北宋著名军事力量种家军的代表人物之一。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出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京师解围后,被解除兵权,不久病逝,后京师失守。


瓦尔登的船夫


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席,这职位够牛吧!那可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元首,对外代表着中华民国。

然而在某一段时间里,这个职位却是一个没有多大实权的职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虚位元首 。而担任这个虚位元首的人叫做林森。

林森也是国民党中的元老级人物,早在1898年就加入国民党的前身兴中会,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时,林森担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袁世凯掌权之后,林森又一直跟着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是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领袖人物。

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在南京令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对立。在经过一番博弈之后,宁汉合流,蒋介石在李宗仁等人逼迫下被迫下野,林森取代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席。

手握兵权的蒋介石很快又重回权利的最中心,不过这次蒋介石倒没有急着要夺回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宝座,而是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执掌军政大权。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蒋介石都没有染指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一直到1943年林森去世后蒋介石才重新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一职。


也就是说,从1931年到1943年,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一直是林森。

林森虽然是当时的国府主席,却只是一个虚位元首,没有多大实权。举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剥夺张学良的兵权并软禁张学良,林森认为张学良是爱国的,不应该被软禁,因此以国府主席的名义接连发布了赦免令和复权令,想要蒋介石赦免张学良并恢复其兵权。但是蒋介石对此无动于衷,林森也只能作罢。

就连林森自己也经常对人说:我就是个监印官,替蒋介石看大印的。


当然了,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他来干的。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林森以国家元首名义宣布迁都重庆,向德、意、日三国宣战。此外,在当时印刷的一些钞票上,也会出现林森的头像。

1943年,75岁的林森在前往接见外国使者的途中和一辆美国军车相撞,林森因车祸去世!蒋介石接替林森担任国府主席,国府主席再次拥有实权。


小镇月明


听起来很厉害其实很弱的官职,比如大家熟知的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包龙星被封为八府巡按,包龙星问几品,皇上说是一品,连总督、巡抚都要会同他来查案,听起来厉害的无边了,其实这是民间演义,真实的八府巡按只是考核各地官员的小官,属于监察御史序列,是最低级别的巡查御史,明朝时只有正七品,清朝时是从五品。

吴山,江西高安人,早年为河南巡查御史,相当于八府巡按了,他虽为严嵩同乡但不为伍,与其斗智斗勇,后官拜礼部尚书,图为吴山画像。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大家读到《水浒传》时,介绍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官听起来很威风,禁军那就是保卫皇帝的御林军,觉得林冲当的是禁军大官,其实不然,首先宋朝经王安石精兵简政后,京城的禁军远远没有八十万,另外教头就是教各种武艺的教练,禁军里每10个人配一个教头,可想而知禁军有多少教头,最重要一点,教头并不是宋军队官职,顶多只是个合同工,没有任何权力,所以林冲虽是教头,但连街头的小混混都敢欺负他。

上图出自《徐显卿宦迹图》,中坐者为万历皇帝,金台栏杆旁边就是锦衣卫大汉将军。

大汉将军,神武霸气的名字,出现于明朝,这个大汉将军并不是真正的将军,也不是带兵打仗的官职,而是朱元璋创立锦衣卫后,从众多卫士中挑选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的封为大汉将军,是一种荣誉称号,朱元璋时期就有1500名锦衣卫封为大汉将军,这类人平时负责皇帝的安全,出行时担任仪仗队,皇帝打仗时也跟着上前线,算是锦衣卫的精英人群了。

李贞,朱元璋的姐夫,被封为驸马都尉,死后追封为陇西王,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排名第三李文忠的父亲,图为李贞画像。

驸马都尉,驸马是皇帝的女婿,都尉是武官,听起来品级一定不低。其实在汉朝时,为皇帝驾马车的叫奉车都尉,跟着皇帝的随行马车是驸马都尉,这个驸马都尉只是个从五品的下级官职,而魏晋以后,皇帝常常把驸马都尉授于女婿,渐渐驸马都尉由一个官职变成了荣誉,所以驸马都尉在历史上是个无实权、品级低的称号。


图文绘历史


历史上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官职,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权利小的可怜。

比如明朝的大汉将军。说起将军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千军万马之中,挥手间收割千万人的性命,威风的不得了。

可是这个大汉将军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名字上带个将军,可跟我们印象中的将军完全是两码事。

所谓的大汉将军,其实就是宫廷侍卫,它的人数非常多,满编有1500人左右。上班的时候1500个将军站到一块,这将军也太不值钱了吧。

按照明朝时的规定,从锦衣卫中间调出1500个身材高大威猛的人,组成一支看守宫廷的侍卫,将他们称为大汉将军,其中还按照服装颜色的划分,还有红盔将军、明甲将军等等。

虽然说宫廷侍卫的地位相对其他当兵的要好很多,但是将军这个名头,着实是比不上的。

另外还有个非常出名的,非常唬人的官职,那就是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这个官职非常吓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手底下有80万小弟,惹不起惹不起。

但其实呢,这个所谓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完全不是这回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体育老师。因为禁军教头就是教给禁军们基本的练武操练的,而且禁军教头的数量更庞大,保守估计也的有成千上万个,非常不值钱。


漂浮菌


太尉:正一品,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三公:这里指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都是皇帝的老师,太师又名太宰,为三公之首,太傅一般授予文臣,是仅次于太师的三公之一,太保一般授予武将,也是三公之一。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三公虽为虚职,但也只有位极人臣的臣子或者资格极老的元老大臣才能被授予。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为太师、太傅、太保的副手,也是荣誉称号。

奉车都尉:从五品,职掌皇帝车舆(管理皇帝的车辆),入侍左右,多由皇帝亲信充任,隋朝废,唐朝复置,但有其名却无其人,遇重大仪式则以他官暂摄,宋朝废。

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皇帝出行时自己乘坐的车驾为正车,正车由奉车都尉掌管,而其他随行的马车均为副车,副车由驸马都尉掌管。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司马懿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晋武帝司马炎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在古代,驸马并不是人人羡慕的,一来要伺候刁蛮任性的公主,二来不可纳妾,三来唐朝以后,驸马基本不得为官,自毁前程,只能安心当个吃软饭的。

以上是我个人总结,欢迎大神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