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朝代的名称是怎么想出来的?

小飞奇谈


我国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的夏朝到距今不过数百年的清朝,上下四千多年,历史上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王朝。王朝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几个王朝。

夏——以爵得名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到:"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远古时期,禹被封到豫州,并在此建立了一个夏后氏部落,成为部落首领。在舜在位时期,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舜死后,因为禹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到:"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夏朝的国号,则是得名于夏后氏。由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以其族名为朝代的名称,曰夏。

商——以封地得名

商原本是一个部落名。商部落的始祖,名字叫契,被舜封于商(河南商丘南)。在《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记载到:"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被封到商之后,历经多年,商部落日益强大。在契的十四代孙——汤即位之后,《史记》中记载道:"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商汤灭夏。汤以祖上封地商为国名。

周——以故地得名

周原本也是部落名。周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最早是活动在今我国西北地区。周的始祖弃以及他的子孙辗转迁于径渭一带,古公亶父迁居周原,定居于岐山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周部落也逐渐发展壮大,在武王伐纣之后,仍以周为国名。

秦——以封地得名

秦的先祖为伯益之后,叫做非子。周孝王时期,非子因养御马有功,被封于秦地(甘肃天水一带),并赐"赢"姓。《史记》中记载到:"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秦襄公时期,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封诸侯立国,以非子封地"秦"为国名。春秋战国的纷争不断,秦国在战国时期崛起并统一中国。秦王赢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的国名依旧使用。

汉——以爵得名

汉得名于汉高祖刘邦的封号。在秦末时期,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出现了诸多人物,项羽刘邦也开始了他们为其数年的争霸。项羽攻进咸阳之后,自称"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在汉中、巴蜀一带积蓄力量,消灭项羽后,即位称帝,定国号"汉",史称西汉或前汉。

在绿林、赤眉起义被镇压后,刘秀重建刘氏政权,袭承汉号,史称东汉或后汉。

唐——以爵得名

唐高祖李渊祖父的李虎在北周被封为唐国公。《旧唐书》记载:"皇祖讳虎……当时称"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李渊七岁袭封祖爵,在隋末起义攻占长安,建立王朝。他称帝后以封爵定国号为唐。

宋——以故地得名

宋是得名于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就职的地名。在后周时期,赵匡胤随皇帝作战,多次立功,在恭帝时期,改封宋洲"归德军节度",任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即位称帝,因他发迹于宋州,故定国号为宋。

元——以名表意

元朝,是蒙古人忽必烈所建。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围绕国号一事曾经发布《建国号诏》:"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在选取国号之时,也有忽必烈的野心和对国家的期望。《易经》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以统天。""乾"是《易经》开篇第一卦。卦曰:"乾。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忽必烈用"元"作国号,一则表示它是一个空前强大的朝代;二则张扬武威,以此震慑其它民族臣服于它。

以上,我们只选取部分朝代来介绍王朝名称的来源,历史上王朝的得名也是有着诸多影响因素的,国名国号也代表着君主对于国家的期待。


煮酒君


经过整理,中国历朝的朝代名称,我把它分成以下类别:

一、以封地或者地区名称为国号

商朝:汤灭夏,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故以“商”为国号。

周朝:周部落土地原是商王封给周文王的,位于歧山周原,武王灭商后,以“周”为国号。

秦朝:战国七雄之“秦国”,西北一霸,属地陕西甘肃一带,“秦”一般指陕西,故国号为“秦”。

蜀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因四川简称“蜀”,故以“蜀”为国号。

吴国: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定都南京,南京是古代的吴地,也是战国时期的吴国,故以“吴”为国号。


二、以封号或者称呼为国号

夏朝:禹继承的是舜的王位,舜当过“夏后氏”部落的首领,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后,把国号定为“夏”。

汉朝:刘邦曾被封过汉中王,后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开国号“汉”。

魏国:曹操被汉献帝封魏王,后大儿子曹丕代汉自立,取国号“魏”以表对父亲尊重。

晋朝:魏国曾封司马昭为晋公,司马昭儿子司马炎篡魏成功后,改国号为“晋”以表对父亲尊重。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曾被封过隋王,故国号为“隋”。

唐朝:李渊的祖辈李虎曾被封唐国公,灭群雄后,取“唐”为国号。

宋朝:赵匡胤曾为宋州节度使,“皇袍加身”后,取“宋”为国号。


三、以字的寓意为国号

元朝:世祖忽必烈取《易经》中“大战乾元”四字之意,取“元”为国号。

清朝:满族在关外建“大金”国,1636年改为“清”,入关后,国号沿袭“清”。清是金的谐音。

四、特别类

明朝:朱元璋原是放牛娃,当过和尚,参加农民起义军后,归属于小明王,后害死小明王,承“明”国号。
综上所述,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号,不是随便取的,是有依有据的。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寻宗溯祖,讲究继承发扬,那样才名正言顺,不过,从各朝代的名称来看,还略缺创新。


阿扁侃历史


一、以封为号

所谓的以封为号是指以其封地名为国号,这在商周时期是各诸侯国名称由来的主要方式,后世王朝也有此种方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汉即是这种方式。这里以秦朝为例:

据《史记》记载,秦本为古部落,传说为少昊后裔。其首领非子在周孝王养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并以“秦地”为其封国,“秦”由此成为这一族群的代称。关于其地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说在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但近年在天水毛家坪遗址发现的大型墓葬,为探索早期秦人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甘肃毛家坪遗址中发掘的车马坑)

秦襄公时因保卫周王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二、以官为号

所谓的以官为号,是指以官职名作为国号,这样的情况有晋、隋、唐等王朝。

如: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后改为“隋”。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辅佐北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后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三、以地为号

所谓的以地为号是指以所在地理位置为国号,典型的就是宋、辽、西夏王朝了。话说后周恭帝继位后,任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陈桥兵变后,国号为“宋”,因为发迹宋州之故。

四、以意为号

以意为号是指取自某种特定意义来命名的国号。典型的有金、元、清等。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随以大金为国号,希望政权永固。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为金国的代称。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自⟪易经⟫上“大哉干元”句中的“元”,有大、首之意。

五、以教为号

所谓的以教为号就是以宗教名称为国号,这就是明朝啦!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他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队伍,而郭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鼓舞民众反抗元朝统治,又称“光明教”。后来,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自称“明王”,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 “明”。




阅读时间博物馆


我国的历史上很多朝代与割据政权的国号,绝大多数都是源於先秦时代的诸侯国名。下面笔者就来盘点一下,有哪些。

魏/梁;春秋时期有魏国亦有梁国。晋献公时灭魏,将魏赐封给毕万,毕万的子孙便以魏为氏,这便是晋国魏氏的由来,后魏氏与韩氏、赵氏三分晋而建立了魏国;梁国位於秦晋之间,春秋时为秦缪公所灭。战国时魏惠王迁都於大梁,自此魏国也被称为梁国(孟子见梁惠王即源於此),魏与梁便合流於一。汉初彭越的梁国及刘氏诸侯国-梁,皆为故魏之地。

后世政权以魏/梁为国号的有:三国时,曹丕建立的曹魏(220年-266年);十六国时,冉闵所建的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国时,丁零人翟辽所建立的翟魏(388年-392年);南北朝时鲜卑人所建立的北魏(386年-557年)以及北魏后来分化的东魏与西魏;南朝时萧衍所建立的南梁(502年-560年)及其残余的西梁(555-587年)及隋末割据政权南梁;隋唐之际,瓦岗寨所建立的魏国(613年-618年),梁师都所建立的梁国;五代时朱温所建立的后梁(907~923年);

晋/唐;西周初,周公灭唐而以其地封给了成王之弟叔虞,是为唐叔虞,后其子燮继位后改国号为晋。唐也为晋之别号,隋封李渊为国公於晋地,因号为唐国公。

后世政权以晋/唐为国号的有;司马氏所建立的晋朝(266年-420年),司马氏政权篡自於曹魏,因魏之国号源於韩赵魏三家分晋,故司马氏建国号为晋,是要在国号的源流上为其篡位寻求依据。李渊所建立的唐朝(618年-907年);五代时,沙陀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所建立的前晋政权及后唐(923年-936年);著名“儿皇帝”沙陀族石敬瑭所建立的后晋(936年-947年);五代十国时,李昇所建立的政权南唐(937年-975年);

秦;周孝王时,秦的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封为附庸。至周平王东迁时,方被正式列为诸侯,后竟一统天下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后世政权以秦为国号的有:氐族人苻洪所建立的前秦(350年-394年);羌人姚苌所建立的后秦(384年-417年);鲜卑族乞伏国仁所建立的西秦(385-400,409-431年);隋末唐初薛举所建立的西秦(617年4月-618年11月);

燕;春秋时,有南燕国与北燕国,知名的是北燕国即召公奭的封国,春秋时即为大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后世以燕为国号的政权有:鲜卑族慕容皝所建立的前燕(337年 - 370年),后被灭后其子孙又建立一系列燕,后燕、南燕、西燕,总之是一群燕。鲜卑族源於东胡,邻近战国时的燕地,故对燕情有独钟,还好慕容复没有复国成功,不然又多了一只燕。冯跋所建立的北燕(407年-436年),北燕也是源於鲜卑的后燕。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高开道所建立的燕政权;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所建立的大燕(755年-763年);五代时,刘守光所建立的燕国(911-913年);

赵;赵之先祖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而被赐予赵城,因以赵为氏,后造父的后世子孙仕於晋,为晋之赵氏。后赵氏与魏氏、韩氏三分晋而建立赵国。

后世以赵为国号的政权有:十六国时,匈奴人刘渊所建立的前赵(304-329),国号先为汉,后改为赵;羯族石勒所建立的后赵(319年-351年);

齐;春秋时之齐国乃姜太公所被封国,战国时为陈国公子完之后裔子孙所篡,是为田(陈)氏代齐!

后世政权以齐为国号的有;高欢之子高洋所建立的北齐(550年—577年),高氏的重要源流即源於姜太公之后裔。春秋时,齐有高、国而世为上卿;南朝时,萧道成所建立的南齐(479年-502年);唐末,黄巢所建立的大齐政权(880年-889年),;两宋之交,金人所立的刘豫伪齐政权(1130年-1137年);

楚;春秋战国时的南方霸主,国君为芈姓熊氏;

楚汉之际,陈胜所建立的张楚政权,项羽所建立的西楚霸权;隋末唐初,朱粲所割据的楚政权;五代十国时,马殷所建立的割据政权-楚国(公元896—951);两宋之交,金人所扶立张邦昌的伪楚政权。楚虽为春秋战国时之强国,但由于地偏南方,以致后世政权以楚为国号的并不多;

韩/郑;郑国为周宣王弟友被封於郑,原封国在陕西。后见周室衰微动乱,便贿赂东方的虢、郐之君而取得了十邑之地,便迁国於此,后竟兼虢灭郐而奄有其地,成为春秋初期最为活跃的国家。春秋时亦有韩国,为晋所灭。晋曲沃庄伯之弟万被封於韩原,因以韩为氏,后韩氏与赵氏、魏氏三分晋而建立韩国。战国时,韩哀侯灭郑国,并迁都新郑,是故韩国也被称为郑国,郑与韩也就合流於一。

后世以韩/郑为国号的政权有:隋末唐初,洛阳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权--郑;

宋;先秦之宋国为殷商之后裔,周室亦不以臣礼待之。宋祚绵长,虽非强国,但后世以宋为国号的却不算少;

以宋为国号的政权有:南朝时,刘裕所建立的南朝宋(420年~479年);赵匡胤及其子孙所建立的两宋政权(960年—1279年);

另有以先秦诸侯国名为国号的朝代与政权有:孙权建立的东吴、唐末杨行密所建立的吴政权;北魏的前身-代国;鲜卑族宇文觉所建立的北周,武则天所建立的武周,郭威建立的后周;南朝陈霸先所建立的陈朝;隋朝亦源於随(春秋时,汉水诸姬,随为大),后变随为隋;隋唐之际宇文化及所建立的许国,元末明初张士诚所建立的周/吴等!


有知社


这个问题,丝路说有准确回答,请看: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首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在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具体来说: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而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附近,另说是陇西谷名)。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称“蜀”。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晋爵为晋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洲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把“金”改为“清”。

【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更多历史趣闻请关注“丝路说”】


丝路说


地名,如辽,起源于辽河,国号就为辽。封号,如刘邦被封汉王,国号就为汉。外民族汉化取吉利字,如元,取自“大哉乾元”一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