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它的芯片业如何?

看见你在墙角发抖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它的芯片业如何?

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部分,我觉得俄罗斯是不是一个科技大国,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俄罗斯的搜索引擎一直都是Yandex,然后衍生出的各种其他的也都是yandex,比如yandex 外卖之类的,所以说俄罗斯的科技创新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严重制约了俄罗斯进一步的科技创新。

第三个方面,我谈谈俄罗斯对于科技的顶层设计的问题。

普京总统的任务是制定一项行动计划,以创造全新的市场,并为2035年俄罗斯的全球和技术领导奠定基础。这是解决生产力和需求停滞等经济问题的关键。

国家技术倡议(NTI)的实施将允许根据长期预测确定俄罗斯在10至15年内将面临的挑战,并找到能够确定科学和技术发展关键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NTI的目的是确保俄罗斯与世界领先的技术国家之间的技术平等,这对于在全新环境中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俄罗斯需要全面解决许多问题。首先,确保技术独立- 根据进口替代计划部分解决的任务。其次,通过将最新的科学进步转化为基本的新产品来重新实现经济工业化。从长远来看,随后将转向新的技术范式。区分预计在未来20年内出现的关键市场尤为重要。到2035年,至少1000亿美元的行业将符合资格。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专家已经确定了九个可能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工业市场:食品和航空航天工业,神经技术,工业生产,医疗保健,能源,造船,数字和添加剂技术,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大学集群。在短期内,俄罗斯科学家的目标是专注于神经技术,先进工业技术,以及量子技术和光子学。这些大型项目已由领先的科学中心和大学加入。2014年,在这些科学研究领域花费了超过50亿卢布(8,800万美元)。

从这个里面,也可以看出,俄罗斯的芯片行业其实是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也是想像我们一样产生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芯片。

欢迎大家讨论。


本来世界观


在六七十年代的电子管时代,苏联的电子科技水平并不比美国落后多少,可以说不相上下。但后来到了集成电路时代,苏联在发展电子技术上走了一条弯路,苏联人认为集成电路在核战争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都不佳,所以苏联走了电子管小型化的邪路,最后在电子工业领域大幅度的落后于美国。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苏联电子工业的遗产。苏联的解体导致了俄罗斯电子工业衰退,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俄罗斯的电子工业和芯片技术都大大的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99%的电子元件依靠进口。

在军用电子产品领域更加落后,俄罗斯向印度出口的塔尔瓦级导弹护卫舰,以及自用的11356R型护卫舰,上面指挥系统的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都是美国IBM公司生产。T-90坦克安装着法国泰利斯公司的凯瑟琳热成像仪。

俄罗斯在航天电子产品领域也严重依赖进口,例如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80%使用西方国家的电子元件,其他航天器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类似。从2014年起,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无法从美国等国进口军用级电子零部件。

为了替代西方电子元器件的制约,俄罗斯近三年来开始向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友好国家采购航天和航空电子产品。俄罗斯航空业的电子技术水平不敢恭维。例如苏35战机上有3000种电子组件,其中就有很多进口电子元件。

自用的苏-30SM战斗机上面安装着法国原装的泰利斯平显和西格玛先进导航系统。最令人吃惊的是,苏-30SM战机竟然使用了印度研发的火控计算机。在2014年,俄罗斯伊尔库特公司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购买了34台雷达火控计算机,用于苏-30SM战机的N011M“雪豹”R相控阵雷达的火控系统,随后俄罗斯又陆续订购了100台。一个世界最强的航空大国,居然向一个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搞不定的落后国家采购高性能火控计算机,这实属罕见。


科罗廖夫


俄罗斯经济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总量还是比较低的,以无法和上世纪苏联解体前相比。当年的苏联是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解体后,重工业大部分留在了乌克兰,由于俄罗斯天气较冷,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主要靠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储备较高,向东欧和德国输送天然气以获取收入。

俄罗斯的工业也很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在电子产品方面俄罗斯发展水平落后,主要是因为前苏联早期在发展电子技术上走了一条弯路。当初苏联的电子科技并不比美国落后多少。可以说水平相差无几。但是因为在美苏两国争相发展集成电路的时期也正是核武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期。美苏都在计划核大战。而苏联在实际试验中发现集成电路在核爆的电子脉冲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被永久性烧毁的可能性很大。苏联据此认为集成电路并不适合核战争,所以苏联走了一条电子管小型化的道路。


特别是在冷战中核大战的阴影下(在核大战环境下,存在大量的电磁脉冲,电子管基本不受干扰,而晶体管就呵呵了),苏联在军用电子设备上选择电子管也就合情合理了。

现在俄罗斯的电子元件和芯片大部分依靠进口,只在小部分领域如航天领域的芯片自己研发制造。99%的电子元件依靠进口,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导致了俄罗斯电子工业衰退。

俄罗斯的科技发展主要集中在航天领域,俄罗斯的安特公司正在测试一种新的宇航级抗辐射芯片,并计划出口印度。首批预计供提供10万枚芯片,初步估计合同金额约为20万美元。



另外俄罗斯的反弹拦截系统S-400也相当先进,技术水平在世界前列。


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制裁,科技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主要依靠进口。

特别是在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事件之后,西方制裁促使俄罗斯无法从美国采购电子零部件。俄罗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长莫伊谢耶夫表示:“美国此举也可以迫使我们走自己发展之路。我们的‘格洛纳斯-M’卫星75%-80%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电子元件。其他航天器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类似。

所以说,俄罗斯虽然是个科技大国,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和芯片还是得依靠进口。


晖哥混沌街拍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不假,不过这些科技都是与军工密切相关的,一切都是为军队服务的。至于具体说到俄罗斯的芯片产业,以当前的眼光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几乎所有的芯片都是来自进口,这也是为何苏俄的装备被大家形容为傻大黑粗的原因。在电子芯片行业如今的俄罗斯几乎完全沉沦了,这完全是当年产业发展指导错误所造成的。

前苏联核大炮

在当前西方严厉的制裁下,俄罗斯不得不从头再来开始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由于军用芯片并不追求极致性能,因此也就不需要很先进的技术,注重的只是稳定性,只要这一条达标基本就可以了。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俄罗斯很多的军用芯片需求中国的芯片产业基本可以满足其装备发展的需求。

中俄芯片合作

好多文章都描述了当年苏联为了核大战而重点发展电子管技术,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这也是苏联体制给大家带来的教训,整个国民经济完全围绕着军事工业的需求在转,对于民用方面的技术积累丝毫引不起不关注,这也直接造成了苏联的很多科技错过了军民融合的最佳节点。

俄罗斯直到今天都难以摆脱苏联体制的影响,它的众多产业当中最有活力的还是军工与能源,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总的来说都比较虚弱。好在军用芯片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只要俄罗斯重视起来,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相信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取得突破。


异域边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烂,比中国都差。

刚到俄罗斯的时候对这个国家不了解,去买电子数码产品。

到柜台一看,清一色欧美还有小日本的东西,甚至电子计算器都是台湾生产的。

萨沙很奇怪,询问老同学:苏联这么牛逼,自己的东西呢?

同学说:电子设备就是苏联最不牛逼的东西了,现在市面上百分百都是进口货。

在冷战时期,苏联各项科技都在追赶欧美,很多技术都基本赶上。

但是,电子领域则始终有10年以上的差距。

到了八十年代欧美大搞集成电路,苏联因只顾军事用途还在研究老式的电子管。

区区10年后,双方差距就是天差地远。后来苏联用尽一切手段,甚至派出大量商业间谍窃取核心资料,但仍然发展较慢。

目前俄罗斯芯片业水平非常低,民用中高端芯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依赖进口,军用芯片无法进口只能依靠自研。

自研老式芯片虽能用,但性能非常落后,严重影响了俄罗斯高精尖武器的性能。

实际上,甚至包括核武器和航天在内设计最高国家安全的东东,仍然被迫使用了大量西方的电子元器件(。

在2014年,俄罗斯电子股份公司的总裁安德烈·兹韦列夫表示:“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国有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这对满足我国国防所需的关键能力非常有必要......在核弹领域,俄罗斯已经完全决定不再使用国外电子元器件(就是说曾经在核弹领域使用国外电子元器件)。其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将100%在俄罗斯境内研发和生产。

虽然俄罗斯专家务实的采用了系统第一的设计原则,也就是最大程度在低电子硬件水平的基础上保持武器的性能,仍然无法弥补客观的差距。

2017年,俄罗斯贝加尔电子公司正式启动了贝加尔-T1芯片大批量产,产量规模为10万个。这是目前俄罗斯最顶尖的芯片。

那么,贝加尔-T1这款芯片到底有多少俄罗斯血统呢?

贝加尔-T1集成了两个MIPS P5600 CPU核,以及DDR3、SATA 6Gbps、PCI-E 3.0、10Gb/1Gb以太网等模块。

MIPS P5600 CPU核是英国Imagination公司(就是苹果GPU核的供应商,前段时间被苹果一个2年后停用PowerVR系列GPU坑的股价暴跌69%的那家公司)收购MIPS公司之后,在2013年发布的勇士系列的CPU IP内核,这也是Imagination收购了MIPS之后的第一款产品。

由此可见,贝加尔-T1其实和国内华为海思、展讯、全志、瑞芯微等ARM阵营IC设计公司类似,都是购买IP做集成的产物。无非是华为海思、展讯、全志、瑞芯微从ARM那里购买IP授权,而贝加尔-T1从Imagination/MIPS公司那里购买IP授权。

因此,贝加尔-T1其实是买IP做集成,其核心微结构是购买自MIPS的,贝加尔电子公司做的仅仅是将各种IP集成起来。


其实,不要说今天,早在海湾战争时期,这一点就暴露明显。

摘录长篇文章。


首先看看坦克战。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信息化优势,M1A1坦克同样如此,该坦克装备的热成像仪在夜间或烟雾条件下可以识别1500米内的目标,而探测距离远达3000米。伊军T-72M配备的只是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最大探测距离800米、甚至更短。在战斗中,M1A1在大多数情况下地做到了“先发现,先射击”,战后很多伊军坦克兵俘虏回忆,他们只能朝着炮口火焰还击。

所以,T-72M与M1A1的在海湾战争的较量,就像是一个瞎子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搏斗,而这个视力正常的人还更强壮一些,T-72M战绩为0的惨败也就不足奇怪了。不仅在夜视设备上差距巨大,T-72M还缺乏完善的火控系统,激光测距仪获得数据需要手动输入至火控计算机,实际上不具备“动对动”射击能力。这个问题直至T-72BM的出现才得到解决,但T-72BM进入苏军服役的时间已是1988年。T-72输在哪里?它输在传感器、乃至整个火控系统上了。

在复杂地形上,或许情况会好一些,但在1991年的中东沙漠地带,T-72M就是比M1A1落后一代的坦克。

再看看空军。

苏联武器设计师对信息、传感器能力的缺乏重视同样表现在战斗机上。伊拉克空军尽管不可能与美军优势的空中力量抗衡,甚至是无法取得战果也在情理之中,但伊拉克飞行员在出击中表现出的对信息装备发展的无知还是值得深思的。

美军报告如此记录:伊拉克飞行员普遍对联军战斗机的雷达跟踪没有作出正确反应,大多数遭受联军战斗机攻击的伊拉克飞行员作出的防御反应往往是下降到很低的高度。

他们确信联军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在低空截获他们。

美军F-15、16等战斗机都装备了采用平板狭缝天线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够过滤地面杂波,具备完善的下视/下设能力。尽管米格29战斗机上装备的NO19雷达也为脉冲多普勒雷达,但下视能力却不可靠。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伊拉克飞行员的错误认识,认为被美军战机雷达锁定后,只要下降高度利用地面杂波掩护就可以使雷达脱锁,从而避开半主动雷达制导的AIM-7空空导弹的攻击。

苏式战斗机在雷达等信息装备上的落后,使得伊拉克飞行员、乃至最高指挥当局无法获得对最新军事科技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了伊拉克空军未在战争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再看看作战体系。

比起坦克、战斗机这些单项装备更为重要的是,大型电子侦察机、预警机等支援飞机使得美军建立信息化的体系优势。例如E-3预警机主要装备了AN/APY-1型S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对战斗机的最大发现距离达400公里;在数千米高度巡航,使得E-3可以突破地球曲率的限制,对400公里外的敌方腹地进行全空域探测。

在美国决定出兵的8月7日当天,美国空军第552空中控制联队的5架E-3空中预警机即启程飞往沙特,8月10日开始在沙特上空执行巡逻任务。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E-3预警机在伊沙边境巡逻飞行,伊拉克战斗机刚从机场升空即被发现,使得美军可以从容地调动护航战斗机编队对伊军战机进行攻击,保护己方攻击机编队的安全。

E-3预警机的作用还在于其对美军机群进行了空中管制,确保伊拉克上空的数百架联军战机不会发生碰撞事故。在整个战争期间,E-3总共控制了9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平均每天2240架次。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还投入了E-8战场联合监视机。与E-3一样,E-8的飞行平台也是采用波音707客机,但其装备的是APY-3雷达,该雷达主要采用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指示模式(WAS/MTI) 和合成孔径/固定目标指示模式(SAR/FTI),可以监视敌方腹地100公里的地面移动目标,或者敌方固定目标的高分辨图像。

在美军空袭期间,驻科威特伊军曾主动向沙特边境城镇海吉夫发动地面进攻,希望尽早将美军拖入地面战。伊军在占领海吉夫后,联军发动反击,伊军为了保持战果展开大规模增援。

但在1月30日夜间,还在科威特境内集结的伊军第3装甲师和第5机械化师主力被E-8战场联合监视机发现。

美军马上对这两个师发动大规模空袭,对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由3架B-52轰炸机的一次打击中,就有80多部车辆被摧毁。

人们在战后统计时发现,在伊军战术与战略预备队的所有师中,这2个师的损失仅次于在2月27-28日坦克战中被美第7军围歼的伊第10和12装甲师。

在海夫吉之战发起前,伊拉克方面曾经认为即使联军占有空中优势,但是伊军在地面上依然是可以作战的。但是海夫吉之战之后,伊军的期望即化为泡影。伊军指挥官发现,在美军的空中监视与打击下,他们根本无法集结足够的部队并将其运动到需要的地方,更谈不上发起有力的反击,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坐在战壕里等待着联军的进攻。


还有呢?


西方半导体工业在70年代后的高速发展,为美军先进军用传感器技术奠定了工业基础,而苏联半导体工业的徘徊不前,使得苏式第三代主战装备与西方出现了明显的性能差距。

例如苏27与F-15两款战斗机的机载雷达,苏27的NO01火控雷达重达550千克,对典型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却只有110公里;而F-15的AGP-63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50公里,重量才221千克。

更为重要的是AGP-63雷达的火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4000万次/秒,NO01雷达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才为17万次/秒,这使得苏27的多目标能力攻击能力与F-15又产生巨大差距。苏联僵化体制导致半导体工业落后

二战末期,军用雷达的发展催生了晶体管,西方的市场经济使得这种新技术在民用产品上。优势劣汰的市场竞争,使得西方半导体工业在晶体管基础上推出了集成电路,微电子元件的持续升级换代进一步催生了高速发展至今的信息产业。民用工业的这些技术进步,又回头促进军用电子设备、传感器技术性能的提高。可以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优势,是市场经济促进的工业技术进步成果。

微电子元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在2000年得到了承认,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的3位发明者获得了200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一位获奖者正是前苏联的科学家若尔斯·阿尔费罗夫。苏联曾拥有领先的前沿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却因为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如西方那样高效率地进行工业应用和升级。结果导致从60年代末期开始,苏式武器装备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同类产品,差距最终在80年代显示出来。

不仅在军用装备领域如此,由于半导体工业的落后,到了80年代,苏联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主要外汇收入是出口石油等自然资源,经济上的困境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末自行解体。无怪乎有人偏激地说,“导致苏联衰落的真凶是半导体”,1991年的海湾战争宣告苏式武器神话的破灭,同年底苏联解体,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萨沙


世界范围内,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重要的软件大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可以在外部网络全部被切断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自身网络运转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强项主要集中于物理学,化学,环境能源,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尤其以军事科技为主,但是这不代表俄罗斯在其他科技上就必定弱势。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人在科技上的影响力和成就就已经处于当时的世界顶峰,美苏两国在当时处于巨无霸的级别。苏联人在物理化学和动力学,天文航天等科技上有着一大批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用脑子想想都知道,一个继承苏联近百分之七十国力的国家又怎么会丢失自己身为传统科技大国的身份。只因四面受敌,自身困难前进罢了。只不过在中国 很多人不去怎么了解俄罗斯罢了。化学工业上,例如俄罗斯的芳纶纤维,哪怕停止发展二十年,给西方发展二十年,俄罗斯的芳纶纤维都依然比西方高出一代乃至数代之多,可见当年苏联人在化学上的顶峰造极。

俄罗斯芯片制造业相对于美国而言是落后的。但是俄罗斯却也是仅有的几个可以制造电子计算机处理器的国家。性能自然不敌英特尔AMD等巨头。再者,全球硅晶园主要集中在西方手里,连中国在这个方面都是极弱的一项。很多国家发展芯片都是受制在这个方面。

顺便说一下,芯片制造产业跟军事科技上的信息雷达科技有着天壤之别,别拿军事军事科技上的东西套在芯片制造上,有的人非常逗,芯片制造相对落后雷达科技技术就落后?逗。俄罗斯的雷达科技技术普遍优势在于搜索目标数和同时锁定目标数多,发射功率大,其普遍弱点则是盲区大,抗干扰能力还有待提高,整体体积大,功耗高。但是最近几年俄罗斯的雷达科技有了全新的突破,叙利亚战场和俄罗斯自己新建造的新陆基雷达,也都有了质量上的飞跃,并不输于西方的最先进类似的雷达类型。


静听竹林风


我们知道无线电发明者波波夫吗?他就是俄国人,俄罗斯有自己的集成电路制造系统 ,这个系统有独到之处,和西方的制造工艺不同。他的电子化学工艺比西方更加的适用而简单易学容易制作。精度准确。而西方搞不清楚,这就 两个世界不同的地方。微电子工业是电子设备微型化的结果,这样大量的电子系统就能够安装在微型的设备中,使设备小型化。比如手机和电脑。过去一栋楼的设备就能够缩小到手掌大小,这就是手机。微电子工业涉及到材料学和化学电子学。


宝树白石34222787


苏联时期的电子水平其实和美国相差也就大概5年左右的水平,苏联也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美国的技术,不过因为理念的不同,之后技术不断拉大,苏联解体后甚至出现人才断层,一下子就被落下了。


苏联的技术研究基本上都是出于军事目的开发的, 真空电子管虽然具有寿命短、容易碎裂、容易烧坏、体积比晶体管大的缺点,但优点在于工作稳定,而且抗干扰能力非常强悍,特别是在冷战中核大战的阴影下,在核大战环境下,存在大量的电磁脉冲,电子管基本不受干扰,而晶体管很容易被烧坏,不过晶体管也有小的优势,一开始苏联也是电子管和晶体管并用了,不过慢慢发现还是电子管更适合。

苏联解体后,由于很多电子工业都在乌克兰,加上人才的流失,俄罗斯电子工业衰落,衰落到什么程度呢,俄罗斯电子元器件进口依赖程度高达90%,所以俄罗斯的电子工业衰落的非常严重,这个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技术都在美国公司手里,俄罗斯现在已生产出叫贝加尔-T1的芯片,不过是居于台湾台积电的技术,性能怎么样目前还不得而知。

俄罗斯现在就是军用电子元件,也依赖进口,比如苏35战机上就有3000种外国组件,苏-57也不少进口的电子产品, T-90就用了不少法国的热成像仪,出口印度的T-90基本上都装的法国泰利斯公司的凯瑟琳热成像仪,军舰元器件对外依存度也是高达70%,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俄罗斯当年要买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了, 俄罗斯‘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75%-80%电子元件也是进口西方国家的。


国辉影视剧


俄罗斯主要是在军工,航天,重工和某些基础研究方面算是科技大国,可在半导体方面,其实很一般,没什么突出的成绩。实际上,在芯片领域,一般是欧美设计,日韩零部件,台湾代工,中国组装这么个流程,就知道俄罗斯的芯片产业有多落后了。


取名字还要打卡么


大多人在心里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在计算机技术制作行业,美国和西方是这一领域的传统强国,而俄罗斯则是一个只会早AK47坦克这种皮糙肉厚的大家伙。但是这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俄罗斯也会制造自己的芯片和计算机。



苏联作为冷战期间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国家,科技水平也和美国不相上下。但是苏联这种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的模式也觉定了它重工业的先进和轻工业的落后。苏联的一些科技在苏联解体20年后很多还依旧领先世界,像苏联焊接技术世界第一,和冶金技术。像苏联重视数学,在世界上培养了许多的数学大师,而且苏联解体后许多数学相关人员,移民美国从事软件行业,比如谷歌创始人。



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也有芯片的制造能力。那就算俄罗斯的MCST公司。MCST公司生产的一款芯片是采用的是甲骨文公司的架构,由台积电代工生产的。


该芯片采用SPARC V9指令集,2GHz时钟频率的8核微处理器,采用台积电28纳米工艺技术制造,并配有内置双通道DDR4-2400内存控制器。预估的功耗是25瓦。单精度浮点峰值性能为64 Gflops。微处理器内核包含两个整数算术逻辑单元,一个浮点处理器和一个控制传输设备。 相比较西方的水平显然还是很落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