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醫生判斷為“食道癌,待病理”該怎麼理解?

衿衿我心


這是臨床診斷,不算是最終的確診診斷。內鏡醫生通過胃鏡下觀察食管及胃黏膜情況,如果發現食管黏膜異常或者有明顯的新生物,具備惡性腫瘤的表現,可以給出初步的臨床診斷食管癌。但是,癌症的確診絕大數是需要病理明確診斷的。對於食管癌和胃癌的確診就是依靠胃鏡下取活檢明確病理性質。因此,沒有明確病理的前提下,即使鏡下表現是很典型的食管癌,也不能下確切的結論,因此寫上待病理,就是還需要病理最終來確診。

有沒有看著像食管癌,最終不是的。這種情況肯定是有的,比如食管黏膜的潰瘍,有時良性潰瘍與惡性潰瘍的區別並不是教科書的描述,不通過病理是很難確定的。比如鏡下看潰瘍的形態很像惡性的,但可能病理結果就是普通的食管炎症或潰瘍。

再比如食管息肉或腺瘤等,雖然是食管黏膜的新生物,甚至有時也具有食管癌的表現,但是卻沒有癌變。這個也是需要最終的活檢病理明確。

食管間質瘤,一般情況下是黏膜下的腫物,黏膜是光滑的,這個是比較好鑑別的。但是有時少數間質瘤也會出現食管黏膜的潰爛,類似食管癌的表現,那麼此時單純依據鏡下表現,就難區分是食管癌還是間質瘤。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病理診斷並不是都是確定的。與取材的部位也有關係,不少食管癌和胃癌患者的確診可能需要多次的活檢。如果活檢沒有取到真正癌變的部位,那麼活檢結果可能就是炎症或者非典型增生,沒有癌細胞。但實際上,已經癌變,只是沒有取到癌組織或者不容易取到癌組織。這種情況,一般需要口服抑制胃酸藥物和黏膜保護劑,待炎症消失後,再次取活檢明確病理性質。



【張成海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和腫瘤科工作內容。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食管癌的典型症狀為進行性吞嚥困難,剛開始吃硬質食物會覺得有點難受,後來只能吃流質食物,最後只能喝水了,這是因為食管癌把食管堵死了,而食管是食物從口腔進入胃腸道的必經之路。有時候檢查結果結合臨床症狀可以進一步確定診斷!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


汪醫生小課堂


我是小影大夫,胃鏡醫生根據胃鏡下看到腫瘤的形態來判斷為食管癌,其可能要為90%。就像一個影像科醫生,看到一個肺結節,考慮為肺癌一樣。但是,這診斷過程都只是形態學上的診斷,最終是否是癌症,都要靠病理,病理是實實在在的看到了癌細胞,這才是診斷食管癌最可靠的金標準。

食管癌最典型的症狀是進行性吞嚥困難,剛開始只是吞嚥不適,尚能吃飯,慢慢得連飯都吃不下,只能喝粥,最後只能喝水。這就是典型的吞嚥困難。


這是一個前兩天的病例,60歲女性,進行性吞嚥困難一個月就診,做CT發現這一段的食管壁明顯增厚,上面的食管擴張,吃的東西都下不去。食管癌的患者很多是餓死的。因為吃不下東西,晚期患者,雖然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但是要解除梗阻,讓患者能吃得下東西,這才是最迫切的治療方案。

出現上述的不適,要及時就診。醫生會根據症狀,懷疑食管的病變,一般都要做個胃鏡檢查。胃鏡是直接從嘴巴里伸進去一條帶有鏡子的管子,從嘴巴進去,觀察口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腸有無病變。胃鏡是目前檢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病變最可靠的檢查,也是篩查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一種手段。

食管癌是食管黏膜起源的癌症,癌腫不斷增大,管壁增厚,形成腫塊,管腔變窄,癌腫表面可以潰瘍出血,呈菜花樣生長。這些都是胃鏡下看到典型的食管癌的徵象。

胃鏡醫生就是根據經驗看到了這樣的症狀,所以考慮了食管癌。但是這只是形態上的診斷,在醫學上,需要嚴謹,無論外形上看著多麼典型,都只能是考慮,不能作為確診。即使大家心知肚明瞭,就是食管癌,最後還是得在胃鏡下取出來一塊腫瘤組織出來做化驗,在顯微鏡下實實在在的看到了癌細胞,才能確診為食管癌。只有病理確診了食管癌,才能進行食管癌相關的治療。

做了胃鏡,醫生考慮食管癌,取了組織去做病理,出病理的時間一般要在一週左右。所以都要等,等到病理結果出來。期間,不要過於著急,著急也沒有辦法。要等病理出來,才能做相關的治療,否則都是違規的。其他的癌症也一樣。雖然影像的檢查看著像肺癌,但是也是最終需要病理。


小影大夫


腫瘤是個很複雜的事情,並非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是或者不是就完事兒了。這種報告的解讀如下

1,胃鏡下看到了腫塊,通過外觀進行判斷基本確定。從字面意思上看,並沒有說可疑,那基本上就是比較確定是癌症。

2,待病理的含義有兩層。

①病理是確診的金標準。雖然從外觀來看,已經基本確定,但是仍然需要病理結果進行最終結論。

②病理除了回答是或者不是這個問題以外,還要對腫瘤的分型、分化程度、以及腫瘤細胞的形態進行更進一步描述,甚至需要通過免疫組化,對腫瘤的細胞表面受體進行更細緻的分析。這些信息都會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比如說該用化療還是放療,用哪一種藥物效果更好等問題,以及病人的預後有指導作用。


骨科醫生楊豐建


胃鏡檢查加活檢是診斷食道癌的金標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胃鏡(食管鏡)可以在直視下或通過盧戈氏碘液染色明確的判斷食管癌的位置、大小、形態。但不能明確癌症組織的細胞來源(如鱗狀上皮癌和腺上皮癌)及惡性程度。

所以說胃鏡檢查已經明確了食管癌的診斷,但沒有確定腫瘤組織的細胞來源和分化程度,需要腫瘤活檢組織的病理檢查結果才能確定病理分型,從而指導治療方法的選擇。



另外,也可以用超聲內鏡對食管癌的浸潤層次、向外擴展程度、以及有無縱膈轉移、淋巴結和腹腔內臟器轉移等情況進行檢查,評估手術治療的成功機會。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首先病情的診斷需要根據病情的發病,病因,症狀,體徵,過去病史,實驗室檢查,病理檢查等一系列步驟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食道癌的發病通常比較隱匿,不容易及時發現,病因多種多樣,和遺傳因素,生活習慣,飲食因素,是否接觸有毒有害物質,致癌物質等息息相關。

食道癌的首發症狀常常為進行性的吞嚥困難,最初階段患者會覺得硬的,大塊的食物難以吞嚥,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往往連喝水都覺得吞嚥梗咽困難。而且吞嚥困難是進行性的,也就是會越來越嚴重,並沒有緩解或好轉。如果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需要及時做胃鏡檢查,如果沒有胃鏡條件的,需要進行食管鋇餐造影檢查。

在胃鏡檢查中,操作醫生通過經驗,對肉眼在胃鏡下觀察到的食道表面,根據病灶的形狀,大小,顏色,狀態(如是否有出血,是否有糜爛等)等性質進行初步判斷,大致可以判斷出病灶的性質診斷,並在胃鏡檢測報告中記錄拍攝到的對診斷有幫助,典型性的病灶圖片,寫出最有可能的診斷和性質判斷。

但是,對於肉眼所見的病灶表面,並不能十分精確的做出診斷,也就是說只憑經驗,沒有證據。對於現在的醫療環境,以及對病情診斷精確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需要求助於病理檢查這個金標準。

病理檢查就是將病灶組織取出一塊樣本後,通過加工成很薄的薄片,放在顯微鏡下或者電子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分析病理組織的形態,結構,狀態,以及細胞,細胞核的排列情況,從而斷定病灶組織的來源,細胞的來源,細胞的成熟程度,腫瘤的良惡性,腫瘤的分期等。

所以胃鏡醫生出的報告,屬於初步診斷,病理科給出的報告屬於最終診斷。有時初步診斷和最終診斷相符,有時最終診斷會推翻初步診斷,這都是正常現象。由於病理檢查需要取下一塊活體組織進行檢查,所以對組織和人體損傷較大,檢驗過程耗時耗力,費用也較高,所以臨床上一般在高度懷疑惡性病變或者組織生長出可疑新生物時,才會進行病理檢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MiniMillie521


首先胃鏡取活檢,並且送病理檢查,是診斷蝕道癌的金標準。

做了胃鏡檢查之後,檢查的醫生根據肉眼,對新生物的形態判斷,做出了大體診斷“食道癌”,當然,這個診斷不是隨意下的,而是看到了病變的形態,做出的診斷。

在胃鏡下,可以取適量的少許組織,送到病理科之後,經過一定的程序處理,可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病變組織的形態,異形性,核分裂像,浸潤深度等。甚至有的主持需要加做免疫組化等。這個時候做出的診斷,即為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有時候可以和臨床診斷不一樣,甚至否定臨床診斷都是正常的,病理診斷是金指標。

所以說食道癌,待病理,就是要等待病理診斷。


Fredy158


就是儀器檢測有可能是,需要病理切片進行化驗,再進一步證實。


峰迴八百里


病理為金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