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是网上所说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实际上,这句话里面的所有内容,明朝都在表面上做到了,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吹捧。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去了解明朝,其实也不见得真如这句话说的那般硬朗刚强,那般盛世辉煌。

所谓“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这便是“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的最好诠释。那么,明朝为何能做到连强大的汉唐时代都做不到的事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起点高!

明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一个“高开低走”的王朝。和汉唐开国不同,明朝从立国时起便傲视天下。当年,在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下,汉民族在伟大的“复国战争”一举击败了曾横扫亚欧大陆无敌手的蒙元帝国,实现了“日月重开大宋天”的伟业。

之后,明军又在徐达、蓝玉等名将的率领下,多次深入草原,暴揍蒙元,打得自两宋以来便长期压制中原汉族的草原民族毫无还手之力。

如此强大的战力和气场,是汉唐立国之初都不曾有过的。须知道,即便是强大的唐朝,在立国之初也一度向突厥称臣长达10余年。因此,“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这些明朝都做到了。

但“不割地”这就说不过去了,这句话一般对照的吐槽对象是清朝。因为自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一再丧权辱国,一再割让国土,自然不会给后人留下什么好印象。然而,明朝在这方面难道就做得比清朝好吗?如果我们对比一下明朝强盛时期和明末时期的疆域图,就会发现明朝的失地情况远比清朝严重。到明朝末年,明朝实际上只能控制汉地十八省了,总面积只剩380万平方公里左右,大致相当于清末的三分之一。

因此,明朝后期的割地更严重,只是没有像清朝那样被迫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而已。实际上,明朝虽然嘴上不承认并且鄙视满清,而且还整天嚷嚷着收复辽东,但行动上却相当的老实,直接放弃了。

至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半句就有点扯了。我们不能把迁都北京就等同于“天子守国门”,毕竟北京城在明朝强盛时期可不是国门,只是后来国力衰退了,才让京师北京沦为“边境要塞”。

不过“君王死社稷”这句话还是值得感慨的,毕竟崇祯最后的勇气和气节,值得后世敬重。但这也不是明朝的专属,过去也不乏为社稷而死的君王,像金哀宗、梁末帝等等......

总的来说,明朝还是值得后世所敬仰的一个王朝,而作为汉民族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明朝的覆灭也着实让人感到无比的伤感和万般的无奈。但过分的拔高和吹捧明朝,却也是不要得的!



这些历史要读


这个问题小编已经回答多次了,但是看到了还是忍不住答一下。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句话出自清史专家阎崇年之口,最初是阎崇年用来吹捧崇祯帝的,可是后来被人把这句话无限扩大,变成明朝整个王朝的批语,那么这条批语是否属实呢?

一、不和亲、不纳贡

这个问题的焦点主要纠结于和亲纳贡是否屈辱,汉朝初年用和亲纳贡换来的是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唐朝用和亲换来了边疆的安宁,那么汉唐的和亲能够说他是屈辱的吗?同理北宋与辽国和西夏的岁币和南宋与金国的岁币,这样的纳贡能够叫做荣誉吗?返回头再说明朝,明朝的不和亲不纳贡是根本没有纳贡和亲的条件。

明朝是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而建立的,明朝皇室与蒙古贵族之间有着无法调节的矛盾。明朝作为胜利者,去和失败者和亲,第一、面子上过不去。第二、明朝是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的名义号召人民,发动起义,建立的明朝,连明太祖朱元璋的名字的意思都是诛灭元朝的利器,明朝如果和蒙古和亲自己的存在的法理就会受到质疑,而如果明朝皇帝真的打算和蒙古和亲,那么一定会被明朝的文官们喷死。

二、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确实是没有割让过一寸领土,但是却主动或被动放弃过大片领土。从战略眼光来说明太祖朱元璋无疑是最高的,在北部边境设置了多个卫所,用于抵御蒙古的入侵。但是随着朱棣的即位北部边境的防御大幅下降,尤其是原属于朱棣和宁王的防区被彻底放弃,朱棣虽然经过5次北伐暂时遏制了蒙古的攻势,但却极大地国力,使得即位的宣德皇帝不得不实施战略收缩,从安南撤军、撤销奴儿干都司,减少国家开销,但是这时候的北京确已经成为抵抗蒙古的最前沿了。

随着正统14年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精锐大军及优秀的武将班底化为泡影。明朝从此以后在战略上不得不由前期对蒙古的攻势转为守势,边境地区的领土继续丧失,蒙古多次深入中原内地,东南倭寇长驱直入,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之后明朝的疆域长期保持在350万平方公里左右。

到了崇祯时期,明朝西北有李自成,西南有张献忠,东北地区有新崛起的清朝,这时候明朝连35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领土都不保了,可以说这时候的崇祯完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不得不亲自守护大明的国门,可是最后也没守住。

回答完毕。

我是小川说史期待您的关注。


小川说史


此话虽是后人所编撰,但依几代明皇表现,并非虚言。你可以说明朝的皇帝昏庸、怠政、奇葩甚至无能,但不可以说明代的皇帝没有节操,说他们没种。



明成祖朱棣曾说过一句话:“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唐之结盟,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此话虽有给自己贴金之嫌,但也基本符合事实。

朱棣曾被朱元璋封王燕地,篡位后总是觉得南京不自在,于是又回到原来的封地北平,并定都于此。北平虽距离当时主要外敌,蒙古残余势力较近,但也并非国门那么夸张,中间还隔着重镇山海关,后来随着经营边防,京师更加算不上国门了,但毕竟是离边境不很远,故有天子守国门之说。



确实明朝只有战死的皇帝,没一位投降的皇帝,即使土木堡明英宗被瓦剌所俘,也没有投降。确如朱棣所说,和亲纳贡割地之类的事,终其明朝也没有出现过,大明对于四方蛮夷的态度从来就具有高高在上的先天优越感。

至于天子死社稷,是说的明崇祯,李闯军攻破北京城,于煤山自缢,宁死不降。



然而如此有骨气的朝代,赞的人不多,贬的人不少,而发生过和亲结盟之事的汉唐却广为世人称颂呢?汉唐和亲只是权宜,以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只是暂时的退让,要不怎会有汉武帝驱逐匈奴于漠北,唐贞观、开元之盛象呢?



能伸能屈,施政者的格局、水平,换来国家的安定强盛,百姓的安宁。而宁折不弯的明朝皇帝们,除了挺着高傲的头颅,治国理政抚民上,可圈可点之处甚寥啊!


百味乾坤


明粉喜欢说这几句话,还信誓旦旦的说是朱棣说的。我不服,稍微扒一下。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其朝鲜、安南、琉球、曰本、占城、暹罗、满剌加诸国,乌思藏、童卜韩、胡奴儿于诸司,朵颜,赤斤、阿端、卜剌罕诸卫,奉法尤谨,朝廷待之,恩礼亦有加焉。呜呼,盛哉!〕

这段话通俗易懂,就不翻译了。它出自明人笔记《东谷赘言》。作者是正德年间的一个进士,叫敖英。

所谓“国君死社稷”也是采自此文。原文是:

〔或问古者诸侯死社稷之义何如?予曰:“诸侯之社稷受之天子,传之先君,不幸事势危迫,当效死守之义也。然而有权焉。”古公不死社稷而迁岐山,勾践不死社稷而栖会稽,卒能基王业,恢霸图,何必死?唐玄宗荒淫之君也,岂达权哉!渔阳之变,弃社稷而西巡,幸而前星干蛊,不失旧物。宋钦宗当金兵压境之曰,误执诸侯死社稷之义,乃举族北辕,遗恨千古。〕

不好意思,他反对“诸侯死社稷”,主张事急当权。也就是说“死社稷”的是你不懂“权变”。

纵观全文,他并不是在说明朝多么的有骨气,是在吹嘘明朝有多么的牛,都用不上这些个“权变”。如果这种盛世不能持续,“权变”一下未尝不可。

引用这段话的时候不但断章取义,而且张冠李戴,硬安到明成祖头上,说是什么“祖训”。这明显属于历史发明家。明粉们的治学态度可见一斑。

那么明朝是不是他说的那么强盛呢?主要不是明朝强,是蒙古内乱不止,北方草原的敌人从来没这么弱过。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至于“天子守国门”,这个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是黑明朝的话。古今中外哪有像明朝这样把最高指挥部放在前沿的国家?这根本就不合理了。美国人研究了那么多年“斩首行动”,到他这都不用斩了,他自己把脑袋给人伸过去。

这难道不是缺心眼?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不仅是明朝皇帝执政的标准,也是后人对明朝这个朝代气节的总结与肯定。

但是实际上要做到这样非常难,明朝的昏君也非常多,因此这句话在明朝大部分时间段都是没有实现的。我以下一一简述。

一、不和亲不纳贡

准确的讲这句话确实没有错,明朝确实是没有汉唐之和亲,没有两宋之纳贡,除了成祖那时候实力强大的时候暴揍北方,往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开始强大了起来,这个时候明朝实际上对边疆实行政策是抚赏政策,意思就是主动送钱送粮,你只要别闹事,一切都好说,和亲纳贡从原来的被动成为的主动,这样实际上也可以讲保住的大明的颜面,但这样的弊端就是,只要少数民族的要求一点不满足,就要和你明朝开干。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和亲纳贡的性质。

二、不称臣不割地

不称臣确实不假,但是中国那么多朝代,大统一王朝也不止你一个不称臣吧,这点没有什么炫耀的,不割地就比较可笑了,网上流传一句话叫做“不割地也不赔款,你来占了我不管,河套送给蒙古人,敦煌陷于胡尘中。”。如果不割地,大明近1000万疆土后期咋就300万了呢?

三、天子守国门

这点首先讲,定都北京,主要原因不是守国门,而是由于北京是朱棣的势力范围,在实际中确实也起到了天子守国门的作用。但是严格的讲北京是国门吗?北京是一线战场吗?和瓦剌打仗的时候,北京要是国门,英宗还跑那么远吗?和后金打的时候,北京要是国门,皇太极还要打宁锦防线吗?要讲北京保卫战是守国门,那是敌人打到了你都城下,那日本侵华入侵南京,那还是守国门呢?如果明朝叫天子守国门,那英法联军海陆入侵北京,清朝也是守国门来着。

四、君王死社稷

明朝君王真正死社稷的有几个?严格的讲只有一个崇祯是死在社稷上的,明朝其他的皇帝要么是快活的病逝,要么就是嗑药去世,而南明的那些皇帝,也是被追的无路可跑了才死的,如果这样算死社稷,那历史中死社稷的帝王多着去了。魏帝曹髦,宋代崖山,哪个死的不壮烈。

但是无论实际有没有做到,明朝确实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重要的一个朝代,他有他的亮点,他有他的缺点,现在由于NC明粉太多,天天拿这句话当标签,把明朝吹上了天,否定其他朝代的一切,对明朝的问题视而不见,让人觉得有点反感,但是客观的来看,如果皇帝没那么奇葩,明朝确实是个伟大朝代。


曹小翔xixi


其实主要是后两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有点气节,其实这句话都是对唐宋粉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