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把恭亲王的女儿封为公主,恭亲王为何不高兴?

泥丫


恭亲王奕䜣相对其子嗣稀薄的兄弟咸丰帝来说,也算是子嗣繁盛的,奕䜣一生共生有四子一女,这一女就是我们文中要讲的被慈禧封为公主的恭亲王长女,也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荣寿固伦公主。

一、公主其人简介:

关于这位公主的名字,历史上并无记载,因为其是恭亲王的长女,所以,在被诏封为公主之前,她的称呼应该是“恭王府大格格”。这位大格格是恭亲王长女,其母瓜尔佳氏为恭亲王嫡福晋,所以,大格格也是嫡出女儿--嫡长女。古代嫡庶有别,这样的出身在当时也是尊贵无比的了。公主为人倔强,性格果敢有决断,为人处世颇有恭亲王之风,就连长相,几乎也是和恭亲王一模一样。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大格格虽然有着尊贵无比的好出身,却没有幸福的婚姻,她在十二岁的年纪便被慈禧太后指婚给了富察志端为妻,但是婚后生活仅仅过了五年,额驸至端就病逝了,年仅十七岁的公主不得不因此成为节妇,过起了为期五十三年的漫长守寡生涯。据说公主守寡之后,慈禧太后很是自责,每每看到这位自己指婚却年轻守寡的公主,就让慈禧想起了自己年轻守寡的生活,因此慈禧太后对公主心生怜惜,经常召到宫里与之相伴。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大权在握,很多人都对她心生畏惧,公主偏偏不怕,不仅在慈禧面前表现得毫无畏惧,还敢于当面批评慈禧。慈禧非但不恼,反而对公主更加宠爱,慈禧晚年与光绪帝母子失和,两宫矛盾尖锐,无人敢言,公主因为身份特殊,经常在慈禧和光绪面前两头劝说,两宫关系一度因此缓和,公主的从中斡旋,慈禧和光绪帝都是学你知肚明的。其实慈禧太后虽然跋扈蛮横,但是对于对其权力没有威胁的人,她还是相当慈祥的一位老人的。慈禧的善待最终也让她自己得到了好报。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宫中上下一片混乱,摄政王和隆裕太后等人忙着新帝溥仪的登基大典事宜,无暇顾及丧葬事宜,因此将两宫棺椁闲置一旁,无人管理,公主因此大怒,驱车赶到摄政王府,进门便骂,理亏的载沣最终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将两宫棺椁妥善安葬。这是公主为慈禧太后做的最后一件事。

二、为何封为公主:

由于恭亲王在辛酉政变中的巨大功劳,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为表谢意,在晋封恭亲王为议政王兼军机大臣的同时,也将他年仅七岁的大格格接进宫中抚养,并破格晋封为只有皇后嫡出女儿才能称呼的固伦公主。两宫太后如此厚待恭亲王之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感谢恭亲王在辛酉政变中立下的汗马功劳;二来就是因为宫中皇室子嗣稀薄。当时宫中除了同治帝以外,就只有丽妃所生的一位公主,两宫太后闲来无事,也希望过继一个女儿来聊以解忧。因此,荣寿公主就成为了最佳人选,再加上公主为人聪慧,不苟言笑,虽然年幼但是举止得体,所以很讨两宫太后的喜欢。

三、恭王为何不乐:

对于自己的亲女儿被封为荣寿固伦公主一事,恭亲王表面上虽然感恩戴德,但是私下里却很是不高兴,原因其实很简单,自己的女儿被封为了固伦公主,那就是皇家的人了,自己虽然贵为议政王、军机大臣,但是实际上仍然是外藩亲王的身份,说白了,还是皇家的臣子。既然是臣子那么见了皇家的人就要行跪拜之力,就要称臣,就连公主回恭王府,恭亲王也要穿戴整齐,中门大开,并亲率全家老小毕恭毕敬的跪在王府正门台阶下恭候。恭亲王曾私下里说“别人是母凭子贵,我确是父因女贱。”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能够因为生儿子而身份变尊贵,我却因为女儿封为公主而变得卑贱。不难猜测,前一句话指的就是靠生下同治帝而母凭子贵的慈禧太后。

由于咸丰帝之后的清朝三位皇帝都没有生育子嗣,所以荣寿固伦公主成为了被正式记载在《清史稿》上的最后一位公主,这位公主在清朝灭亡后的第十二年,以七十一岁高龄辞世,成为了恭亲王最后去世的子女。


历史课课代表


在清代,和硕亲王的女儿封郡主,称“和硕格格”。郡主低公主一大级、两小级(公主又分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后所生的嫡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其他庶女封为和硕公主。但也有例外,皇帝往往会对特别喜欢的庶女破例,如乾隆曾封惇妃汪氏之女为固伦和孝公主)。

恭亲王奕䜣是道光皇帝第六子,被封为和硕亲王,按说,他的女儿只能封为郡主。慈禧却破例封他的长女为公主,而且还是固伦公主(荣寿固伦公主),无异于将其当作皇室嫡亲女儿看待。恭亲王理应高兴,为何却不乐意呢?

关于这个问题,奕䜣生前亲口吐槽过:“别人是母凭子贵,我确是父因女贱”,意思是说:别人(母亲)因生下儿子,儿子受皇帝宠爱,因而跟着富贵;而我奕䜣生下女儿,女儿得到太后宠爱,我却反而变得卑贱,你说这冤不冤?

那么,奕䜣为何认为女儿被封为固伦公主,却导致自己卑贱呢?有人认为,奕䜣长女一旦被封为固伦公主,便是皇家的人,而奕䜣虽贵为亲王、议政王大臣,但毕竟是外藩臣子,见到固伦公主要行跪拜礼。

这种描述显然与事实有偏差,据史料记载,“固伦公主冠服同亲王福晋”,封建王朝冠服是地位的象征,可见固伦公主的地位略低于亲王,又岂有亲王向公主跪拜之理?何况长一辈的亲王?

恭亲王所谓的“贱”,本意应该是:原本长女是他的女儿,两者的身份与地位相差悬殊,一旦长女被封为固伦公主,这种差距就会大幅缩小,恭亲王再也不能在女儿面前以父亲和亲王的身份自居,甚至得将她当作贵客伺候,这岂不是变得卑贱?

此外,恭亲王另一个不乐意的原因,大抵是担心慈禧的猜疑。因为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会被封为公主,固伦公主就更是如此。那么,慈禧将恭亲王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的同时,会不会对恭亲王不放心:女儿已是固伦公主,父亲难道不想做皇帝?


赵营平


按说以恭亲王女儿的身份,一般都是郡主,被封为公主肯定是提升了一格的。至于为什么恭亲王不高兴,下面我就说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是清朝公主并不像影视剧中那么逍遥快乐,而是被“圈养”在皇宫之中,很少可以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起,恭亲王当然不希望父女分离。还有清朝的公主婚姻大多都带有政治色彩,历史上好多公主都是政治的牺牲品,有一句古话“来世不生帝王家”并不是空穴来风。

二是恭亲王的女儿后来被慈禧赐婚给富察.志端,别以为公主结婚了,就可以和她的驸马在一起生活了。公主结婚后和驸马是各自住在各自的住处的,什么时候公主召唤驸马的时候才可以过来,驸马不是想来就来的,他只有被动权没有主动权。再加上恭亲王这个女儿的驸马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女儿早早就开始守寡,从这一点上来说恭亲王也不会高兴。



三是恭亲王认为别人是母以子贵,他是父以女贱。通俗的讲就是母亲因儿子显贵而显贵,比如亲生的儿子当皇帝了,母亲的地位也就自然提升了。而恭亲王辛酉政变胜利正是如鱼得水之时,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是说了算的人。而此时自己的女儿被封为公主,根据当时的情况他这个当爸爸的还要以礼相待,亲父女这架子怎么拿?

说的不好还请包涵,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在1861年,慈禧太后 、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酋政变”,之后扳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并以垂帘听政的那形式,又掌握了朝政大权。

在那以后呢,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进入关系最融洽的时候,慈禧太后深知恭亲王的能力和威望,在朝廷里首屈一指,有意将他笼络过来。怎么笼络呢?恭亲王已有议政王的头衔,在任职领班的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显赫,无人能匹呢。所以只能另想办法了。

恭亲王还有一个长女,被称为大格格。她虽然呢仅仅只有8岁,但是很懂事、沉静、随处留意,不爱哭也不太爱笑。有一次,慈禧太后除了那年幼的同治皇帝以外,再也没有去生育子女,在身边呢难免有那寂寞的,她便把大格格召到宫里抚育。

大格格虽然不是皇帝的女儿,但是可以去赏赐公主的称号。这样一来就起到了笼络的作用?


在清朝的时候,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嫡出皇女为固伦公主,庶出皇女是为和硕公主,慈禧太后直接一步到位,直接将恭亲王的大格格封为固伦公主。

在别人看来是很大的恩典,可是恭亲王却直接拒绝了嘛。原来恭亲王是顾虑大格格变成固伦公主,以后将以什么身份回家呢?父女之间又如何相处呢?不得不说,恭亲王这些顾虑不无道理。

顺便说一句,由于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末代皇帝都没有生育子女,恭亲王的大格格便成了清朝最后一个正式册封的公主了。

其实恭亲王再怎么阻挡也阻挡不了,没过多久慈禧太后就派人将大格格接到宫里就去扶养了。1864年,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正式册封为大格格固伦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