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继续上行,一年前高位入坑的基金定投者怎样了?

早上闲来无事,和一位股民朋友聊天,问他是不是最近心情不错?

不了对方回我:高兴什么,还亏着!嗯,估计他应该不是去年低点抄底的那一批人。

自诩没有炒股时间和才华,所以这些年都做基金定投。

股市继续上行,一年前高位入坑的基金定投者怎样了?

咱就是那种没胆子,只敢买基金的小人物,目前跑赢通胀是没问题了……

通胀率,按照CPI,只有3%左右,存银行就能解决;也有人说是7%-8%,那我幸运了……

因为懒且不太动脑子,去年定投起点非常高,差不多都是这个走势。

这是我的某海外互联网指数基金定投记录,蓝点(卖)是去年一个止盈点,接着定投(黄点)到现在,看着好像是亏的是吗?其实现在盈利11.11%。

股市继续上行,一年前高位入坑的基金定投者怎样了?

总的来说,今年股市复苏以来,大盘里轮动过的题材,我的基金里基本上都覆盖到了,虽然“轮”地被动,也挺好……除沪深300指数外,实际整体来说是这么个情况,都是在定投半年到一年左右。去年基金止盈过一次,在高点重新开始无脑定投的。

股市继续上行,一年前高位入坑的基金定投者怎样了?

基金定投是所有券商机构都喜欢说的理论,但理论毕竟是理论啊,定投两年,3个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理论也在进化,不能照本宣科的。

一.用定时不定额原则取代“定时定额”原则。

以前最小白的说法是,闭上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每周或者每月拿等额现金,买一笔基金,平摊成本,平滑风险,穿越牛熊。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我去年定投的基金,采取的是定投定额,那么现在最多是回本,而由于我采取了定投不定额的模式,下跌多投,上涨少投,因此现在才得以盈利。

懒人可以用“智能定投”功能,比如我下面这张实际操作图,——每周一次,上涨时最少只买了32元,而下跌时最高买了330元,相差10倍,去年低估值的时候加倍捡了很多筹码。

股市继续上行,一年前高位入坑的基金定投者怎样了?

二.基金定投完全不用看大盘?那可不行!

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圈,天天热闹,几个赚到钱的老股民,天天传授大家如何研究K线捉妖股,作为基金定投选手,这些可以视为无效信息,妖股是短期投机,不是基金定投选手的菜。

但是,基金定投也需要精细化管理,虽然不用每天和股民一般看大盘玩心跳,但隔三差五收听收听趋势、掌握掌握动态、听听国家大事,还是有必要的。

至少你也得知道,这轮“牛市”,是什么性质?是政策?是游资?是炒作?还是经济复苏。起码得对整体趋势有个数,来研判自己是否要追加资金,还是静待收益,还是分批止盈出场。

三.“强制储蓄”论,不止盈持有到老。 不认同,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

经常有人拿欧美基金定投的案例说事,说持有十几年,几十年,最后翻番,实现老年财务自由,要不起码给孩子一笔未来教育金,这种说法的BUG在哪儿呢?

我就想知道这类人群是有多存不住钱?要冒着亏损或者资产贬值的风险去“强制储蓄”?

首先,国外的投资市场牛长熊短,国内的投资牛短熊长,套牢的时候多,盈利的时候少,不止盈,到老的时候你保证自己基金账户满堂彩?

第二,资金翻番了不起吗?时间成本算过吗?20年前10万块能买房,如今就是翻5倍也没用——你听到过多少个基金,翻5倍的?

股市继续上行,一年前高位入坑的基金定投者怎样了?

如果你的10万块,15年起起伏伏才翻番,那不如直接找个村镇银行存三轮银行大额存单,5年5%,还省的操心。如果不翻番,那连存银行都不如。

有个72法则,可以算算本金翻番的时间:72/年化收益=翻番所需要的年限——比如一种投资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5%,那10万元需要14.4年,如果年化收益12%,那么翻番需要6年,如果年化收益20%,那么就是三年半。

听着很容易吗?请注意,股神巴菲特,也只是把投资的年均收益做到了23%左右。

综上,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巴菲特的水平,所以呀,我就先安安静静做个胆小的基金定投选手修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