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是如何形成的?

欧海珍


核心素养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考试。

时代在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在提高,素质教育也变成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能力的期望。

我一直认为,核心素养也是家长该了解的知识。核心素养是,国家根据未来人才需求,做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的预测。这是标杆定的很高的教学目标,所以需要家长了解和配合。

我谈一下英语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如下: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

有两个是关于能力的:

  • 语言能力

  • 学习能力

有两个是关于品格的:

  • 思维品质

  • 文化意识

下面是对各个核心素养的详解:

语言能力

1. 通过听说读写,在社会生活的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

注意,是社会情境中,不是卷面上,所以重点是理解和沟通,不是答题。理解是输入,表达是输出,目的是沟通。表达的是意义,不是基于中文的翻译。包含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2. 形成语感。

关于语感,我谈下自己的看法。语感的形成,需要学习语法,再形成习惯,让语法进入潜意识,从而忘掉语法,但是脱口而出时必定符合语法。

学习能力

  • 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 获取多渠道的学习资源(听力资源,视频资源)

  • 恰当的学习策略

  • 合理规划英语学习时间


  • 自我监督,评价和反省和改良

  • 利用英语学习其它学科知识

文化意识

最重要的是形成文化自信。这方面有些读书读到博士的人都有严重的问题,比如厦门大学那个“洁洁良”。光去崇拜跪舔国外先进文化了,对本国文化确不能正确认识。

对国外先进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国外先进文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取向。

只有理解了,才不盲从和崇洋媚外。

思维品质

三点: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 逻辑性方面有梳理概括英语知识,分析推断英语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性其实是高考和四级英语常考的内容。

  • 批判性方面有辨析语言和文化现象,正确评价围绕同一问题的各种观点。批判性思维是我国学生所欠缺的。中国留学生写的论文总被批为not critical, too descriptive。

  • 创新性方面有构建新概念,具有多元思维的意识,从而有创新性表达的能力。


四大核心素养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彼此联系共同发展的。


英语学人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育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在学科教材、教学、评价等载体、内容、过程的具体呈现与贯融,它具有导向性、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



我国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形成,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基础教育学科课程为载体,结合中国国情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经过顶层设计,科学论证,反复研究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教育价值的新成果。



2017年教育部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科学的修订并重新颁布,研制了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如高中语文的学科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其他学科略)

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要有新思路、新思维、新方法。要以课程教材为核心载体,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改革教学模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杨永厚说教育


核心素养之我见

 

在应试教育甚嚣尘上,赤裸裸的裹挟、影响甚至决定孩子未来的今天,所谓的素质教育正不动声色的蜕变成素养教育。我想,这绝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给急功近利浮躁喧闹的中国教育注入一股清流。学科的核心素养,起源于教育本身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呈现于发现思索探究的实践过程,归结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与认同。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通过一系列着眼未来落在实处,而又行之有效的历史教育活动,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明确而坚定的人生信仰、严谨而创新的科学思维。直白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呼吸到历史的伤与痛,体验到历史的真相很残忍,从而在无法回避的苦难中学会坚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累积与提升,始终离不开历史教学实践。倘若我们的历史教育实践,无法沸腾起孩子们的民族忧患意识,无法唤醒孩子们潜藏内心的质朴而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感,无法激励起孩子们矢志不渝奋发图强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伟岸情怀,可以断定:越学习,越可怕;越培养,越失败!“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我们走在素养教育的路上,适时清空鞋中的沙砾和心灵的垃圾,再漫长的旅程也不会疲惫。


沙中古道


一、陈部长说要给教师减负,不知道这是不是要掀起新的学习热潮,二、前几年推进研究性学习,现在不提了,其实,这种观点杜威、叶圣陶先生都有相似的论说。再前个十年,说要推进双语教学,语数外全面推进,奶奶的,弄得老子胆战心惊要下岗了。砖家大碗,要么到学校去上课,为社会做点贡献,要么赶紧去死,不祸害他人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手机用户51611783055


就是一天到晚炒作概念!


田本初


什么黑心素养怪论又来了!自以为是教主!!


布谷鸟305


我不会专家那些名词,但我知道所谓学科素养,在以前叫素质,现在不过是把素质更细分一下,具体确定素质与课程的关系,从而把这部分东西叫做学科素养。能划归于哪一科,就叫做哪一科的学科素养。也无非是文字游戏罢了。要问咋提升?很简单以前叫培养,现在叫提升,以前该咋做,现在还怎么做。


手机用户6993297953


一个人的素养是整个社会、学校、家庭的浸染形成的,现在把它具体到某种学科某节课堂,我觉得确实是很为难普通教师,建议提出核心素养的各专家学者到一线进行深入的教学实践指导!普通教师真得很难做到啊!


翁250481957


什么核心素养!stm课程纯属标新立异!故弄玄虚!


泛舟919


考试机制需要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