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毕业,不考公务员、不进事业编,这样大学是不是白读了?

颛治国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公务员和事业编身份可以直观体现一个大学生的知识价值,但一个大学生不止应该有知识价值,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国家的繁荣富强,也不止靠公务员和事业编,我们国家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假如不进体制算白读,那么该有多少无用之人?其实不然!


在有部分大学生眼里,公务员和事业编是别无出路时的无奈选择,在他们眼里,公务员和事业编是最后的退路。哪些人呢?985、211学霸、清华北大之流,每年清北毕业生多选择进入互联网公司、银行等企业,清华北大2018届毕业生大数据:留京人数最多,华为是最大雇主。


除了清北大学生,什么人认为不考公务员、不进事业编大学就白读了呢?就像我这样的,普通高校毕业,专业不行,学业不行,创业更不行,一事无成,梦想和现实隔着银河系。

即便生活多落魄,多艰难,我也不会觉得大学白读了,我读大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进入体制 ,而是为了学会生活。


烛光微芒


读书为了当官,这种陈旧的观念,早已过时了。如今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光仅有从政一条道。

从目前考公务员热开始退烧,也足以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观开始转变。其实许多优秀的人才,并不热衷于去考公务员。985、211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少报考公务员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反,大多去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这些民企。

所以我们不要抱着老黄历,去看就事物,得与时俱进才是,否则,不是人家书白读,而是你被社会所淘汰。


军旅小故事


这个观点不对,体制内确实可以说是一个还不错的工作,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体制内岗位编制有限

公务员也好,事业编制也好,可以简单概括为体制内工作。虽然说我国有着员额庞大的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队伍(据统计为3800万左右),但是他们在总人口中来说,应该还是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所有大学生都进入体制内是不现实的。

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第一第二产业(即农业和工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产业,而公务员和教师等事业编制,属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类岗位,只是对百度进行管理和再分配。所有大学生都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没有高素质人才来创造财富,我们的经济社会如何健康发展?

怎样的人适合体制内工作

体制内工作稳定、压力不大,但是收入也比较有限,发展的空间也不大。因此适合那些对收入要求不高,也不向往成就事业的,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没有经济压力的毕业生。或者说大多数女生和家庭条件较好的男生。

而家庭条件不好的毕业生,我是不建议进入体制内的,毕竟恋爱、买房、结婚等都不是那几千块钱能解决的事,很容易成为读书无用论的典型例子。


高考锦囊


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奇葩”!

对于古代人来说,为了金榜题名而头悬梁、锥刺股,考试是最有出息的一条路,能够当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这种“官本位”的思想随着几千年封建文化的传承,已经在老百姓的思想中牢牢地驻扎下来,所以对于对老一辈的人来说,儿女能够考上公务员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事情,甚至很多人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去参加公务员考试。

但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就业的第一选择绝对不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在大学生队伍中,目前对于学习好或者家境好的人来说,出国留学绝对是第一选择;而找工作的人中,金融企业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等高薪行业的企业才是首选,然后是各大垄断性的央企以及一些知名的外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并没有那么热门。

即便是考上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每年选择从体制内辞职的人也不在少数。公务员工资不高、提拔困难,唯一的优势就是稳定,但这种稳定对于有梦想的年轻人又是一种束缚,甚至有不少人觉得考了公务员大学才是白读了,因为学校学的知识工作中根本用不上。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大学毕业不考公务员、不进事业编制,这不仅跟能力有关还有个人的自我选择。无论怎样,大学都不会白度,因为有这么一句话: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读大学不仅仅是找到一个理想工作的手段,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改变了我们很多。我一个从农村读大学出来的人,对上大学给人的改变深有感触,能切身感受到城市和农村各方面的不同。农村人的思想总是偏于保守,安分守己,这并不是人的原因而是受农村文化影响的。就比如对待钱的问题,农村人爱省钱,城市人想办法赚钱,这也跟环境有关。当农村人走进城市,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大学闲散的几年里,他们深刻感受着城市与农村的不同,不断改变着自己思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梅兰竹菊月下酒


这是何种理论?难道不是应该,大学毕业,只愿意考公务员,事业编,大学可真白读了吗?

当然哪种理论都不能说是百分百正确。

一个孩子,上完大学,只是拼命要进体制,我感觉这孩子还挺执着呢

不应该多去试一试别的道路吗?年纪轻轻的,就这么准备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吗?可以试着进外企,或者自己试着创创业,而不是一股脑就紧盯着进体制。

进体制有进体制的麻烦,按部就班,稳定,基本前几年的生活就奠定了一辈子的生活状态。

为什么不去多试一试各种生活的挑战呢?人生本来就多种可能啊!


Longsuixinyuan


楼主这句话有失偏颇,难道大学生出来只是为了考公进编制?公务员、事业单位无非就是稳定一点,退休后有政府养你。

有能力进私企、外企,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何尝不是一桩没事。再者,现在的外企福利待遇不比事业单位差,薪资方便更是不用说。与其挤破脑袋进编制,不如定下心来,扎扎实实的,稳定一下自己浮躁的心境,去充实自己。

无论事业单位、私企、外企还是个体经营,都是很好的道路,关键在自己怎么去走这条路,你要相信,你的奋斗终将伟大,不要局限在毕业进国企还是考编制这种问题上面,道路千万条,条条通罗马。


子敬啦啦啦


题主的话题有点招喷啊,但是我不想喷,还是说说学习为了什么吧。教育是国家的公共资源,你要学习,可以,只要符合学校的招生规则,就理所应当拥有这样的权利。而学成之后干什么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你用学会的知识去靠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进军队,办企业,或者做企业员工,当明星,当农民,甚至啥都不干在家啃老,或者修身养性钻研思想,只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怎么用这些知识是你自己的权利自由,只要不做危害别人,背叛国家,都算没有白读。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人才强国报国,也在于促进社会安定。你读过书,不去伤害他人,安安静静的活着,就是促进了社会安定了,也算是对得起所读的书了,哪怕一个人读的是最好的学校,用的是最好的资源,然后刚毕业就死去了,那他的大学也没白读。


依然不归


上大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去找一份体面工作,上大学或者上学的目的从来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人,就像树木从树苗开始需要不断去修剪才会长得更高更直一个道理。工作或者事业不上大学也可以,我见过很多小学没毕业但是依然混的风生水起的小老板大老板。

公务员事业单位说直白点,其实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怎么会成为上大学的目标,上过大学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触;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工作中能切切实实用上的寥寥无几,但上大学对人的人格,心性会有很大的深造。这在平时的生活着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来,一个上过大学与没上过大学的人在言谈举止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别让父母的思想,社会的大趋势所影响,去好好上学,去交朋友,去工作生活。别让进体质成为唯一的理由,不然上大学就会少很多乐趣和可学性!


妖丶丶丶哥


我表兄出身贫困家庭,但考上了市里公务员,还不到五年,两套房,一张车,娶了个清华大学的老婆。无数人挤破头,一年又一年都考不上。那些没考上公务员的也很多,混得好的也有。混得差的更多。

路是自己选的,至于公务员的生活,只有公务员自己知道。公务员不一定都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