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學畢業,不考公務員、不進事業編,這樣大學是不是白讀了?

顓治國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公務員和事業編身份可以直觀體現一個大學生的知識價值,但一個大學生不止應該有知識價值,還應有其他方面的價值。國家的繁榮富強,也不止靠公務員和事業編,我們國家每年有幾百萬大學生畢業,假如不進體制算白讀,那麼該有多少無用之人?其實不然!


在有部分大學生眼裡,公務員和事業編是別無出路時的無奈選擇,在他們眼裡,公務員和事業編是最後的退路。哪些人呢?985、211學霸、清華北大之流,每年清北畢業生多選擇進入互聯網公司、銀行等企業,清華北大2018屆畢業生大數據:留京人數最多,華為是最大僱主。


除了清北大學生,什麼人認為不考公務員、不進事業編大學就白讀了呢?就像我這樣的,普通高校畢業,專業不行,學業不行,創業更不行,一事無成,夢想和現實隔著銀河系。

即便生活多落魄,多艱難,我也不會覺得大學白讀了,我讀大學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進入體制 ,而是為了學會生活。


燭光微芒


讀書為了當官,這種陳舊的觀念,早已過時了。如今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價值取向,不光僅有從政一條道。

從目前考公務員熱開始退燒,也足以反映大學生的就業觀開始轉變。其實許多優秀的人才,並不熱衷於去考公務員。985、211院校畢業的大學生,有多少報考公務員及行政事業單位的。相反,大多去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這些民企。

所以我們不要抱著老黃曆,去看就事物,得與時俱進才是,否則,不是人家書白讀,而是你被社會所淘汰。


軍旅小故事


這個觀點不對,體制內確實可以說是一個還不錯的工作,但並不適合所有人。

體制內崗位編制有限

公務員也好,事業編制也好,可以簡單概括為體制內工作。雖然說我國有著員額龐大的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隊伍(據統計為3800萬左右),但是他們在總人口中來說,應該還是佔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所有大學生都進入體制內是不現實的。

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第一第二產業(即農業和工業)是創造社會財富的產業,而公務員和教師等事業編制,屬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類崗位,只是對百度進行管理和再分配。所有大學生都考公務員和事業編,沒有高素質人才來創造財富,我們的經濟社會如何健康發展?

怎樣的人適合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工作穩定、壓力不大,但是收入也比較有限,發展的空間也不大。因此適合那些對收入要求不高,也不向往成就事業的,尤其是家庭條件較好、沒有經濟壓力的畢業生。或者說大多數女生和家庭條件較好的男生。

而家庭條件不好的畢業生,我是不建議進入體制內的,畢竟戀愛、買房、結婚等都不是那幾千塊錢能解決的事,很容易成為讀書無用論的典型例子。


高考錦囊


這種觀點在現在看來,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奇葩”!

對於古代人來說,為了金榜題名而頭懸樑、錐刺股,考試是最有出息的一條路,能夠當官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這種“官本位”的思想隨著幾千年封建文化的傳承,已經在老百姓的思想中牢牢地駐紮下來,所以對於對老一輩的人來說,兒女能夠考上公務員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事情,甚至很多人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去參加公務員考試。

但是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就業的第一選擇絕對不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

在大學生隊伍中,目前對於學習好或者家境好的人來說,出國留學絕對是第一選擇;而找工作的人中,金融企業和大型互聯網公司等高薪行業的企業才是首選,然後是各大壟斷性的央企以及一些知名的外企,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並沒有那麼熱門。

即便是考上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每年選擇從體制內辭職的人也不在少數。公務員工資不高、提拔困難,唯一的優勢就是穩定,但這種穩定對於有夢想的年輕人又是一種束縛,甚至有不少人覺得考了公務員大學才是白讀了,因為學校學的知識工作中根本用不上。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大學畢業不考公務員、不進事業編制,這不僅跟能力有關還有個人的自我選擇。無論怎樣,大學都不會白度,因為有這麼一句話: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讀大學不僅僅是找到一個理想工作的手段,在讀書的過程中還改變了我們很多。我一個從農村讀大學出來的人,對上大學給人的改變深有感觸,能切身感受到城市和農村各方面的不同。農村人的思想總是偏於保守,安分守己,這並不是人的原因而是受農村文化影響的。就比如對待錢的問題,農村人愛省錢,城市人想辦法賺錢,這也跟環境有關。當農村人走進城市,尤其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大學閒散的幾年裡,他們深刻感受著城市與農村的不同,不斷改變著自己思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梅蘭竹菊月下酒


這是何種理論?難道不是應該,大學畢業,只願意考公務員,事業編,大學可真白讀了嗎?

當然哪種理論都不能說是百分百正確。

一個孩子,上完大學,只是拼命要進體制,我感覺這孩子還挺執著呢

不應該多去試一試別的道路嗎?年紀輕輕的,就這麼準備在一個崗位幹一輩子嗎?可以試著進外企,或者自己試著創創業,而不是一股腦就緊盯著進體制。

進體制有進體制的麻煩,按部就班,穩定,基本前幾年的生活就奠定了一輩子的生活狀態。

為什麼不去多試一試各種生活的挑戰呢?人生本來就多種可能啊!


Longsuixinyuan


樓主這句話有失偏頗,難道大學生出來只是為了考公進編制?公務員、事業單位無非就是穩定一點,退休後有政府養你。

有能力進私企、外企,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何嘗不是一樁沒事。再者,現在的外企福利待遇不比事業單位差,薪資方便更是不用說。與其擠破腦袋進編制,不如定下心來,紮紮實實的,穩定一下自己浮躁的心境,去充實自己。

無論事業單位、私企、外企還是個體經營,都是很好的道路,關鍵在自己怎麼去走這條路,你要相信,你的奮鬥終將偉大,不要侷限在畢業進國企還是考編制這種問題上面,道路千萬條,條條通羅馬。


子敬啦啦啦


題主的話題有點招噴啊,但是我不想噴,還是說說學習為了什麼吧。教育是國家的公共資源,你要學習,可以,只要符合學校的招生規則,就理所應當擁有這樣的權利。而學成之後幹什麼就是另外一件事了。你用學會的知識去靠公務員,進事業單位,進軍隊,辦企業,或者做企業員工,當明星,當農民,甚至啥都不幹在家啃老,或者修身養性鑽研思想,只要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怎麼用這些知識是你自己的權利自由,只要不做危害別人,背叛國家,都算沒有白讀。教育的意義不僅是讓人才強國報國,也在於促進社會安定。你讀過書,不去傷害他人,安安靜靜的活著,就是促進了社會安定了,也算是對得起所讀的書了,哪怕一個人讀的是最好的學校,用的是最好的資源,然後剛畢業就死去了,那他的大學也沒白讀。


依然不歸


上大學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去找一份體面工作,上大學或者上學的目的從來都是為了塑造一個人,就像樹木從樹苗開始需要不斷去修剪才會長得更高更直一個道理。工作或者事業不上大學也可以,我見過很多小學沒畢業但是依然混的風生水起的小老闆大老闆。

公務員事業單位說直白點,其實也是一種謀生手段。怎麼會成為上大學的目標,上過大學的人會有這樣的感觸;就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工作中能切切實實用上的寥寥無幾,但上大學對人的人格,心性會有很大的深造。這在平時的生活著能一目瞭然的看出來,一個上過大學與沒上過大學的人在言談舉止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別讓父母的思想,社會的大趨勢所影響,去好好上學,去交朋友,去工作生活。別讓進體質成為唯一的理由,不然上大學就會少很多樂趣和可學性!


妖丶丶丶哥


我表兄出身貧困家庭,但考上了市裡公務員,還不到五年,兩套房,一張車,娶了個清華大學的老婆。無數人擠破頭,一年又一年都考不上。那些沒考上公務員的也很多,混得好的也有。混得差的更多。

路是自己選的,至於公務員的生活,只有公務員自己知道。公務員不一定都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