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排名第一的“武圣”孙禄堂的武功如何?

小小嬴政


孙禄堂生于1860年,河北顺平县人,是孙氏太极拳的武学创始人。晚清时期,天下不太平,有很多百姓为了自保,也开始练武。因此在当时和后来的民国时期,便涌现出了不少像太极宗师杨露禅、神枪李文书等这样的武术大师。而孙禄堂

(孙禄堂旧照)

在英才辈出的武林之中,能拥有“武圣”“万能手”“天下第一手”等众多称号,足以体现他的不凡。

那么,广受众人推崇的孙禄堂,其武功究竟有多厉害呢?

孙禄堂是一个十足的武痴,从小就极其热爱武术。在26岁那年,孙禄堂开始独自一人闯荡江湖。在三年的游历生活中,他历经河北、四川、河南、湖北、广东众多省份,也曾走访了久负盛名的少林、武当、峨眉等门派。此行期间,孙禄堂曾多次遇匪,但最终他都能做到全身而退。这一路他也遇到了不少精通武术的好手,不过却很少有人能击败他。

孙禄堂所习武艺门类众多,有人曾劝他专心修行一门武功,避免出现门门皆通,门门不精的情况。不过孙禄堂却认为,博览百家之长,吸取其精华,最终自成一派,才是他的武术追求。最终,孙禄堂融汇了八卦、太极、形意等多门武学的长处后,成功创立了孙氏太极拳。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人们之所以称孙禄堂是“民国第一高手”,主要还是由于他出色的对战记录。

(坂垣一雄剧照)

1918年,孙禄堂被徐世昌亲聘,到总统府担任了武承宣使。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钦命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造访中国,并进行武学切磋。坂垣一雄来到中国后,先后挑战了不少成名武术家,取得了全胜的记录。后来,坂垣一雄专门拜访孙禄堂,指名要与他切磋,孙禄堂欣然迎战。

在切磋中,坂垣一雄试图以柔术制服孙禄堂,在他夹住孙禄堂双腿并抱住其左臂后,坂垣一雄认为孙禄堂已经输了,此时的他只要稍稍一用力,孙禄堂的左臂就会立马折断。

不过,孙禄堂却猛然一发力,坂垣一雄仿佛遭到重大打击,突然被弹出两丈之外,双臂巨震。此战之后,坂垣一雄佩服至极,拜谢孙禄堂之后,便离开了。

10年后,日本人又派出了六名高手前来挑战,想要一雪十年前的失败耻辱。由于当时的孙禄堂已经年逾古稀,日本人提出“只比气力,不比技巧”的比试方案,想要欺负孙禄堂年老。不想孙禄堂却一口答应,并表示可以让五名日本武士将自己按在地上,剩下一个人数数,如果数到3自己还没起来,那就算他输了。

比试开始后,五名日本人用了各种姿势,将孙禄堂牢牢锁在地上,可才数到2的时候,孙禄堂便发力而起,将控制他的五人都震开了数丈。日本人只能又一次灰头土脸的离开。

(孙禄堂旧照)

孙禄堂这两件比武的事迹,被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不过这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

以上的两件事例,主要都记录在世人编著的武学著作中。除了在中文网站中能搜索到之外,笔者在对日本的史籍和网络查找中,均未找到坂垣一雄此人的资料。

当然,日本人一向习惯篡改历史,是否是他们隐藏了自身的污点,也无从考证。

不过,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一书中,对于武者的描述却显得夸大其词,甚至还出现了“握发自提”这样的反物理学现象。

不管怎么说,孙禄堂先生是一位武学大师,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多次击败日本人,如果并不完全属实,也是当时饱受日本欺凌的国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吧。

(参考资料:《近今北方健者传》《孙氏武学研究》)


张生全精彩历史


真正意义上的武学集大成者,多为两种,一种是将一个派别钻到极致者;一种则是集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并自成一派者。民国武学第一高手“武圣”孙禄堂属于后者!

作为传统武学集大成者、新式武功流派的创办者,孙禄堂的武功绝对过人。但他武功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他的武学为何未得到很好的传承?这种种问题的答案,还得回到民国去详细分析。

通常情况下,体现一个人武功高低程度的最好计量方式便是被他打败的对手了。

孙禄堂一生,和很多同时代的武学高手一样,都曾只身闯荡江湖。

26岁这年,已在形意拳、八卦掌上学有所成,且在少林、武当、峨眉等多地学成的孙禄堂和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一样,开始闯荡江湖试试身手。

这期间,孙禄堂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历经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但凡遇到精通武术者他必会较量一番,鲜逢敌手。

游历期间的孙禄堂还在保定、京津等地踢馆六七百家,凡是他踢馆的,从末落败过。

人说,实践是最让人成长的法宝。经历过三年独自闯荡,单挑各路高手后,孙禄堂的武艺更加超群了,此时的孙禄堂颇有点“独孤求败”的意思。

这以后,本就爱武成痴的孙禄堂更加深入钻研起了武学。

不久后,云游中的孙禄堂还遇见了一位奇人,这位奇人是一位云游道士。因觉孙禄堂是武学奇才,又因觉与他有缘,该道士传授了孙禄堂一种修心养气之法,后来孙禄常将此方法融入拳术修习之中。

同时,为了提高武术境界,他还在四川跟从一位高僧研修《易经》数月,并于武当山从陈姓隐道一同结庐,听讲丹经。

发展到此时,孙禄堂的武功基本已到了“高深莫测”的地步。

后人在记载孙禄堂的游历相关时,曾用了这样一句话:

“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极,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匪、独斗群枭,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记载。历时三年余,先生于武道臻造极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合于道。“

从这段文字也可看出,世人对孙禄堂及其武学造诣的评价已经相当高了。

由于所学众多的缘故,年轻时的孙禄堂还被各种“过来人”委婉劝谏过,他们的劝谏大意是“恐所学太多导致最后门门通却无一门精”之类。

但对于这类质疑,孙禄堂基本不予理会。

孙禄堂坚信:自己可以凭借过人的智慧,将毕生多学融汇贯通,最终采众家之所长创办出一个超越已有武学的派别。

1912年,52岁的孙禄堂在北京遇到了同是老乡的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郝为真。

郝为真遇见孙禄堂后,深觉此人是难得的人才,于是他也同云游道士一样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了他。

说到此处不得不叹:孙禄堂此人真真非寻常人可比,能让武学大家倾囊相授,这本就足以说明很多了。

这以后,孙禄堂成功将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真谛学到家。寻常人学一门便可吃遍天下,而他却将三者都学到了极致,这样的孙禄堂很快便在武学上超越了之前的所有前辈。

此时的孙禄堂已经名动京城了,可以说,在武学上, 他已经成了真正的民国第一高手。

事实还通过孙禄堂清楚地告诉世人:梦想这东西真的可以有。数年后,孙禄堂终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派,创立了孙氏太极拳,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树大必招风,名气日盛的孙禄堂很快也开始面对各种前来挑战的高人。只是,他们中始终无一人是他的对手。

这些上门挑战的对手中,有单人,也有团体。其中,最厉害的是这三次挑战。

这第一次是与本国武圣之称的武术家武林志,这场挑战赛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终,“武圣”的帽子轻易地落到了孙禄堂的头上。

这第二次是与团伙比试,这期间,孙禄堂一人对对方持械者十余人,大获全胜。

重点来讲讲第三次,这一次与前两次明显不同,这次的对手是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

坂垣一雄曾是日本武学届的象征,曾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级勋章”,号称“天下第一”。

此人身高魁梧健壮,身高超过一米八,而体重则超过了200磅。

值得一提的是,坂垣一雄挑战孙禄堂时,已是民国时期的1918年,此时生于1860年的孙禄堂已是花甲之年。

而坂垣一雄则正值壮年,武学说到底是体力竞赛,所以,这场比试说来是孙禄堂吃亏。

然而,在比赛中发生的一切,却彻底让坂垣一雄怔住了。

当时,或许是对中国功夫心有畏惧,坂垣并不直接比试。而是非常不君子地提出力量比试。

壮年汉子,即便功夫不如花甲老人,在力量上总有优势的吧,这大约就是坂垣当时的想法了。

比赛开始后,人在客厅中铺上一张地毯,二人并卧,阪垣以双腿夹住孙禄堂双腿,双手抱住孙的左臂,说:“我两手一搓,你的左臂就断了。”孙禄堂淡定地说:“你试试。”

阪垣听完后便开始用力,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力大如牛的他刚一发力,两臂便如受重力打击,随即,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他便全身一震,被弹出两丈以外。

爬起来后的坂垣一雄才深知自己根本不可能是孙禄堂的对手,深觉中国功夫高深莫测的坂垣一雄在这一战后请求孙禄堂收他为徒。

但经历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孙禄堂岂会应允,他严词拒绝了孙禄堂。

这以后,坂垣一雄便回了国,回国后的他将孙禄堂的中国功夫传得神乎其神。不久,又有日本五位格斗高手带着翻译来到孙禄堂住处,提出挑战。

而他们的结局也和坂垣一雄一样:惨败而归了。

除了日本高手外,孙禄堂还在比武中与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等比试过,无一例外,每一次,孙禄堂都轻松取胜了。

这样一位高手,自然会得到同时代政要的关注。

同在1918年,孙禄堂还曾被民国总统徐世昌任命为总统府武承宣官。后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后,孙禄堂还被聘为了武当门掌门。

从此也可看出,孙禄堂的武功确实已经到了可以被称作民国第一的程度。

孙禄堂是一个讲究传承的武学家,他一生写过不少武学著作,其中就包括《形意拳学》、《八卦掌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等。

但孙禄堂和他创办的武学终未得到更好的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禄堂等人在中华国术领域修成正果时,正是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劲冲击乃至分崩离析之时,孙禄堂等人的价值变得难为世人所知。

因此,孙禄堂的武学体系从其完成建构的那天起,就面临着被湮没、淘汰、后断乏人的窘境。孙禄堂曾感慨道:

“吾言虽详而尽,犹虑能解者百分中无一二人。吾惧此术之绝其传也。”

末尾,献上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的一句话: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

记者李满


孙禄堂本人的武功如何,我不敢评价,但是互联网上有关孙禄堂的扬名露脸的事迹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句,几乎都是假的。


我从历史学角度查了不少民国武术家的事迹真假,可以这么说,99.99%的民国知名武术家他们扬名露脸的事情只要认真考证就会发现全是“查无实据”。


孙禄堂先生其实还好,就是几次和外国人比武的事迹确定为吹牛逼,比宫宝田之流要强太多了,宫宝田的事迹几乎都是假的。


不说远了,说说为什么我认为孙禄堂的外国比武的事迹都是假的。


目前为止互联网上关于孙禄堂与外国人比武,最露脸的一起应该是他和所谓的日本天皇钦定第一国手、大正天皇特级勋章获得者坂垣一雄的较量。


武术的事情我不太懂,但是历史的事情我可比较精通,我负责任的说一句,除了中文互联网以外,我没有查到任何有关这个“坂垣一雄”的资料,是的,没有。


另外,日本大正时代也没有什么“大正天皇特级勋章”这么一个勋章,我查遍了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日本各种勋章,我可以保证绝对没有所谓的“大正天皇特级勋章”这个玩意儿。



大正时代日本等级最高的勋章是大勋位菊花章颈饰“日语:大勲位 菊花 章颈饰”这不但是二战前日本最高等级勋章,现在也是日本最高等级勋章,不过二战后一般授予外国元首,比如伊丽莎白二世以及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


而在战前大勋位菊花章颈饰获得者名单里是绝对没有“坂垣一雄”这个人的。孙先生其他比武事迹也多和这位“坂垣一雄”相似,除了中文互联网外,查不到任何资料。


说到这里我再多说一句,大家应该对民国武术界普遍性的吹牛有一个了解,比如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就是一本民国武林吹13大全。


我为了避免伤众,我这里就只说离谱的、违反物理常识的现象,就不点名了。



这本书里大量出现“一窜一跳几丈”的情况,清朝时“一丈”就是3.2米,一跳几丈那至少是10米高,或者10米远,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奥运会跳远记录是8.95米,1920年代奥运会跳远记录还不到7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武林大师真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去参加奥运会?


这些民国武林大师要去参加当时的奥运会,何至于要到1984年我们才打破奥运金牌零的记录?


书里更离谱的就是“握发自提”,这完全是超物理现象,美国队长可能都做不到。


兰台


孙禄堂这位武术家名气虽然没有霍元甲,黄飞鸿等人大,但在民国时期的武术界他是公认的天下第一手。关于他的情况,我就不教科书式的回答了,在此我就以两件事来说明他的武术水平吧。



第一个事,孙禄堂有一次和段祺瑞一起坐在敞篷的轿车里,车子是逆风而行,段祺瑞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孙禄堂迅速下车把帽子捡回来,等到孙禄堂回到了车上,段祺瑞都没发觉他刚才离开过,可见孙禄堂的手脚有多迅速。据说这事当时还上过报纸。

第二个事,当时日本天皇派了六名武士高手前来挑战孙禄堂,结果被孙禄堂一连击败。而且日本天皇钦定的大武士找孙禄堂比武,结果那武士输的很狼狈,可见孙禄堂的武术修为确实很高!


神是的念着倒


在现代,我国传统武术一直饱受质疑,不然也不会出来个狂人徐某人整日喊着要打假了,但徐某人所打之人无一例外都是水货,所以人们就开始憧憬现代人中也能有像武侠小说当中的高手那样的水平,就算不会龟派气功,拳功夫也要上去吧。历史上敢成为武圣的,最著名的就是关羽和岳飞了,而孙禄堂是近代武圣,但他的故事和经历未免太精彩了,精彩的让人无法完全相信。

孙禄堂的武功传承极其复杂,他曾师从李魁元修炼基本功,复从郭云深学形意拳,还随程廷华学八卦掌,随郝为真学太极拳。可以说各大家的核心招式都被孙禄堂收入囊中并且加以改进,孙禄堂习得招式后为了测试水平开始大肆的踢馆,并未尝败绩,最夸张的一次,孙禄堂能徒手一人单挑十多个手持兵器之人,并取得最终胜利,令人赞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孙禄堂游历天下无有敌手,曾在比武中轻松击败有武圣之称的武术家武林志,也因武艺高超被徐世昌聘为幕僚,曾在比武中轻松击败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60岁时力挫日本武士道武士板垣一雄,70岁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五丁开山)。

相传孙禄堂不论去哪里,从来不会对人家有过多打扰。讨教问题就是讨教问题,绝不留宿、也绝不会留饭。问完问题,道谢之后,起身便走。来来回回几百里,可能就为了几句话的小问题,可以看出他武德也很高。所以在近代武林史上,孙禄堂一直被各大家封为领头人物,毕竟能把各大门派的功夫糅合在一起使用还能用的这么好,他是独一位。

当然,由于资料久远,并且没有珍贵的影响资料,我们无法考证孙禄堂是不是真的未尝一败,加上民国时普遍有吹嘘的成份,再加上一些段子手的修饰,我们更加无法知道真相了。但既然称其为近代武圣,显然武功武德都有过人之处,我们也不能用现代标准去衡量古人。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武术还是没有被发扬起来,就算是强如孙禄堂也无能为力,这多少是一种遗憾吧。


逻辑文史游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是董海川、大刀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五、韩慕侠、燕子李三、孙禄堂、郭云深。而一提到孙禄堂,似乎武圣一样的存在。题主提到排名第一,却又将“武圣”加引号,福垊猜想这个引号不是题主强调孙禄堂的武功天下第一而是质疑,故而才有孙禄堂的武功如何的疑问。他这个武圣加引号加的名副其实,因为他近代史排名第一就是一个江湖神话,尽管这个神话有人质疑,但很多人还是很推崇。福垊今天不给您聊传说的孙禄堂,之跟您讲真实的孙禄堂。

真实的孙禄堂不是个传说。

孙禄堂(1860年12月22日-1933年12月16日06:05),名福全,号涵斋,别号活猴,禄堂是他的表字,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周庄乡东任疃村人。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但自幼就有侠客之梦。9岁学习向吴某少林拳、散手、暗器,13岁向河北大侠李魁元学习形意拳,15岁向李魁元的师父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云深(1820年-1900年)学习崩拳。学成之后,又向八卦掌宗师董海川(1797年—1882年)的高足程廷华(1848年-1900年)学习程氏八卦掌。程廷华劝他仿效其师父,访游天下,以成大侠。25岁他游历了冀、豫、蜀、湘、粤、鄂、赣、徽、浙、苏、鲁计11省,遍访各门各派武林名家,网上说他在游历中,打遍天下无敌手。28岁的他虽然开馆收徒,但依然穷困,以至于尚未娶妻。1912年他结识了郝和(郝为真1849年-1920年),他以弟子礼对待郝为真,郝为真将太极拳秘诀教给了他。后来孙禄堂又出书又结识了徐世昌,从此声名鹊起,江湖上流传着他各种各样的传说。

孙禄堂的传说与真相

【传说】25岁游历期间,孙禄堂在11省内与人较量从未败绩。

【真相】1、孙禄堂的功夫糅合多家而又自称一家,虽然对多家进行了融会贯通,取其长避其短,但毕竟会导致博而不精。以博而不精的自成一家,跟11省高手交手,从来没有败过,不免有些言过其实。福垊认为,应该有胜有负,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武家之常事。

2、而且他游历结束后还拜河北永年的郝为真为师,11省包括河北省,这是非常矛盾的。

3、孙禄堂并没有成为天下第一,连第十估计都有些高估,因为在国内的比武中,并不理想。

【传说】在国内是国士无双,在国际上也是天下第一。江湖上流传着他的神话。

第一、大败俄国大力士,还有参加了“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并荣获冠军。

第二、两次赢得日本。

【真相】第一、大败俄国大力士、荣获“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冠军都是网络的传言。

第二、花甲之年轻松碾压日本大正天皇钦命武士、全日本柔道冠军板垣一雄。

要知道当时的日本武士地位很低,天皇是不会授予他这样的封号的。

70岁的他曾以一敌五,将日本五位格斗高手,打出一丈以外。

日本武士重视名誉,他们会“欺负”一个老头吗?

而且以一敌五时,还说孙禄堂躺在地上,然后被五个武士围攻,继而发力。

问题是孙禄堂武圣一样的人物会躺在地上吗?

最为关键的是陈微明为他做传记时,竟然没提及这些“丰功伟绩”,原因无非都是些江湖传言,当真你就输了。

造神孙禄堂的原因

第一、孙禄堂走董海川基础上又独辟蹊径。

孙禄堂拜访各种名师后,赢得了名声,然后又走董海川的游历之路。这样既能广博百家之长,更能让自己的名声更大。而且他又独辟蹊径,不仅习武而且出书。对,出书,别人都是实践,而且是理论加实践。他出书比较多,随着发行量的不断增多,名声自然要超过其他各家了。

第二、人脉就是命脉——改变命运之脉,入仕为官,名扬天下。

孙禄堂游历回来,就开馆收徒。大家冲着他的名声纷纷拜他为师,就连完县知县都敬慕他,成为了他的弟子。还有一位就叫张玉峰的弟子,他是徐世昌手下的一个亲兵。正是他的引荐,引起了徐世昌对他的启用。最后孙禄堂成为徐世昌亲兵队长、国务院卫队教头、校尉承宣官(总统护卫队队长)。他侠客兼总统亲信,自然更加传奇了。

第三、民族主义的原因

清末以来我国深受列强的欺负,民众有深深的自强梦、侠客梦于是一尊“武圣”就诞生了。让民众的民族主义得到发泄和满足,从而实现心理上的自豪感。当然这种造神福垊不排除是好事者在网上的发明。’

孙禄堂的真实功夫

孙禄堂的功夫在晚清十大高手之末,甚至他还上不了晚清十大高手之列。他不仅打不过王子平,就连程廷华儿子的弟子孙锡堃(Kun1889年-1952年)也打不过。

【被迫离开中央国术馆】

早在1915年孙禄堂出书,并在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武当门长后,当时的国术馆少林门长王子平就不服他,就给他下战书,要一决高下。而孙禄堂不敢应战而请上海的高振东前去比武,结果高振东进了医院,而孙禄堂只好去了江苏国术馆。(见张之江、杨松山《回忆录》)

【被迫离开江苏国术馆】

程海亭的弟子孙锡堃对孙禄堂创建的孙氏八卦不满,他认为孙禄堂对程廷华的八卦掌学艺不精,开门立派也应该由程海亭去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嫡系传人。就提出要与孙禄堂比武的请求,谁赢谁是真传。结果却是孙禄堂没有前去比试而是离开了江苏国术馆。


福垊


那时候真正有点实力的是练查拳的王子平这种,天生力大又善摔跤柔韧性好身手敏捷,加上武术技巧,打一般人如同儿戏,那时候真正上过擂台打过老外的,好像只有一个王子平。我的老家有个清真寺,王子平曾来教授其回民武艺,老人回忆他能倒着只用双手爬到大树上,两个手指捏着剑尖能把一米多的长剑端平,火车站上几百斤的大碌碡,他举起来把日本兵都吓坏了……当时中央国术馆,王子平是少林门长,孙禄堂任武当门长,王对孙根据武侠小说(还珠楼主)吹嘘什么“内家”不满,当众向孙挑战,孙不敢应战,从上海找了个年轻徒弟来。。霍元甲跟王子平类型差不多,但实力差的多。细究民国武林历史,你会发现,许多故事吹嘘夸张的成分太大,已经根本不现实完全就是传说和演义,王子平这类几乎算是唯一接近真实的了,其他什么太极八卦,可以说真有能耐的几乎连一个都没有,都是传来传去八字没一撇的东西,后人拿着当真事吹不过是为了利益二字骗徒弟骗钱,代代相骗倒成了传统,所以今天有闫芳、雷雷、陈小旺,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事了微熏拂衣去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年孙禄堂可以说是没遇到过对手。孙禄堂是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在近代素来有武圣之称,除此之外,还有人称其为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等。

孙禄堂曾经去京城探访过八卦掌门人程庭华,两人日日切磋武功,几日之后孙禄堂回去。程庭华的同门问他,孙禄堂的水平如何?程庭华说道:“神乎哉!神乎哉!独步绝伦矣!”

这是当代武林中人对孙禄堂的评价,而且程庭华在武林中也很有名望,他还比孙禄堂大12岁,能这样夸赞孙禄堂,足以见识孙禄堂的功夫了得!

晚清和民国时期,大多数人学武是为了保命,在那样的乱世里,武林高手层出不穷,比如剑仙李景林、神枪李书文,半步崩拳郭云深,太极宗师杨露禅等等。

这些人都是在乱世中,杀出来的名号,而孙禄堂能在这么多高手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还位居榜首,说明孙禄堂的武功真的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另外,孙禄堂当年曾经赤手空拳对打一百多手拿兵器的武林高手,打伤几十人自身毫发无损,轻而易举秒杀欧洲格斗王,什么日本首位武术大师虐的跟虐小鸡似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那个乱世,整天打打杀杀,不知道结了多少仇家的人,最后还能够善终,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孙禄堂的功夫真的是非常厉害了。

所以既然孙禄堂能在那个乱世中,被人尊称为武圣,说明他的功夫是非常厉害的,可能真的到天下第一的地步了。


魏青衣


一名武者功力的高低,不仅要看他的师父是谁,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对手是谁。

当然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能成就一名武者。养猪场里的猪,打不过猪圈里的猪很正常;而猪圈里的猪,与野生放养的猪相比,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民国“武圣”孙禄堂,无疑属于后者,他是一匹出自“炼狱”的狼。


1860年,孙禄堂出生在河北顺平县的一个小村子,家中并不富裕。9岁时,孙禄堂便失去了父亲,只得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贫苦,小小的孙禄堂不得不出去谋生。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孙禄堂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把自己变得更强才行。

在他小时候,一次无意间接触少林拳法,孙禄堂发现自己对武术有着特殊的感情。短短数日的接触,孙禄堂便掌握了这套拳法,这让那个老拳师对他刮目相看。

自此,孙禄堂走上了“武者”之路。

13岁这年,孙禄堂拜意形拳李奎元为师,同时又跟着师爷郭云深学习更精纯的拳法。

整整十一年,这个不出世的年轻人,一直都在如一日地练习拳法。意形拳学透了,就去跟着程廷华学习八卦拳。

总之,哪里有名师,孙禄堂便不辞辛苦地去请教拳法上的疑惑。在这十一年里,孙禄堂不知道拜访了多少名师。

据说有一次,孙禄堂对意形拳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便想去请教师爷郭云深答疑。然而,郭云深的住处距离孙禄堂有200多里路,孙禄堂就带着一些干粮,徒步跑去。


孙禄堂不论去哪里,从来不人家有过多打扰。讨教问题就是讨教问题,绝不留宿、也绝不会留饭。问完问题,道谢之后,起身就走。来来回回400里,可能就为了几句话的小问题。

努力可以让人变成强者,悟性却能让人变成宗师。

经过十一年的磨炼,本就天资聪颖的孙禄堂,在诸多名师调教之下,逐渐把意形拳、八卦拳、太极拳融会贯通。最重要的是,孙禄堂在这一时期萌生了自创拳法的心思。

不过,要自创拳法,终究不是易事。拳法,不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实战检验。就在此时,师父告诉他:

“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禄堂前途珍重,可去矣!”

1886年,孙禄堂开始了黄河南北的挑战之路,但有听说哪里有武馆,定登门拜访。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切磋武艺,俗称踢馆。

踢馆这种事情,在哪里都是忌讳,搞不好,则会像进入虎穴一般,遭到群攻。然而,孙禄堂只身横闯十一个省份,从未遇到一个对手。期间,他更是访少林、登武当,凡是听闻名师所在,一定会去切磋探讨。

1888年,重回顺平县的孙禄堂,已然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不过,年纪轻轻的孙禄堂,并没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喜;相反,他恬淡的性格更让他低调。

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碰到了太极拳大师郝为真。由于年事已高,加之困顿多病,郝为真已经快要饿死在病床上。

郝为真的困境,大概就是那个时代,所有武者的困境吧。武学大师层出不穷,因是国人更加崇信枪支弹药等武器,武学是不断衰落的。

所谓功夫再高,一枪撂倒,大抵如此。

听说郝为真的遭遇,孙禄堂二话不说,立马找到他并将他接到家里悉心奉养。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郝为真方才痊愈。他知道孙禄堂也是一名武者,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便把自己毕生所学教给孙禄堂。

在教授的过程中,往往郝为真一言既出,孙禄堂便已领会。如此悟性,让郝为真大为惊叹!

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数十年者。

至此,孙禄堂已掌握意形拳、太极拳、八卦拳的拳法精髓。

孙禄堂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呢?

据说,孙禄堂在东北时,俄国的格斗冠军彼得罗夫来华。当时已经50多岁的孙禄堂,应邀前往参与比武。

在这场比武中,孙禄堂知道对手的强项,却故意以守为攻,让对方充分积攒怒气。然而,不管彼得罗夫如何努力,愣是摸不到孙禄堂的身形。如此十几个回合之后,孙禄堂出手,一击将彼得罗夫打倒在地。

《北派国术家掌故》里,也记载了一则关于孙禄堂的段子。

话说孙禄堂学艺归来之后,在家乡开了一家武馆,教授拳法。彼时的他,已然打败天下无敌手,人称天下第一手。

有个宫廷侍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孙禄堂非常看不起,便想约他进行切磋。

这个侍卫的朋友听说他要去挑战孙禄堂,纷纷大惊失色,劝他不要干这种傻事。百般劝阻之下,侍卫决定私自前往,不再公开挑战。

在比赛那天,两人相对而立,期间相距数丈,并由一名中间人当裁判。只闻裁判一声喝下,这个宫廷侍卫已然跌倒五步开外。旁边围观群众甚至没看清孙禄堂的动作,胜负已分。


不得不说,孙禄堂的神乎其技,非是常人可比。

名师给了孙禄堂机会,努力让孙禄堂更强;对武学的参悟,才让他立足武学之巅峰。孙禄堂的成就是偶然的吗?

在清末民初那种残酷的环境里,很多比武都是先立生死状。如此一来,比武双方不得不全力以赴,不得有半点掺假。孙禄堂的事迹可能有水分,然而他一生无败绩的战绩,确实真真存在的。


祗树


他是武学界的“另类”,别人讲究术业有专攻,而他倒好,少林、武当、峨眉等都学了一个遍,最后竟然将其都融会贯通,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武林绝学。他在近代武林中排名第一,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那么,他到底有多么厉害呢?

他就是孙禄堂,别号活猴,河北顺平县北关人,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家。他自幼喜爱武术,早年习得形意拳、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他虽有小成,但并不满足于此。随后,他徒步走访南北11个省份,寻觅高人,挑战切磋,博采众长,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武林绝学,武道功臻造极至境,大神就此横空出世。接下来,他收徒传艺,横扫整个武林界,成为武林盟主。要说它到底有多厉害,事实胜于雄辩,不妨看一看他一生最为出名的三大战就知道了。



第一战击败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1908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奉天,向年近半百的孙禄堂挑战。虽然这个彼得洛夫身高马大,但是两人比武刚开始,还没有怎么比划,就直接被年近半百的孙禄堂信手击昏。此战之后,孙禄堂名震海外。

第二战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1920年,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全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前来向年逾花甲的孙禄堂挑战。孙禄堂与板垣一雄比试,孙禄堂又一次轻松取胜,日本武士板垣一雄深深为之折服,愿意出2万大洋拜在孙禄堂门下,但是被孙禄堂婉拒。

第三战古稀之年,一举击败日本5名格斗高手的联合挑战。1930年,日本又派了六位格斗高手向孙禄堂挑战,他决定以一对五。当时,孙禄堂平躺在地上,让5个日本格斗高手以任意方式将他按在地上,让另外一个日本人喊三下,以试孙禄堂在三下之内能否起身。当那个日本人刚喊至两下时,孙禄堂腾然而起,按个之前按压他的5个日本人被振到了数米之外,一时间不能起来,日本人将孙禄堂惊为神人。他们愿意出20万大洋,请他东渡日本,教授拳术,被他婉拒之。

事实胜于雄辩,孙禄堂用实战证明了其实力,是名副其实的近代武林第一人。1933年冬天他无疾而终,享年7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