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不做,常常是一种很高级的做

枕着论语,睡出更好的自己,这里是小梁为您带来的《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译:季氏想让闵子骞去做他的采邑费地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好好替我辞掉吧。如果有人再来找我,我一定逃往汶水北岸去。”
梁冬|不做,常常是一种很高级的做

01

无为之为,或许就能躺赢

小梁以前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总是不懂其中的原委。自从开始学习《论语》后才发现,原来几句话真的可以点拨一个人行走江湖。

本篇学习《论语》中的这句话,它给后世带来了很多启发——“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是季康子,就是我们上一篇提到的问孔子要学生到自己手下做大官的人。他是鲁国的权臣,把持整个朝政。

当时鲁国君弱臣强,季氏是一个大家族的掌门人,他控制了一个很大的官僚体系。表面上他尊鲁国的君主为国君,实际上在自己的领地内为所欲为,招纳了很多英才来帮助自己。有人说:“鲁国的国君都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而季康子却知道。”逐可见,权臣也有权臣的过人之处。

这次季康子又想向孔子要人,要的是一个叫闵子骞的弟子,想让闵子骞去做费宰(费邑的县长)。闵子骞回答:“请帮我推掉吧!如果再要我去,我会逃去汶上。”汶是汶水,是齐国和鲁国的交界,齐在上,鲁在下,所以汶上指的是汶水之北,也就是齐国。

后世关于闵子骞为什么拒绝季康子的邀请,有很多猜测,有人说:“闵子骞已经看到了季氏不守君臣之道,所以不愿意为他服务。”

清朝有位叫毛奇龄的大学者,写了本书叫《四书改错》,专门针对朱熹的《四书集注》。毛奇龄经过很多考究之后,他 认为闵子骞之所以不愿出任费宰是因为那个地方很混乱,有反叛,他决定不蹚这趟浑水,反正去了也会受辱。

有时政治环境很复杂,过于刚则容易断,过于柔则容易受辱,不如退而结庐,好好修养自己的德行。

毛奇龄的解释很好地解释了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的决策——不做。就像2018年最优秀的投资经理,只要能做到一件事——什么都不投,不买A股,不买港股,不买美股,不买比特币,不买房子……就已经躺赢。

不做,可能是诸多策略中最有意思,往往被我们忽略的一种“做”,这叫无为之为。

仅仅是因为你拒绝,也许已经可以保证不跌份了。

梁冬|不做,常常是一种很高级的做

02

巴菲特的投资秘诀

巴菲特说:“投资的要领,第一,不要亏钱;第二,记住第一条。”他不讲如何赚钱,只要你不亏,保证手上有现金,当风浪来时,别人都亏得不行了,你便可以去拣很便宜的资产。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巴菲特现在还买苹果的股票——“看看看,笨了吧,老头老了吧,不懂高科技了吧,你看苹果的股价跌成‘狗’了吧……”

其实,他们完全不了解,今天的苹果才九倍PE(市盈率),A股跌成这个样子,还几十倍PE,很多龙头蓝筹股,都是三四十倍PE。

相比之下,苹果才九倍,手上握着几千亿美金的现金,如果短期内公司不会倒闭,苹果哪怕变成一家投资公司——什么都不做,把硬件部门全卖了,就像当年IBM把它的硬件部门全部卖了一样,只做操作系统,收专利费,然后拿钱去做理财,理论上来说都不止九倍PE。

如果苹果的股价再往下掉,小梁真的觉得这是这个时代给予的契机,拿着那么大一笔钱,可以做很多事。

如果特斯拉的股价跌得不行了,苹果把特斯拉买了呢?如果特斯拉用的所有系统都是苹果的呢?你可以想象这意味着什么吗?

很多人都说:“苹果的产品价格那么高,这是挣尽了最后一块铜板,没天理啊,跌死它……”你又怎么知道,苹果没有在另一个维度上,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呢?

我不是为苹果站台,作为一个旁观者,有时会表扬它,有时也会批评它的策略。但我觉得现在人们匆忙地对苹果的业务进行判断,对巴菲特投资它进行判断,都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苹果所拥有的一件很有价值的东西——账上有很多现金,没有过度投资,没有大撒钱,这就叫“无为”。

假如2019年全球股市继续探底,到时会涌现出非常多的优秀的、可以白菜价收购的公司,估计那时也唯有苹果这样的公司,才有足够多的现金。

巴菲特买苹果的股票,不是在买一家高科技公司,而是在买一堆钱,买一堆可以用来放大自己投资能力的钱。就像他买银行、保险公司的股票一样。他现在买的是钱,然后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再用买回来的钱收割过去几十年来最优质的资产,这就叫不做是为了更好地做,无为而有大为。

梁冬|不做,常常是一种很高级的做

03

不做,常常是一种很高级的做

回到本篇,闵子骞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能退守一旁,不去多事的地方做官,本质上已经赢了半步,甚至已经赢了一步。如果他当时去了,也许连命都没了,还谈什么后来的政治发展。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做,常常是一种很高级的做。因为你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在做什么,而是你知道想要的结果,也知道用不做的策略更好。

以前小梁读不懂《论语》,直到四十几岁终于发现——天呐,怪不得孔子后来成为万世师表,因为他的学生中太多人当官。一个当官的人可以培养出更多当官的人,一步一步,后来每个朝代当官的人中都有他的徒子徒孙,所以孔子怎么不可能成为“万王之王”呢?

有时候,一些事一开始,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小梁常常在想,要是在小时候就有人跟我讲过《论语》,我得少走多少弯路啊。后来才想起,历朝历代的年轻人都是读着《论语》长大的,苏东坡、王安石、张居正……都是读完“四书五经”后出来做大官,做到行云流水,当断则断,左手写诗,右手理政,左右逢源。尤其在宋明时期,唐宋八大家都是相当了得的人物。

后来人们把儒学读傻了,倒也没有办法。当我每每想到自己四十几岁,还有机会学习《论语》时,就感到很庆幸。

也许小梁读的书未必能入你的法眼,不过你看到我已经是四十五岁的人了,还在从头学习《论语》,你也应该相信一个人真的是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

梁冬|不做,常常是一种很高级的做

论语里的哪句话

让你印象最深刻?

这句话有帮助你行走江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