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從哪裡來的?

風的神識


匈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支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國歷史的走向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漢家史籍裡,第一次出現匈奴的記載實在公元前318年,此時正是秦國秦惠文王時期,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共同攻秦,推舉楚懷王為縱長。《史記》記載:

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

如果根據這個記載,那麼當時伐秦的出了五國之外,還有匈奴,當然這件事的真假不得而知了,不過,至少確認的一點就是,這是在史書記載裡第一次出現匈奴這個稱呼。

從這以後至公元431年,匈奴人和鮮卑人混血後代、大夏國王赫連定敗逃到今天甘肅地區,被吐谷渾人生擒,送給北魏,北魏將赫連定處死,大夏國滅亡,從此,“匈奴”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七百多年的民族名稱,不再出現於歷史舞臺。

回到問題,匈奴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或者說匈奴人的祖先到底是誰呢?其實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明確的定論,不過目前有幾種主流的觀點如下。

一匈奴與商周時期的葷粥、獫狁、混夷、鬼方等少數民族同族

這種觀點認為,商朝時期的鬼方、混夷、葷粥、獫猶,春秋時期的戎、狄,戰國時期的胡等,皆與匈奴“同種”,匈奴與歷史上的鬼方、混夷、葷粥、檢猶、戎、狄、胡等,其實都是一個民族,只是不同的時期,漢人對他們的稱呼不一樣。

比如,先秦時代的詩經.小雅裡面就有一首詩歌《采薇》,涉及到了當時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獫猶之間的戰爭: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猶之故。不遑啟居,獫猶之故。

豈不日戒?獫猶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是一首描寫一個老卒為國戍邊,抗擊少數民族獫猶,最後返鄉的詩歌。可見,當時漢民族同少數民族的戰爭就很激烈了。

二匈奴是夏朝後裔,與漢民族同出一脈

這個觀點的主要根據是來自史記,《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此外,還有《山海經·大荒北經》稱:

“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並且認為犬戎就是匈奴的先祖,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周人與犬戎之間的戰爭期間。

總之,這個觀點認為匈奴人是夏朝人的後裔,夏朝人最初分佈在今黃河流域,商人興起以後,打敗了夏朝人,夏朝人敗逃到黃河以北,繼續與商人對抗;再往後,當週人打敗商人佔據中原時期,夏朝的遺民依然存在著而且又繼續與周人為敵。

在這個觀點基礎上,還有學者進一步認為,戰國時期的中山國(鮮虞國)那個民族也是夏朝人的後裔、匈奴的前身,說這個民族的人在趙國攻滅中山國以後,就逃到後世的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等地區,發展過度到公元前年,這個民族集團的首領冒頓殺父自立,從此開始強大起來,他們破滅東胡、西敗月氏、北服丁零,西漢初年甚至把漢高祖劉邦也圍困在白登山,逼迫西漢政府與他們締結和親之約。

三匈奴來自西方

這個觀點認為,匈奴起初分佈在“西方”,他們應該屬於西方遊牧民族,匈奴出現於中國北部的時間,應該是在秦始皇時代,具體講是自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在此六七年間,西方的遊牧民族——匈奴開始遊蕩東徙,出現於中國北境。而此前關於匈奴的記載,是誤解,可能是太史公把戰國時期其他的少數民族誤記成了匈奴。

並且,《史記匈奴列傳》中所說的、趙國北境守將李牧曾經“大破殺匈奴十萬之眾”是錯誤的,李牧大破的是當時活躍在燕趙邊境的東胡,而不是匈奴,甚至,前文所說的“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中的匈奴,也是誤解,其實應該是在秦國西邊的義渠。

參考文獻

[1] 劉洪波. 匈奴研究史四題: [D].內蒙古.內蒙古大學.2014

那麼,你認為那種說法比較靠譜呢?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留言評論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一卷青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題主這個問題,有人試圖用埋在土丘之下徹底涼透了的古代匈奴DNA,和現在人類的DAN對比來尋找答案。老梁無恥的笑了,匈奴這貨從他出生到消失,媽了個巴子的就不是個善茬,隨身攜帶作案工具,到處流竄作案的民族,這都過去了幾千年,這流傳下來的基因早融合的面目全非。

你至多找到這群流竄作案“惡徒”們的作案軌跡而已,想要找到他們從哪裡來,DAN充其量只是一個佐證而已。

肯定有人要戳著老梁的大腦殼要問:“你牛,你來畫個道道瞅瞅?”

基本信息

那老梁就不逞多讓帶大傢伙瞅瞅。我們不妨從歷史記載的一些有關匈奴的基本信息來了解一下。

匈奴的政治體制,他是君主制。

“別動!君主制?匈奴不是奴隸制嗎?抓住你的小尾巴了,抽不死你呀的!”

“瞧你咬牙切齒的德性!雖然老梁有時候也想抽自己,但從來只是想想而已。”老梁掰扯著手指頭給你說道說道。

君主制他包括奴隸制和封建制,因為這兩種制度權利都他孃的集中在一個人的手裡,所以他們都是君主制。

咱拉回話頭再接著聊,匈奴人腦袋最大,屁股最肥,坐在所有人腦袋上的哪位有個專屬名稱——單于。

提到一個國家或民族,我們還得了解一下他的宗教,匈奴的宗教——薩滿教。薩滿教是基於原始信仰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大傢伙注意原始二字,這是重點,後面我們要用到)這種宗教流傳於中國東北至西北這片土地之上,咱那喜歡金錢鼠尾大清朝的滿人信奉的就是薩滿教。

有點意思了吧。(下面一節老梁來解釋)

再有一點,這匈奴的政治中心叫龍城或者龍庭,瞧見了沒,這地名的第一個字龍,又有點意思了吧(老梁在這裡做個解釋,有人說這地名還叫籠城和龍不沾邊的,那好咱也可以把這條放下來,接著瞅)

大傢伙看到這裡,一定會說老梁你都倆意思,到底想要說啥嘛,瞅你哪大腦殼費勁死了,那我們就趕緊的來總結的解釋一下。

起源

根據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夏朝歷經十三世17個王,時間這老婦人推著一輛名叫歷史的破車,極不情願的來到了公元前1600年,這王位就丟給了桀。

桀暴虐,商部落的老大湯,拿著棍子,石頭,領著一幫子大兄弟,吆五喝六的,一股腦就將桀掀翻,順帶著將夏王朝推進了歷史的破車裡,吹了吹桀坐過的椅子,自己個一屁股就坐了上去,這不商的第一代王就誕生了。

這湯也沒有趕盡殺絕夏宗室的打算,投降的都進行了分封,但有那麼一支不服,拒不投降,一拍兩瞪眼,撅著屁股光著腚就跑了,這一跑,就竄到了北方。

這貨打不過湯,但到了北方這一畝三分地,沒人是他對手,三不兩下將這嘎達的部落吞噬掉,重新消化,這就成為了咱文中提到了匈奴族。

而且據史書記載,匈奴單于都喜歡在鄂爾多斯祭祀龍神(這回沒跑了吧,你不會和老梁扯犢子籠神,圖騰崇拜可沒有這倆字),再給你補一刀,殷商時期甲骨文占卜的所記載的龍方也就是匈奴原型,他的圖騰就是黑龍。

總結

原始宗教——薩滿教,起源於咱大華夏,這是第一點。咱大華夏崇拜龍(別和老梁提西方那種蠢的不要不要的肥仔龍,屁股大的驚人,腦袋小和核桃有的一比,什麼東西一點美感都沒有),這匈奴和龍有關的也不少吧,圖騰——黑龍,祭祀——龍神,政治中心——龍城。

而且歷史最為清晰的記載,這貨就是突然出現在了咱大華夏的周邊,強大的時候,拿著跟棒槌不斷的騷擾我們,當然在我們大華夏強大的時候,也不曾饒過他們,最終被我大華夏按在地上狠狠的槓了幾次,捂著屁股竄到了西方,把個羅馬帝國用大棒槌敲了個支離破碎,把個現如今西方史學家心痛的不要不要的。

所以老梁的看法就是,這匈奴其實最初的來源就是夏的後裔,然後和大華夏周邊的部落進行融合的產物。

我們再來看看DNA告訴我們現在匈奴的後裔都發布在哪裡,歐亞大陸,匈牙利,土耳其這些地方都有匈奴人遺留下來影子。最最詭異的就是小日本這羅圈腿,穿著個兜襠布到處挑釁的貨,居然也有匈奴人的基因,我去,我就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漂過去在這幫guei孫子身上作案的!真沒有天理!哪位大神能告訴我?

好了就寫到這裡,喜歡的話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依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匈奴的先祖

"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我們平時所說的漢代,唐朝的匈奴多指秦末漢初開始,雄霸中原以北的遊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把匈奴逐出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區,穩定了邊防。而在西漢前期又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搶掠物資,一度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並掌控了西域的大部分土地,漢武帝曾經指揮千軍萬馬,使不可一世的匈奴退居漠北,並分裂為五部。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的大將霍去病封狼居胥(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他登上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驅逐匈奴侵略的偉大勝利,後來"封狼居胥"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率眾投降西漢政府。公元前33年,漢元帝劉奭當政期間,呼韓邪單于第三次來漢庭朝拜時,提"自請為婿"的請求,這才有了歷史上著名"昭君出塞",此後半個多世紀漢朝與匈奴保持了友好的和平往來。

東漢時匈奴又分裂為南、北兩部。公元48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的孫子,醢落屍逐鞮單于率眾向光武帝劉秀投降,東漢政府進行了妥善安置(定住河套地區)。而北匈奴的反覆無常,叛服不定,公元89年,漢和帝劉肇永的屬下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曾經隨軍北征匈奴的班固(著寫《漢書》)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這才有了銘刻著名的《封燕然山銘》紀功的壯舉。



匈奴的存在,嚴重干擾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進程,這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中都有記載。

希望星晨58298869


匈奴是哪裡來的?其實關於這種早期歷史的問題,特別是關於某個遊牧族群起源的問題,可以說唯一確定的就是基本一切都不確定。因為首先在突厥之前的遊牧民族基本都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他們自己對自己的歷史是沒有記錄的。關於秦漢甚至更早時代東亞的遊牧民族,基本上唯一的記載就是中國古史。但現在能看到的古史料裡其實也沒有明確記錄匈奴是哪來的,它就是突然就出現在歷史裡了。所以關於匈奴的起源,只能是現代根據一些古史記載,進行一些相對合理的推測了。


獫允?詩經裡有答案?

關於匈奴的可能起源,雖然《史記》裡說它是夏后氏苗裔,但卻基本上就這一句,並沒有其它任何支持的證據,所以在現代這種說法認同度很低。而相對主流的觀點認為它可能起源於西周時期一些中國古籍裡曾經提到過的獫允(xiǎnyǔn)。而獫允可能又是商朝時的遊牧族群葷粥(xūnyù)的後代。寫作了《史記》的司馬遷也說匈奴源自獫允,但也沒有給出太有力的論證,而且在其它段落還曾把獫允和葷粥並列,似乎他們又是兩個並存的族群,所以獫允之前再去追更早的起源,其實已經和猜謎比較像了。

所以我們這裡還是不多扯那些太久遠的起源了,還是從記錄稍微多一點的獫允說起。關於獫允,其實比較早的記載都來自《詩經》。《詩經》裡有多首詩歌都提到了獫允對西周王朝所造成的威脅。比如在《詩經·小雅·采芑(qǐ)》裡就曾經提到“方叔涖(lì)止,其國三千……征伐獫允”。意思是諸侯“方叔”率領三千戰車去征伐“獫允”。在《詩經·小雅·六月》裡也曾提到“獫允孔熾,我是用急……薄伐獫允,至於太原”,意思是獫允來勢兇猛,我方邊境告急……(所以)猛烈出擊討伐獫允,進軍太原。後來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裡又記載說:

……獫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而到戰國時期,“獫允”這個名稱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匈奴”,所以司馬遷說匈奴源於獫允,而從漢朝以後,基本上古代的史家都會把獫允稱為匈奴的先民了。

西戎?本週的滅亡也和匈奴有關?

除了獫允之外,還有一些說法認為商周古籍裡反覆出現的西戎也可能是匈奴的前身。但是這種說法的證據更加薄弱一些。最主要的一個依據是史記裡對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的一條記載,其中提到:

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

就是說韓趙魏燕齊聯合匈奴一同攻打秦朝,這條記載也是“匈奴”這個名稱出現在古史裡最早的一次。而在《戰國策》裡在同一年也有一條跟秦國有關的戰爭記載,卻是說一個名叫“義渠”的古部族“起兵襲秦,大敗秦人於李帛下”。所以一些學者就據此認為義渠就是匈奴的另外一個名稱。而義渠又是包括滅亡了西周的犬戎在內的西戎的一支,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匈奴也有可能是西戎的後代。而如果按這種說法再往上追溯,那麼商朝時曾與商紂王聯姻的鬼方可能也和西戎有關係,所以它也可能是匈奴的先祖之一,而一些史書上又記載鬼方的祖先大隗氏與黃帝也曾有聯姻關係,所以這似乎又和司馬遷在《史記》裡說的匈奴是夏后氏苗裔能扯上點關係,好像匈奴確實在遠古就和中原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繫了。

但這種說法的證據確實不夠硬,因為兩條記載提到的戰爭雖然都是公元前318年,但卻未必是同一場戰爭,也有可能是義渠趁五國和匈奴一同伐秦也趁虛而入呢?而且現代普遍認為西戎是說藏緬語族語言的民族,和漢語同屬漢藏語系。但匈奴的語言則屬於另外一個或者幾個不確定的語系,所以西戎和匈奴應該有不同的源流。所以這兩個族群可能也未必有特別密切的淵源。

匈奴族群的形成

大家知道漢族真正的形成是因為秦漢統一帝國,同樣匈奴這個族群的形成也是因為匈奴各部在公元前209年由冒頓單于大致實現了統一,這個時間比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統一帝國只晚了12年。這也是為什麼在戰國時代,雖然中原是分裂的,但戰國幾雄各自修築長城就能在和匈奴的對抗之中不落下風,而秦漢統一之後反而很多時候在和匈奴的戰爭中顯得比較吃力。因為此“匈奴”非彼“匈奴”。秦漢時,特別是漢朝面對的“匈奴”,其實是統一的匈奴,而之前的“匈奴”其實是彼此也四分五裂的不同部落,只是都被稱為匈奴而已,它們的戰鬥力和後來的統一匈奴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匈奴極盛期的大致疆域

所以在匈奴形成了統一的政權之後,其實其貴族也是來自不同的部落,比如攣鞮(luándī)、呼衍(呼延)、蘭、秋林、須卜等等,後來這些部落名也演變成了匈奴人的姓氏。因此現代比較主流的觀點也認為,匈奴即使在統一之後,其實也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而是在北方草原不同遊牧部落的一個聯合體,它雖然很長時間有相對統一的領導,但其內部還是說不同的語言,這些語言甚至所屬的語系都不一樣,比如可能有些部落說的是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或者蒙古語族的語言,另外一些部落可能說的是印歐語系吐火羅語族或是伊朗語族的語言,另外還有一些部落可能又說的是其它語系的語言,其中也許也有個別部落說古漢語。

東漢朝廷賜給一名歸順的匈奴酋長的官印——漢匈奴歸義親漢長

正是這種複雜性,造成了現代對匈奴語言的研究進展極其有限(研究主要依據是漢文古籍裡記載的匈奴官名、人名和地名),因為可能歷史真相是根本不存在匈奴語這一說,匈奴人內部也是通行著很多種不同語言的。

統一匈奴的冒頓(mòdú)單于


所以總體來說,關於匈奴的起源,在現代如果奉行一個比較嚴謹的態度,還是必須承認是沒有定論的。只是根據古籍記載,它可能和更早時期的獫允有傳承關係,但兩者之間恐怕也不能完全劃等號。而且不光匈奴的起源沒有定論,包括它的語言、人種乃至究竟是否說同一種語言以及是否是同一個人種,或是究竟由幾個人種構成其實都沒有定論。更確定的結果,恐怕還是需要期待未來史學界以及考古學界的更多全新發現了。


桃花石雜談


首先理順一個問題:匈奴是一個民族嗎?

匈奴和漢,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民族稱呼,而是國家政權的稱呼。成為民族的稱呼,是後世才形成的。漢人的民族來源有很多,如秦的西戎、周人、齊的東夷、魏趙的狄人、楚人、百越等,都是漢人的種族來源。

同樣匈奴有蒙古人種的南匈奴和印歐人種的北匈奴。因此,對於題主的問題:匈奴是從哪裡來的,就不能從匈奴的血緣入手去回答,只是回答:匈奴這個國家是如何形成的——因為戰國、秦漢時的匈奴是一個國家,並非一個種族。匈奴成為種族,和漢族的形成基本上是同一個時間: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是匈奴,南方的農業定居民族就是漢人。非常簡單的區分,以文化區分,不管你的膚色界限。


匈奴這個國家是如何形成的呢?

要回答匈奴國家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及西周初大名鼎鼎的西伯。

周文王姬昌只是其中一任西伯。春秋時秦穆公同樣也是西伯。西伯是西戎部落中共同的首領。有時候西伯會被稱呼為戎王。

在本文文章《西伯的歷史:是周文王姬昌的專屬稱呼嗎?》對西伯的歷史做了一個大概的講述,現摘錄部分:


作為西戎文明傳統的西伯,是以受天命(姬昌受天命)、行天罰(姬發突襲滅商)為核心觀念的。西伯、天子、戎王都是不同時期不同角度下的相同內涵的稱呼。
天子在中原秦統一後以皇帝的形式固化;西伯、戎王在蒙古草原原統一後,以單于、可汗的形式得以固化。”“隨著中原戰國七雄對一統天下的野心和爭逐,西戎部落受到秦的打擊,慢慢的西去或者北上。但是西戎共主的傳統並未丟棄。由西戎部落慢慢融合而產生的新部落——匈奴產生了。
匈奴接過了西戎共主的傳統,成為新的戎王,即:撐犁孤塗單于,本質上的意義就是:天子。這裡的匈奴主要是指南匈奴。

當南方中原由秦始皇嬴政完成統一時,北方漠南的匈奴也由頭曼單于完成了整合、統一。”

現在來看秦國義渠和匈奴的關聯。在本文文章《戰國時的義渠就是秦漢時匈奴 莫頓單于或為秦宣太后曾孫》中提到: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和宣太后毒殺義渠王,伐殘義渠。

推斷趙國李牧和匈奴大戰發生在公元前264年到262這三年裡。趙國滅樓煩是在公元前297年。

從時間上可以推斷出,匈奴是不斷被秦、趙等國打擊遷走的堅持遊牧生活的戎狄部落在河套地區、陰山一帶重新組合而形成的國家政權。簡單說,戰國時的匈奴就是被驅趕出中原的戎狄部落後裔所重新組建的國家。

匈奴最初的聚集地在河套地區和陰山一帶,也符合秦趙打擊戎狄的歷史。

在秦國等南方中原國家爭奪統一時,北方的匈奴國家也開始在頭曼的統領下慢慢壯大和統一。在頭曼、冒頓、老上單于三代人的努力下,匈奴先後擊敗東胡、西漢、月氏三國或勢力,成為了蒙古草原上的霸主,伴隨著漢朝到終結。


歷史哨聲


匈奴從哪裡來的?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說法,我覺得我還是要來給大家剖析一下了。

我們先看史書記載是怎麼說的:

1、《史記》記載: 匈奴人先祖是夏王朝末代皇帝夏桀的遺民。



2、《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3、《山海經·大荒北經》稱: 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4、根據《史記》記載,有學者就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



5、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則作了一個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期的獫狁,春秋時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的所謂匈奴。



6、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族,統稱為匈奴。



7、近代學者蒙文通、黃文弼認為,鬼方、葷粥、獫狁是古代披髮左衽羌族,林胡、樓煩、義渠才是胡服椎結的匈奴的前身。



8、還有岑仲勉認為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為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秦始皇之前,還未遊牧至中國北


部。

我們作為現代人,即不是學者文人又不是考古學家,只能參考之前的歷史來判斷了。但是即使如此,歷史記載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我們這些後來人更加的摸不清方向。

所以,綜上所述,匈奴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要真正去追朔的話,可能要從黃帝開始查了。既然歷史文獻有記載,我認為自然有它們存在的道理,只是有可能,他們所有的述說都存在一個關聯性還沒有打開而已。如果一旦打通了這個關聯性,一切都會真相大白!我真心希望考古學家們能再次發現具有價值性的資料來解開這個謎團。

好了,我要說的也只有這麼多,至於真正的答案還是等待專家們的結果吧。同意和不同意我看法的,都可以給我留言和評論,歡迎大家積極踴躍的討論,謝謝!


螞蟻陪著大象去旅遊


在戰國爭霸的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公元前三世紀的秦朝編年史書上清楚的記載了匈奴這個名稱。匈奴人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沒有人能弄清它們的祖先是誰,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就這樣悄悄的出現了。匈奴人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的時候,似乎是到了蒙古高原之後才有人匈奴這個名字的。匈奴人的第一任單于是頭曼單于,當時匈奴部落聯盟的中心所在地是頭曼城,是今天內蒙古包頭市東。匈奴人乘著戰國末年中原戰亂之際,他們奪取了河套以南的地區。使得秦燕趙三國的邊境不得安寧。

匈奴人

匈奴人是從哪裡來的呢。有這樣一種說法是:《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氏之苗裔也。唐朝的《史記索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移居到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死去。他的兒子薰粥收繼了夏桀的很多個小妾,他們避住在北方的山野,跟隨著畜群遷移。這大概是匈奴人跟隨畜牧遷移,收繼婚制的源頭。中原秦朝滅六國之時,這支夏桀的後裔也繁衍成一個大族群,被稱為匈奴。但是王國維認為匈奴以及其他人北方民族的祖先,並非出自華夏。根據現有的考古研究發現匈奴人可能來自西伯利亞遷徙而來的部落聯盟,根據DNA分析測定,匈奴人與古漢人沒有血緣關係,後來的民族大融合,漢人與匈奴人通婚很少,匈奴對漢民族的血統影響微乎其微。

匈奴人

另外一種說法是,匈奴是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時,位於中亞和南俄人草原上歐語系遊牧民族,屬於白種人的一個分支。在遷徙的過程中融合月氏,樓蘭,烏孫,及其旁26國的白種人。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匈奴人在外貌與漢人有著巨大的差異。由於匈奴人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這個說法還沒有定性,但這也側面證明了這種說法。

匈奴人

根據現有的歷史記載和考古資料證實,早在公元前7到8世紀到時候,匈奴人就已經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了。匈奴的發源地是在草木茂盛多禽獸的陰山河套地區。這裡依山傍水,氣候適宜,是畜牧和狩獵的好地方。所以陰山一帶是匈奴社會經濟發展的搖籃地。


但是這裡氣候嚴寒,匈奴人們又遷移無常,這樣大大鍛鍊了匈奴人民的性格,能夠吃苦耐勞,善於騎馬射箭。


求關注求點贊。喜歡文史故事的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有精彩。


文軒春秋


《史記-五帝本紀》,開篇就有關於匈奴前身"葷粥"的記載。黃帝戰勝炎帝后,又在涿鹿大戰中打敗蚩尤。然後巡視山川"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這說明,葷粥這個民族部落被黃帝驅趕過。所以,這個民族的祖先在黃帝前就出現了。

無數個部落族類構成了匈奴這個集合體,並隨同在後來的夏商周逐步發展,到戰國秦漢壯大擴張,進一步與中國抗衡。《匈奴列傳》開篇一句:"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這兩篇記載都有"葷粥"。說明這支族類歷史悠久而且穩步發展。並與各朝代共同生活。

諸戎與周朝翻臉的時候是周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而歸。自是之後,"荒服"不至。荒服就是很遠以外的諸侯和部落等居住的地方,犬戎,獫狁,葷粥等北蠻部落不朝貢周天子了。周朝天子說什麼也不聽了。後來就有"戎狄是應","薄伐獫狁″這樣的詩句,意思是要提防這些部落的侵擾禍亂。

戰國七雄,三國有匈奴臨界,這時的匈奴才算是一個統一了許多北方少數部落民族的政權組織。這才有力量有組織地同農耕民族的中國抗衡爭權奪利了。

所以,如果"葷粥"等被黃帝驅逐到北方蠻荒(荒服)的部族是後來匈奴的祖先的話,則匈奴的起源早在黃帝之前就出現了。這與"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並不矛盾。





劉一千五


夥伴們看我的頭像,是不是匈奴人,哈哈。我出生在關中平原一個叫“大荔”的縣城,“大荔”本身就是匈奴一支的族名。早年上廣州到戰友家玩耍。戰友家族的小孩指著我的鼻子說我是外國人。那麼匈奴從哪裡來的?

陝西韓城人司馬遷最有發言權。《史記.匈奴列傳》雲:“匈奴其先祖夏後之苗裔也。”

匈奴首先不是一個單一的族群,他是許多大小部落的合稱。比如“趙家村”村裡麵人不一定都姓趙,但一定曾經或者現在姓趙的人家多。

遊牧民族匈奴人的活動範圍很廣,他們開始不是跟著太陽走,是跟著牛馬羊的屁股走,只有牛馬羊才能從風中知道青草的方向。正好夏商兩代那時候地球不冷,陝北、關中(司馬遷的故鄉)水草旺盛(詩經.關雎證明),匈奴人經常到此一遊,偶爾打打秋風搶劫(參見《易經》和《山海經》記載商周和草原民族的戰爭)。秦始皇舉國之力修萬曆長城,說明匈奴人很孟;漢武帝派特工人員竊取匈奴人的冶鐵技術、戰馬,說明匈奴人軍工發達;從匈奴人活動範圍考古出土的青銅器,說明匈奴的先進文明。漢匈戰爭全面開戰,史官世家司馬遷開始作《史記》,國際熱點匈奴的來源司馬遷給出答案。整個漢朝的知識分子沒有提出質疑,說明他們認可司馬遷的觀點的――匈奴夏之苗裔。

王國維說,司馬遷說得沒有錯。

近代大家王國維熟悉吧(不熟悉百度)。其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就匈奴來源做了詳細描述。他認為鬼方、混夷、獯鬻(商代稱呼)、獫狁(周代稱呼)、戎、狄、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春秋戰國出現的稱呼)等統稱為匈奴。

現在夥伴們明白了吧,匈奴就是華夏先民一支。雖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有懷疑精神是好的,但必須有足夠的學問、完整的考據。我相信二位大家司馬遷、王國維的權威,匈奴人就是華夏先民。所以我的出生地名“大荔”一直至今,呵呵。


NaLi哪裡哪裡


匈奴肯定不是夏的後裔,《史記》裡這樣記載:

周王朝的祖先在夏王朝衰落時向西方遷徙,在西戎的地盤建立了城邑。300多年後,周首領亶dan父時期,受到戎狄的攻擊,被迫遷徙至西岐建立新城邑,正式稱周。發展100多年後,西岐逐漸強大,首領姬昌討伐西邊的畎quan夷。後10多年,武王姬發伐商,建立雙都,鎬京和洛邑,驅逐戎夷於涇、洛之北,並命令他們稱臣入貢,曰“荒服”。就是驅逐離王都2500裡遠。五服:甸服、侯服、鋖服、要服、荒服,每500裡一服。



如上,

西戎部落和周部落長達500多年的拉鋸抗衡,直到武王成為天下共主時,成為周王朝後才第一次有能力打服西方戎狄。(名稱變化:西戎——畎夷——犬戎)

後來周王朝勢衰,西戎部落又不老實,周穆王又西征,把西戎趕得更遠,所謂荒服不至。

周穆王後200多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申侯借犬戎兵殺周幽王於驪山下,秦襄公救周,周平王離開鎬京去了洛邑。




以後60年,山戎越過燕國伐齊國;後44年,山戎又伐燕國。兩次都是齊國(齊釐公、齊桓公)出力驅逐山戎。後20餘年,山戎又伐洛邑,一番折騰(周襄王還娶了狄女),最後晉文公才擺平。(名稱變化:山戎——戎狄——戎翟——赤翟、白翟)

晉文公攘戎翟,居於河西圁、洛之間,號曰:赤翟、白翟。秦穆公霸西戎。

就是春秋時期,齊國、晉國、秦國三家霸主才遏制住了西戎和北狄的侵擾。

中原和西、北的戎夷拉鋸戰一刻沒有停過。

戰國時期,諸夏強勢征戰,對西戎和北狄吸納的吸納,屠殺的屠殺,驅逐的驅逐。直到戰國七雄,秦吞併義渠再拒更加西北的戎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破林胡、婁煩。燕將秦開(秦舞陽爺爺)造長城以拒胡人。

當時是,冠帶七國,而三國邊於匈奴。這個時候第一次出現匈奴的名稱。後來秦始皇統一華夏,北擊匈奴。



由此,匈奴是哪裡來的?

就是和華夏文明原本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的,卻不訓華夏禮制,不事農耕,只會放牧遊獵的犬戎和山戎這兩民族或者N多個這樣的部落群。持續越1000年的拉鋸戰後,被驅逐到塞外的那幫蠻族,匈奴的第一祖先就是犬戎,第二祖先就是山戎(主要是晉國北方的山戎既 林胡、婁煩之戎,白翟、赤翟),被打被驅逐後也會抱團取暖走向聯合。而東胡的祖先主要是燕國北方的山戎。

另外一個重要的佐證,就是匈奴人的部落圖騰是狼,也可以說是犬,犬戎之所以被稱為犬戎,也是因為他們的部落圖騰是犬。這樣更好說明匈奴人是犬戎的後裔。而犬戎絕不是夏的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