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私”一點,更容易幸福

有人問我:你接過那麼多婚姻諮詢,什麼樣的婚姻最讓人痛苦?

這個問題實在讓我意外,因為我本沒有想對不同的問題之間做痛苦的比較。當我真正去想這個問題時,找到的答案又讓我驚訝不已。

這八年,我陸續接受過1000多對夫妻的婚姻模式諮詢,當然更多是與關係中的單人諮詢。在這些個案中,最痛苦且持續時間最長的,往往是那些把關係變化寄託在期望對方改變上的人

甚至有部分人在經過長期的精力消耗之後,不僅婚姻關係難見改變,他們的工作、人際關係、生活狀態都變得一團糟,想要自我成長變得更加難上加難。

女人“自私”一點,更容易幸福

成熟的兩性關係,不需要為對方負責

在親密關係裡,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是:我們在關係裡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有時候,這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比如有人說我完全是為他考慮,我沒有半點私心,我只希望他過得好。其實,當我們極度想讓對方好的時候,我們也必然是期待這種好能與自己關聯。

就好比,我經常從一些個案裡看到一些最無私的舉動,一些年齡大的事業有成的男人,希望竭盡全力幫助跟自己差距很大的女生,看起來這似乎特別無私,甚至有人想報恩別人也還不同意。

為什麼這種特別的好也跟他自己有關呢?我曾經聽過有個案說:當我看見自己的傑作,步步綻放出光芒的時候,你根本無法想象那時候的自己有多激動,甚至比自己成功了都還要興奮。當他們的成功地圖已接近尾聲,用另外一個人去刷新對自己的期待和崇拜,這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慾望。

很多關係中的一方老是想急於改變對方,其實是內心世界正缺乏滋養。當我們總想著要改變對方、拯救對方和只為對方好時,請讓自己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所做的這一切,跟我自己有什麼關聯?如果這件事情做得很順利,我可以從中收穫到什麼?

首先,清晰看到自己的想法,並且問問自己:這是實現自己內心渴望的唯一方式嗎?其次,並儘可能看到這些不同的選擇跟自己期待的區別;另外,鼓勵自己做一些之外的嘗試。

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太多自己之外的部分,需要我們拼盡全力去改變。沒有自我的人,做事情總是首先考慮他人,並把所做的一切都歸結於為對方好。而敢於在關係裡自私,並且能向自己承認這是自私,恰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

女人“自私”一點,更容易幸福

在婚姻中,自我成長比選擇更重要

大多數時候,我們責怪對方不夠好,卻又習慣這種不夠好。就好比有一位個案告訴我,她說先生太沒有主見,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問問她,就像是養個小孩子,特別嫌煩,心想著如果能選一個更成熟的人就好了。

後來,她卻覺察到,如果真遇到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她又難以接受那種別人老是安排自己的頤氣指使。所以相對來說,一個這樣沒主見的先生,看似讓她無比厭煩,實際上這種支配感又讓她感覺特別好。

在兩性關係中,對方也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們的行為會從對方那裡反饋出來,當我們指責對方難以改變時,很大程度上我們自己也不願做改變。

當我們覺得自己在感情中被不合理對待時,往往我們對對方也不是溫柔相待。當我們努力去改變對方的表現,卻不修正自己的呈現,這樣的改變就永遠也不可能發生。

也有很多人,一談改變就極度控制自己的情緒,馬上放棄過去的特質變成另一個極端,比如每天頻繁聯繫對方的人,一想到改變就立刻變得不聯繫,並且對方的電話也不接;一個不關心對方的人,一想到改變,就每天追著溝通噓寒問暖。

經常有人問:如果我不成長,重新選擇一段感情開始,可以嗎?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和追求幸福的機會。只是,相對來說,一個瞭解自己的人,和一個只想要被滿足的人,選擇本身就存在很大質的差異。

當我們不夠了解自己的內心時,其實無論怎麼選,都不會讓自己滿意。因為,我們無法以一種成長的眼光去看問題,就不會真正看到優質的機會。

也就是說,我們任何時刻的選擇,其實是符合那個狀態下的心理標準的。如果我們想要改變這個選擇的標的,就需要首先更改自己的內在設置。

每個人成長的終極目標,無非就是活出一個身心更一致的自我。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從內心出發,而不是違背自己,那就是修通自己的方向。如果我們更多在尋找一種方式方法,尋求一個有效的模板或者標準來改變,或許就走到了離自己內心更遠的地方。

真正的自我成長,是嘗試著貼近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在搖擺不定的行為逐漸找到平衡,發展成一種有助於讓他人更懂得自己的特質呈現。

女人“自私”一點,更容易幸福

只要有一個人成長了,傷害就少了

痛苦的模式為什麼是兩個耗在一起,這其實是兩個人都在以一種自己不夠認同的方式相互傷害,關係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很多人說,我明明很努力,為什麼沒有改變呢?當我們非常痛苦地去改變對方時,實際上只是做一件事情,用我們的推力在維持痛苦的模式不改變,這顯然與我們的初衷不一致。

有人說,如果我成長了,對方不成長,是不是也沒有用呢?在關係的模式上,如果一個人的方式改變了,相應另一個人也會改變。

而成長不是改正錯誤,不是做違心的自己,而是首先學會理解自己和保護自己,這樣在面對別人時,才不會輕易地被傷害和傷害人。所以,當你成長了,你周圍的關係也會變得清晰起來,被傷害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有一個故事。有人去問一個得道高僧,得道前你在做什麼?高僧回答:“砍柴,挑水,做飯。”

得道以後你做什麼?高僧回答:“砍柴,挑水,做飯。”

既然如此,那麼何為得道?

高僧回答說:“以前砍柴的時候想著挑水,挑水的時候想著做飯;現在是砍柴的時候砍柴,挑水的時候挑水,做飯的時候做飯。”

這樣的感受,很多處於情感痛苦中的人很清楚,當各種關係、矛盾、衝突混雜到了一起,不管是想砍柴問題,還是解決挑水或做飯的問題,都有其他問題跳出來干擾,讓我們覺得到處都是問題,也根本無法處理其中任何一個問題。

自我成長就是通過這樣一種內省沉澱,讓內心被攪動的渾濁可以被整理沉澱後歸位。在任何狀態下處理複雜的問題,也是必須先還原出問題本來的位置,不管是做出選擇,還是處理問題才會清晰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