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為什麼說是寫出來的?

藝術公報


中國人講“書畫同源”,為什麼?就因小小的一管毛筆,中國人寫字用毛筆,畫畫也用毛筆,都講究用筆的法理與韻味,寫出來的中國畫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國畫,是氣韻生動的中國畫。品讀中國畫,不得不讀謝赫六法論,“骨法用筆”講的就是一個“寫”字,並且在六法裡排位第二,可見寫的重要性。

縱觀當今中國畫壇,滿大街都是製作出來的作品,雖精美,但已完全失去了中國畫最本質的內涵,這樣發展下去,中國畫真的窮途末路了。



我贊同南京周京新先生提出的中國畫“乾乾淨淨、筆筆皆寫”的意念,且也在實踐當中,瓦片雖小,如果中國畫的實踐者每人自覺添上一片,中國畫定會再度輝煌!


陳會衡山水畫家


中國從管從古至今,都是一個說法:書畫同源。記得小時候,學寫2這個數字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是簡筆畫的鴨子,讓我一下子明白了。書法有點、線之分,長短粗細之別,一旦上升為藝術形式,它會在畫上刻畫來線條的書意美的同時,你可以在畫上看到什麼氣韻、神韻為一體的另類書法線條的美學追求,所以說中國畫的優點在於畫的這個人,是否有紮實的基本功,有好的思想,好的眼界和創意,才能寫出中國畫的藝術之美,寫出屬於人生品味的意境。所以我非常贊同中國畫是寫出來的。






光影自賞


比較地道的說明中國畫的藝術特點和創作方法,應該突出一個"寫″字。當然,在實際創作過程中,仍以"畫″和"描"這兩個動詞為主要動作說明。不過最後完成的審美效果,的確以用筆水平的顯現為突出要點。

首先,中國畫與書法的關係太密切,"書畫同源“,分流以後,時至今天,仍保持著工具材料的一致性。文房四寶,特別是筆墨,其使用有共通的技術習慣。可以講,字,是構圖精減的畫。畫,是筆劃多變的字。

元人趙孟頫有一首題畫詩,太能概括這個問題了。


畫竹畫石,篆籀筆法,楷書筆法(永字八法),體現得很是突出醒目。

正是象人物衣紋畫法總結了"十八描",才更強調了畫法用筆的程式化效果。在操作上反倒不允許簡單的"描",而是極度豐富了運筆的效果要求。

總之,工具材料(毛筆宣紙)的特性,加以主觀審美意識所要求的技術特性,最終體現的就是"寫"的效果。中國畫體現不出這個用筆的技術特點來,就是一個不夠"味",民族的審美"趣味″。

工筆畫是細緻地寫,寫意畫(大寫丶小寫丶沒骨丶兼工帶寫),是大筆觸的寫,點劃勾勒是筆意,暈染平塗也得"見筆"。

可以講真正的大家成就,就是終極一生的"筆墨"追求。中國畫不是不重視"造型",而是更高層次的"意象″審美要求。說實話,西畫的那種刻意於造型準確的審美趣味是與中國畫不同類的畫種。








真空妙有無量壽


並非中國畫都要用"寫"的形式,但是最好的中國畫一定是用"寫"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它可以是工筆畫也可以是寫意畫,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

"寫"這一形式,是在繪畫表達時最為直接有效的情緒傳遞形式,可以讓情緒意識的表達度達到最佳狀態。這種狀態要求十分的專注和飽和的熱情,期間一旦被其它因素干擾左右,便無法圓滿的體驗過程。例如在表達過程中還在膽怯緊張,還在猶豫,還在心不在焉,有人干擾,……在這種狀態下當然畫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雖然這樣狀態的畫作可以滿足審美的低需求,卻無法滿足審美的高需求。我想這個無關水平高下的繪畫狀態,得失之間都有體會。

任何作品,一氣呵成最為理想。中國傳統中的寫意形式最能達到直抒胸臆的精神層面,但是意在筆先一蹴而就的靈感又何其難得,整不好一紙亂墨;反之具象精微的工筆畫形式需要更多時間去描述,在這樣描述過程中必需做到心無旁騖,自始至終都要恪守在所感受到的意境中去,這也何其難,做不好就流於製作,僅靠技術經驗消磨時間。

寫的狀態,是靈光、心緒、節奏、內容和形式的集中體現,如顏真卿寫《祭侄文稿》那樣自然流露。一流的中國畫當然也是這樣,因勢賦形或就形馭勢,立境造意皆當一氣呵成,這樣才能飽和有效的傳遞即時情思。

粗粗如上所言,我覺得"寫"這一表達狀態是與音樂書法舞蹈及文章最為接近的。而其中的書法又最能帶動用筆步入"寫"境,將工具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最後順說清代周亮工一語供參考:寫意畫筆放意精,工筆畫筆精意放。

(附:我以慢寫的形式為學生畫樹一棵,邊畫邊講解,過程中運用了我所認知的不少書法理念。)



1357986420cyj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畫,分為寫意國畫,工筆畫,特別是對於寫意畫而言,是寫出來的

中國畫,講究書畫同源,書法和繪畫關係密切,畫一幅國畫,都要揮毫提款,可見繪畫和書法是同根生的

元代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書法和繪畫是融會貫通的,書法中的點,線條的氣韻,用筆力透紙背,構成了書法的韻律,氣脈和內在張力

書法揮毫的氣韻,是用筆的輕重緩急,長短疾徐,氣脈貫通,形成了書法的內在生命力

北宋書法家米芾於泰山書寫的“第一山”之“一”字,由於起筆,運筆,收筆,一波三折,呈現筆墨的凝聚,其氣韻呈現迴旋運動的生命張力

而一幅寫意畫,其運筆,提倡以書入畫,注重筆墨的輕重緩急,長短疾徐,節奏韻律,氣脈貫通,通過筆墨運行,所展示的生氣與活力,是畫家內在生命力和精神的體現

國畫大師潘天壽的作品《蛙石》,畫家意中之石是中空的形態,取石頭外形之勢,其筆墨,呈現書法運筆的輕重緩急,虛實相生,氣脈相連,形成內在的生命力

可見書畫同源

書畫同“形”源,一幅寫意畫,都是書法的運筆的氣韻,節奏,韻律

書畫同“神”源,書法,國畫,都是畫家通過運筆的張力,筆墨的韻律,追求其內在精髓和意境

書畫同“心”源,書法,國畫,都是畫家通過筆墨,抒發內心情感,賦予書法繪畫的生命力和靈活,畫如其人,不知不覺,畫家的人品,修養,格調都融入了書法繪畫作品中

當代許多中國意象油畫,同樣是書寫出來的,

比如女畫家閆平的油畫作品,蘊含強烈的線條韻律感,畫家以書入畫,以中國畫的極富生命張力的書寫式線條,賦予畫面中花卉的蓬勃茂盛的生命張力,內在氣韻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方面的疑問,歡迎私信我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這個問題好。

當今中國活著的中國畫家,我所知道的真正寫著畫畫的,有一位,北京——何建國。還有一位不錯的李老十,寫的不那麼精彩,但真的是寫,瘋狂不羈的書寫畫法。牛逼得很。

關於這個問題說的頭頭是道者眾,真知能行者寡。

真的能寫是一件多麼牛逼,且多麼難達到的境界啊。

八大做到了,石溪也做到了。石濤、漸江似乎也還差一塊。何建國也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可是大眾似乎還要等一百年才能知道他的好。

所謂的寫,不僅僅是書法用筆,還包括書法的空間,書法的格局,書法的風神。瞭解了這些,才可謂是寫。這個“寫”是一個複合概念,它包含很廣,到最後畫一幅畫就如同寫一張書法創作。我好像說了一堆廢話,明者自明。

很多畫家都以為自己在寫,其實好一點的叫畫,二剛也無非是在畫而已。差一等的其實就是抄,抄腦子裡的老祖宗,心裡那個不死的老祖宗的樣子罷了,(天津霍氏)(歐楷始祖,原始歐楷天尊)哪有半點自己。哪有一筆是寫,更別說線條間的空間格局和風神了。

更有甚者那些國展辣雞🐔,相當辣雞的手工業從業者。哀其不幸,恨其不爭。

有很多以為自己在寫的畫家,我想趴在他們耳邊輕聲的說,兄弟你那不是寫,是描,一百八十描,三萬六千描而已。


一方書畫


中國畫是寫出來的,顯然言之誇張過分了。

但為寫意中國畫,題詩!意境美,需要用文字去點撥。起到明宗旨喻意的作用。畫龍點晴,題詩為神來之筆,為畫面的知音。

古畫《踏歌行》,題詩“豐年人樂業,壟上踏歌行。”就是最佳的證明。

既然意境美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但至少言傳會普及知音,是好的廣告宣傳。

題詩,是對好畫作的解讀欣賞,妙筆生花的語言,讓人意猶未盡,如醉如痴,好比伯牙鍾之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

而畫面的題詩,二者相得益彰,熠熠生輝,流光溢彩,蓬蓽生輝,翩若驚鴻,婉如游龍。

一幅優秀的畫作,是繪畫藝術與古詩等文學藝術完美結合。

為畫作詩題,起到畫龍點眼的作用!能夠讓觀賞者,準確地知道作者的心理,情感,與思想藝術境界與水平。

另外,好詩好文還得好書寫,書法的藝術水準又有要求。還有印章!

這些還得講究在畫面的佈局,才有整體的美感。

所以,一幅優秀的畫作,除了繪畫的藝術水準外,還得有創作古詩與題文的藝術水準,還得有書法的藝術水準,還得有篆刻印章。

所以說,畫作有一部分是寫出來的,是有道理的!說畫作是寫出來的,是過分誇張了!

既然畫作是寫出來的,那畫家就不用繪畫了!你只寫詩書法,當李白與張愛玲就行了。豈不可笑?!

這就應了一句古話,“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所以,說話應嚴謹富有邏輯。免得浮誇可笑。





用戶139654082


中國畫講究文人風骨,詩書畫印。

那麼,寫就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點:

文人畫寫的是文人志氣,是書寫心意,

文人畫寫的是詩歌意境,是書寫詩句,

文人畫用的是書畫同源的筆法,是書寫特殊的書法。

中國古來對畫工畫匠有貶低之意,所謂君子不器,因此,由文化人做的畫就更要說寫而不用畫字。

以上四重意思,可以講透“寫”字了。


長劍不出鞘


寫,置物也。——《說文》俗字亦作瀉。

以澮寫水。——《周禮·稻人》

傳抄地書寫(漢以前只用“書”,漢以後“書”與“寫”並用)

中國的文字和畫是同一起源,密不可分,書畫同源。人們常說,字是寫出來的,通過用毛筆和墨汁按每個字的筆劃結構去一筆一劃,抑揚頓挫地寫出來;而中國畫同樣也是寫出來的,把看所到的景物用毛筆和墨汁用線條一筆一劃勾勒外形來表現物體,同樣也是描寫和刻畫出來的。中國書法藝術和國畫藝術也是通過用毛筆和墨汁去一筆一畫地寫出來,寫字如寫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也叫寫字和寫畫 ,中國曆代的文人畫,同樣筆墨揮灑韻味生。











繪畫與攝影


這個非常明顯是謠言!

古代,職業畫家,跟文學家,其實是兩波人。

寒窗苦讀十年,請問哪有閒工夫畫畫?有時間畫,最多也就提筆畫幾下。

別人畫家畫師跟著師父天天練畫,一個讀書人是根本比不過職業畫家的。

國畫跟書法,是因為他們都使用毛筆的緣故,也就有功能相同。

然後從臺北故宮,故宮博物院,裡面收藏的國畫分析,絕大多數都是職業畫家的作品,工筆畫最多,寫意畫最少。所以判斷出文人畫在歷史地位並不高,這裡的地位指的是繪畫地位。

還有國畫必須配書法,這個說法也是錯的。古代的職業畫家絕大多數也是按照客戶定製來的。特別是宮廷畫家,誰敢往畫上亂提詩句?那些名畫保存下來的,上面的詩句絕大多數是後人收藏者提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