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事有哪些呢?

情言君


“翻身不忘恩,好汉去当兵!”,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在黑土地上随处可见的征兵口号。

四野的司令员更是在大会上公开发言说:“觉悟的共产党员要自觉的当兵贩子,当革命的兵贩子是光荣的事”。


战争年代,征兵是天大的难事。“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传统观念早就深入人心。

普通百姓最理想的生活,就是60亩地一头牛,娘们孩子热炕头。吃的饱,穿的暖,天天能看二人转,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又有谁愿意去出生入死,扛枪打仗。


关于征兵,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趣闻。

1947年盛夏季节,东北特有的南北大炕上,挤坐了40多个农民。房顶上太阳像个大火球,毫不吝啬自己的热情。把屋里晒的蒸笼一般,在外屋灶间,两个灶膛里劈柴熊熊燃烧,把大炕烧的烫人。

几个征兵干部站在地上,汗流满面的动员这些农民参军。可任凭他们说得口干舌燥,这些农民就是不表态。

可头上烤着,屁股下烙着,有两个农民实在烫的受不了,就欠了欠身子。

征兵干部立刻喊起来:自愿了两个!立即鼓掌,上前给戴上大红花。

有吃有喝,和颜悦色,就是不能动窝,两天后,四十多个农民就全部“自愿”入伍了。


后来这个普通的小山村里竟然出了三十几个军官,追根溯源,都是这次征兵的杰作。


花近高楼1


竹林七贤镇楼


历史上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但是老妖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魏晋时期,因为所谓的魏晋名士放浪形骸,多有惊人之举以及有趣的事情。

1、司马昭、陈泰等人与钟会、钟毓故意犯讳互相以父亲名字调戏

古人注重避家讳,所以在提到长辈的时候,不能直称名字。《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很多则故意犯讳的故事。

1、司马昭与钟会

比如司马昭与陈泰(父亲陈群)、陈骞(父亲陈矫)同车,路过钟会家的时候叫他出来一起坐车,结果钟会出来后,几人早就跑远了。

等到钟会到了,司马昭嘲笑“遥遥不至”。因为钟会父亲钟繇同“遥”音,故意犯讳。而钟会立马回:矫然懿实,何必同群。

意思是德行出众的人何必走在一起,这一句话里面有司马昭父亲名字中的“懿”,陈骞父亲名字中“矫”字,陈泰父亲名字中的“群”字。

司马昭又问:皋繇何如人?钟会又回答: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2、司马师与钟毓

司马师一次宴会时,陈泰与武陔(其父亲武周)也在,三人一起嘲讽钟毓。司马师问钟毓:皋繇何如人?

钟毓回答:古之懿士(司马懿),然后又对陈泰与武陔说道:君子周(武周)而不比,群(陈群)而不党

针锋相对的人不仅要呼出对方父祖的名字还要引用相对的古籍、典故等,游戏程度果然高级。

2、魏晋时期的地域黑

习凿齿与孙兴公在桓温那里做客。桓温对孙兴公说可以跟习参军一起谈谈。然后孙兴公说了一句:蠢尔蛮荆,大邦为仇。(习凿齿是荆州人,春秋时期属于楚国)。

意思是愚蠢的南方蛮夷,敢于大国为仇敌,孙兴公借《诗经》中话嘲笑习凿齿是蛮夷。

而习凿齿也接着对了一句:薄伐猃犹,至于太原。(孙兴公是太原人)。

意思是讨伐匈奴,打到太原。也是讽刺孙兴公是北方夷人。

3、鳯与凡鸟

嵇康的兄长嵇喜有才华,比较注重官场,不为清流所重。

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已经是大官嵇喜则客客气气地招呼他进屋坐,吕安不肯,在门上写了一个很大的"鳯"字就走了。

嵇喜心想凤是吉祥之物,必定是称赞自己不凡。但是嵇康看到告诉他这是在说他俗,是一只凡鸟(鳥)。

这个故事倒是让人想起杨修与曹操的故事,不过杨修机灵刷过头了。


妖鬼杂谈录


历史的趣事非常多,下面我就简单列举几个:

一:谥号。在我们日常的形象中谥号一般都是人死后才会有的。但是有考证发现,在先周时周文王的谥号“文”有可能是在其生前就有的。


谥号作为后人对前人生前所作所为的一种精炼的评价,早期(唐以前)具有很高很客观的参考价值。如褒谥:文,武,宣等;平谥:哀,怀,愍等;恶谥:灵,厉,炀等

唐朝及其以后,皇帝无论好坏其谥号不仅越来越长,而且开始变味儿,里面充满了各种溢美之词。这或许有现实的考量:生而为君且死者为大,为子为臣于情于理不便多加批评。这也导致谥号逐渐丧失了它原本具有的价值。故此以后,后人称某朝的某位皇帝多不再称帝号(谥号)而改成庙号。

二:年号。年号最早由汉武帝创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即公元前140年。

年号由汉武帝首创并一直延续到我国封建王朝的结束可谓生命力顽强绵长。

年号不仅便于臣子上书时纪年,往往还具有寄托皇帝愿望的作用。所以,年号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比如:汉武帝的“天汉”,就有天佑大汉的寓意。天汉是汉武帝统治晚期的年号,因为连年征战长达数十年汉朝的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各地时有农民起义的发生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起此年号。

再如东汉光武帝的“建武”,则有建立武功之意。那时的光武帝刘秀已经成功翦灭列强统一中国建立政权,所以以此年号来宣示自己的功绩。相同的还有隋文帝的“开皇”等。


最后再说一个唐昭宗的“乾宁”。乾即是天,唐昭宗在位时李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全国各地藩镇割据征伐不休,所以昭宗用“乾宁”来表达他希望天下安宁的美好愿望。

当然我国历史上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吧


历史中简堂烽烟


历史上的有趣事太多了,我就简单的说两个历史故事吧。

一个是夏朝末期的人物后羿。这个人物我们最熟悉他的故事就是嫦娥奔月,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实际上历史上的后羿期初并不是什么大英雄。在夏朝末期,太康在位时,整天不务正业,拖家带口的去森林里打猎游玩,经常几个月都不回朝。后羿知道这件事情,就发动了政变,夺了他的位置。但是后羿就是一个武夫,上位后也是不干正事,喜欢打猎,相信谗言不信忠诚劝谏。最后被手下奸臣寒浞设计杀死。后羿在位时候也没有给百姓做过什么好事,整天就知道出去打猎。但是寒浞这个人更差劲,上位后把人当活靶子射着玩,人们一对比觉得还是后羿好,毕竟他不杀人。于是,就开始把他传成了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的故事就这么产生了。

在说一个历史故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仲,这人政治军事才能都是一流的。他辅佐齐桓公可是尽心尽力。可是他和齐桓公之间曾经有过一箭之仇,差点要了齐桓公的命。故事还要从齐桓公还是齐小白说起,那个时候,齐桓公正要赶回去做王位,他的兄弟也在往回赶,谁先回去了王位就会是谁的。而管仲当时是他兄弟那边的一个谋臣,自然是要去阻挡齐桓公的,于是带着十几个人就去追杀齐桓公去了。管仲这个人了不起,不但是文才治国思想一套套的,而且箭法奇好,追上去一箭就射到了齐桓公的胸口,还好有东西挡住了。齐桓公装死躲过一劫。最后齐桓公当上了王,要杀管仲,鲍叔牙求情,说此人才能非比寻常,可拜做丞相。齐桓公也正缺辅佐自己的人才,就这样,管仲成了齐国的宰相。

历史其实是很有趣味的,并且也能让我们从中明白许多道理。后羿的故事告诉后人,要亲贤臣,远小人。管仲齐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大度,方能成大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