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滅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中國歷史上前後有過四次大的滅佛運動,史稱“三武一宗”滅佛運動,佛教屆又稱法難。其中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就是唐代後期武宗李炎開展的滅佛運動,因其發生在會昌年間,又稱為會昌滅佛。關於此次滅佛運動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

唐武宗李炎篤信道教,即位後延攬道士入宮,大肆修建道場道觀,沉迷於煉丹成仙。但是成仙願望一直未能實現,武宗李炎懷疑是佛教的旺盛發展阻礙了自己的成仙之路,於是下詔,敕令拆毀天下所有的寺院和佛教道場,令僧尼還俗。把寺院中的所有銅佛像一律熔化鑄造錢幣,鐵佛和鐵像鐵器一律鑄造成農具。最終,全國拆毀了寺廟4600多所,26萬僧尼被迫還俗,15萬寺院奴婢沒收,十萬頃的寺院田產被收繳。而被燒燬的佛教經典更是數不勝數。

通過滅佛,武宗李炎還大大增加了財政收入,這對緩解唐朝後期中央財政空虛有所裨益。更關鍵的是阻抑了佛教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為後來儒學的復興發展創造了條件。


老照片


在中國佛教史上,佛教曾經發生過4次比較大的劫難,遭受到了官方的打壓,這就是三武一宗滅佛事件。也就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後周世宗滅佛。其中有三次是發生在國家並沒有大一統的時期,所以,就影響力來說肯定是發生在大一統的唐朝時期,唐武宗滅佛,對佛教的打擊較大。

那麼唐武宗為什麼要滅佛呢?現在研究的結果一般認為,滅佛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經濟問題。要知道出家人不一定真的是清心寡慾的出家。

武則天時期,曾經利用佛教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所以,大力支持佛教的發展,但是,這也造成了佛教中出現了奢侈的現象。狄仁傑曾經上書寫道:

到唐中宗時,大臣們也曾經說過,建造寺廟“大則耗費百十萬,小則尚用三五萬餘,略記都用資材,動輒千萬以上”。還有人說:現在,普天之下,修改的寺廟不計其數,一座寺廟,就趕上皇上一座皇宮了。如果說全天下的財產一共有10分,那麼佛教徒們就但有七八分。

安史之亂後,社會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的衝擊,所以,在社會矛盾中,佛教與世俗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擴大。唐德宗時就有大臣,直接說:現在天下的和尚們,都不用自己工作,不用自己織布,就有的吃有的穿,而且還經常散佈一些危言險語,愚弄百姓,而且直接說,這些不勞而獲的僧人們簡直是“人害”!

在中國古代小農社會中,十分流行的一種言論就是:“一夫不耕,人受其飢,一女不織,人受其寒。”這些和尚們不僅不生產,還要靠別人養活著,不是“人害”是什麼。

所以到了唐武宗繼位之後,非常憤怒的喊出:“窮吾天下,佛也!”

另外,唐武宗滅佛也有充分的政治理由。儒家學說向來是中國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儒家重視,現實的人生,重視社會的組織和實在的人際關係,儒家要求人從自己開始修身齊家治國,然後平天下,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家庭,和國家之中找到適當的位置,做好一顆螺絲釘,為國家的富強和天下太平,作出努力的貢獻。同時如家還認為生死是自然現象,對於死,敬而遠之即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生兒育女,天經地義,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得以延續。但是佛教一直強調人生是痛苦的,而人生活的社會則是痛苦的海,只有出家脫離現實社會,才能成佛,同時認為,因果報應,輪迴轉世,重死而輕生。因此,這兩種學說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的。

而統治者們,確實發現了這一點,尤其是接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的統治階層。他們都認為佛教所宣傳的思想是不忠不孝,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另外,還有大量的社會上層統治階級內部人士也轉而崇信佛教,嚴重挑釁了皇帝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權威性。尤其是腦海中,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唐武宗。唐武宗一直主張儒家思想才是治國的根本,只有用儒家思想抵制佛教,才能治理好國家。所以政治問題也是唐武宗滅佛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唐武宗,不信佛,而信道教。唐武宗是一個很虔誠的道教徒。而唐武宗身旁的道士們又對滅佛儀式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


於史他說


一、唐武宗與唐宣宗之間的權力鬥爭

唐武宗與唐宣宗之間的權力鬥爭。其深層次背景是唐武宗與唐宣宗存在著矛盾,宣宗從宮中逃出之後,被佛門收留。武宗之所以毀滅佛教,一方面是為了追殺宣宗,另一方面是對保護宣宗的佛門洩恨。

二、佛道矛盾是滅佛的直接原因

一些學者進一步指出,武宗滅佛是佛道相爭的結果。唐高祖李淵將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尊為祖先,將道教立為國教,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和“太上玄元皇帝”。這樣一來,道教在唐代便有了極其崇高的地位,但佛道之爭一直沒有間斷。武宗在藩邸之時就崇尚道教,迷信道教長生之術,與許多道士走得很近,武宗登基後,信任道士趙歸真,為求長生不老而修習。趙歸真宣稱佛道不能兩立,佛教的存在影響道家的修煉結果。武宗信以為真,認為僧人的存在是自己修煉成仙的障礙。

三、唐朝的經濟問題是滅佛的根本原因

也有一些學者指出,武宗滅佛有著深層的經濟原因。西漢末年,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過五六百年的發展,佛教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其義理成為當世三大意識形態之一,以儒家和道家並稱於世。初唐時期,全國的僧尼竟有10多萬人,成為社會的一大負擔。唐太宗、武則天等皇帝,支持佛教的發展,使得佛教的勢力進一步發展。唐朝寺院擁有免稅的特權,出家為僧或投靠寺院做佃戶的農民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賦稅收入。佛教勢力的發展,必然影響政府的財政來源。為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宰相李德裕早在敬宗時期就提出限制佛教的發展。敬宗儘管是位昏庸的皇帝,但也看到了佛教的膨脹對社會經濟的不良影響。李德裕大力主張滅佛,認為武宗此舉“獨發英斷,破逃亡之藪,皆列齊人;收膏壤之田,盡歸王稅。正群生之大惑,返六合之澆風。出前聖之謨,為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煥炳圖書”。實際上,武宗滅佛是佛教勢力日益擴張的必然結果。

四、唐朝的政治問題是滅佛的重要原因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就和在思想領域裡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互影響。佛教能夠在逐步中國化的過程中得到發展,主要是和儒家思想日益調和、會通、融合的結果。但是,由於兩者產生的地理、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不同,二者的內容又有相互對立的一面,同時,由於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故而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中又常常遭到儒家的批判和排斥。從根本上說,儒家重視人生的現實,重視社會組織和人際關係。故而要求從個人本身開始,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個人都在家庭、國家處於適當的地位,以達到家庭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的目的,這是積極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則認為人生是痛苦,社會是苦海,要求人們出家,脫離現實,以達成佛的目的。這是消極的出世思想。基於這個前提,二者對於生與死的問題也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儒家認為,生與死都是自然現象,男女婚配,生兒育女,使社會得以延續,也就是要人們重視現實的人生。而佛教則宣傳因果報應,輪迴轉世,使人們希望在死後有個好去處。前者重生,後者重死,也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唐武宗滅佛和這種矛盾的存在與發展密切相關。


瓦當歷史


縱觀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家,都有宗教信仰,都利用宗教信仰維護皇權長治久安。皇家一是喜好道教的長生不老,成神成仙。一是喜好佛家的祈福,平災,增益,能解脫生老病死苦。

唐朝時恰逢佛教在印度發展到最鼎盛時代,也就是當時密宗,稱唐密,在唐朝大盛88年。到唐武宗時期,他更愛道家文化,所以才有了一夜間毀寺廟無數,30萬和尚還俗的“會昌法難”,從此密宗在中國絕傳。

於今年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唐密的各種法器法本,密宗也逐漸有日本臺灣香港等地,密法歸華了。實乃我中華之幸。


智富密碼


唯論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是六祖慧能講的。六祖傳的是本師佛所傳頓教祥門的正法脈,是最上乘見性成佛的法門。

此法是由達摩傳到中國的,由五祖宏忍大師傳給六祖的。當時盛行的是似是而非的佛法。頓教禪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被似是而非的佛法所壓制,未有廣泛傳開。六組為護持正法脈,發揚佛教本師佛單傳的頓教禪門的正法脈,除似是而非光搞形式,不講實效的邪宗,邪法對佛門信眾的誤導,因比就發出了這種唯論見性法,出世破邪宗的奮鬥誓言。

六祖在世時宏揚頓教禪門,直指人心,無有囉哩囉嗦的東西,在佛教中引起了大振動,但未除盡邪宗。

六祖離開我們有一千多年了,在當今這個末法時期,頓教禪門正法脈顯得極微,似是而非的邪宗,邪法日漸猖狂,邪師講邪法。

特別是由不少的寺廟,道場,很多出家,在家的佛教徒中光講舞弄形式,不講修行實效,甚至把一些佛事活動,作為取得金錢來緣的最好途徑,把佛法當成商品出賣,踐踏佛教慈悲為懷的宗旨。

為了發揚正法就要堅持六祖唯論見性法,出世破邪宗的奮鬥誓言。

今世佛任重,重振正法威,就是堅持六祖的誓言,護持佛教,護持正法,續本師佛慧命。今世佛任重,重振正法威這一口號,就是破末法時期打著佛招牌的一切歪理邪說,及指明一切似是而非,光講形式,不講實即修行效果,拿佛法當商品出賣,掙錢的一切形為。同時也鄭重告訴佛門信眾,此法是不能正佛果位的法,要想正佛果位,需立正知正見,去邪知邪見修正法。

見於當前佛教中所存在的具體情況,立禪淨雙修真法,實即是本師佛所傳的頓教禪門正法脈,是一絲不苟的實行六祖唯論見性法,出世破邪宗的誓言奮鬥行為。

唐武宗也是滅的似是而非的佛法的泛濫。



用戶和言悅色


佛教在唐朝前期受到統治者的大力支持,統治者希望讓佛教為政治服務,以鞏固中央的統治。唐太宗和武則天是對佛教比較重視的兩位,佛教在這一階段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經過後期數位君主的鼓勵政策,佛教終於走向了巔峰。及至唐武宗時期,佛教已經在唐朝發展了200多年,唐武宗滅佛大致上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 佛教的寺院經濟對國家經濟的衝擊

唐朝前期鼓勵佛教的發展,寺僧不需要繳納賦稅,導致很多人會躲進寺廟,以逃避朝廷的賦稅。而統治者時常會賞賜寺廟大量的土地,成為寺廟的常有地,土地太多寺僧做不過來,就會僱傭佃戶,成為另類的地主,而佃戶也能夠躲避朝廷的賦稅,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在唐武宗時期,全國寺僧幾十上百萬人,國家經濟在此時本就入不敷出,大量逃稅的人口對國家經濟是雪上加霜。

第二, 寺僧與世俗地主階級在土地兼併過程中的衝突

唐朝前期施行均田制,但是到了後期均田制名存實亡,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由於寺廟擁有大量的土地,成為另類地主階級,其寺院經濟的發展,與世俗地主階級的土地擴張發生衝突,兩者處於敵對狀態,世俗的地主階級在滅佛運動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第三, 佛教與道教的衝突

道教與佛教在唐朝均有快速發展,統治者更是宣稱為老子李耳的後代,以鞏固統治,而佛教在民間發展更廣泛。宗教之間的鬥爭歷來都是無休無止的,道教崇信者為了佔據正統宗教的地位,對佛教發起了衝擊。


第四, 佛教與儒家統治思想的衝突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一直是各朝各代的統治思想,這多由於儒家所推崇的三綱五常等理念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如君臣倫理。而佛教宣揚“眾生平等”,當佛教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種思想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第五, 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對佛教的排斥

唐武宗本人信奉道教,對佛教極為排斥,而當時的宰相李德裕看到了佛教的發展對國家的危害,也是大力牴觸佛教,正是由於當時的最高決策層對佛教的排斥,導致佛教在唐武宗時期經歷浩劫,史稱“會昌法難”。


大耳朵金絲猴


主要還是佛教侵犯了中央政府的利益,佛教不用納稅又瘋狂兼併地方土地,影響國庫收入,在晚唐政府拮据的年代,佛教必然就是眼中釘。

其實在玄宗到憲宗時期中央政府就一直對佛寺有所限制,如都官員外彭偃建議:“僧道未滿五十者,輸絹兩匹。其雜色役與百姓同。”時任皇帝唐德宗並沒有完全採納大臣的建議,下詔曰:“自今更不能從奏置寺觀與度人。”憲宗也是在元和二年,頒佈禁令:“天下百姓不得冒為僧尼道士,以避徭役。其創造寺觀。廣興土木者舉敕處分。”但是佛教已經在唐代社會根深葉茂,這些限制並未奏效。文宗太和初年,天下僧侶就有約70萬人,而全國納稅戶卻不超過300萬。

在佛寺經濟的過分發展背景下,唐庭中央的收入卻愈來愈少,對內削藩的連年征戰更使的國庫空虛。在這種背景下唐武宗會昌二年,武宗開始檢括僧尼,勒令行為不規和不願交出私人財產者還俗。第二年,下令銷燬佛經、佛像,沒有註冊的僧尼一律還俗,送回原籍。繼續違法私度者就地正法。不許僧尼借供養佛牙之名斂財;不許僧尼在街上公行;如有外出者,必須在晚鐘敲響前還寺,更不許借宿他寺,違者治罪。十月,又敕令毀拆天下小寺,經像移入大寺,鍾送道觀。其被拆寺僧尼不依戒行者無論老小盡令還俗,遞歸原籍。年老身有戒行者移住大寺。雖由戒行但年輕力壯者必須還俗。會昌五年,滅佛運動到達高潮。三月,敕令僧尼分批還俗,如有抗拒按抗旨治罪,當場決殺。五月底,長安城內中外僧尼幾乎還俗殆盡。到七月,天下所拆寺4600餘;招提、蘭若四萬餘;還俗僧尼26萬餘人,沒收寺院土地數千萬頃。

唐武宗會昌滅佛是佛教東來後經歷的最大一次災難,主要也是因為佛教的無序發展已經動搖了唐朝國本。任何時代的宗教發展都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經濟水平。國富民強,宗教才能興盛;反之則會受到滅頂之災從而走向衰落。


晨光說史


唐武宗滅佛又稱“會昌滅佛”,導致中國古代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宗教迫害。

唐武宗滅佛始於會昌三年至會昌五年。其實唐武宗滅佛並非是因為對佛教的反感,到唐朝後期,佛教滲透唐朝社會的各個階層,成為唐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唐武宗滅佛原因有二:

一是唐朝經濟問題。唐朝後期經濟每況日下,寺廟卻囤積大量的金銀財富以及朝廷鑄幣的銅,另外寺廟擁有大量免稅的土地,僧人尼姑不用交稅,嚴重影響到朝廷的財政。唐武宗認為滅佛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二是宮廷鬥爭。宰相李德裕是滅佛的關鍵人物,原因在於他為了遏制太監仇士良的權勢,仇士良是佛教徒。同時,唐武宗認為仇士良把他叔叔李忱藏於寺廟,已準備奪取皇位。


五味社


唐朝中後期,佛教的發展屹然是超越國家的存在。佛教勢力的影響十分強大,全國大中型寺院將近5000座,小型廟宇更是多達40000餘座,僧尼近 30 萬人,寺院奴隸達 15 萬人。

如果僅僅是寺院數量多之後,或許還不會引起唐武宗的反感。問題是這些寺院還佔有良田數十萬畝,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相對封閉的莊園,寺院內部的經濟大權掌握在住持手中。僧尼們極少耕種,而是靠農民耕種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發放高利貸作為經濟來源,這種做法使寺院經濟得以迅速膨脹起來,以至達到了“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的程度。可以說這些寺廟的主持都成了一個個土皇帝,天下財富有七八分都流入了佛門當中。

權力則是這場滅佛運動的另一個爆發源,當時的朝廷內部,有30多名僧人被封官重用,其中不乏有司徒、司空、國公等一類的顯官貴爵,有的甚至被封為將軍而參與軍機事務,涉及國家軍事機密。這群由僧侶隊伍形成的政治勢力,正不斷衝擊著常的國家政治秩序。當佛教勢力如此強大之時,越來越多的青壯年投入佛門,使得國家兵源日趨緊張,財稅收入日益減少。

為了解決佛教帶來的問題,唐武宗敕令盡拆大型寺院、佛堂,勒令僧尼還俗。次年又勒令全國東西二都可以留寺兩所,每寺留僧 30人,天下各節度使治所留寺一所,留僧5至30人不等。其他寺廟全部拆毀,僧尼全部還俗。


煮酒君


雖然當下社會人類發展已經進入文明時代,

現代化科技化時代,但是在這個地球上仍然有不少宗教統治的國家。仍然有不少邪教成為禍害人類的罪魁禍首。

你知道我們中國為什麼沒有變成宗教國家嗎?????

縱觀中國史,光頭教跟世俗的皇權,發生過數次激烈的鬥爭。每次都是為了統治權。所幸的是以儒家為主導的世俗皇權勝利。要不然我們也會成為光頭所統治的宗教國家,也會跟印度一個德行。而這幾次激烈的鬥爭被後世稱為三武一宗滅F。

歷史上的光頭強教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副老好人面孔。因為在數次權力鬥爭中失敗了,所以慢慢才有了今天一副老好人的樣子。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中國都屬於農耕社會,何為農耕社會??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得種莊稼,然後看老天的臉色吃飯。在那個人口不足,勞動力欠缺,產出有限的情況下。光頭教就是寄生蟲,光頭教不斷瘋狂的擴張,他們不種地不納稅,不服兵役,靠普通老百姓供養。而且大量的兼併土地,兼併財富,甚至欺男霸女,為禍鄉里。隨著不斷擴張人數的增加。他們已經成為帝國負擔,甚至有了顛覆帝國念頭。世俗皇權不管為了屁股下的那個椅子,還是真的為了廣大老百姓。都有必要的剿滅光頭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