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现象带来的思考,是他在流浪,还是我们在流浪?

别人笑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

有人身体自由,心却在流浪,有人身体被困,心却自由。

大多数人被金钱的牢笼囚困,总喜欢拿物质的多寡来衡量成功与否,可以说,我们的灵魂并不自由。

极个别无视外在物质条件追求精神历练的人,往往忽视了常人眼中的必需品,选择了精神富足地流浪。

最近我也看到了这则短视频,说实话,这位衣着邋遢、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大叔,气质的确不同于一般人,可以说他是个读书人。尤其他提出当下人们精神匮乏,提倡多读书,推崇德在才之前,这些观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流浪大师”现象带来的思考,是他在流浪,还是我们在流浪?

但是,人家并没有自称什么大师,这名号是自媒体们送的,对于这种现象,我有话要说。

1,他没有自称大师,到处带着书本,带头读书,宣扬真善美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2,他不接受施舍,并不一定缺钱,只是选择了一种有别于众人的生活方式。

3,他也是炒作的受害者,如果他一心想要追求精神修行,那么自媒体的打扰只会适得其反。

4,“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 这样的对比很强烈,适合炒作。类似之前的流浪帝、犀利哥等等,都是一种畸形的流量炒作。

客观地讲,他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称不上什么大师,但确实比个别哗众取宠类似射墨、丑书、学术造假之流要好上太多。只是希望他不要被过度夸大,也不要被过度曝光,那样,对于他,对于我们都是有弊无利的。

“流浪大师”现象带来的思考,是他在流浪,还是我们在流浪?

所谓的射墨大师

在当下小丑粉墨登场混上殿堂者有之,大师特立独行混迹江湖者有之,但都是个别现象,毕竟,当下网络太发达,想要查清一个人的底细只是分分钟钟的问题。沽名钓誉之辈,学术造假之流终究只是小丑,倘若真正才高八斗也不至于流浪街头。

喧嚣过后,总是留下一地鸡毛。只希望在流量狂欢之后,他对读书的执着,对德行的推崇能够感染到你我。

他究竟是谁并不重要,他的身上有你我缺少的东西。

随着“流浪大师”的爆红,网上有人公布了所谓的流浪大师的真实身份信息,但真假还很难说,这些信息更多的只是想把“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凸显出来,想要证明这位流浪大师有工作、有房子,只是因为思想太过超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又不肯放下内心的桀骜,最终选择了带着书本流浪。

“流浪大师”现象带来的思考,是他在流浪,还是我们在流浪?

还有人说他遭遇了什么家庭变故,也有人说他身世奇特,总而言之,道听途说的概率太大。个人对上面的种种说法并不感兴趣,我只知道,他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那就有自己的理由,我们不该去过多的打扰。

如果他是真的一心流浪,那么我们非得追查其身份的做法显然不妥,如果只是别人的炒作,那么披露他身份的做法更不合适。

无论他的身份是什么,他的那种轻物质重修行,提倡读书,重视道德的言行,令我们很多人发自内心的佩服。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有过跳脱尘世束缚,一心追逐梦想的念头,可惜绝大部分人到最后都向生活妥协了。而他,就是那个独自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就像目光超前坚持真理的乔尔丹诺布鲁诺一样,为了心中的理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勇敢地坚持自我。

“流浪大师”现象带来的思考,是他在流浪,还是我们在流浪?

是他在流浪,还是我们在流浪?

或许他的外表和内涵形成了太大的反差,而这种矛盾冲突正是所有戏曲和故事中最抓人眼球的地方。无论是视觉冲击还是语言影响,他的出现让大家不自觉地同某些高居殿堂哗众取宠之辈做了比较。

他的出现其实唤醒了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节。大家难免会联系到曾经落魄的自己,曾经郁郁不得志的自己,曾经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自己。我自己在看到他时,的确会有某种思绪被牵动,不自觉地便想认同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文人。

他或许并不在乎,甚至不想被过多的关注,只是太多好事者选择了主动的介入他的生活。如果我们真的尊重他,还是要平视,不要俯视也无需仰视。最好是放过他,也放过我们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流浪大师”现象带来的思考,是他在流浪,还是我们在流浪?

若灵魂无法安放,便让躯体选择流浪。

其实,如果你留心一下,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因为种种原因有才华却不得志的人,甚至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潜意识里也认为自己属于那种人,主观带入的想法让我们更加愿意相信流浪大师的故事

或者说,真正在流浪的不是他,而是我们,是我们曾经的小小梦想,是我们深埋在心中的那份不甘。

最后,希望那些怀揣梦想的人都能经得起风浪,看得见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